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产业转移年度报告(2016-2017)
定价:188.00元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12131358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从京津冀一体化到泛珠江三角产业转移,中国产业转移发展新变化尽在掌握。不论是地方在进行开发园区的招商设计时,还是企业自身定位区域发展甚至销售策略时,了解了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和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才会在微观上做出顺应大趋势的决策。
内容提要
本书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编写的行业指导性质的技术报告。重点讲述2016—2017年度,中国及世界产业转移发展过程中的情况、趋势和问题研究。报告立足全球视野,全面解析当前全球及我国产业转移与合作的特点和趋势,分析重点区域、重点产业的产业转移动态、特点和发展趋势,为部门提供可信的、持续的数据资料和分析参考。
目录
篇 总 体 篇
章 国际产业转移合作的特点与趋势5
一、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多极平行推进且相互转移趋势5
二、全球贸易合作规模增速减缓,逆全球化现象抬头8
三、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力量11
四、数字化平台经济相对减缓实体产业转移的速度13
五、版权等无形资产的国际转移合作逐步增强16
第二章 新时期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及产业转移政策19
一、协调发展是新时期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20
二、产业转移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22
三、我国促进产业向中西部有序转移的主要举措28
第三章 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与特点31
一、东部发达地区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转型取得积极成效31
二、重点经济区带产业转移的规模和协同发展的水平提升34
三、承接转移和区域规划有机结合成为部分地区发展亮点37
四、外商在华投资转移结构更为优化向我国东部地区回暖40
五、产业转移由分层梯度转移向多领域并行转移推进42
六、特色小镇成为精准承接转移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44
第二篇 重点区域篇
第四章 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与趋势51
一、京津冀产业发展与转移总体情况51
二、京津冀产业转移特征67
三、京津冀产业转移走向71
第五章 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的现状与趋势75
一、长江经济带各区域的产业发展总体情况76
二、长江经济带区域内产业转移现状和特点86
三、长江经济带区域内产业转移的趋势96
第六章 泛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与趋势99
一、泛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总体情况99
二、泛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特点110
三、泛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趋势分析126
第七章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区域产业合作与转移129
一、我国“一带一路”总体建设进展130
二、我国各区域“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产业部署134
三、我国各区域“一带一路”产业合作与转移现状138
附件:各省市国际产能合作和园区建设规划151
第三篇 典型案例篇
第八章 以平台促转移——河南省产业转移特色模式解读159
一、河南打造“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平台,积极承接
产业转移159
二、依托平台,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成效和特点162
三、河南依托产业转移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的启示164
第九章 西安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实践分析167
一、西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167
二、西安市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171
三、经验总结及启示借鉴173
第十章 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践经验175
一、重庆承接产业转移的成效与特点175
二、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践经验184
三、重庆承接产业转移对中西部的启示188
第十一章 江苏太仓承接德国产业转移深化对德合作的
实践经验191
一、太仓承接德国产业转移、深化对德合作的进展191
二、太仓承接德国产业转移的主要经验195
三、经验总结和启示借鉴197
第十二章 智能制造推动佛山市产业向外转移的模式与实践199
一、佛山市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199
二、智能制造推动下佛山市产业向外转移模式202
三、小结204
第十三章 贵州承接产业转移建设大数据产业基地的
实践分析205
一、贵州承接大数据产业转移的现状206
二、贵州承接大数据产业的主要做法209
三、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作用及影响213
四、贵州省产业转移可借鉴经验215
主要参考文献217
作者介绍
本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和编写,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作为研究这一重要课题的国家层面的研究机构,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指导下,持续对本课题进行追踪和研究。
文摘
