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住别插手全3册:儿童独立管理训练手册培养儿童金钱观+合理安排时间+整理好身边的物品 阳光博客

忍住别插手全3册:儿童独立管理训练手册培养儿童金钱观+合理安排时间+整理好身边的物品 阳光博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高取志津香,日本NPO法人JAM网 著,李俊 译
图书标签:
  • 儿童教育
  • 亲子关系
  • 独立性培养
  • 时间管理
  • 金钱观
  • 整理习惯
  • 生活技能
  • 习惯养成
  • 阳光博客
  • 全3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轩书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67255
商品编码:28168524122
包装:平装
开本:16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针对孩子常见的坏毛病与坏习惯给出详细的指导。

  无论是孩子爱磨磨蹭蹭,还是爱随手乱放,桌子堆满文具和资料,以及看到什么想要的东西,都缠着父母买……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去改善这样的情况,《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都有有详细的指导。

  2.让孩子懂得"合理安排时间",学会"整理好身边的物品",掌握 " 正确的金钱观 "

  孩子掌握了这些在教育中被忽视的环节,对于他的成长学习以及未来走向社会,都大有裨益。而且时间观、金钱观,甚至是整理物品都可以锻炼大脑,把东西整理好放在抽屉里和把生活中复杂的信息加以整理放在脑子里,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3.清晰地点明了父母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如果父母在教育中的大忌就是定位模糊,把该孩子做的给做了。孩子无法形成自己收拾的意识,他们会觉得就算自己不收拾也没什么,反正父母会收拾,从而错失了成长的机会。

  4.给出详尽的方案,并指出执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 针对孩子的问题制定了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案,并通过实际的经验,指出了执行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5.让父母学会能够直达孩子心灵的沟通方法,也就是"说话的能力"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 在每堂课的章节中都用活泼的图画和文字来告诉父母什么话一定不能对孩子说,还教会父母如何用其他方式来表达。

  6.把课程的练习融入在生活中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涉及到对孩子的练习都融入在日常的生活中,这样既能让孩子理解的透彻,还能迅速学以致用,更扩大了亲子的话题,增进了感情。

内容简介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合理安排时间》:孩子像算盘珠子似的,拨一下动一下,家长火冒三丈,孩子却还是磨磨蹭蹭。本书让孩子知道管理好时间,是自己的事情。并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步建立" 时间观念 ",学会"高效时间管理",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计算还剩多少时间,合理地分配时间。

  《忍住!不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整理好身边的物品》: 孩子习惯于乱扔乱放,脱下来的袜子随手扔在地上,脱下的睡衣像蝉壳一样立在沙发上,书桌上永远乱七八糟地堆着文具和学习资料。 本书不光引导孩子主动参与整理,还从分类开始,教给孩子正确的整理方法,从整理好自己的玩具开始,最终让孩子学会整理身边的物品,从而培养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

  《忍住!不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正确的金钱观》: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富裕的时代,不知道钱到底是什么,也从不懂克制欲望,想要什么都缠着大人买,这样长大后很可能为了想要的东西而负债累累。本书让孩子懂得金钱的来之不易,学会合理分配,通过让孩子有偿做家务的方法,教导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作者简介

高取志津香

  非营利机构法人 JAM网站代表 "语言训练夏令营"组织者

  作为关注消费者问题和孩子培养问题的记者活跃于新闻界,1998年前往美国。同美国的友人一同创立了JAM网站。在报纸、杂志、书籍上宣扬"训练孩子的自立性"的理念。在各地举办了多场演讲。现任神奈川县儿童教育支援委员会委员,致力于儿童的培育和教育工作。


日本NPO法人 JAM网

  JAM网站是,Japanese & American Mothers的首字母的缩写。是日本、美国两地父母、孩子和教师互相交流的平台。2002年,JAM依托美国的取材,根据日本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沟通技巧和训练方法。在社会各界,引起很大反响。2003年10月,JAM转变为培养孩子和父母、老师沟通技巧的非赢利机构。以父母子女和教育者为对象,在全国各地举办了多场讲座和研讨会。

目录

《合理安排时间》


1、孩子的自我时间管理

 “快去做!” / 2

 让孩子自己管理时间 / 6

 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时间” / 10


2、家长需要考虑的问题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16

 了解孩子的时间感 / 19

 要让孩子明白,这到底是谁的时间 /23

 通过时间管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 28


3、训练开始!

