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增长的起落

美国增长的起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罗伯特·戈登(RobertJ.Gordon) 著
图书标签:
  • 经济史
  • 美国经济
  • 经济周期
  • 增长理论
  • 金融危机
  • 政策分析
  • 历史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 经济发展
  • 商业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81955
商品编码:28917601199
出版时间:2018-05-01

具体描述

作  者:(美)罗伯特·戈登(Robert J.Gordon) 著;张林山 等 译 定  价:128 出 版 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01日 页  数:748 装  帧:精装 ISBN:9787508681955 “比较译丛”序
前言
01 引言:经济增长的加速与放缓
篇 1870―1940年,伟大发明成就了家庭内外革命
02 起点:1870年的生活与工作
03 人们吃什么、穿什么以及从何处购买
04 美国人的家园:从昏暗隔离走向明亮通达
05 汽车替代马匹、铁路:发明和持续不断的改进
06 从电报到有声电影:信息、通信与娱乐
07 肮脏、残忍和短命:疾病与早逝
08 在职场和在家的工作环境
09 承担和降低风险:消费信贷、保险和政府
间奏曲 世纪中叶从革命向演化的转变
第二篇 1940―2015年,黄金时代和增速放缓的早期预警
10 快餐、合成纤维及错层式住宅:食品、服装及住房的缓慢变化
11 从雪佛兰车里或高空飞机上看美国
12 娱乐与通信:从“米尔顿大叔”到苹果智能手机
13 计算机和互联网:从大型计算机到脸书
14 抗生素、CT扫描以及医药卫生的变革
15 在家和在职场的工作、青年和退休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在1870年至1970年的一个世纪里,一场经济变革席卷美国,使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少见提高。内燃机、电力、电灯、室内管道、汽车、电话、飞机、空调、电视等一系列伟大发明和后续的增量式创新不仅推动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有效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户外体力劳动被空调环境中的室内劳动替代,烦琐的家务劳动越来越多地由电器设备承担,光明驱走了黑暗,取代隔离的不仅是旅游还有将世界带入客厅的电视。更重要的是,一个新生儿预期将活到72岁而不是45岁。优选金融危机后,美国能重续这一“特殊世纪”的辉煌吗?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能带来同样的经济改革吗?
罗伯特·戈登著钱颖一主编张林山、刘现伟、孙凤仪译的《美国增长的起落(精)/比较译丛》将经济学与历史学相结合,既有对历史的生动叙述,也有对经济现象的深入分析,既从普通民众视角考察家庭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细节,又以经济学家视角在经济增长这一更广阔的背等
(美)罗伯特·戈登(Robert J.Gordon) 著;张林山 等 译 罗伯特·戈登(Robert J.Gordon),美国西北大学社会科学教授,是世界上主要的研究通货膨胀、失业和生产率增长的专家之一。他很近的研究包括新经济的兴衰,美国生产率的增长复苏,以及欧洲的生产率增长停滞。著作颇丰,包括《生产率增长、通货膨胀与失业》(Productivity Growth,Inflation,and Unemployment)和《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繁盛与变革:探索二十世纪后半叶欧洲的经济转型与社会重塑 本书深入剖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二十世纪末这段时期内,欧洲大陆所经历的复杂而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转型历程。不同于专注于特定国家或单一经济指标的叙事,本书着重于描绘一个宏大而多维的图景,展现欧洲如何从战后的废墟中崛起,步入“黄金时代”,最终面对全球化与结构性挑战的冲击。 第一部分:战后重建与“三十光荣年代”的奠基 (1945-1960s中期) 本书首先考察了二战后欧洲面临的严峻局面——基础设施的毁灭、劳动力短缺以及意识形态的对立。随后,焦点转向了欧洲经济的迅速复苏与高速增长时期,即通常所称的“特莱斯光荣年代”(Trente Glorieuses)。 1. 