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语法修辞讲话
:26.00元
作者:吕叔湘,熙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1-01
ISBN:9787538272703
字数:285000
页码:36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语法修辞知识的普及性著作。全书内容共涉及六个方面,即语法的基本知识、词汇、虚字、结构、表达和标点。本书语言通俗晓畅,注重分析生活实践中的语言现象。1951年本书内容在《人民日报》连载后,曾引起强烈反响,在促进汉语规范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内容提要
《语法修辞讲话》是一部语法修辞知识的普及性著作。《语法修辞讲话》语言通俗晓畅,注重分析生活实践中的语言现象。1951年《语法修辞讲话》内容在《人民日报》连载后,曾引起强烈反响,在促进汉语规范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语法修辞讲话》是汉语语法著作。吕叔湘、熙合著。52年版79年第二版。内容分为语法基本知识、词汇、虚字、结构、表达、标点等6讲。该书着重实际用例的分析,强调语言知识对语言实践的指导作用。不是只说明一些术语格式,而是更重视分析语言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达到“匡谬正俗”的目的。该书以语法为中心,以语法的基本知识为基础,提出分别主干和枝叶的分析方法,用这个方法去辨识句子的脉络,从这个脉络来观察结构上、表达上的正误,也联系词汇、修辞和逻辑的分析。该书对语言教学以至语言研究,都有很大影响,在促进汉语规范化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目录
再版前言
引言
讲 语法的基本知识
一 说明“语法” 二 从字到句
三 词类 四 句子的成分
五 附加成分、联合成分、同位成分、外位成分
六 复合句 七 长句举例
第二讲 词汇
一 词性 二 词义
三 同义词 四 词的配合
五 几个常用的词 六 文言词语
七 生造词语 八 简称
第三讲 虚字
一 代词;“们” 二 数量、比较
三 “的”
四 “和、跟、同、与、及、并”
五 “着、了” 六 “把、被”
七 “对于、关于” 八 “在、从、当”
九 “因为、为了、由于、结果、使”
十 与否定和疑问有关的虚字
十一 其他虚字 十二 文言虚字
第四讲 结构
一 主语 二 宾语
三 表语 四 附加语
五 词语的次序 六 主谓短语
七 外位成分和类似的现象
八 分合和插说 九 结构混乱
第五讲 表达
一 逻辑 二 费解
三 歧义 四 堆砌
五 重复 六 烦冗
七 苟简 八 层次
九 修辞杂例
第六讲 标点
一 句号、逗号 二 顿号
三 分号 四 冒号
五 问号、叹号 六 引号
七 括号 八 破折号
九 省略号
十 分读号、连读号、专名号、书名号、着重号
十一 行款
附录:
语法修辞正误练习
怎样学习《语法修辞讲话》
作者介绍
吕叔湘(19041998),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浙江丹阳人。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曾在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习。回国后于清华大学等校任教。1952年起曾任中国科学院语言所所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顾问、中国语言学会会长等职。长期从事汉语语法的研究,是近代汉语语法的开创人之一。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文言虚字》、《语法修辞讲话》、《现代汉语八百词》等。《语法学习》是吕叔湘先生的一部普及性的著作。
文摘
序言
读完《语法修辞讲话》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像一本教科书,更像一位老学究在茶余饭后,手持竹简,娓娓道来的谆谆教诲。它没有那些冷冰冰的规则堆砌,反而是将那些晦涩难懂的语法术语,用生动有趣的例子串联起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领悟语言的精妙。特别是书中对“意合”与“形合”的探讨,简直是茅塞顿开。我过去总是在纠结于句子结构是否工整,却忽略了句子内部情感的流动。这本书让我明白,有时候,打破常规的结构反而能产生更强的韵律感和表现力。它对不同文体的语言风格也做了细致的剖析,比如议论文的逻辑推进,散文的意境营造,诗歌的音韵之美,都通过大量的古代范例进行比对和解析。读罢全书,感觉自己的“语感”被彻底唤醒了,不再是机械地套用公式,而是能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地调动语言的工具箱。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如何“写对”,而在于引导你如何“写好”,如何让文字发出应有的光彩。
评分坦率地说,最初拿起《语法修辞讲话》时,我略带忐忑,担心它会是那种枯燥乏味、充斥着拉丁文术语的学术著作。然而,实际阅读过程却大大超出了预期。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编辑,在审稿之余,耐心点拨年轻作者的迷津。它对句子“毛病”的诊断非常到位,那些我们常犯却说不清的错误,比如“搭配不当”、“赘余”、“歧义”,都被作者用极其清晰且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出来。书中提供的修改前后的对比案例,让人拍案叫绝,深刻体会到“一字之差,谬以千里”的真谛。它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也有独到的见解,不再是死板的规则,而是将其视为文本节奏和停顿的指挥棒。这本书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文本细致度的要求,让我明白,文字的精确性是建立信任感的第一步。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固定的公式,而是一套精密的“校准器”。
评分这本书的篇幅不算薄,但阅读体验却极其流畅,仿佛跟随作者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语言漫步。它巧妙地避开了纯粹的理论说教,转而深入到语言的“肌理”之中,去探究词语的生命力和组合的魔力。尤其欣赏它在探讨修辞手法时所展现出的历史深度。比如,对于“比兴”手法的阐述,不仅仅停留在定义层面,而是追溯了它在《诗经》中的源头,再看它如何在唐诗宋词中演化出千般风情。这种纵向的梳理,极大地拓宽了我对传统文学的理解。我原以为修辞只是为了让语言更华丽,读了这本书才明白,它更是思想和情感深度的载体。作者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拆解”分析,如同庖丁解牛,刀法精准而又充满敬意,让我们看到了文字背后的匠心。对于渴望提升写作层次,又不愿被僵硬的教条束缚的写作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宝藏,它教你如何聆听文字的呼吸,如何与之共舞。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鲜活的表达方式的完美融合。它没有故作高深地故弄玄虚,而是将高深的语言学原理,用极具生活气息的语言娓娓道来。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它对“语境”和“受众”的重视程度。作者反复强调,任何语法和修辞的选择,都必须服务于特定的交流目的和特定的读者群体。这一点,对于我们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写作者尤为重要。我们常常为了追求“高大上”而失去沟通的效率。《语法修辞讲话》则像一股清流,提醒我们文字的本质是连接,是交流。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时代语言习惯差异的考察,也让人心生敬意。它让我们看到语言的演变性,从而更加包容地看待语言现象。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尝试用书中介绍的技巧来重构自己脑中的想法,这种实践性的启发,远胜于单纯的理论灌输。
评分我过去在写作时,常常感到自己的表达像一团没有被梳理清楚的毛线,虽然意思大致存在,但逻辑链条松散无力。接触《语法修辞讲话》之后,这种困境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这本书并没有直接给出“万能公式”,而是从“理”的角度,剖析了语言背后的结构逻辑。它对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张力做了深入的挖掘,教会我如何通过调整主谓宾的相对位置,来达到强调或弱化的目的。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它对语气的塑造有独到的见解。如何通过选择主动语态还是被动语态来营造叙事的迫切感或客观性,书中都有精彩的论述和丰富的案例支撑。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沉稳而不失灵动,结构严谨却富有弹性,它成功地将一门看似枯燥的学问,转化成了一场引人入胜的思维体操。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手中的笔,仿佛拥有了更强的掌控力,能够更精确地雕琢思想的轮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