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市场与:中国改革的核心埔弈
定价:65.00元
作者:张维迎
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60434933
字数:
页码:40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市场与:中国改革的核心埔弈》内容特色如下:
1.张维迎三十年经典文集
本书收录了张维迎教授近三十年来的文章33篇,这些文章不仅在发表时对中国改革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现在看来,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长期主张的自由市场理念在过去三十年逐步得到实践检验,也将为接下来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这些理念都在本书中得到了完整呈现。
2.深入理解中国改革的核心博弈
市场与的关系是左右中国改革重要的力量,本书从市场的力量讲起,论及管制、股票市场、企业家行为及金融危机等方面,梳理出改革成败和经济起落的关键性因素,是理解中国改革和现实经济的重要文本。
3.对经济学争议的有力回应
自由市场还是干预?这是经济学出现以来就存在的巨大争议,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两百多年来经济思想发展的主旋律。作为长期活跃在中国改革前沿的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以事实为依据,在本书中为读者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答案。
内容提要
《市场与:中国改革的核心埔弈》收录了张维迎三十余年来的重要文章和演讲33篇,从改革开放之初到2008年金融危机,张维迎一直活跃在中国改革的前沿,他的许多观点后来被证明具有极强的预见性,本书精选的文章,几乎囊括了张维迎教授所有对中国改革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观点,他对市场经济的坚持、对主流经济学的思考和对中国资本市场及金融稳定的建议,都在书中得到了完整的论述,本书是了解张维迎学术思想、理解宏观经济脉络、认清与市场关系的文本。
目录
Ⅰ 市场的力量
市场的力量
市场的失败,还是市场理论的失败?
市场秩序的信誉基础
如何让人说实话?
经济学家看法律、文化与历史
裁判和规则制定者是吗?
·市场·企业家·所有制
“公家报销”与价格扭曲
反垄断法的本质是反竞争
Ⅱ 管制的陷阱
信誉机制与管制
市场经济与信誉、自由签约权
管制的陷阱
信息、管制与中国电信业的改革
市场秩序的形成与审批制改革
信息、信誉与银行
中国的股票市场:管制与信誉
中国股票市场的六个问题
Ⅲ 企业家的困惑
市场经济中的行为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中国的转型
医疗体制的问题主要出在垄断
假如把月亮交给一位农村老太太
小问题?大问题?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在于制度变革
中国企业家的困惑
为民营企业家进一言
寻找绿色经济的商业模式
Ⅳ 危机后的转型
把握中国经济的大局与动力
加入WTO给我们带来什么?
关于金融危机的经济学反思
中国未来金融稳定的三大潜在威胁
警惕下一次危机
回归亚当·斯密,告别凯恩斯
中国经济转型靠什么?
作者介绍
张维迎,1959 年生于陕西省吴堡县。1982 年获西北大学经济系学士学位 ;1984 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国家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直接参与了对中国经济改革政策的研究 ;1990 年 9 月入牛津大学读书 ;1992 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4 年获博士学位 ;1994 年 8 月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
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经济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市场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席经济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1999-2006)和院长(2006-2010)。主要著作包括 :《企业的企业家 :契约理论》(1995),《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1996),《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1999),《产权、与信誉》(2001),《信息、信任与法律》(2003),《大学的逻辑》(2004),《论企业家》(2004 再版),《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2005),《竞争力与企业成长》(2006),《价格、市场与企业家》(2006),《中国改革 30 年》(2008),《市场的逻辑》(2010),《什么改变中国》(2012),《通往市场之路》(2012),《博弈与社会》(2013),《改革新启蒙》(2014),等。另有数十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在外期刊发表。2000 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2002 年,获得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8 年,选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评选的“改革 30 年,经济 30人”;2011 年,因对双轨制价格改革的开创性研究荣获第四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3 年,获得网易财经“年度有影响力经济学家奖”。
文摘
序言
★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在于市场体系自身包含着反市场的力量—。这是一种“异化”。市场要有效地运行不能没有;但力量的扩展可能导致市场本身的毁灭。因此如何在发挥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有效地节制对市场的破坏 是每一个市场经济国家面临的难题。
——张维迎
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中国改革的核心埔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复杂性和深远影响感到着迷,而“埔弈”这个词,则精准地捕捉到了改革过程中那种既充满机遇又充满挑战的博弈状态。我非常好奇,作者会从哪些角度来解读这种“核心埔弈”?是关于资源配置的机制改革?是关于产权制度的演变?还是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不断调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阐述这些问题,为我揭示中国改革的真正动力和内在逻辑。我期待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关于经济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的智慧,理解那些在复杂环境中如何做出最有利于发展的决策。这本书的书号也暗示着它的专业性,我希望它能够带给我一些全新的思考,让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产生更深刻的洞察。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够拓展我视野的读物,而这本书的书名恰恰击中了我。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人,我总觉得在“市场”这个概念背后,蕴含着远不止我们日常理解的那么简单。尤其是“中国改革的核心埔弈”这样的表述,让我联想到了改革过程中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各种利益的碰撞以及决策者们如何在巨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中寻求平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中国改革的“核心”,揭示那些推动改革的关键因素,以及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各种力量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制衡的。我想了解,那些“埔弈”究竟是什么?是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协调?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交织?还是国内经济力量与国际力量的角力?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理论框架或者案例分析,来解释这些复杂现象,那将是我非常期待的。我希望它能是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实践指导意义的书籍。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特别是“中国改革的核心埔弈”这几个字,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看来,中国近几十年的经济腾飞,其核心无疑与市场化改革息息相关,而“埔弈”二字则生动地描绘了改革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复杂角力与巧妙平衡。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界定这个“核心”,又是如何去剖析这种“埔弈”的。我想了解,这种博弈是否包含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划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竞合关系,以及改革开放过程中所面临的内外压力与机遇。我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的探讨,更能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政策分析,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改革的艰辛与智慧。我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视角,去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独特道路。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很吸引我,尤其是“市场与:中国改革的核心埔弈”这几个字,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对中国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历程非常感兴趣,总觉得其中隐藏着许多值得深入探究的学问。这本书的书名暗示了它可能触及到了中国改革中最关键、最核心的议题,那种“埔弈”的感觉,就像是在高水平的棋局中,双方博弈,每一步都牵动着全局的走向。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揭示这些复杂博弈背后的逻辑,让我更清晰地理解中国经济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与哪些力量进行了怎样的博弈。我希望能读到一些关于市场化改革的深层分析,不仅仅是表面的政策介绍,而是能够触及到其内在的动力、阻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影响。这本书的书号也显得比较专业,这让我对它的内容质量有了初步的信心,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新颖的视角或者深入的见解,让我对中国改革的核心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认为,中国改革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其核心在于对“市场”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而“埔弈”二字则点出了其中充满了智慧和策略的博弈过程。我非常想知道,作者将如何解读这种“埔弈”,它是否涉及到经济体制的顶层设计、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以及在改革的每一次关键节点上,决策者是如何权衡利弊,做出选择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去审视中国改革的整体脉络,同时也能深入到微观层面,去理解那些具体的政策是如何制定和实施的,以及它们在实际运行中又会产生怎样的连锁反应。我希望它能是一本能够激发思考的书,让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有更清晰的判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