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人文茶席 |
| 定价 | 75.00 |
| ISBN | 9787547419458 |
| 出版社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 作者 | 王迎新 |
| 编号 | 1201483290 |
| 出版日期 | 2017-02-01 |
| 印刷日期 | 2017-02-01 |
| 版次 | 1 |
| 字数 | 120千字 |
| 页数 | 221 |
| D1一章茶席如何人文 D1一节 一人文茶席之定义 二何为茶人 三中国古代茶空间与茶席 四生命空间里的茶美学 D1二节布席六要 一佳境 二吉时 三清友 四真茶 五良器 六初心 D1三节茶人养成 一人文茶席之茶人品格 二做一个会泡茶的席主 三茶与茶席的关系 四习茶的韵律 五茶不需要故事 D1四节茶席里的人文关怀与利他思想 D1五节文人趣味与东方审美 一空灵与留白 二琴棋书画的生活化 三大道至简 D1二章茶席法式 D1一节茶席基础图式 基础茶席的设置 D1二节行茶手法 一人文茶席行茶手法七式 二小壶泡手法 三盖碗手法 四行茶十二诀 D1三节人文茶道茶会仪规 一谦和有礼 二专注有节 附:茶礼探源 D1三章茶席之用 D1一节色:墨分五彩 D1二节器:五行之合 D1三节度:善巧用物 D1四章茶器鉴别与运用 D1一节茶席的趣味之眼 D1二节慧眼与寻找 D1三节有“茶味”的器物创造 D1四节文人趣韵 荼席中的明代小壶泡 D1五章茶席插花 D1一节自成一格 D1二节花的气质要与茶席吻合 D1三节茶席插花的作用 D1四节插花只能用“花”插? 一盆玩 二菖蒲 三苔藓 四山花野草 五户外插花的应变之美 D1六章人文茶席上的茶点――华食九例 D1一节春三月 一晤春:紫糯米牡丹花橄榄 二卷春:山东煎饼地瓜干橙皮 D1二节夏五月 一山家清供:糯米粉重油豆沙松针粉松籽仁 二九节隐者:石菖蒲粉糯米粉豆沙 三卷红颜:糯米粉紫薯粉玫瑰花脯樱花糖粉 D1三节秋 一笑东篱:肉桂粉面粉 二行香子桂花露香米 D1四节冬 一梅花冻:绿萼梅花紫薯 二醉金翁:南瓜南瓜粉青梅子酒 D1七章茶席之香 D1一节草木真天香 D1二节岁寒之香:松针 D1三节茶畔但摘柏子焚 D1四节花蜜借香 D1八章文会雅集 D1一节筑境入茶:四季茶会与四时风物 冬――茶烟茗香 梅影笑颜 春――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夏――不忘初心 无上清凉 秋――此甘露也 何言荼茗 D1二节茶会之礼方圆规矩 D1三节茶会中器物的xuan择 D1四节茶会宜xuan之茶 D1五节茶事空间中的光影运用 D1六节安住与坐忘 D1七节茶人四心 后记 |
| 王迎新 出生于云南普洱茶文化人世家 幼承家学 师从父亲王树文先生习茶。副研究员 人文茶道首倡者、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国j1a人社部茶艺实训师教材编委、'云南普洱茶'副主编 景德镇读陶会名誉会长、中华煎茶道协会导师、华茶青年会导师、一水间王迎新人文茶道传习馆主人。 曾任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大观周刊滇茶大观'主编多年 2006年创办一水间茶研工坊 在靠前外刊物上发表了数百篇茶文化文章及论文 出版著作'正解云南普洱茶'、'吃茶一水间'。多年致力于茶道美学、普洱茶评鉴及冲泡、人文茶席设计、陶瓷艺术的研习创作和教学 开设人文茶道美学、人文茶席设计、普洱茶美学、茶道空间美学等课程。在靠前外举办教学活动与大型茶会活动及讲座近百场 致力于传播中国茶文化之美。 |
| 普通大众 |
| 王迎新集多年人文茶道、茶道美学、茶席设计、茶空间美学的教学经验及持之以恒的践行结晶 他著的'人文茶席'一书中对当代中国茶的茶、器 行茶手法到人文茶会仪轨都一一梳理呈现 对茶境、茶花、空间光影等都有从理论到实践案例的论述。根据多年从事茶道美学和人文茶席的教学 把教学案例和美学理念凝结成册 倡导中国人文精神 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茶人仪轨、茶席设计、茶器审美、茶品冲泡手法之中。通过唯美丰厚的原创图片和文字 对择水、择火、择茶品、择器、用香、汤色、瀹茶记录等都极尽详赡地描述 具有丰厚而实际的指导意义。结合在全国各地名山大川践行举办的几十次茶会案例 阐释了中国茶道游于艺 凝于神的精神 提出了有别于日本、韩国茶道不同的发展脉络。不仅仅止于美学范畴 更基于茶事本身的客观、科学 也更扩展到茶事心理学及更为深入的生命意义思考。也是靠前靠前本茶席教程。 |
这本《人文茶席》带给我的,是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作者似乎将茶道升华为一种人生智慧的载体,通过对茶席的解读,探讨了人生的“道”与“理”。他引经据典,将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精髓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得茶席的讲解不再是简单的技艺介绍,而是上升到了精神层面的对话。我开始思考,何为“茶道”?它不仅仅是泡茶、品茶的动作,更是一种内心的修行,一种对和谐、平衡、宁静的追求。作者的文字,时而如古琴般沉静悠扬,时而又如山泉般清冽激昂,总能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情感。他谈论的茶席,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是“道法自然”的体现,更是“和敬清寂”的写照。我从中看到了对生活细节的极致追求,也看到了对内在修为的深度挖掘。每一次阅读,都能发现新的感悟,就如同反复冲泡一杯好茶,初尝甘甜,再品醇厚,三泡之后,更是回味无穷。这本书让我对“慢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它并非懈怠,而是一种有意识的放缓,是对生命本质的回归。