序言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封面,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各种产业在不同区域之间流动、重塑的宏大景象。2016-2017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充满变革的时期,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从区域协调发展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些大背景下的产业转移,无疑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从哪些维度来解读这段时期的产业转移?是关注制造业的梯度转移,从沿海向内陆的转移,还是新兴产业,如数字经济、高科技产业在不同区域的布局?书中是否会涉及对具体省份或城市产业转移案例的深入剖析?比如,某一个城市是如何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新的产业落户,又或者是如何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的?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探讨影响产业转移的深层因素,比如劳动力成本、土地资源、环境容量、政策优惠以及创新驱动力等等。更进一步,我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停留在描述现象,而是能够对未来产业转移的趋势进行预判,并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这本书的出版,在我看来,对于理解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宏观经济的动态变化,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非常感兴趣。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产业转移的概念有一些零散的认识,但总觉得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我立刻联想到这是一个能够填补我知识空白的机会。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将2016年和2017这两个时间节点进行串联,探讨这段时期内中国产业转移的脉络的。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具体的行业案例,例如制造业的梯度转移,服务业的兴起,以及新兴产业的布局等等。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关键因素,比如劳动力成本、资源禀赋、环保政策、技术进步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等。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数据图表来直观地展示产业转移的规模、方向和速度,那就更好了。我对书中关于政策解读的篇幅也有很高的期待,毕竟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对于产业转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总的来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视角,帮助我理解中国产业转移的深层逻辑和发展趋势,为我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充满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从书名“年度报告”以及包含的具体年份来看,它就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而是对特定时期内中国产业转移情况的一次系统梳理和分析。我一直关注着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差异,以及不同地区在产业发展上的互动关系。这本书很有可能涉及到一个非常宏观的视角,将全国范围内的产业转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产业集聚和产业分散的分析,例如哪些产业正在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转移的原因是什么?是成本驱动,还是政策引导?亦或是市场需求的变化?此外,我还对书中可能提及的产业升级和技术扩散的议题很感兴趣。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升级是必然趋势,而产业转移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那些被转移出去的产业,是低端落后产能,还是正在向新的区域进行优化布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例如某个特定产业在中国不同区域的分布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逻辑。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对未来产业转移的趋势进行一些预测,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立刻被它那沉稳的封面设计所吸引,一种严谨而专业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我一直对中国经济的演进和区域发展的动态平衡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产业转移”无疑是理解这种动态的关键词。从书名“年度报告(2016-2017)”来看,这本书似乎是一份详实的梳理,对特定两年间的产业变迁进行回溯和分析。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在2016-2017这个经济转型期,中国产业的“东进”与“西移”、“南升”与“北调”究竟呈现出怎样的具体图景。是否会有关于不同区域承接产业能力的对比分析?例如,哪些地区在吸引外来投资、发展新兴产业方面表现突出?又或者,哪些传统优势产业正在经历艰难的转型或转移过程?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丰富的实证数据和案例研究,用清晰的图表和深入的解读,来揭示产业转移背后的驱动力,是市场机制的自发选择,还是政策引导的战略部署?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对我而言,理解产业转移的逻辑,对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在这方面给我带来拨云见日般的洞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人,那种深沉的蓝色搭配金色字体的感觉,一下子就让我觉得内容会很扎实,很有分量。拿到手的时候,纸质也很好,不是那种廉价的纸,摸起来有厚实感,翻阅的时候也不会觉得轻易损坏。我尤其关注书的排版,有时候内容再好,如果排版混乱,读起来也会很费劲,但这本书的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处理得恰到好处,重点内容还有加粗或者突出显示,这对于快速抓住信息非常有帮助。我平时工作会接触到一些宏观的经济数据分析,所以一直对产业转移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尤其想了解近几年中国产业布局的变化趋势。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立刻就联想到很多关于国内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信息,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更具象化的案例和数据支撑。我期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不同区域产业发展的对比分析,比如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是如何随着时间演变而来的。同时,我也对书中可能包含的政策解读和未来预测部分抱有很高的期待,毕竟了解政策导向对于理解产业转移的动因和方向至关重要。整体而言,光是拿到书的初步印象,就觉得它是一本值得深入研读的著作,相信它能给我带来很多启发和新的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