本間至の住宅設計手繪筆記
本間至の住宅デザインノート
作者: 本間至
譯者:元子怡
齣版社:瑞昇
齣版日期:2016/08/22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600元
ISBN:9789864011148
規格:平裝 / 240頁 / 21 x 29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齣版地:颱灣
內容簡介
一級建築士的手繪筆記!
想將住宅設計的樂趣傳達給大傢
為何住宅設計如此有趣呢?
因為在繪製圖麵的同時思考各式各樣的事物
接著繼續繪製時又會齣現新的點子!
設計時將便利性、機能性等各種因素納入考量。不論是小坪數、四代同堂、地下室、既能維持隱私也悄悄連接,解決所有需求,從外到內每一條動線、每一個角落、每個空間都充滿瞭豐富性。仔細規劃,貼近人的生活,舒適靜謐,傳遞交流的空間,使住宅中的關係更加密切。
作者分享親手設計的40間住宅,希望透過這本書,在窺伺設計者腦袋的思考過程中,不光隻是理解,也許隻是單純欣賞,也能實際感受到設計的樂趣。
將來想進入建築界工作的高中或大學生們,應該能感受到將來工作的樂趣,對於現在正在從事住宅設計的年輕人們,希望本書能夠成為一些參考。還有想要自己建造傢園的人們,可以透過本書瞭解設計的思考方式,或是住宅設計的奧妙之處,如果能藉此而將自己的想法,實際運用在住宅設計上,也許能讓這本書更加地有意義。
本書特色
徒手繪畫的意義…
繪齣住宅藍圖,一筆一畫都傳遞溫暖
在建築設計的世界中,大約在數十年前,圖麵都是用鉛筆繪製而成,因此鉛筆是重要的必需品。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將事務所取名為「Bleistift」。在德語中是「鉛筆」的意思,因此事務所的名字就是「鉛筆」。
在手繪圖麵的時候,用尺描繪直線,跟徒手描繪直線,描繪的意義和繪製齣的效果都不盡相同。如果想要將圖麵內容,詳細地傳達給對方時,就必須用尺來繪製。如果繪圖者是想確實把握繪製物的尺度和平衡,這時候也是建議用尺丈量。那麼,徒手描繪的圖麵,又會有什麼意義和效果呢?
徒手繪製齣的圖麵,也同樣能標示齣詳細的尺寸,因此能當作製作圖麵的參考。另外,如果描繪者能夠掌握繪圖尺度,也能大概保持圖麵的尺度平衡。不過也隻是「大概的位置、大概的感覺」,無法為圖麵帶來更多效果。
比起完美的電腦繪圖,手繪設計圖更能傳遞溫度。也就是說,徒手繪製齣的圖麵,擁有更深層次的魅力。
其魅力就是,描繪者在繪製圖麵時,思考不會受限。另外,對於欣賞圖麵的人而言,比起用直線畫齣的圖麵,徒手畫的圖麵,更能夠將描繪者想要傳達的主旨,清楚傳遞給對方。不論是繪圖者、欣賞者,兩邊都能更加柔軟地思考,這也許就是徒手繪圖的魅力所在。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本間 至(Honma Itaru)
將日常的生活小細節,作為我的設計信念,由這些信念打造齣來的空間,將會充滿著細緻的美感。
1956年齣生於東京,擁有一級建築士證照。1979年畢業於日本大學理工學部建築學科,1979年4月進入林寬治設計事務所,1986年成立本間至∕Bleistift一級建築士事務所。現為同事務所代錶、日本大學理工學部建築學科客座講師。曾任NPO住宅建築會的代錶理事(2006~2008年)。
[經歷]
1965年 齣生於東京
1979年 日本大學理工學部建築學科畢業
1979~1986年 林寬治設計事務所
1986年 成立本間至∕Bleistift一級建築士事務所
1995年 成為「NPO住宅建築會」設計會員
2006~2008年 擔任「NPO住宅建築會」代錶理事
2009年~ 參與「NPO住宅建築會(住宅建築學校)」創校
2010年 日本大學理工學部建築學科客座講師
[主要著作]
《佳住宅設計方法》、《理想的隔間圖鑑》(皆為X-Knowledge齣版)等書
[關於Bleistift]
東京都世田代榖區赤堤1-35-5
TEL:03-3321-6723
www22.ocn.ne.jp/~bleistif/
Email: pencil@mbd.ocn.ne.jp
目錄
6 CASE01
設計時需將便利性等
各種因素納入考量
12 CASE02
打造齣比實際更寬敞的空間
16 CASE03
嚮內部開放的圍繞式設計
20 CASE04
以餐廳為中心,將各空間連接
24 CASE05
扮演要角的螺鏇樓梯
30 CASE06
為一個空間賦予三種機能
34 CASE07
打造齣兼具機能性
的小巧收納空間
44 CASE08
將臥室配置於地下室
50 CASE09
與母親及姊弟傢族
共同生活的3代同堂住宅
56 CASE10
各自擁有「獨自空間」,並緩和地彼此相連
64 CASE11
利用4座樓梯將空間連結
72 CASE12
將餐桌打造成生活的中心
76 CASE13
上下樓共同擁有的採光井
80 CASE14
親朋好友共享的休閒空間
84 CASE15
藉由跳躍式樓層設計
傳達彼此的氣息
90 CASE16
將廚房打造成生活的中心
94 CASE17
劃分區塊,並將空間連結
98 CASE18
盡可能將光線傳遞至樓下
102 CASE19
不即不離的空間關係
106 CASE20
窗戶、收納、天花闆…
藉由各種要素劃分區域
112 CASE21
為移動空間中的天花闆,
打造齣高低差
116 CASE22
將挑空空間打造成生活的中心
122 CASE23
由外到內,多采多姿的住宅生活
128 CASE24
具有挑空效果的樓梯間
134 CASE25
順暢便利的傢事動線
138 CASE26
夫婦分房的住宅設計
142 CASE27
因為空間小巧纔更要注重關係性
148 CASE28
令人想往內一探究竟的格局設計
158 CASE29
將空間緊密地連結
168 CASE30
縮短平房的生活動線
174 CASE31
以生活方式為區分原則
將空間悄然連結
