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会计学原理
定价:63.00元
作者:莫玲,吴海燕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68245418
字数:
页码:26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会计学原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工作基础规范》等会计法规,结合我国企业的会计实践编写而成,主要介绍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术,具有实用性、新颖性、明晰性等特点。
《会计学原理》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管理类、经济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广大从事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和有志于在将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章 总论
节 会计的含义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会计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第二节 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职能
二、会计的目标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三、会计分期
四、货币计量
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基础与原则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二、会计核算的基础
三、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第五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一、可靠性
二、相关性
三、可理解性
四、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六、重要性
七、谨慎性
八、及时性
第六节 会计方法
一、会计方法体系
二、会计核算方法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节 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
一、会计对象
二、会计要素
第二节 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二、经济业务对基本会计等式的影响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节 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含义
二、会计科目的意义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四、会计科目的分类
五、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的关系
六、本课程要求掌握的基础会计科目
第二节 会计账户
一、会计账户的概念
二、会计账户的分类
三、会计账户的结构、内容与金额要素
第四章 复式记账
节 记账方法
一、单式记账法
二、复式记账法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二、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和账户结构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五、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六、借贷记账法下的会计分录
七、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第五章 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节 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一、资金筹集业务概述
二、所有者权益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三、债务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第二节 供应业务的核算
一、供应过程主要业务概述
二、固定资产购务的核算
三、材料采购业务的核算
第三节 生产业务的核算
一、生产过程主要业务概述
二、生产过程主要业务的核算
第四节 销售业务的核算
一、销售业务概述
二、主营业务收支的核算
三、其他业务收支的核算
第五节 利润形成及分配业务的核算
一、利润形成及分配业务概述
二、利润形成业务的核算
三、利润分配业务的核算
第六章 账户的分类
节 账户分类概述
一、账户分类的意义
二、账户分类的标准
第二节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一、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意义
二、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内容
第三节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一、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意义
二、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内容
第四节 账户按其他标志分类
一、账户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的内容
二、账户按其与会计报表的关系分类的内容
第七章 会计凭证
节 会计凭证的作用与种类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
二、会计凭证的作用
三、会计凭证的种类
第二节 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
三、原始凭证的审核
第三节 记账凭证
一、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
二、记账凭证的填制
三、记账凭证的审核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
第八章 会计账簿
节 会计账簿的作用与种类
一、会计账簿的概念与作用
二、会计账簿的种类
第二节 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一、设置会计账簿的基本原则
二、会计账簿的基本构成及内容
三、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四、分类账的设置和登记
五、备查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六、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
第三节 错账的更正方法
一、划线更正法
二、补充登记法
三、红字更正法
第四节 对账与结账
一、对账
二、结账
第五节 会计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一、会计账簿的更换
二、会计账簿的保管
第九章 会计报表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节 编表前准备工作的意义和内容
一、编表前准备工作的意义
二、编表前准备工作的内容
第二节 期末账项调整
一、期末账项调整概述
二、期末账项调整的内容
第三节 财产清查
一、财产清查概述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
三、财产清查前的准备工作
四、财产清查的方法与内容
五、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第十章 财务会计报告
节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一、财务报告的定义与作用
二、财务报表的种类与列报要求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与格式
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举例
第三节 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内容与格式
二、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三、利润表的编制举例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一、现金流量表
二、所有者权益变动袁
第五节 财务报表附注
一、财务报表附注的定义
二、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
第十一章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节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概述
一、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定义及意义
二、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设计原则
三、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种类
第二节 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一、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基本内容
二、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第三节 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一、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的基本内容
二、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三、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实例
第四节 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一、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基本内容
二、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第五节 日记总账核算组织程序
一、日记总账核算组织程序的基本内容
二、日记总账核算组织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章 总论
节 会计的含义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会计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第二节 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职能
二、会计的目标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三、会计分期
四、货币计量
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基础与原则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二、会计核算的基础
三、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第五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一、可靠性
二、相关性
三、可理解性
四、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六、重要性
七、谨慎性
八、及时性
第六节 会计方法
一、会计方法体系
二、会计核算方法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节 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
一、会计对象
二、会计要素
第二节 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二、经济业务对基本会计等式的影响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节 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含义
二、会计科目的意义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四、会计科目的分类
五、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的关系
六、本课程要求掌握的基础会计科目
第二节 会计账户
一、会计账户的概念
二、会计账户的分类
三、会计账户的结构、内容与金额要素
