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制度与繁荣 | 作者 | 黄树东 |
| 定价 | 59.00元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0254937 | 出版日期 | 2018-03-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28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中国正以全新面貌迈向一个更强盛的时代。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战略期,中国的*优势是什么?面临哪些风险和挑战?应该如何应对? 本书从美国大选周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入手,剖画了美国面临的困境、制度变迁以及背后少数资本精英的身影。美国相对衰退的历史,就是一部财富高度集中的历史。 本书通过揭示放任型市场经济无法克服的难题,直陈中国复兴路上五大潜在陷阱,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不选择公平,繁荣将离我们远去”。 本书再现了国际上少数利益集团和它们的代言人推动金融自由化惊心动魄的“阳谋”史。它们通过设置议题左右舆情推动决策,主导发展中国家频繁发生金融危机,实现了国家间金融主权和财富的重新分配。有些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历史,就是一部金融自由化的历史。 随着中国金融开放的扩大,风险也在上升。本书旨在警醒人们:中国不能有,也难以承受一场大规模的金融危机,要为没有硝烟的战争做好准备。 本书进一步指出,面对巨大的历史机遇、多种内部风险及地缘政治风险,我们时代非常需要一个坚强的意志和,需要持续稳定的担纲者。 对比了中国和美国,本书指出,只有“中国道路”才是中国*的优势。 本书为关心中国发展,希望在较长周期中创造和保护财富的广大读者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告诫。 |
| 作者简介 | |
| 黄树东 经济学硕士,东伊利诺依州大学经济学硕士,得克萨斯州阿灵顿分校信息管理硕士,CFA,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当过知青,20世纪80年代投身中国经济改革,90年代留学美国,后在华尔街从事金融投资二十余年,亲历2008年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以来,在《红旗文稿》《人民论坛》《中国经济导报》等媒体发表了几十篇文章,接受过央视等媒体釆访,著有《大囯兴衰》和《中国,你要警惕》。 |
| 目录 | |
| 章 历史没有终结 美国旧制度遭到突然袭击——体制外对建制派的冲击 青年和青年运动 从政策批判到制度批判 中下层在反对什么?追求什么? 第二章历史从这里再出发 东方再出发 那不是理想彼岸——美国的内部危机 那不是理想彼岸——美国的外部危机 意识形态竞争 从“便车论”到“制度论”——历史较量下的中国方案 第三章相对贫困陷阱 市场经济中,相对贫困是必然还是偶然? 市场经济的次改造 市场经济的第二次改造 为什么相对贫困是长期趋势? 第四章 低增长陷阱 不选择公平,繁荣将离我们远去 相对贫困如何制造低增长陷阱? 相对贫困下,减税降利率是否奏效? 中美道路比较 2.87%,拒绝还是拥抱? 低增长的内生危机 欧洲如何突围低增长的困局?——殖民地和战争 美国如何突围低增长的困局?——土地和移民 谁是大的地主? 土地公有是中国的制度红利 用中国道路破解低增长难题 第五章 中等收入陷阱 什么制度导致中等收入陷阱? 劳动生产率提高同人均 GDP 下降可以同时发生 美国是如何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 美国的反思和转型 罗斯福带领美国经济转型 主导防止金融危机 出口导向经济体转型期的风险 中国要多长时间跨过中等收入阶段? 第六章泡沫市场经济陷阱 金融的多事之秋 泡沫市场经济 泡沫市场经济的理论和成本 泡沫市场经济的制度设计 货币政策的传统功能为什么失效? 如何恢复传统货币政策的效力? 谁是经济的引擎 ——财富和权力的再次转移 经济的债务化——债务如何绑架央行(美联储)? 纸上财富如何变现?——中国不做接盘侠 泡沫经济的巨大危害 空心化是如何变成美股 DNA 的? 央行被空心化绑架 中等收入阶段的财政和金融选择 第七章外部金融风险陷阱 中国要防止“金融殖民主义” 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危机 金融自由化和中等收入阶段 金融自由化的误区和真相 资本账户开放与国际地缘政治风险 资本账户开放的现实与理论相反 金融前哨战:资本大量流出的冲击 对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再质疑 第八章金融自由化的风险 金融如何为经济服务? 谁在发行货币?——债务和货币发行的关系 债务推动经济能力下降的真实原因 是哪种主权信用在推动货币发行? 脆弱的商业银行——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教训 为什么金融自由化必然走向危机? 明斯基时刻 “农村包围城市”和金融稳定的两块基石 美联储的缩表记录 制止金融自由化 第九章从历史角度再看中美 中国制度是符合逻辑的选择 中国梦是薪火相传的历史选择 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故事 美国和市场的真正关系 美国学派如何对《国富论》说“不”? 第十章各色经济学理论 “自闭经济学” 原教旨市场理论意识形态化 市场浪漫主义 下滴理论 “马和麻雀”理论 “先富起来”是一种“下滴理论”吗? 经济学中的分配问题 为什么干预是必要的? 发展经济学的缺陷 第十一章 细说流行口号 口号 1:从投资驱动型经济向消费型经济转型 口号 2:中国要从“后工业化”角度考虑问题 口号 3:坚决化解过剩产能 口号 4:不要干预市场 开放可能导致宏观经济政策边际效应下降 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 减税不如增加投资 国有企业可以成为“过剩调节器” 市场 创新,和企业要当双司机 改革要考量成本效益分配 改革的边际效益在下降,经济政策也更加吃重 印度和中国:龙象之争是制度之争 第十二章 中国再赢三十年 新中国的新时代 大的风险已经过去 双轮驱动,财政为主,进口替代,农民升级 多一份信心,少一份风险 历史的张力 后 记 |
| 编辑推荐 | |
| 为什么美国地缘政治战略变化不是短期冲动行为? 为什么不选择公平,繁荣将离我们远去? 为什么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必然遭遇低增长? 在什么条件下创新和中等收入陷阱可能并存? 当代市场经济如何泡沫化? 金融怎样变成地缘政治的工具? 为什么资产债务不平衡不匹配增加了中国金融体系的危机偏好? 如何探索低风险的增长方式? 中国经济未来 地缘政治走向 金融财富安全 读懂这本书,未来就是透明的! |
| 文摘 | |
| 序言 | |
《制度与繁荣》(9787300254937)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其严谨的学术态度与深刻的洞察力完美结合。作者在分析制度与繁荣的关系时,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让人信服。他并没有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制度背后的机制,以及这些机制是如何作用于经济活动和个人激励的。书中对于不同制度形态的比较分析,无论是成功的典范还是失败的教训,都给出了详实的论据和深刻的剖析。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制度的内在逻辑”的阐述,它让我理解到,一个制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能够与人性、社会结构以及技术发展相契合。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将书中的观点与我所观察到的现实世界进行对照,许多曾经模糊不清的现象,似乎都找到了合理解释。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理论著作,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构建一个更美好社会的操作指南。它让我更加意识到,制度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以及它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命运的决定性影响。读完后,我感到自己对“繁荣”这个词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它绝不仅仅是物质的富足,更是制度赋予的活力、公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体现。