 加强孩子的时间意识 / 36

 训练 1 现在,几点? 培养时间意识 / 39

 感受时间 / 40

 训练 2-1 明白了什么? 意识到时间 / 43

 训练 2-2 花费了多少时间? 意识到时间 / 44

 观察生活 / 45

 训练 3 我的一天 意识到自己的行动 / 48

 给时间分段 / 49

 训练 4 划分时间 按照时间约定来完成工作 / 54

 列清单整理大脑 / 55

 训练 5 想做的事情 vs 必须做的事情 列清单 / 59

 给“想做的事”和“该做的事”排序 / 60

 训练 6 贴上便签,提升效率 列清单和排序 / 63

 按照事件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给清单排序 / 64

 指导 1 指导孩子学会排序 / 68

 为行动设定目标 / 70

 练7-1 早晨时间分配表 规划早晨时光 / 74

 训练 7-2 明智的消费者 练习制订计划 / 74

 让孩子养成根据目标倒推计划的习惯 / 75

 训练 8 给爸爸的惊喜 :爸爸的生日派对 根据计划推算时间 / 79

 要在时间分配上下功夫 / 80

 训练 9 目标 300 分 分配工作时间 / 83

 分步骤完成该做的事 / 84

 训练10 外出计划 分步骤行动 / 87

 培养专注力 / 88

 训练11 实践!间隔学习法 提高专注力 / 92

 悠闲时间 / 93


4、行动起来吧!

 父母不要对孩子指手画脚 / 100

 指导 3 按照时间表安排行动 / 105

 美国的时间管理教育 / 106

 制订计划,实践 / 112

 指导 4 制订计划,实践 / 117

 制订中长期计划 / 119

 训练12 任务金字塔 制订长期计划 / 124

 存储时间,制作凭证 / 126

 训练13 把时间存起来 提升干劲 / 129

 计划受阻时,父母该采取的说话方式 / 130

 不能顺利进行时的计划修正法 / 133

 指导 5 为什么非要父母提醒 / 137

 让孩子自己管理时间 / 139

 训练14 和爸爸会合 时间管理 / 141

 让孩子心怀梦想 / 142

 附录 如何与不同类型的孩子沟通 / 146


后记

 相关制作人员的话 / 150




《整理好身边的物品》


1、整理的规则

 困扰大家的“收拾难”问题 / 2

 孩子收拾不了,很正常 / 5

 指导沟通有诀窍 / 8

 自立第一步,从收拾身边点滴开始 / 12

 测试 孩子能做到的事 / 14


2、怎样分类才更好

 想整理,先分类 / 18

 向美国小朋友学分类 / 21

 训练 1 宣传单上的分类游戏 按照类别进行分类 / 25

 训练 2 鲸鱼 PK 金枪鱼 利用图示法进行比较 / 26

 训练 3 区分太阳和月亮 通过表格进行比较 / 27

 分类训练始于生活点滴 / 28

 训练 4 垃圾其实是资源 按照规则分类 / 31

 尝试给抽屉里的东西分类 / 32

 训练 5 整理抽屉 找到实用的分类方法 / 35

 自己用起来方便的分类最重要 / 36

 训练 6 找到适合自己的分类方法 / 38


3、需要父母思考的问题

 让孩子整理前,父母要注意这些 / 44

 要有参与意识 / 46

 指导 1 督促整理 / 50

 确定物品摆放的位置 / 51

 指导 2 想想玩具应该放在哪儿 / 56

 如何不费力地把东西放回原处 / 58

 保持一定的空间 / 64

 训练 7 包内探秘 提高空间意识 / 66

 处理掉不要的东西 / 67

 指导 3 处理掉不需要的东西 / 70

 训练 8 跳蚤市场初体验 教导孩子要爱惜东西 / 71

 如何与家人携手打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 72

 掌握整理文件的方法 / 76

 训练 9 归档 整理各类文件资料 / 80


4、行动起来吧!