第四章 复式记账
节 记账方法
一、单式记账法
二、复式记账法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二、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和账户结构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五、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六、借贷记账法下的会计分录
七、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第五章 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节 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一、资金筹集业务概述
二、所有者权益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三、债务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第二节 供应业务的核算
一、供应过程主要业务概述
二、固定资产购务的核算
三、材料采购业务的核算
第三节 生产业务的核算
一、生产过程主要业务概述
二、生产过程主要业务的核算
第四节 销售业务的核算
一、销售业务概述
二、主营业务收支的核算
三、其他业务收支的核算
第五节 利润形成及分配业务的核算
一、利润形成及分配业务概述
二、利润形成业务的核算
三、利润分配业务的核算
第六章 账户的分类
节 账户分类概述
一、账户分类的意义
二、账户分类的标准
第二节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一、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意义
二、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内容
第三节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一、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意义
二、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内容
第四节 账户按其他标志分类
一、账户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的内容
二、账户按其与会计报表的关系分类的内容
第七章 会计凭证
节 会计凭证的作用与种类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
二、会计凭证的作用
三、会计凭证的种类
第二节 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
三、原始凭证的审核
第三节 记账凭证
一、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
二、记账凭证的填制
三、记账凭证的审核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
第八章 会计账簿
节 会计账簿的作用与种类
一、会计账簿的概念与作用
二、会计账簿的种类
第二节 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一、设置会计账簿的基本原则
二、会计账簿的基本构成及内容
三、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四、分类账的设置和登记
五、备查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六、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
第三节 错账的更正方法
一、划线更正法
二、补充登记法
三、红字更正法
第四节 对账与结账
一、对账
二、结账
第五节 会计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一、会计账簿的更换
二、会计账簿的保管
第九章 会计报表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节 编表前准备工作的意义和内容
一、编表前准备工作的意义
二、编表前准备工作的内容
第二节 期末账项调整
一、期末账项调整概述
二、期末账项调整的内容
第三节 财产清查
一、财产清查概述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
三、财产清查前的准备工作
四、财产清查的方法与内容
五、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第十章 财务会计报告
节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一、财务报告的定义与作用
二、财务报表的种类与列报要求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与格式
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举例
第三节 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内容与格式
二、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三、利润表的编制举例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一、现金流量表
二、所有者权益变动袁
第五节 财务报表附注
一、财务报表附注的定义
二、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
第十一章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节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概述
一、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定义及意义
二、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设计原则
三、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种类
第二节 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一、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基本内容
二、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第三节 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一、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的基本内容
二、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三、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实例
第四节 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一、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基本内容
二、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第五节 日记总账核算组织程序
一、日记总账核算组织程序的基本内容
二、日记总账核算组织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参考文献
我必须承认,我之前对会计理论的学习一直持有一种“应试”的态度,认为只要记住了几个重要的会计恒等式和分录格式就能过关。然而,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它在“理念构建”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深入探讨“为什么要这么做”。比如,在讲解资产减值时,书中详细对比了保守主义和稳健性原则在不同经济周期下的应用倾向,这让我意识到,会计处理并非铁板一块,它背后蕴含着管理者的决策哲学和对风险的权衡。这种对会计本质的哲学探讨,让我对财务报表不再是冷冰冰的一堆数字,而是开始将其视为企业经营状况的“叙事文本”。它引导我去思考,每一项会计估计背后,都隐藏着管理层对未来的判断,这种深层次的理解,远远超出了我最初仅仅想通过考试的要求。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十分朴实,那种蓝白相间的配色,带着一股老派教材特有的严谨感,初拿到手里的时候,我其实是有点犯怵的。我对数字和规则的敏感度一向不高,每次翻开会计类的书籍,总感觉自己像是在攀登一座信息量巨大的陡坡。然而,这本书的章节划分逻辑却出奇地清晰,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那些晦涩难懂的复式记账法或者复杂的报表结构,而是从最基础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些核心概念入手,用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借”和“贷”这对孪生兄弟的关系。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作者似乎深知初学者的困境,用了一个小卖部的日常经营流水来模拟,把原本枯燥的现金流入流出,描绘得像一出精密的日常剧本。读完后,那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远超了我对一般教科书的预期。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位耐心极好的老师,牵着你的手,一步步走入这个逻辑严密的财务世界,让我这个曾经的“数字绝缘体”开始对这门学科产生了兴趣,甚至愿意花时间去钻研那些细枝末节。
评分我更欣赏这本书在案例应用上的广度和深度。市面上很多教材为了追求“新颖”,会引入一些过于复杂、脱离实际的跨国公司案例,结果往往是读者还没搞明白业务背景,就已经被那些陌生的专业术语和庞大的数据量压垮了。但这本书似乎深谙“小步快跑,厚积薄发”的道理。它里面的案例多是基于中小型企业,甚至是模拟个体经营的场景,非常贴合我们日常能接触到的商业活动。比如,在讲解收入确认原则时,书中没有直接引用复杂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条文,而是设计了一个承包商与客户之间关于工程进度的分阶段收款场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清晰地展示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以及它们对当期利润的影响。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心理门槛,让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记忆,而更像是在参与一场场真实的商业决策推演,培养的不是死板的记账能力,而是对财务信息背后商业实质的洞察力。
评分从装帧和排版来看,这本书的用心程度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很多教材的内页印刷常常因为要塞入过多公式和图表,导致视觉上非常拥挤,重点不突出,读久了眼睛容易疲劳,而且那些关键定义和公式往往被淹没在密密麻麻的文字海洋中。而这本《会计学原理》,在版式的处理上,显得格外疏朗有致。作者显然非常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他们巧妙地运用了留白空间,将重要的会计分录和T型账户用加粗或不同颜色的字体凸显出来,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层次感。特别是书的最后附带的“常用会计术语速查表”,简直是熬夜复习时的救星,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将解释和对应的处理方法放在一起,极大地方便了临阵磨枪的复习效率。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作者对教学效果的极致追求,也让原本沉重的专业书籍,变得悦目、易于消化。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引入现代会计发展趋势方面的适度把握。它没有过度渲染那些尚未成熟或过于前沿的概念,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对当前主流会计准则的透彻理解上。但同时,在讨论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对未来财务工作的影响时,作者也提供了恰到好处的展望,比如对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简要介绍,让学习者在扎实掌握基础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学科的脉动。这种既能安下心来打好地基,又不会与时代脱节的设计,非常适合作为专业入门的第一本教材。它平衡了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广度,使得学完这本书后,我感觉自己不光是掌握了一门技能,更像是获得了一把理解现代商业运作的钥匙,这对于我后续深入学习高级课程,无疑起到了一个扎实而稳固的铺垫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