182 CASE32
透過玄關周圍轉換氣氛
188 CASE33
利用樓梯間及拉門
連接成豐富的住宅空間
194 CASE34
用一層樓解決所有的生活需求
200 CASE35
以生活中的平衡感為優先考量
206 CASE36
以生活方式為區分原則
將空間任意關閉或連接
210 CASE37
將生活空間曖昧地彼此連結
218 CASE38
將上下樓以及各房間
悄然連結
224 CASE39
藉由便利性
打造豐富的生活空間
230 CASE40
迴繞動線的入口效果
我是一個對日式美學有著深厚興趣的設計愛好者,所以這本書自然在我的購物車裏占瞭特殊位置。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是,它不僅僅停留在“怎麼畫”的層麵,而是融入瞭大量作者自身的設計哲學。通過他那些看似隨意的綫條中,你能感受到一種對“場所精神”的尊重和對居住者體驗的關懷。例如,書中對“光”在室內空間中扮演的角色進行瞭多次精彩的探討,並用極其簡練的綫條描繪齣瞭不同時間、不同天氣下光綫滲透到空間內部的微妙變化。這對我理解現代主義建築在處理自然元素方麵的深度非常有幫助。閱讀過程中,我常常停下來,不是為瞭學習某個具體的技巧,而是去體會他那種對生活和空間之間關係的洞察力。這本書無疑為我的設計視野拓展瞭一扇新的窗戶,它讓我的“看”變得更有目的性,更有層次感。
評分這本關於建築設計手繪的實戰指南,對於我這種剛踏入設計領域的新人來說,簡直是一場及時雨。書中的講解非常直觀,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而是大量運用實例來闡述如何將腦海中的概念轉化為清晰的圖紙。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空間關係和光影變化時的細膩觀察。很多時候,我們畫圖隻是機械地模仿,但這本書教會瞭我如何“看”一個空間,如何捕捉建築的靈魂。比如書中對不同材質的筆觸處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我試著模仿瞭幾張,雖然功力尚淺,但能明顯感覺到自己的圖紙在“呼吸感”上有瞭質的飛躍。尤其是關於手繪錶現中如何快速錶達體量感和氛圍感的部分,對我幫助極大,讓我不再懼怕麵對空白的圖紙。這本書更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前輩,手把手帶著你走過從草圖到完整方案圖的每一步,非常實用且充滿啓發性。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質量完全對得起它作為港颱原版書籍的定位,拿到手就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專業感。翻閱起來非常舒服,那種墨香和紙張的觸感,是電子版永遠無法替代的體驗。我買這本書主要是衝著它在“設計思維”層麵的引導。很多人都說手繪是工具,但這本書深入剖析瞭手繪作為思考載體的價值。它不是教你畫得多漂亮,而是如何通過手的動作,理清思路,深化設計。書中對不同設計階段的手繪錶達側重點做瞭清晰的劃分,讓我明白瞭在方案初期應該追求的是速度和概念的捕捉,而在深化階段則需要注重細節和材質的真實感。這種對設計流程的深刻理解,遠比單純的技巧分享要寶貴得多。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那種“先電腦齣圖,後手繪修飾”的工作習慣,轉而更加重視手繪在前期決策中的決定性作用。
評分老實說,我一開始對這類強調“筆記”和“手繪”的書籍持保留態度,總覺得可能是作者早年作品的簡單閤集,缺乏係統性。然而,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它的結構非常巧妙,每一頁的內容都像是一次精煉的知識點提煉,沒有冗餘的文字,全部是視覺化的邏輯鏈條。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復雜體塊拆解和剖麵錶達上的清晰度。很多復雜的建築形態,通過作者的簡化和強調,一下子就變得清晰明瞭。這本書的價值在於“效率”——它能幫助你用最快的方式抓住設計問題的核心,並用最直接的語言(圖畫)進行錶達。對於像我這樣需要平衡多個項目,時間緊張的從業者來說,這種高效的學習路徑簡直是救命稻草。它不像一本厚重的教科書,更像是一本隨時可以翻閱的“靈感速查手冊”,指導你在關鍵時刻做齣正確的視覺決策。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真誠”。它沒有刻意去拔高自己,而是非常務實地展示瞭一位資深設計師是如何思考、如何觀察、如何將抽象概念具象化的過程。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關於“失敗嘗試”或“不同方案對比”的快速草圖。這些未加修飾的稿子,比那些光鮮亮麗的完成圖更能體現設計過程的真實掙紮和推敲。通過對比,我明白瞭優秀的設計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靈感爆發,而是在無數次細微調整中逐漸清晰的。書中對比例尺的把握和建築元素之間關係的微妙平衡,也給瞭我很多新的啓發。它讓我意識到,設計的美感往往隱藏在那些看似不經意的細節和恰到好處的留白之中。這本書不僅是一本繪畫指南,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保持對設計世界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心靈雞湯”,但它的“雞湯”是用嚴謹的結構和無數經驗纍積的筆觸澆築而成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