 培养整理的习惯 / 84

 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责任” / 86

 训练10 诵读联络簿 做到不丢三落四 / 89

 孩子能独立完成前,父母要从旁照看 / 90

 遭遇困难怎么办/ 95

 就算采取措施也不能顺利推进 / 100

 训练11 给自己充电 父母的作业 / 104

 清晰传达需要孩子做的事 / 105

 确认孩子是否真的明白,“提示”有技巧 / 108

 积累微小的成功体验 / 110

 训练12 奖励印章 整理完成后,给孩子盖印章 / 113

 孩子做到了要表扬,没做到要重新做 / 114

 指导 4 遵守规则 / 117

 提高热情大作战 / / 119

 训练13 模拟实战 提高干劲 / 121

 训练14 预备,开始!享受整理的乐趣 / 122

 训练15 大扫除 享受整理的乐趣 / 123

 写给心中有他人的孩子 / 124

 附录 如何与不同类型的孩子沟通 / 126


后记

相关制作人员的话 / 130




《正确的金钱观》


1、孩子的金钱观

 生活在物质富裕时代的孩子们 /2

 不要忌讳和孩子谈钱 / 6

 树立孩子的“金钱观” / 10


2、父母需要考虑的事

 孩子应该在怎样的金钱环境中生活 / 16

 指导 1 收到压岁钱要心怀感激 / 22

 生活中,要和孩子“谈钱” / 24

 附录 和钱有关的词语 / 28

 训练 1 寻找和金钱相关的话题 扩展对金钱的认识 / 31

 教孩子学习和金钱相关的等式 / 32

 训练 2 寻找免费物品 思考经济的构成 / 34

 向孩子传递金钱的价值 / 35

 测试 看看父母是怎么花钱的 / 40

 对待金钱要慎重 / 42

 训练 3 什么颜色? 硬币和纸币中包含的重要意义 / 45

 思考 :钱买不来什么 / 47


3、有计划的支配金钱

 有钱才能生存 / 52

 训练 4 自己的钱 计算个人生活成本 / 57

 训练 5 十八岁,开始计划旅行 将生活费具体化 / 58

 收入来源 / 59

 训练 6 偶尔也要吃粗粮 培养收支意识 / 62

 和孩子谈谈工作 / 63

 训练 7 Hello~Work~ 想想他是干什么工作的 / 67

 打工赚钱 / 68

 训练 8 寻找打工机会 意识到赚钱的不易 / 73

 在购物中,学习经济知识 / 74

 训练 9 定点观察 发现价格的变化规律 / 78

 训练10 成为能够发现“不同”的孩子 注意价格 / 79

 让孩子了解与银行相关的知识 / 80

 关于借钱 / 85

 捐赠 / 90

 训练11“24 小时电视”募捐 体验捐款 / 92

 附录 捐赠清单 / 93


4、开始实践吧!

