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书名:数学培优新方法 7年级 | |
|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 主编:黄东坡 |
| 出版时间: 2015年6月 | 印刷时间:2015-2016(以实物为准) |
| 定价: 32 | 开本:16K |
| ISBN: 9787216033909 | 页数:283 |
这套书的配套资源和辅助材料的整合度做得相当出色。虽然我主要关注的是纸质书本身,但偶尔查阅附带的在线资源时,发现内容的相关性和时效性都非常高。例如,针对某些知识点,书本上提供了二维码链接到更详细的解题视频演示,这对于视觉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书中的每一章末尾的“自我检测”环节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不是简单地重复课本例题,而是会引入一些思维定势的陷阱,迫使我们必须真正理解背后的原理才能作答。这种实战演练的设置,让学习过程充满了挑战性,也让我对自己的掌握程度有了更清晰的量化评估。整体来看,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学习、巩固、检测、提升,一气呵成。
评分从实际使用频率来看,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我书架上利用率最高的参考书之一。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即便是隔了很长时间再回头看某个章节,那些核心的解题模型依然清晰地刻在脑子里,很少出现“学完就忘”的尴尬局面。这归功于书中对关键步骤的着重强调和对比分析,作者用粗体、颜色区分等多种手段,有效地引导读者的注意力到最核心的突破点上。此外,书本在某些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证明题部分,还特意加入了“思维导图式”的解题步骤分解,使得原本繁琐的逻辑推演变得条理分明,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可以说,它在“易用性”和“深度”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
评分作为一名数学学习的“老兵”,我对各种版本的竞赛用书都有所涉猎,但这本书在“方法创新”这个层面上给我的触动是最大的。它似乎并不满足于讲解传统的奥赛解题技巧,而是真正尝试去挖掘和提炼那些能够迁移到不同模块的“底层思维框架”。例如,在处理不等式问题时,它介绍了一种几何直观的验证方法,这种方法的普适性远超于单纯的代数运算。这种对数学思想的提炼,而不是单纯的技巧罗列,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当年的竞赛本身,更像是为未来的高阶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甚至觉得,即便是对那些暂时不参加正式竞赛的学生来说,这本书也能极大地拓宽他们的数学视野和逻辑思辨能力。
评分我最欣赏的是它在内容编排上的逻辑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组织结构。从最基础的概念引入,到逐步深入的例题分析,再到最后那种巧妙设置的综合拔高题,整个学习路径设计得如同登山者的路线图,每一步都有清晰的指示和适当的休息点。特别是它对一些经典难题的解析角度,真是独辟蹊径,很多我之前怎么绕都想不通的地方,通过书中的这种新的思路切入后,顿时豁然开朗。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远比那种堆砌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我感觉作者群似乎非常了解初学者在面对“竞赛”这个概念时产生的畏难情绪,所以他们用一种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方式,将看似高不可攀的数学技巧,分解成了可以掌握的小模块,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透露着活力的色彩搭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拿到手里,能明显感觉到纸张的质感非常棒,厚实而又不失细腻,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磨损。更值得称赞的是它的排版,清晰的字体配合合理的行间距,使得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封面设计上,那种简洁而富有深意的图形元素,似乎在无声地宣告着这本书蕴含的深度与广度,让人在翻开之前就已经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而且,这本书的开本大小也十分适中,无论是放在书包里带着去辅导班,还是在家里的书桌上摊开学习,都显得恰到好处,体现了出版社对读者使用体验的细致考量。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往往是优秀教辅材料的一个重要标志,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