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参数
商品名称 3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 作者: 陈素娟 开本: 16开 定价: 29 页数: 295 出版时间 2012-01-01 ISBN号: 9787564053239 印刷时间: 2012-01-01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版次:1 印次:1 重量:425g 编辑推荐 教孩子没那么累!关键是要把握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3岁的孩子,到底面临哪些成长关键点—— ■凡事对着干,自我意识的塑造期 ■渴望交到好朋友,社交与情感的黄金期 ■从被动接受到自主思考,智能发展的加速期 ■什么都想自己干,主动品质的成就期 ■从小小追随者到自由探索者,体验式学习的培养期 ■和你想的不一样,卓然个性的定型期 ■管好他自己,自我管理的萌芽期目录
CHAPTER 01 凡事对着干,自我意识的塑造期 家里有个"小魔头"/002 保持理性的客观,让孩子自己去判断是非/005 让孩子知道哭闹不能左右任何事/009 让"不要"远离你/012 你建议,他(她)选择/015 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情绪/019 主动示弱,满足孩子的成长欲/023 冲动是魔鬼,别和孩子较劲/027 换个角度,想想孩子为什么要反抗/030 自我意识越强的孩子反抗性越强/033 孩子能坚定地坚持自己的想法未必是坏事/036 夸奖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040 CHAPTER 02 渴望交到好朋友,社交与情感的黄金期 尊重和关爱孩子假想中的朋友/044 引导协作游戏,但要掌握时间/047 支持和鼓励孩子自己去发展新朋友/050 创设情境,给孩子更多的自我表达机会/053 别拿"旁边的那个人"吓唬孩子/056 巧妙教育孩子成为有礼貌的小标兵/059 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当众批评孩子/063 对孩子表现出的分享品质表示赞赏/066 鼓励孩子利用合作而非冲突解决问题/069 孩子之间的矛盾由他们自己去解决/072 注意孩子有了最初的性别区分感/076 你的鼓励与信任是最好的亲子调和剂/080 CHAPTER 03 从被动接受到自主思考,智能发展的加速期 呵护孩子对任何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心/084 孩子越爱提问,表明他们对生活越是用心/088 拆坏的东西远没有孩子的探索欲重要/092 切勿错过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095 教孩子用眼睛捕捉事物,培养观察力/099 让孩子亲自触摸或体验,增强感受力/103 引导孩子进行动作练习,提升运动智能/107 复述练习,孩子的记忆力会令你惊奇/111 利用比较游戏,学习区分各种不同/114 排一排,数一数,建立基本数的概念/118 和孩子一起做手工,多元智能开发/121 该休息的时候要休息,睡觉也能长智慧/125 CHAPTER 04 什么都想自己干,主动品质的成就期 重知识不重技能是本末倒置/130 孩子笨手笨脚的时候要忍住不帮忙/134 过度保护会伤害孩子的自尊/137 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140 给孩子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143 给孩子工作,让他自己去完成/146 给孩子机会,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干/149 少设置条条框框,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152 面对困难,让孩子自己去解决/156 "逼"着孩子自己去找问题的答案/159 孩子越是不敢做的事,越要鼓励他去做/162 适当"教训"一下凡事等你做的孩子/165 CHAPTER 05 小小追随者到自由探索者,体验式学习的培养期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从玩乐中开发智慧/170 不要过严斥责孩子出格但未出原则底线的行为/173 对由于探索发生的伤害或破坏要淡化处理/176 别将孩子看得太紧,给孩子机会自由探索/180 多带孩子走出家门,让孩子进行多项感官的体验/184 发现孩子的探索欲望时,给予及时的鼓励/187 把学习演变成游戏,增加孩子对学习的兴趣/190 发起互动主题,引导孩子主动对事物进行探究/193 及时发现学习难点,只给予必要的帮助/196 百闻不如一见,创造机会增加孩子的见识/199 及时发现孩子的独特潜能或兴趣,并予以特别关注/202 CHAPTER 06 和你想的不一样,卓然个性的定型期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要把孩子当成你的附属品/206 别以你的想法衡量孩子,孩子和你想的不一样/210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只是配角/214 不和其他孩子横着比,每个孩子都与众不同/218 让孩子在家庭中充当重要的角色,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222 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是孩子自尊自信的源泉/226 要想让孩子尊重他人,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230 乐于享受孩子给予你的感动和惊喜,培养孩子的生活热情/234 孩子应担的责任要让他去承担,让孩子知道这是一种美德/237 犯错和失败不是无能,保护孩子勇于尝试的勇气/240 绝不强迫孩子盲从,打破对孩子的粗暴和专制/243 孩子的个性要慢慢发掘、慢慢培养,不要急于一时/247 CHAPTER 07 管好他自己,自我管理的萌芽期 对孩子越苛求,你会越失望/252 少用命令,多用指导/255 制定规矩必须要结合孩子的能力/259 建立基本是非观,培养孩子辨别真伪善恶的能力/263 事情做错了,必然有后果/266 行为有偏差,一定要纠正/269 冲动是魔鬼,引导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273 诱惑无处不在,让孩子了解诱惑背后的陷阱/276 巧妙地延迟满足,有助孩子控制欲望/280 绝不纵容孩子,不应该得到的一定不要给/284 遇到难题不退缩,让孩子体验坚持不懈的成就感/287 原则面前家长态度坚决一致,不让孩子有空可钻/290 家长时刻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自觉性/293内容介绍
