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儿科学会是全*备受尊敬的儿童健康权*机构,这本书是其先进育儿理念的集中体现。
本书经过6次修订,数百位专家的审核,充分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儿科医生广泛推荐,新手父母*选。
与*儿科医学发展同步,紧跟时代,科学育儿。
全球销量超过4500000册,被译为数十种语言。
新增关键词索引,儿科疾病和重要的育儿词汇按照拼音顺序排列,方便读者查找需要的内容。
这是一本儿科医生经常推荐、家长值得信赖的育儿指导,包括了从如何照顾小婴儿到如何培养儿童的自信的一切内容。无论是要解决常见的儿童健康问题,还是需要具体指导处理紧急的健康状况,家长都可以参阅这本*新增订的育儿百科。其具体内容如下:
为分娩的准备及新生儿护理,讲解了孕期营养、锻炼和孕期筛查。
关于新生儿喂养和婴儿护理的深入讲解。
0~5岁孩子的基本养育方法,包括各阶段的饮食与营养、睡眠问题。
孩子在各成长期身体、情感、语言、社交和认知发育的标准。
一部完整的儿童健康百科,涉及各种常见病、创伤、先天性疾病和其他问题。
早期大脑发育的*新研究成果。
对家人情感和家庭问题的探讨,如母亲的情感、父亲的情感和(外)祖父母的情感。
*新的安全标准:美国儿科学会的*新建议,涉及心肺复苏术的指导、疫苗接种、产品和玩具的安全等。
选择儿童看护项目和安全座椅的建议。
减少孩子暴露于环境污染的方法,如空气污染和二手烟。
关于睡眠和过敏(包括食物过敏)的更新内容。
新增一章探讨媒体和科技对孩子的影响。
以及更多内容。
美国儿科学会是一个由66 000名儿科保健医生、儿科专科医生和小儿外科专家构成的健康机构,主要致力于保障婴幼儿、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安全和幸福。该学会拥有科学、全面、紧跟时代的信息,是美国儿童养育及儿童健康权*机构,也是美国及全*极具影响力的儿科研究学会。
主编斯蒂文 谢尔弗,医学博士,理学硕士, 美国儿科学学会员, 现任西奈山医学院儿科学教授,布鲁克林儿童医院的副院长,迈蒙尼德医疗中心和路德会医疗中心儿科主席。2002年,谢尔弗博士被美国儿科学会授予教育的终身成就奖。
我平时经常参阅《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这本书,也会向身边的妈妈们推荐,因为我发现它的内容科学,对日常育儿和儿童疾病护理都有切实的指导价值。
——儿科专家 张思莱
我们第1次在公众号介绍这本书的时候,说到这是新手爸*“第1本”育儿书。其实这个形容还不够准确,应该说这是0~5岁家长所能找到的中文科学育儿书中*重要的一本。
——科学育儿微信公众号“一小时爸爸”
市面上育儿书籍繁多,而且同一个问题可能众说纷纭,让父母们无所适从,如果要我只推荐一本父母必读的书,那就是这本《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它用*浅显的语言告诉大家*可靠的答案,在里面找到的答案不需要再去他处进一步求证。
——裴洪岗(微博:小儿外科裴医生)
父母的理念、知识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如果为人父母,你却还在崇古、听信各种奇方异术,却对孩子基本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规律都不了解,才是真正输了。《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由上百位儿科专家共同创作和审阅完成,全面、权*是它*大的亮点。它将向您提供真正靠谱的信息和建议,帮助您做出正确的选择,为宝宝赢得崭新的开始。
——欧茜(微博:医生妈妈欧茜)
引言 *好的礼物
*部分
第1章 为新生儿的到来做准备
第2章 分娩和分娩后
第3章 婴儿的基本护理
第4章 婴儿的喂养
第5章 婴儿的*初几日
第6章 第1个月
第7章 1~3个月
第8章 4~7个月
第9章 8个月~ 1岁
第10章 1岁的孩子
第11章 2岁的孩子
第12章 3岁的孩子
第13章 4~5岁的孩子
第14章 早期教育和看护
第15章 确保孩子的安全
第二部分
第16章 腹部/消化道
第17章 过敏症
第18章 行为
第19章 胸和肺
第20章 慢性病
第21章 发育障碍
第22章 耳、鼻、咽喉
第23章 急诊
第24章 环境健康
第25章 眼
第26章 家庭问题
第27章 发热
第28章 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
第29章 头、颈、神经系统
第30章 心脏
第31章 免疫接种
第32章 媒体
第33章 肌肉骨骼疾病
第34章 皮肤
第35章 孩子的睡眠
附录
腹泻
一般来说,根据孩子年龄和饮食情况的差异,排便的次数和规律都有所不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可能出现多达12 次的少量排便,而当孩子长到2 ~ 3 个月大的时候,甚至会好几天都没有一次大便。大多数1 岁以下的孩子每天只能排出不到150 毫升的大便,而大一点的孩子每天可排出210 毫升左右。到2 岁的时候,大多数孩子每天会有1 ~ 2 次量多的大便,但如果孩子每次的排便量少而次数稍微多一些,也是正常的,尤其是当孩子的饮食中包含了果汁或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如西梅、麦麸等。
