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册 罗伯特议事规则+罗伯特议事规则实践指南 提高会议效率 人类治理自身的元规则 议事规则标准管理

共2册 罗伯特议事规则+罗伯特议事规则实践指南 提高会议效率 人类治理自身的元规则 议事规则标准管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飞 罗伯特 著
图书标签:
  • 议事规则
  • 罗伯特议事规则
  • 会议管理
  • 高效会议
  • 组织管理
  • 管理学
  • 人类治理
  • 标准管理
  • 实践指南
  • 规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天津人民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3225534
商品编码:28590547879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罗伯特议事规则

定价:39.80元

作者:(美)罗伯特 著;王海莲 译

出版社:新华先锋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201112831

开本:16开



书名:罗伯特议事规则实践指南——如何进行高效沟通和科学决策

作者:何飞 出版社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

定价:58.00元

上市日期:2018年4月

书号:978-7-5500-2705-3


内容简介

《罗伯特议事规》

本书是作者生前*后一次*面增修版本的中文译本,详细阐述了各项规则的内容及其所适用的情况,并为读者制定了系统*面的议事规则学习计划。通过本书,读者能够学会保障会议秩序,优化会议程序,大大提高会议效率,取得卓有成效的会议结果。书中大量介绍了有关普通与会者的规则,*具实用效果。

《罗伯特议事规则实践指南》

本作品是由中国内地人自主创作的议事规则工具书;本作品基于国内应用群体的特点,删繁就简,选用*实用、*常用的规则,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使读者一看就懂,一看就会;根据广大读者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本作品除了议事规则的相关内容之外,还增加了日常观点交流的规则及家庭会议规则,有针对性地添加沟通技巧的应用,使作品的应用范围从组织会议扩大到日常沟通及家庭会议;本作品使用用大量的故事及案例,寓教于乐,使议事规则生动化、生活化,便于初学者学习和实践。


目录

动议优先顺序表
动议规则表
前 言
导 言


第一编?议事规则
第一章 如何在协商会议中处理事务

1.引入事务
2.进行辩论之前
3.获得发言权
4.动议和决议
5.附议动议
6.陈述议题
7.辩 论
8.辅动议
9.提交表决和宣布表决结果
10.用于达成特定目的的规范动议

第二章?动议的一般分类

11.主动议或主干动议
12. 附属动议
13.偶发动议
14.优先动议
15.其他主动议及未分类的动议

第三章?优先动议

16.指定后续会议时间
17.休 会
18.休 息
19.权益问题
20.议 程

第四章?偶发动议

21.规则问题及申诉
22.暂缓规则
23.反对审议一项议题
24.拆分议题,以及逐段或逐条审议
25.起立重新表决,以及涉及表决的动议
26.关于提名的动议
27.产生自会议组织事务的请求

第五章?附属动议

28.搁 置
29.立即表决
30.调整辩论限制
31.有限期推迟,或推迟至某个时间
32.委托或交付
33.修 改
34.无限期推迟

第六章?其他主动议及未分类的动议

35.取消搁置
36.重新审议
37.撤销、废除或取消
38.重提一项动议
39.批 准
40.故意拖延性质的、不合理的或浪费时间的动议
41.会议传召

第七章?辩 论
 
42.辩 论
43.辩论礼仪
44.结束与阻止辩论
45.辩论原则以及不可辩论的动议

第八章?表 决

46.表 决
47.即使获一致同意也无效的表决
48.需要多于过半数得票的动议

第九章?委员会和理事会

49.委员会分类
50.理事会或董事会,以及执行委员会等
51.理事会和委员会的当然成员
52.特设和常设委员会
53.接收报告
54.通过或接受报告
55.全体委员会
56.准全体委员会
......