评分《制度与繁荣》(9787300254937)是一本能够颠覆你固有认知的书籍。它以一种极其系统的方式,将制度的复杂性与国家繁荣之间的深刻联系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并没有回避制度构建中的难题和挑战,反而将它们作为讨论的重点,例如如何克服既得利益的阻碍,如何建立有效的制约与平衡机制。作者在阐述过程中,大量引用了跨国比较的研究成果,这使得论证更加客观和有力。我特别被书中关于“制度质量”的概念所打动,它不仅仅是制度的形式,更是其实质性的运作效能,以及它对个体行为和集体决策所产生的实际影响。书中对不同制度类型及其在促进创新、激发活力、保障公平等方面的作用的分析,都极具参考价值。我曾以为繁荣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或地理位置,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让我认识到,再好的资源,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良好制度体系,也难以转化为可持续的繁荣。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能发现新的思考点,它像一本越嚼越有味道的书,每一次阅读都能有新的收获。它引导我思考,作为个体,我们如何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做出最优选择,以及我们又该如何去倡导和建设更优良的制度。
评分读完《制度与繁荣》(9787300254937)后,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理解社会发展奥秘的窗户。作者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严谨的逻辑,为我们抽丝剥茧般地剖析了制度在国家繁荣进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书中的论述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历史案例和经济学分析,将抽象的制度概念具体化、可感化。我尤其被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制度演变的对比分析所吸引,那些从混乱走向有序,从贫困走向富裕的历程,无不印证着良好制度的基石作用。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制度视为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强调了制度的动态性、适应性和演化性,以及它们如何与社会文化、技术进步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国家的命运。读这本书,不仅是对宏观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学习,更像是一次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度探索。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各种规则和组织形式,思考它们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该如何去构建一个更公平、更有效率、更具活力的社会。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提供了知识,更启发了智慧,让我对“繁荣”二字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真正的繁荣并非偶然,而是制度精心培育下的必然结果。
评分不得不说,《制度与繁荣》(9787300254937)是一本真正能够点燃读者思考的书。它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在与你娓娓道来,分享他对世界运作方式的深刻见解。书中对产权保护、法律体系、政府效能等核心制度要素的阐述,既有理论上的高度,又有实践中的落脚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制度有效性时,所展现出的细致入微。他不会止步于对制度的简单赞美或批判,而是深入探究制度背后的逻辑、执行机制以及可能存在的各种“陷阱”。那些关于制度变迁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改革的艰辛与不易,也让我更加理解为何有些国家能抓住机遇,而有些却在原地踏步。书中的讨论常常会引人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现象,比如市场失灵、腐败滋生等,并能从中找到制度层面的根源。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原来如此”的顿悟感。它促使我跳出碎片化的信息,从更宏观、更根本的视角去理解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复杂性。读完之后,我感到自己的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对于理解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也多了一份清晰的认识。这本书带来的启发是长远的,它让我明白,要追求长久的繁荣,就必须关注并不断优化那些看不见但至关重要的“游戏规则”。
评分读罢《制度与繁荣》(9787300254937),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这本书以一种独特而深刻的方式,揭示了制度是如何成为驱动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的关键引擎。作者对制度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的分析,都非常到位。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制度陷阱”的探讨,这让我看到了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潜在风险,以及如何规避这些风险的重要性。书中的案例选择非常具有代表性,涵盖了东西方不同的发展路径,也让我看到了制度的普适性和特殊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制度演进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紧迫感。它不是简单地叙述历史,而是试图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则。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任何一个国家的繁荣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建立在一系列健全、稳定、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制度基础之上。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对制度建设的投入和关注。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社会运作机制的深度理解,以及一种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