治疗
大多数婴儿腹泻是由病毒性肠道感染引起。对于这种疾病,并没有任何特效药。腹泻的处方药一般只能治疗某些种类的细菌或寄生虫性肠道感染(相对而言,后者较少见)。如果怀疑是后者,儿科医生会要求留一些粪便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查,同时还会再做一些别的辅助检查。
一些研究表明益生菌也许有利于治疗某些原因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一项研究的受试者是仅患腹泻的儿童,研究结果显示,在病毒性胃肠炎引起的腹泻早期时使用益生菌,病程减少1 天。这些奶制品补充剂被认为可以帮助消化,也有助于治疗过敏和阴道感染(见476 页“益生菌和益生元”)。
不建议2 岁以下的孩子服用非处方腹泻药,而对于稍大一点的孩子,服用这些药物也应该格外谨慎。这些药物经常会加重肠道损伤,并引起水、钠潴留在肠道内而不被吸收。如果你没有格外注意孩子的情况,孩子在服用这些药物后更容易发生脱水——因为对症治疗后,腹泻似乎是停止了,家长容易掉以轻心。记住,在给孩子吃任何一种治疗腹泻的药物前,一定要咨询儿科医生。
轻微腹泻
如果孩子出现轻微的腹泻,但没有发展到脱水的地步(见第480 页表格“脱水的症状和体征”),并且没有发热,同时精力充沛、食欲良好、有饥饿感,就不用改变孩子的饮食。
如果孩子出现轻微腹泻并伴有呕吐,就应该买一些电解质溶液加入到孩子的日常饮食中。儿科医生可能推荐几种电解质溶液,让孩子每天喝合适的剂量,以保证孩子在呕吐停止之前维持体内正常的水、电解质平衡。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溶液只需要喝1 ~ 2 天就可以了。一旦呕吐停止,就可以慢慢地让孩子恢复日常的饮食。
千万不要给腹泻的孩子喝任何一种煮沸的牛奶(包括脱脂奶等)。煮牛奶的时候会使牛奶中的水分蒸发,剩下的浓缩部分盐和矿物质含量较多。事实上,即使是健康的孩子,也不应该给他喝煮沸的牛奶。
严重腹泻
如果孩子每1 ~ 2 个小时就排一次水样便,甚至频率更高,和(或)出现了脱水的症状(见第480 页表格),一定要咨询医生。他可能建议你至少24 小时内不要给孩子吃任何固体食物以及喝含糖量高的饮料(例如,果冻、软饮料、强化果汁,或加了人造甜味剂的汽水),含盐量高的饮料(浓缩汤料),以及低盐的饮品(水和茶)。同时,他可能建议孩子喝一些平衡了水、盐及矿物质的电解质溶液(见第474 页表格“口服补盐液估计摄入量”)。母乳喂养的孩子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治疗,不过少数非常轻微的患儿还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记住,如果孩子腹泻了,保持他的体内水平衡非常重要。如果他出现了任何脱水的症状(例如,尿量明显减少、哭闹的时候没有眼泪、眼窝凹陷、囟门凹陷等),立即咨询儿科医生,并且在医生给出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前先停止给孩子喂食牛奶饮品及其他食物。当孩子看起来病得很严重,而且病情似乎没有随着时间推移而有所好转的时候,如果你判断孩子已经发展到中到重度脱水时,立刻带孩子去看儿科医生或到*近的急诊室。同时,让孩子服用药店能买到的补盐液。
对于重度脱水的孩子,住院治疗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保证孩子通过静脉注射来补充水分。对病情轻微一点的病例,根据医生的建议,也有可能用口服补盐液来代替静脉注射。本书第474 页的表格给出了一个根据体重估算剂量的口服补盐液摄入量。
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发生严重腹泻的可能性较小,一般来说还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只需要在医生认为必要的时候增加一些口服补盐液就可以了。很多母乳喂养的孩子,只需要增加母乳喂养的频率,就可以保持机体内的水平衡。
这本书的实用性达到了一个令人称赞的平衡点,它既包含了新生儿时期最基础的喂养、睡眠、急救知识,也延伸到了学龄前儿童的行为管理和社交发展上,跨度非常大,保证了它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都能持续发挥作用。我发现自己不再需要为孩子每一个小小的“意外”就跑去网上搜索,因为那些常见的皮疹、发烧、轻微跌伤的处理建议,在书里都详尽列出,附带着清晰的“何时需要立即就医”的警示信号。更妙的是,它对于早期运动技能和认知发展的描述,简直就像一份详尽的成长路线图。比如,它会精确地描述某个年龄段孩子应该能如何抓握玩具,如何发出特定的音节,当我看到我的孩子正好处于它描述的那个“过渡期”时,那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是任何短视频都无法给予的深度理解。这份详尽的覆盖面,使得它真正配得上“百科”二字。
