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产业地产定位解码
:68.00元
作者:高翔 ,张会明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5960836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 两位作者曾多次获得产业地产设计大奖,如“中国产业地产终身成就奖”“首都机场T3航站楼导航塔台” “上海国家软件出口基地” “德国SAP中国研究院”“北工大软件园”“国家首届高速公路附属设施国家竞赛”“2010年上海世博会沙特馆”等。
2. 实力产业地产研究机构中经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成果,国内*本产业地产定位实践指南。
内容提要
产业地产项目建设容易,招商难,这似乎已经成为众多产业地产开发商的共同感受,不管是主导的园区、还是开发商开发的产业地产项目,或者是传统实体企业将自己多余的工业用地开发租售。如何将目标企业引入园区,实现产品的快速去化,这已经成为产业地产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书由中经研究结合上百个产业地产项目的成功服务经验和近五十个招商成功案例,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系统的论述产业地产八大定位系统,让您真正掌握产业地产项目的定位密码。让更多的产业地产开发商不再为项目定位所困扰,找到真正打开产业地产项目定位大门的“金钥匙”。
目录
自 序
章 产业地产之谜
节 产业地产蓝海
一、抢滩产业地产,这是好的时代
二、遇困产业地产,这也是坏的时代
第二节 认识产业地产
一、产业地产的定义
二、产业地产与商业地产的区别
第三节 产业地产的困境
一、用地产化的思维运作产业地产
二、产品照搬照抄,脱离当地市场环境
三、产品同质化造成无序竞争
四、项目定位脱离产业基础
第四节 解决困境的八大密钥
一、定位前置是解决产业地产困境的良药
二、产业地产定位的八大密钥
第二章 密钥一:产业定位解码
节 产业定位是产业地产定位的前提与基础
一、产业集聚有助于提高生产率
二、产业集聚有助于促进区域创新
三、产业集聚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第二节 产业定位的基础方法论
一、城市生长理论
二、产业梯度转移理论
三、产业链理论
四、钻石模型
五、方法论在产业定位中的应用
第三节 产业定位资料的获取
一、所需资料清单
二、资料获取的方法与途径
第四节 产业定位实战案例
一、项目的背景
二、项目调研
三、项目产业定位分析
第三章 密钥二:行业定位解码
节 行业定位的涵义
一、行业的定义
二、行业分类及作用
三、行业发展规律
第二节 行业筛选定位
一、行业与产业的关系
二、行业筛选定位方法
第四章 密钥三:企业定位解码
节 企业定位的意义
一、企业定位为产品设计服务
二、企业定位是招商运营的基础
第二节 企业定位资料的获取
一、所需资料清单
二、需求市场资料获取方法与途径
三、竞争市场资料获取方法与途径
第三节 企业定位实践案例
一、项目背景介绍
二、项目调研执行
三、项目企业定位分析
第五章 密钥四:产品定位解码
节 产品设计依据解析
一、客户需求为设计依据
二、政策要求为设计依据
第二节 产业地产产品线
一、产业地产产品1.0版
二、产业地产产品2.0版
三、产业地产产品3.0版
四、产业地产产品4.0版
五、产业地产产品5.0版
六、产业地产产品6.0版
第三节 如何进行产品定位
一、产品定位的基础
二、产品线的适用性分析
三、产品定位两步曲
第四节 产品定位实践案例
一、产品定位过程分析
二、项目产品定位示意
第六章 密钥五:配套定位解码
节 基础设施配套
第二节 服务设施配套
一、倒班楼
二、员工食堂
三、园区商业配套
第七章 密钥六:服务定位解码
节 什么是项目服务
一、生活服务
二、企业服务
第二节 如何进行服务定位
第八章 密钥七:招商定位解码
节 产业地产招商难点解析
一、目标客户量少
二、招商周期长
三、招商人员要求高
第二节 产业地产招商解码
一、门当户对——招商项目解读
二、非诚勿扰——目标企业定位
三、转角遇到爱——招商渠道解码
四、为爱向前冲——招商策略规划
五、我们结婚吧——招商执行解码
第九章 密钥八:运营定位解码
节 开发运作模式解码 。
一、联东U谷运作模式解析
二、光谷联合运作模式解析
三、普洛斯运作模式解析
第二节 盈利模式解码
一、主要盈利模式分析
二、盈利模式对比研究
第三节 互联网 产业园区运营新模式
一、“互联网 产业园区”模式必要性
二、“互联网 产业园区”运营模式探索
结束语
作者介绍
高 翔
重庆中经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重庆博川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中国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园区经济研究知名学者,产业地产定位研究专家。CDMC“中国产业地产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主持的产业地产咨询机构“博川顾问”,荣获CDMC“中国产业地产具影响力服务机构”。
高翔作为中国产业地产定位研究、招商、运营领军人物之一,先后主持了上百个产业地产、产业新城、特色小镇项目定位研究;带领团队完成50余家产业园区、产业地产、特色小镇项目招商及运营,是中国具影响力的产业地产理论研究与招商运营实践结合型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园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以及产业地产、产业新城、特色小镇发展定位研究与招商运营。
张会明
亚洲媒体公认的“颠覆型创新”倡导者,深耕产业地产设计领域近20年。现任北京宗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建筑师,ZOE建筑设计机构执行董事,北京土木建筑学会理事,《时代楼盘》杂志专家顾问。
代表作品:
“2010年上海世博会沙特馆”荣获国际展览局佳展示金奖,建筑学会创作大奖等多项殊荣;“首都机场T3航站楼导航塔台”荣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银奖,建筑学会创作大奖等;“国家首届高速公路附属设施国家竞赛”荣获中国青年建筑师竞赛奖;此外,“上海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德国SAP中国研究院”“北工大软件园”等设计均获得部级奖章。
代表论著:
《探索软件园设计的生态学路径》《建筑秀场上的文化容器》《探究建筑空间组织方式》《建筑语言的再创造》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有意思,那种工业风的字体,配合着一种略显陈旧但有质感的纸张,第一眼看到就觉得“这可能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内容量应该很扎实。我当时是在书店里随便翻了翻,被它那种“沉静”的气质吸引了,不像现在很多书会用各种鲜艳的颜色或者夸张的插画来吸引眼球,它走的路线是那种“内敛的智慧”风格。我尤其喜欢它在排版上的细节,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恰到好处,阅读起来不会觉得累。书页的裁剪边缘也处理得很干净利落,没有毛刺感,这能看得出印刷质量还是挺不错的。而且,我注意到书的装订方式似乎也用了比较传统但牢固的工艺,翻页的时候不会轻易散架,感觉是可以放很久、经常翻阅的书。虽然我还没真正开始深入阅读,但光是这外观和手感,就已经让我对它蕴含的知识充满了期待,感觉它会是一本能让我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一本“干货”的书,而不是那种快餐式的“知识点”集合。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那种你走进一家非常有格调的独立咖啡馆,点上一杯手冲咖啡,然后找一个靠窗的位置,慢慢地品味。它没有那些哗众取宠的标题,也没有直白地告诉你“照着做就能成功”。相反,它似乎在用一种非常温和、却又带着坚定力量的方式,引导你去思考。我记得我当时在读其中的某个章节,讲到的是关于“宏观环境分析”的部分,作者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层层递进地分析了各种经济指标、政策导向,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影响到产业地产的发展轨迹。读的时候,我脑海里会不自觉地浮现出一些具体的案例,虽然书里没有直接点明,但那种分析的逻辑和框架,让我能够举一反三。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是什么”,更是“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接下来可能怎么办”。整个阅读过程,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见解独到的前辈在进行一场深入的交流,他不会直接喂给你答案,而是启发你去发现答案,去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对于我这种喜欢深度思考的人来说,简直是太棒了。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着太大的期望,因为市面上关于这类主题的书籍,很多时候都显得比较空泛,或者说内容很碎片化。然而,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在内容上的深度和广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记得其中有一章,详细地介绍了几种不同的产业地产开发模式,从传统的工业园区,到现在的科技孵化器、共享办公空间,甚至还有一些创新的医养结合的产业地产项目。作者在介绍这些模式的时候,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而是深入分析了每种模式的优劣势、目标客户群、以及适用的市场环境。更重要的是,它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操性的建议,比如在项目选址、招商策略、以及后期运营管理方面,都有非常具体的指导。这本书没有故弄玄虚,也没有夸夸其谈,而是用一种非常严谨、务实的态度,把复杂的产业地产概念,分解成了一系列可理解、可操作的步骤。我觉得对于那些想要进入这个行业,或者已经在行业内摸索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我之前一直觉得“产业地产”这个概念听起来特别遥远,好像是只有业内人士才能懂的专业术语。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认知世界的一扇新门。我记得其中有一个篇章,用非常生动的语言,剖析了一个地方的产业集群是如何形成的,从最初的单一企业引入,到逐渐吸引相关配套企业,再到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最后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作者在描述这个过程的时候,用了大量的图表和数据,但又不显得枯燥乏味,反而能让你清晰地看到事物发展的脉络。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关注了“硬实力”,还深入探讨了“软实力”的重要性,比如政府的服务意识、人才的吸引力、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些“看不见”的因素,竟然对产业地产的长期发展起着如此关键的作用。读完这个部分,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有些地方的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而有些地方却停滞不前。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产业地产背后更宏大的叙事,也让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豁然开朗”。我一直对“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这两个话题非常感兴趣,但总是觉得缺乏一个清晰的框架来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本书,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它让我明白了,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产业基础,而产业地产,正是承载和驱动这些产业发展的关键载体。我特别喜欢书里关于“产业定位”的论述,作者不是简单地说“应该发展什么产业”,而是从地方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以及国家和区域的宏观战略等多个维度,进行了一个非常系统性的分析,然后给出了非常有针对性的建议。这种“由表及里,由宏观到微观”的分析方法,让我受益匪浅。让我觉得,原来产业地产的开发,不仅仅是盖房子,更是一项需要战略眼光、深刻洞察力和专业能力的系统工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产业地产背后隐藏的逻辑和规律,也让我对未来的城市发展和产业格局有了更清晰的判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