 关于零花钱 / 96

 零花钱,怎么给? / 100

 指导 2 给多少零花钱合适? / 107

 零花钱应该怎么花 / 109

 如果孩子对你说“零花钱不够用” / 116

 不能顺利进行的时候 / 121

 控制欲望 10 元购物训练 / 124

 训练12 是你的话怎么办? 控制欲望 / 127

 成为一个明智的消费者吧 / 129

 训练13 选择价格实惠的巧克力 核对每克的单价 / 132

 防止卷入危险契约 / 133

 让孩子学会自立 / 136

 附录 如何与不同类型的孩子沟通 / 139


后记

 相关制作人员的话 / 143


《智慧小达人养成记:独立思考、时间管理与物品整理的秘诀》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合理规划时间以及养成良好整理习惯的能力,已成为家长们关注的焦点。本书《智慧小达人养成记》并非简单地罗列规则,而是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贴近生活的场景和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孩子们逐步建立起内在的驱动力,成为生活中的“小达人”。 第一部分:点亮独立思考的火花——“我的主意我做主” 本部分的核心在于激发孩子独立思考的勇气与能力。我们深知,很多时候孩子并非不想独立思考,而是缺乏引导和机会。因此,本书将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展现不同情境下,孩子们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做出选择。 发现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书中会设计一些小小的“谜题”,这些谜题并非高深的学术难题,而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惑。例如,为什么下雨天不能去公园玩?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两件都想做的事情?面对小伙伴的意见不同,我该怎么办?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能引导孩子主动去观察、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我们会通过故事主角的经历,展示孩子们是如何从“不知道怎么办”转变为“我想到了一个办法”的过程。 “为什么”的力量: 鼓励孩子提问是培养独立思考的关键。本书将巧妙地将“为什么”融入故事之中。当主角遇到一个新事物或一个不理解的现象时,会引导孩子一起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比如,为什么妈妈做的饭菜总是那么好吃?为什么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为什么有些书写着“危险”不能随便打开?通过对这些“为什么”的探索,孩子能够逐渐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背后的逻辑,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 做出选择,承担责任: 独立思考最终导向选择。本书会设计一些需要孩子做出选择的情境,并引导他们理解选择的意义。例如,在生日派对上,你是选择你最喜欢的游戏,还是大家一起玩大家都喜欢的游戏?在购买零食时,你是选择价格更便宜的,还是营养更健康的?我们会强调,每个选择都有其对应的结果,引导孩子在做出选择前认真思考,并在做出选择后,勇敢地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是成长的宝贵经验。 勇于尝试,不怕失败: 独立思考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失败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书将通过故事,告诉孩子们失败并不可怕,而是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改进的机会。当主角尝试了一个新方法却不成功时,我们会展现他如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调整策略,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试错”的积极心态,勇敢地去尝试,去探索。 倾听与尊重: 独立思考并不意味着固执己见,而是能够独立判断,同时也能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书中会展现主角在与他人交流时,如何认真倾听不同的意见,理解别人的想法,即使最后选择自己的方案,也能尊重他人的感受。这有助于孩子建立健康的社交能力,理解合作的意义。 第二部分:掌控时间的魔法棒——“我的时间我做主” 时间是宝贵的资源,学会管理时间的孩子,将更容易应对学习和生活的挑战。本部分将用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孩子理解时间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简单实用的时间管理技巧。 认识时间的流逝: 很多孩子对时间的流逝感不强。本书将通过生活化的比喻,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例如,将一段时间比作一本故事书,读完一页就过了一点点时间;将一天比作一次充气的气球,随着时间流逝,气球会慢慢瘪下去。通过这些形象的描述,让孩子直观地感受时间的宝贵。 “时间规划师”的诞生: 我们会介绍一些简单的“时间表”概念。但这个时间表不是僵硬的指令,而是充满弹性的“待办事项清单”。例如,早上起床后,先刷牙洗脸,再去吃早餐,然后收拾书包。周末可以安排玩耍、阅读和学习的时间。我们会用插画和生动的故事,展示主角如何制作自己的“时间小地图”,让每天的生活更有条理。 