中国的家长是辛苦的家长,不怕累、不怕苦,半辈子都在为孩子操心。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做法。教孩子要抓关键期,而3岁左右是多方面能力(感知、记忆、思维、个性等)发展的关键期。懂得了这一点,父母们教孩子就不用那么累了。本书《3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将3岁关键期的幼儿发展进行了详细而通俗的讲述,告诉家长如果孩子在3岁的时候教对了,那么以后就一劳永逸了。 《3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由陈素娟编著。我最近在看的一本书,它的哲学深度简直超乎我的想象,它探讨的焦点完全不在于“技能”的训练,而在于“生命意义”的初步构建。它非常深刻地剖析了现代社会对儿童的过度期待,以及这种期待如何无形中扼杀了孩子内在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和哲学观点,但都用非常平实的语言进行了转述,让人在感到被启迪的同时,又不会觉得晦涩难懂。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延迟满足”的讨论,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忍耐”,而是解释了为什么忍耐在人类发展中如此重要——因为真正的创造力往往来自于对当下欲望的审视和超越。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成功”的定义,如果我的孩子只是一个功课好、听话的“机器”,那岂不是最大的失败?它更关注如何培养孩子面对不确定性和挫折时的“韧性”。这种宏大的视角,让我原本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明白了眼前的每一个小小的挑战,都是在塑造他未来应对世界的格局。读完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从一个狭窄的胡同走进了开阔的原野。
评分要说这本书的独特之处,那就是它在谈论“规则”和“纪律”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前所未有的尊重和深度。它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管教的理解。它不教你如何“惩罚”错误行为,而是深入分析了为什么孩子会产生那些我们不希望看到的行为——通常是源于未被满足的基本需求,或者对世界安全感的探索。作者提出了“共情式聆听”的技巧,要求父母在下达指令前,必须先清晰准确地复述孩子的情绪和意图,哪怕只是为了争取几秒钟的缓冲时间。这就像一个“暂停键”,能瞬间阻止一场潜在的冲突升级。我试着用它书中提到的“选择与后果”的模式来代替“威胁与利诱”,效果惊人地好。孩子似乎更愿意合作,因为他们感觉自己的自主权得到了保障,而不是被强行控制。这种“将孩子视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的核心思想,贯穿始终,让我彻底放下了“我是大人我说了算”的傲慢,转而寻求一种更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合作关系,这比任何快速见效的“管教技巧”都要来得长久和深刻。
评分哇,最近迷上了一套关于家庭氛围营造的书,那叫一个受益匪浅。它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非常注重实操性。我记得有一章讲到如何用“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来回应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而不是只盯着那些明显的“成就”。这本书里有很多生动的案例,比如一个孩子因为搭积木不成而沮丧时,作者没有直接去帮他搭建,而是蹲下来,用非常平和的语气描述他此刻的情绪,让他感受到被理解。这种细腻的情感连接,真的让我这个当妈的都感觉被治愈了。它让我意识到,教育不是一个“改造”的过程,而是一个“陪伴”和“看见”的过程。以前我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买了各种早教工具,现在才明白,真正重要的是我与孩子相处时的那种心境。书里提到,父母的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光是这一段,我就反思了自己无数次对着孩子发火的瞬间。它没有指责我,而是提供了一个更温柔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局限性,然后鼓励我一步步去调整,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比那些严厉的批评书本有效太多了。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终于可以更放松地享受育儿的日常了。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自然”和“身体感知”的推崇。市面上大部分育儿书都在强调认知发展和语言能力,而这本书却花费了很大篇幅来讲述如何让孩子与大地、与风、与水建立联系。作者强调,很多我们认为是“坏习惯”的行为——比如挖泥巴、在雨中跳跃、啃咬玩具——其实是孩子身体在呼唤一种原始的、沉浸式的感官体验。它提供了一系列非常棒的户外活动建议,不是那种需要昂贵装备的“探险”,而是简单到可以在自家后院就能完成的“感官游戏”。比如,如何利用不同质地的沙子和水来搭建临时的“泥巴厨房”,如何安静地观察一只蚂蚁的行进路线。这些实践让我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有机和充满惊喜。我们不再是坐在桌前“学习”,而是在大自然中“发现”。这种回归本真的教育理念,对我这个长期生活在城市水泥森林中的家长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它教会我放下对“室内学习”的执念,把整个世界都变成孩子的教室。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是清爽得像夏日里的一股凉风。它完全抛弃了那种学术化的术语堆砌,读起来简直像在和一个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邻家长辈聊天。我特别喜欢作者在阐述一些育儿理念时,总能穿插一些她自己童年的小故事或者她现在带着孩子时发生的趣事。比如,她讲到“界限感”的建立时,没有长篇大论地解释什么是“权威式教育”,而是讲了一个她如何温柔而坚定地阻止孩子在墙上乱涂鸦的场景。她处理冲突的方式,不是“不许这样”,而是“我理解你想画画,但墙壁是用来保护的,我们可以一起找一张大纸来画”。这种对具体情境的描绘,让那些抽象的教育理论瞬间变得立体而可操作。对我这种工作繁忙,回家只想快速解决问题的新手爸妈来说,这简直是救命稻草。它不要求你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圣人,只鼓励你在每一个“当下”做出更智慧的选择。而且,书中对“游戏”的重视程度也让我耳目一新,它把游戏提升到了与阅读、运动同等重要的地位,让我明白了,孩子玩耍时的专注和投入,就是最好的学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