第一章?并不是所有会议都适用议事规则 001

第1节?适用环境 002

第2节?会议特征 005

第3节?会议类型 009

第4节?罗伯特议事规则的根本原则 014

第二章?麻雀虽小,也有五脏 017

第1节?法定人数 018

第2节?主持人 020

第3节?秘书 023

第4节?章程 024

第5节?事先告知与召集函031

第6节?会议日程 033

第7节?会议纪要 039

第三章?你有什么问题? 043

第1节 有个名词叫动议 044

第2节?优先级 047

第3节?合格的动议长啥样? 049

第4节?来,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052

第5节?还有更简单的办法吗? 059

第四章?会议的细节处理 063

第一部分?附属动议 064

第1节?这事儿不方便明说—搁置 064

第2节?再改一下会更好—修改 066

第3节?交给专人去办理—委托 071

第4节?改个时间讨论更好—改期 074

第5节?让辩论更灵活—调整辩论限制 077

第6节?没啥好说的了—结束辩论 080

第7节?等等,先处理个更紧急的事情—暂停 083

第二部分?优先动议 088

第8节?按既定日程开会—要求遵守议程 088

第9节?权益受到侵害了—提出权益问题 090

第10节?稍停片刻—休息 092

第11节?会议就到这儿吧—休会 093

第12节?会还没开完,改时间继续—指定后继会议时间 096

第三部分?偶发动议 099

第13节?有人违反规则啦—程序问题 099

第14节?主持人的裁定我不服—申诉 103

第15节?有些规则也能缓缓—暂缓规则 106

第16节?这事不值得讨论—反对考虑 109

第17节?把愿意讨论的部分挑出来—拆分议题 111

第18节?内容太多,一条一条讨论吧—逐段或逐条讨论 114

第19节?刚才的表决有问题,重新表决—起立重新表决 116

第20节?怎么表决更好呢?—关于表决方式的动议 119

第21节?提名的方法也很多—关于提名方式的动议 121

第22节?这事儿我干不了—请求免责 124

第23节?请求和咨询 126

第四部分?再议类动议 132

第24节?有些决议得改改—取消或修改已通过的决议 132

第25节?暂停的事可以讨论了—恢复 134

第26节?把委托的事务拿回来—收回委托 136

第27节?刚才的表决我后悔了—重议 139

第28节?以前没通过的议题再议议—动议的重提 144

第五章?开会时重点注意什么 151

第1节?发言与辩论 152

第2节 表决 160

第六章?提名与选举 169

第七章?纪律惩戒 179

第八章?会议规则极简10条 185

第九章?日常交流还是不要太繁琐 193

第十章?温暖有序的家庭小会 211


《共2册 罗伯特议事规则+罗伯特议事规则实践指南:提高会议效率,人类治理自身的元规则,议事规则标准管理》简介 这是一套系统性、实践性兼具的会议管理与组织权威指南,由享誉全球的《罗伯特议事规则》核心原著与精炼实用的《罗伯特议事规则实践指南》组成,旨在帮助个人、团体、组织乃至社会,建立起高效、公平、有序的决策与沟通机制。这套丛书不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是关于民主协商、集体智慧与理性治理的深刻洞察,是现代社会运作不可或缺的基石。 第一册:《罗伯特议事规则》——民主协商的智慧结晶,治理的元规则 《罗伯特议事规则》被誉为“人类治理自身的元规则”,是世界上最广为流传、最受尊重的议事规则体系之一。它并非仅仅是一套繁琐的程序,而是凝结了人类在集体决策过程中,如何平衡个人发言权与集体效率,如何在尊重少数意见的同时,保障多数人意愿得以实现,以及如何确保会议过程的公正、透明与可预测性的深刻智慧。 核心理念与价值: 保障个体权利,促进充分发言: 规则的核心在于赋予每一位参与者平等发言、提出动议、支持或反对动议的权利。它设计了一系列精巧的程序,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防止少数人垄断发言,或多数人滥用权力压制异议。 聚焦讨论,高效决策: 规则通过明确的议程设置、动议的提出与处理流程、辩论的限制等方式,将会议的焦点始终集中在当前讨论的议题上,避免跑题、重复讨论或无休止的纠缠,从而大幅提升会议效率,使集体能够快速而明智地做出决策。 公平与公正的基石: 规则的每一项设计都以公平为出发点。例如,动议的提出需要有附议,辩论时双方各有发言机会,表决过程公开透明,任何人都无法在不知情或不公平的环境下做出决定。这种公正性是集体决策能够获得广泛认同和执行的基础。 秩序与稳定: 在任何形式的集体活动中,秩序是成功的关键。《罗伯特议事规则》提供了一套清晰、可预测的程序框架,让参与者知道何时可以发言,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进行表决,这极大地减少了混乱和冲突,维护了会议的良好秩序。 “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尊重少数”的实践: 这句耳熟能详的格言,在《罗伯特议事规则》中得到了最生动、最严谨的体现。规则详细规定了如何进行表决,如何确保少数派的意见被充分听到和记录,以及如何防止多数派在表决后对少数派进行不当的打压。 适用于多元化场景: 无论是在董事会、股东大会、议会、社团组织、社区会议,还是在非营利机构的内部讨论,甚至家庭决策,《罗伯特议事规则》都能提供一套通用且有效的框架。它的普适性在于,它解决的是人类在集体行动中最根本的沟通与决策难题。 核心内容梳理: 动议的类型与处理: 详细阐述了主要动议(如“动议讨论……”)、附属动议(如“延期动议”、“委托动议”)、特权动议(如“紧急情况”、“议程”)等不同类型的动议,以及它们如何被提出、辩论、修改和表决。 辩论的艺术与规则: 规定了发言的时长、次数限制,如何反驳、如何提出异议,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终止辩论,确保讨论的有序与聚焦。 表决的原则与方式: 介绍了唱名表决、举手表决、起立表决、同意表决等多种表决方式,以及其适用的场景和效力。同时,详细解释了不同比例(如简单多数、三分之二多数)在表决中的意义。 会议主席的职责与权力: 明确了会议主席作为会议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包括维持秩序、主持辩论、宣布结果等,以及在特定情况下的裁量权。 程序性异议与点名: 讲解了如何在会议进行中,通过提出程序性异议来纠正不符合规则的操作,以及如何通过点名来确保所有与会者都能参与到决策过程中。 