区分“必须做”与“想做”: 孩子常常会沉迷于自己喜欢的活动,而忽略了必须完成的任务。本书将引导孩子学会区分优先级。通过故事,让孩子理解,有些事情是我们“必须做”的,比如写作业、帮助家人;而有些事情是我们“想做”的,比如看动画片、玩游戏。我们会教孩子如何在完成“必须做”的事情后,合理地安排“想做”的时间,实现劳逸结合。 “时间胶囊”的游戏: 引入一些有趣的游戏化方法,让时间管理不再枯燥。例如,可以设计一个“时间胶囊”的小游戏,让孩子预估完成一项任务需要多少时间,然后进行计时,看看自己的预估是否准确。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以更好地掌握不同活动所需的时间,提高对时间的敏感度。 告别“拖延症”小怪兽: 很多孩子都有拖延的习惯。本书将以一个友善的“拖延症小怪兽”形象,讲述主角如何一步步地“打败”它。我们会教孩子将大任务分解成小步骤,每次只完成一个小目标,这样就不会觉得任务艰巨。同时,也会引导他们理解,及时完成任务带来的轻松和成就感。 留白的力量: 在强调规划的同时,本书也提倡“留白”的重要性。我们会告诉孩子,计划并非要把每一分钟都填满,留出一些“弹性时间”或“自由时间”,可以用来应对突发情况,或者进行一些临时的、即兴的活动。这种灵活性能够让孩子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减少焦虑。 第三部分:物品的“好朋友”——“我的空间我做主” 一个整洁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能够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减少烦躁感,提升幸福感。本部分将以轻松友好的方式,培养孩子整理物品的习惯。 物品的“心情”: 我们会赋予物品一些“拟人化”的特征,让孩子从新的角度看待物品。例如,书本在自己的书架上安安静静地待着,它们就很开心;玩具散落在地上,它们就会感到孤单和难过。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孩子理解,为物品找到一个“家”,是对它们的一种尊重。 “分类小能手”的养成: 物品整理的第一步是分类。本书将用生动的情景,展示如何进行物品分类。例如,把文具放在文具盒里,把衣服放在衣柜里,把书本放在书架上。我们会用彩图和清晰的步骤,展示主角如何将不同种类的物品归类,并将它们放回各自的“位置”。 “断舍离”的智慧: 随着时间的推移,物品会越来越多。本书将引入“断舍离”的概念,但会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呈现。例如,当发现一些很久不玩的玩具,或者已经穿不下的衣服时,可以思考“我是否还需要它?它是否还能为我带来快乐?”。我们会引导孩子做出选择,将不再需要的物品送给别人,或者进行回收。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的整理能力,也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分享精神。 “归位”的乐趣: 整理并非一次性的大扫除,而是一种日常习惯。本书将强调“物归原位”的重要性。每次使用完物品后,及时将其放回原来的位置,就能大大减少整理的负担。我们会通过故事,让孩子体会到,当所有物品都各归其位时,整个房间的整洁感和舒适感,这本身就是一种小小的成就。 “我的专属空间”: 鼓励孩子拥有和管理自己的“专属空间”,比如书桌、书架或玩具箱。当孩子对自己的空间有掌控感时,他们会更愿意去维护它的整洁。本书将展示主角如何布置自己的小角落,让它既实用又充满个性,从而增强他们整理的积极性。 “收纳小妙招”: 介绍一些简单易学的收纳技巧,例如使用收纳盒、文件袋、挂钩等工具,帮助孩子更有效地整理物品。这些方法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让孩子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本书的特色: 全方位培养: 本书并非孤立地教授某一项技能,而是将独立思考、时间管理和物品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智慧小达人”培养体系。 故事化引导: 采用大量生动有趣的故事,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和理解。 情景式学习: 贴近孩子的生活,将学习内容融入日常场景,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积极鼓励: 避免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正面引导和鼓励,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亲子互动: 书中设计的许多活动和讨论点,也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 《智慧小达人养成记》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成为“小达人”的潜能。本书将是陪伴他们探索自我、掌握生活技能、走向独立与自信的理想伙伴。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章节划分,而是更像是一套相互关联的“能力模块”,每一册都侧重于一个核心领域,但彼此之间又有着逻辑上的递进关系。我最欣赏的是它对于“边界感”的探讨,这个概念在传统教育中常常被忽略。书中细致地阐述了如何帮助孩子区分“我的事情”和“别人的事情”,以及“我能决定的”和“需要请教的”。这一点在生活实践中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我发现,自从应用了书中关于物品整理和时间规划的技巧后,孩子对自己的“领地”产生了更强的掌控欲和责任感,他开始主动维护自己的房间整洁,并且更懂得尊重他人的空间和时间安排。这种从微观的个人物品管理,延伸到宏观的社会交往边界的训练,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教育理念和系统性的设计思维,它不仅仅是教孩子技能,更是在构建一个成熟、有条理的内在世界。