评分从语言风格上来说,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它成功地将复杂的医学和发展心理学术语,转化成了普通大众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白话。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完全没有那种为专业而专业的晦涩感。它大量使用的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让抽象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比如在讨论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爆发时,它设计了几组对话场景,明确展示了正面引导和消极回应的结果差异,这种“情景剧”式的教学,比干巴巴地罗列原则要有效得多。此外,我注意到书中对于“父母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也提高了,这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它没有把父母塑造成完美的照顾机器,而是承认了养育过程中的疲惫与挫败,并提供了自我调节的建议,这无疑是极具人文关怀的体现,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情感上的支持和慰藉。
评分作为一名新手妈妈,我最大的困惑就是对宝宝“正常”范围的把握,总是在各种自媒体信息和长辈经验的夹击下感到无所适从。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那种沉稳、基于循证医学的叙事风格。它不会告诉你“你必须这样做”,而是会提供几种常见的现象、可能的原因,以及每种处理方式的利弊分析,最终的决定权交还给了父母,但同时给予了足够的理论支撑。举个例子,在处理宝宝夜醒问题时,它没有简单地推荐“百秒法”或者“抱睡安抚”,而是从睡眠周期、生理需求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解读,让我明白为什么孩子会这样,从而能够更平和地去应对,而不是被焦虑牵着鼻子走。这种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的专业态度,让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理性且富有经验的儿科顾问,而不是一个指手画脚的“育儿导师”。它教会我的,更多是一种观察和判断的能力,而非死板的SOP(标准操作流程)。
评分坦率地说,一本育儿书能让我产生“收藏”而非“用完即扔”的冲动,是很少见的。这本书的更新频率和对新研究的接纳度也令人印象深刻。我注意到它在一些关于屏幕时间限制和新型疫苗接种建议上,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态度,这让我相信它所提供的信息是基于当前最前沿的儿科实践,而非过时的经验主义。我特别喜欢它在书末尾附加的那些资源推荐和术语表,这简直是为深度学习者准备的彩蛋。它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库,更像是一个起点,引导你从这里出发,去探索更专业的育儿领域。尽管内容量很大,但我更倾向于将它视为家庭的常备工具书,而不是一本快速翻阅的指南。每次遇到新的困惑,我都会重新翻阅相关章节,总能从中获得新的视角和更深入的理解,这种历久弥新的价值,才是它最宝贵的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清新的蓝色调搭配着暖黄色的大标题,一下子就给人一种既专业又亲切的感觉,不像有些育儿书动辄弄得像医学教科书一样冷冰冰的。内页的纸张质量摸上去也很舒服,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即便是晚上开着台灯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布局上的用心,大量的图表和信息框穿插得恰到好处,比如关于不同月龄宝宝发育里程碑的对比图,做得非常直观,一眼就能抓住重点,这对于忙碌的年轻父母来说简直是救星。而且,这本书的体量看起来相当可观,翻开后能感觉到它内容的厚度和深度,但奇怪的是,它并没有给我带来那种“我要啃完一本大部头”的压力感。这可能要归功于它清晰的章节划分和索引系统,即便是需要快速查找某个特定问题的答案时,也能迅速定位,而不是大海捞针。总的来说,从外在的感官体验到内在的阅读友好度,这本书在设计细节上看得出是下了大功夫的,让人在抱着它的时候,就对接下来阅读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