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一处属于自己的精神净土,这是作者所倡导的,也是我所渴望的。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作者以他独特的视角,带领我回溯了茶文化的悠久历史,感受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茶席风貌。他并非枯燥地陈述史实,而是将历史人物、典故、风俗习惯融入其中,使得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变得鲜活而有趣。我看到了文人墨客在茶席间的吟诗作对,感受了市井百姓在茶馆里的欢声笑语,也体会了不同朝代茶文化的演变轨迹。作者的文字,如同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让我得以窥见茶文化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他不仅介绍了饮茶的礼仪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他挖掘了茶文化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和社会价值观。这本书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对“茶”这个字有了全新的敬畏之心。我仿佛看到,一杯小小的茶叶,承载了千年的历史,连接了无数的情感,蕴含了无穷的智慧。
评分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独到见解。他并非简单地复述茶道的规则,而是用一种更加生动、富有情趣的方式,将茶文化与中国传统美学相结合,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魅力。我惊叹于他对细节的把握,每一个摆件、每一件茶具,在他笔下都仿佛有了生命,都在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他将茶席布置上升到艺术的高度,从色彩的搭配,到空间的布局,都充满了东方审美的韵味。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看到了古人品茶时的雅致情怀。作者的文字,时而婉约,时而豪放,却始终保持着一种从容不迫的节奏,恰似一杯慢煮的茶,滋味层层递进。他不仅介绍了茶的种类、冲泡方法,更重要的是,他将茶与诗词、书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展现了茶文化的丰富内涵。读这本书,就像在与一位饱读诗书、学识渊博的友人对饮,他娓娓道来,将茶文化中最动人、最深刻的部分展现在我眼前,让我受益匪浅,回味无穷。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灵慰藉。在如今信息爆炸、生活节奏极快的时代,我们常常感到焦虑和浮躁。而作者的文字,如同夏日里的一缕清风,又如寒冬里的一杯暖茶,瞬间抚平了我内心的躁动。他笔下的茶席,不仅仅是物质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港湾,是回归真我的空间。我被他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淡然、从容和对生活的热爱所感染。他没有夸夸其谈,没有故作高深,而是用最朴实、最真挚的语言,讲述着茶与人之间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在茶香缭绕的宁静中,放下所有的烦恼和压力,静静地品味生活的美好。作者对细节的描绘,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我身临其境,感受到茶席带来的平和与安宁。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茶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生活、如何爱自己的书。我从中汲取了力量,也找到了内心的平静,这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初翻开这本书,扑面而来的便是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息,仿佛能透过书页闻到淡淡的茶香。作者的文字,如同泡好的龙井,清澈而回甘。他笔下的茶席,不仅仅是物质的陈设,更是精神的寄托,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精心布置的茶室,听着炉火的微响,看着水汽袅袅升腾,感受着一杯茶从入口的微涩到喉间的甘醇,再到心底的温暖。每一个细节都被作者捕捉得淋漓尽致,无论是茶具的质地、颜色,还是茶席的布置,甚至是窗外的光影变化,都被赋予了生命和情感。这不仅仅是对茶的描绘,更是对生活美学的探讨,对慢节奏生活方式的致敬。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细节,沉浸在无休止的忙碌之中。而这本书,则像是一剂清醒剂,提醒我们停下脚步,去感受那些被遗忘的诗意。作者对人情世故的洞察也十分深刻,他通过茶席这个载体,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细腻的情感互动,那些无声的交流,那些心照不宣的默契,都被描绘得入木三分。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增长知识,更是一种心灵的洗涤和升华,让人在品味茶香的同时,也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