评分

阅读完这套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管教”截然不同的教育哲学——赋权而非控制。书中的文字力量在于它的坚定与温柔并存,它没有空洞的口号,而是充满了可以立即执行的“行动指南”。特别是关于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估的那一部分,它提供了一套清晰的提问框架,让孩子学会自我提问:“我今天做得好的地方是什么?”“下次我希望怎样做得更好?”这种内省机制一旦被激活,孩子就不再需要外部的持续监督。我注意到,我们家庭的日常对话模式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你为什么又没做完?”变成了“我们来看看这个计划哪里需要调整?”这种对话的升级,极大地改善了亲子关系中的摩擦和对抗。这套书真的做到了将“管理”的内涵从外在的服从,提升到了内在的自律和自我驱动,它不是一时的速效药,而是一剂长期的、培养健全人格的良方,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渴望培养出真正独立、有责任感的新一代家长们。

评分

阅读这套书的体验,简直就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语速适中的育儿导师在旁边细心陪跑。我尤其欣赏它在培养孩子“内在驱动力”上的独到见解。很多家长都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用奖励或惩罚来驱动孩子的行为,但这本书似乎更注重从根本上重塑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我记得书中提到一个场景,关于如何鼓励孩子整理自己的玩具区,它不是强调“整理完才能玩别的”,而是强调“当你的空间变得清晰时,你会更容易找到你想玩的东西”。这种从“结果导向”到“过程优化”的思维转变,对我触动很大。我发现,当我把“整理”这件事包装成一个提升效率和舒适度的“项目”来引导孩子时,他抵触情绪明显降低了。而且,书中的文字表述非常富有画面感,即便是复杂的概念,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孩子也能够轻松捕捉到核心要点。这说明作者在内容组织上花了很多心思,确保知识的传递是高效且无障碍的,对于那些希望培养出具备高度自驱力的孩子的家长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值得反复研读的宝典。

评分

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它装帧设计的用心,封面的色调柔和又不失活泼,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目光,感觉像是为正在探索世界的孩子们量身定做的礼物。我一直很苦恼于如何引导我家那个小家伙逐步学会“自己来”,而不是事事都依赖大人。市面上很多育儿书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泛泛而谈,真正能落地到日常操作层面的技巧很少。这套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把那些看似宏大、抽象的“独立”概念,拆解成了孩子能够理解和实践的小任务。比如,关于“时间管理”的部分,我特别喜欢它描述的那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而不是生硬的规矩灌输。我尝试着和孩子一起用书里提供的方法来规划周末活动,效果出乎意料地好,他不再一早起来就问“接下来要做什么”,而是会主动对照清单去执行,那种成就感是语言难以替代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远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它真正做到了把“权力”和“责任”交还给孩子,让他们在尝试中感受成长的乐趣。这套书无疑为我们家长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箱,而不是空洞的理论口号。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市面上许多声称能“训练独立性”的书籍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大多是基于某种理想化的家庭环境构建的“完美操作指南”,脱离了现实的鸡飞狗跳。然而,这套书的妙处在于它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它没有要求父母成为全能的圣人,反而鼓励家长放手,接受孩子犯错的必然性。例如,在处理“财务观念”的章节中,书中描述了一个孩子因为冲动消费而导致零用钱提前用完的“危机”场景,但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孩子分析原因、制定弥补计划,而不是一味地“拯救”他。这种“在安全范围内失败”的教育理念,让我这个习惯性过度保护的妈妈感到如释重负。我开始学着在孩子面临小挫折时,先退后一步,递出提问的引导,而不是直接塞入解决方案。这套书不仅在教孩子成长,更在重新塑造我们父母的教养模式,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爱,有时是需要克制的,是给予空间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和修正的勇气。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