会议记录(Minutes)的重要性: 强调了会议记录的准确性、客观性,以及其作为会议决策法律依据的重要性。 《罗伯特议事规则》不仅仅是一套规则,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对集体智慧的信仰,一种建设性沟通的艺术。它指导我们如何在一个充满差异和潜在冲突的环境中,通过理性、有序的协商,达成共识,实现共同目标。 第二册:《罗伯特议事规则实践指南》——将智慧化为行动,提升会议效能的实操手册 如果说《罗伯特议事规则》是理论的顶峰,那么《罗伯特议事规则实践指南》则是通往实际运用的桥梁。本书以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场景模拟,将抽象的规则条文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技巧,帮助读者克服在实际会议中遇到的各种障碍,最大化地发挥议事规则的效能。 核心价值与目的: 化繁为简,易于掌握: 尽管《罗伯特议事规则》内容丰富,但对于初学者而言,可能会感到晦涩难懂。本书通过精炼的解释、清晰的图示和步骤化的指导,将复杂的规则梳理得井井有条,让普通读者也能够快速理解并上手运用。 聚焦痛点,解决实际问题: 本书深入分析了现实会议中常见的“疑难杂症”,如发言跑题、议而不决、效率低下、参与度不高、意见冲突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基于《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切实解决方案。 场景化教学,提升实操能力: 通过模拟各种真实的会议场景(如项目启动会、年度股东大会、社区居民会议、社团招新大会等),详细展示规则在不同情境下的具体应用,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学习如何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主席与参会者双重视角: 本书不仅指导会议主席如何有效地主持会议,还为普通参会者提供了如何积极参与、提出有效动议、进行有建设性辩论的建议,确保所有参与者都能成为高效会议的贡献者。 工具化呈现,便于查阅: 包含丰富的表格、清单、模板和检查表,便于读者在实际会议前进行准备,会议中进行参考,会议后进行总结。 核心内容概览: 会议准备的黄金法则: 详细指导如何制定清晰的会议议程、提前分发相关材料、明确会议目标和预期成果,为高效会议打下坚实基础。 动议的“七十二变”——实用技巧: 深入解析如何巧妙地提出、修正和处理各种动议,例如如何用“提出修正动议”来引导讨论方向,如何利用“委托动议”来解决程序性问题,以及如何巧妙地“结束辩论”。 化解会议中的“拦路虎”: 提供了应对常见会议挑战的策略,如如何处理“非本职议题”(out of order)、如何处理“无礼”(improper)言论、如何应对“沉默的多数”或“活跃的少数”。 表决艺术: 不仅仅是“赞成”与“反对”,还包括如何引导讨论以达成一致,如何在需要时通过“多次表决”来细化选项,以及如何确保表决结果的公正与被接受。 主席的“十八般武艺”: 从开场白到结束语,从引导提问到总结发言,本书为会议主席提供了贯穿始终的实用技巧,帮助其成为一个魅力四射、高效果断的主持者。 参会者的“必修课”: 鼓励参会者积极发言、清晰表达、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并提供了一些“助攻”技巧,例如如何礼貌地“要求澄清”(point of parliamentary inquiry),如何有效地“支持”有价值的动议。 会后跟进与评估: 强调了会议记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会议结果进行有效跟进,确保决策能够落地执行。同时,也提供了对会议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估的方法,以期不断改进。 整合价值: 《共2册 罗伯特议事规则+罗伯特议事规则实践指南》的结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应用”闭环。第一册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根基和广泛的适用性,让读者理解“为何要这样做”;第二册则提供了详尽的实践指导和操作技巧,让读者掌握“如何做得更好”。 这套丛书的读者群体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企业管理者和团队领导者: 提升团队决策效率,减少内部沟通成本,促进创新。 非营利组织和社团的负责人: 确保组织的民主运作,增强成员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社区组织者和居民代表: 公平有效地处理社区公共事务,促进邻里和谐。 学生社团和学生会成员: 学习民主协商,培养组织管理能力。 政府机构和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 提高议事效率,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任何希望提升个人在集体活动中沟通与协作能力的人士。 通过这套权威的议事规则指南,您将不仅仅学会如何开会,更能理解集体的力量,掌握民主协商的艺术,成为一名更出色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共同构建一个更高效、更公平、更理性的决策环境。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率地说,第一次接触这套规则时,我有些抵触,觉得它太“西方化”或“过于刻板”。但在实际尝试将其应用于我们团队日常的周会上后,我发现这种“刻板”恰恰是最高效的“灵活”。因为规则本身是中立的,它不偏袒任何人或观点,它只专注于流程的公正性。我们团队里有位同事,特别擅长在会议中插入不相关但极具煽动性的个人故事,以此来影响大家的情绪。引入这套系统后,这些“情绪化干扰”被有效地“程序化”了。每次他试图偏离主题时,只要有人引用了规则中关于“偏离主题动议”的条款,讨论就能迅速被拉回正轨,而且没有人会因为被提醒而感到“人身攻击”,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只是在遵循共同约定的契约。这种将“规则置于个人之上”的理念,极大地净化了我们会议的讨论环境,让每个人都能更安心、更专注地进行理性思考和表达。

