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近代英國工業革命揭秘: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視 |
| 作者 | (英)羅伯特.艾倫 |
| 定價 | 72.00元 |
| 齣版社 | 浙江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308099868 |
| 齣版日期 | 2012-06-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681Kg |
| 內容簡介 | |
時至今日,影響深遠的近代次工業革命仍有不少蹊蹺之處有待破解,為何這場從生産力到生産關係領域齣現的巨大變革沒有發生在歐洲或亞洲的其他地方,偏偏在18世紀的英國橫空齣世?羅伯特艾倫(RobertAllen)先生的這本新著以令人信服的史料,詳盡揭示齣這場發端於英國的工業革命奧秘何在,他認為這場革命乃是英國成功應對17至18世紀粉墨登場的全球化經濟挑戰之後自然産生的結果。他論證瞭英國與同期的歐亞其他國傢相比,在很多方麵占有優勢,包括英國的工資水準普遍較高,各類資本也很充裕,特彆是作為能源的各類燃料價格非常低廉。凡此種種,均導緻作為次工業革命重大技術突破的幾項標誌性發明——蒸汽機、棉紡織設備、及用煤代替木材作為燃料的新型冶金技術——無一例外地先齣現在英國,這是因為惟有在英國這些新機械、新技術的發明與運用纔會有利可圖,而在其他國傢相關的條件則一概付諸闕如。其實早在工業革命發生之前的年代,英國特有的以高工資水準為主要標誌的經濟形態,已經能夠推動工業發展維持一種持續不斷的勢頭,奧秘何在?原來普遍的高收入水平已經能使越來越多的民眾有條件接受適當的學校教育和相關的學徒培訓期。到瞭19世紀,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英國的機械師將此前的那些新發明、新技術加以改良,大幅降低其成本之後,更大範圍的工業革命纔開始嚮全世界廣泛推進。 |
| 作者簡介 | |
| 羅伯特·艾倫(Robert C. Allen),牛津大學經濟史教授,兼納菲爾德學院(NuffieldCollege)客座研究員,著有《圈地運動與自耕農:梅德蘭南部地區農業發展史(1450—1850)》(Enclosure andthe Yeoman: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 Midlands,1450–1850),《從農場到工廠:蘇聯工業革命的再闡釋》(Farm to Factory: A Re-interpretationof the Soviet IndustrialRevolution),兩書先後於1992年和2003年齣版,均榮獲(英國)經濟史學會頒發的蘭凱奬(Ranki Prize)。 |
| 目錄 | |
| 暫無相關內容 |
| 編輯推薦 | |
| 暫無相關內容 |
| 文摘 | |
| 暫無相關內容 |
| 序言 | |
| 暫無相關內容 |
拿到這本書,我首先被它的封麵設計所吸引,那種厚重感和曆史感撲麵而來。翻開目錄,便被“揭秘”二字勾起瞭強烈的好奇心。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像是置身於那個充滿活力的時代,親眼見證瞭蒸汽機的轟鳴,工廠的崛起,以及城市的麵貌是如何被徹底改變的。作者的筆觸細膩而生動,不僅僅停留在宏觀的層麵,還深入到普通工人的生活狀態,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掙紮與希望,都仿佛近在眼前。 這本書讓我對“工業革命”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理解。它並非僅僅是一場技術革新,而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轉型,它重塑瞭人類的生産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思想觀念。作者對這一過程的描繪,既有科學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感染力,讓人在沉浸於曆史的洪流中,對人類文明的進步有瞭更深刻的思考。
評分我一直對工業革命的深遠影響感到好奇,這本書給瞭我一個非常滿意的答案。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一些重要人物和發明,而是從更宏觀的層麵,探討瞭工業革命如何改變瞭世界政治格局、社會結構以及人們的價值觀。他對於資本主義的興起、工人階級的形成以及社會不平等問題的分析,都非常有深度。 特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迴避工業革命帶來的負麵影響,例如環境汙染、貧富差距擴大等問題,而是以一種客觀的態度進行瞭審視。這種敢於直麵曆史復雜性的勇氣,讓我對作者的嚴謹和良知倍感敬佩。
評分這本書確實給我帶來瞭一場思想的盛宴。開篇便以一種宏大而又不失細節的視角,將讀者引入瞭18世紀末的英國,那是一個充滿變革的時代。作者並沒有急於羅列技術發明,而是深入剖析瞭驅動這場革命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土壤。我特彆喜歡他對農業革命的論述,它如何釋放瞭勞動力,為工業化奠定瞭基礎,這種循序漸進的分析讓我對曆史的因果鏈條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將目光局限於英國本土,而是積極地將英國的工業革命置於全球化的背景下進行考察。他詳細闡述瞭殖民地提供的原材料和海外市場對英國工業發展的至關重要作用,以及英國如何通過貿易和軍事力量塑造瞭全球經濟格局。這種“放眼全球”的視角,打破瞭以往許多同類書籍的狹隘性,讓我看到瞭一個更為立體和真實的近代英國工業革命。
評分坦白說,一開始我對這本書的期待並沒有那麼高,總覺得工業革命這類題材的書籍市麵上已經很多瞭,很難再有新的突破。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作者在處理大量史料的同時,還穿插瞭大量生動的案例和詳實的圖錶,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曆史事件變得栩栩如生。 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不同技術發明之間的相互聯係時所展現齣的洞察力。他並沒有孤立地看待每一項發明,而是將其置於整個工業體係中,分析它們如何相互促進,共同推動瞭生産力的飛躍。這種係統性的分析,讓我對工業革命的復雜性和整體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不再是零散的知識點堆砌。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獨特。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每一個字都充滿瞭力量,仿佛直接觸及曆史的肌理。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有條理,從經濟基礎到技術創新,再到社會變革,層層遞進,讓人在理解曆史的同時,也體會到一種智識上的滿足感。 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不同國傢和地區在工業革命進程中所扮演角色的對比分析。作者通過這種比較,揭示瞭工業革命並非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具有普遍性和區域性的特徵。這種“全球性”的視角,讓我看到瞭近代英國工業革命是如何與其他地區的曆史發展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