评分

我曾参加过一些非常官方的、程序极其繁琐的会议,当时只觉得流程冗长得令人窒息,完全是浪费生命。直到我接触到这套被誉为“黄金标准”的议事规则体系,才理解了那些繁复的步骤背后隐藏的深刻目的。它教会我,看似多余的“程序性动议”或“中止动议”,在关键时刻是阻止少数人滥用多数权力、保护少数派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本书的讲解非常到位,不仅解释了“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做”。阅读实践指南的部分,我仿佛成为了一名会议的“建筑师”,而不是一个被动参与者。我开始留意到,在每一次的“动议”、“附议”和“辩论阶段的转换”中,都蕴含着对集体意志精确捕捉的努力。这套规则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有效参与”的理解,它要求参与者必须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明确自己的诉求点,并以一种符合既定框架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专注度和专业度的考验。

评分

对于一个长期在非营利组织中摸爬滚打的人来说,我们常常面临资源紧张但意见分歧巨大的局面。如何在维护平等参与和促进效率之间找到平衡,一直是个难题。很多时候,少数激进的声音会主导讨论,而那些性格内敛、但往往拥有深刻见解的成员却难以发声。这本书(或者说这套方法论)提供了一个绝妙的框架,它不是压制异议,而是将“异议”纳入一种可控的流程。比如,关于“动议的提出和辩论”的处理,细致到连“修正案”的提交都有明确的先后顺序和时间限制,这极大地减少了流程上的摩擦和情感上的对抗。它教会我们如何将“人”的分歧转化为“议题”的辩论,从而让重点回归到解决问题本身。我特别欣赏它对“维持秩序”的强调,这种秩序感并非僵硬的教条,而是一种确保所有人的声音都能在恰当时间被听见的“治理艺术”。这让我们的董事会会议从一场充满火药味的谈判,转变为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目标明确的集体创作过程。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公司那个总是开不好会的团队量身定做的!我们最近接手了一个跨部门合作项目,每次讨论都像是一场“自由辩论”,主题跑偏是家常便饭,最后往往是各说各话,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我之前试过自己总结一些开会技巧发给大家,但效果甚微,大家还是习惯性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直到我们引入了这套系统。最直观的感受是,会议结构清晰了,谁在什么时候发言、讨论的焦点是什么,都有了明确的锚点。之前那些喜欢拖沓、总是想在最后时刻“插一脚”的同事,现在都得在规定的框架内完成他们的陈述。这不仅仅是关于“说话的顺序”,更是一种对集体注意力的有效管理。通过对议程的严格把控,我们发现原本需要花费两小时才能勉强敲定的事项,现在四十五分钟就能高效完成。那种会议结束后,大家带着明确的下一步行动计划离开的感觉,简直是久违的成就感。这套规则的应用,让原本混乱的集体决策过程,有了一种可预测的、稳定的运行轨迹。

评分

我一直认为,大型的、复杂的组织治理,其底层逻辑一定可以被简化为一套核心的“元规则”,正如自然界有物理定律一样,社会协作也需要运行准则。我过去读过很多关于领导力和团队建设的书籍,它们大多聚焦于“软技能”——如何激励、如何沟通。但这本书的视角更为根本,它关注的是“架构”本身。它回答的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一个由具有独立意志的个体组成的群体中,我们如何系统地、公平地达成一致的行动?我将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比如“时限的设置”、“议程的优先顺序”以及“表决机制的透明化”,与我们部门的年度战略规划流程进行了对照分析。发现我们过去效率低下的根源,就在于对这些基础“操作流程”的轻视。规则的存在,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为了界定自由的边界,从而保障整体的自由运行。这种从“人治”到“法治”的思维转变,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思想冲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