马歇尔计划的深远影响与欧洲一体化的萌芽: 我们详细分析了美国援助计划(马歇尔计划)在恢复关键工业部门(如煤炭、钢铁)中的作用,并探讨了这种外部干预如何无意中催生了欧洲内部的合作意愿。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的成立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联合,更是政治和解的基石,标志着欧洲国家放弃了旧有的、基于民族主义的竞争模式。 2. 凯恩斯主义的胜利与福利国家的构建: 这一时期,主流经济思想是支持政府积极干预。本书阐述了各国政府如何大规模推行国有化政策,对能源、交通和基础设施进行集中规划。同时,福利国家的系统性构建——从全民医疗保障到养老金体系的完善——如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社会不平等,并为持续的消费增长提供了稳定的社会基础。我们对比了西欧各国在福利模式上的差异(例如,北欧模式与大陆模式的特点)。 3. 消费主义的兴起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战后婴儿潮一代步入成年,加上实际工资的稳步增长,欧洲社会见证了大规模的消费升级。汽车、家电开始普及,郊区化进程加速。本书分析了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逐步提高,以及这如何为后来的社会结构变化埋下了伏笔。欧洲的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稳定且受良好保护的国内市场实现了规模经济。 第二部分:繁荣的顶峰与结构性张力的显现 (1960s中期-1973) 随着战后重建红利的逐渐消退,欧洲经济进入了一个更依赖技术进步和国际贸易的阶段,但内部的结构性矛盾也开始浮现。 1. 共同市场(EEC)的深化与区域发展不平衡: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扩大和关税的逐步取消,极大地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然而,这种自由化也加剧了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工业中心地带(如德国鲁尔区、英国中西部)依然强劲,但南部和边缘地区的经济转型步伐相对缓慢,为日后的财政协调和政治摩擦埋下了伏笔。 2. “停滞性通胀”的早期迹象与货币政策的困境: 尽管名义增长强劲,但政府支出和社会福利的持续扩张,结合石油价格的初步波动,使得部分国家开始感受到通货膨胀的压力。本书探讨了各国央行在固定汇率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试图平衡国内经济需求与国际收支的微妙操作,以及这些操作的局限性。 3. 社会动荡与青年文化的冲击: 1968年的全球性抗议浪潮对欧洲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本书将经济繁荣背景下的社会不满——教育系统僵化、官僚主义膨胀——与政治诉求相结合,分析了这种文化上的变革如何影响了工会的力量和对传统产业的认同感。 第三部分:冲击与滞胀时代的适应 (1973-1980s末期) 1973年的石油危机是欧洲经济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本书着重分析了欧洲如何应对全球性的“滞胀”现象——高通胀与经济停滞并存的局面。 1. 能源依赖的脆弱性与产业结构的调整: 欧洲对中东石油的高度依赖性暴露无遗。能源价格的暴涨迫使政府和企业进行痛苦的结构调整。本书详细描述了重工业的衰退、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压力,以及新兴高技术产业(如电子、化工)的艰难起步。这种调整过程带来了大规模的结构性失业,对既有的福利体系构成了巨大挑战。 2. 凯恩斯主义的退潮与货币主义的抬头: 面对难以控制的通胀,传统需求管理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本书追踪了欧洲各国在财政紧缩和货币政策收紧方面的实践。英国的“撒切尔主义”转型,德国对稳定货币的执着追求,以及法国在密特朗执政初期经历的政策摇摆,都展现了各国对新经济范式的探索与挣扎。 3. 欧洲货币体系(EMS)的建立与内部协调的加剧: 为了应对汇率剧烈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欧洲各国试图通过更紧密的货币协调来稳定贸易环境。EMS的运作机制及其在1980年代面临的压力,为后续欧元区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在利率和财政纪律方面的冲突。 第四部分:全球化、一体化的深化与新竞争格局 (1980s末期-2000)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欧洲经济再次面临转型压力,这次的焦点在于提升全球竞争力。 1. 欧洲单一市场的完成与内部壁垒的消除: 1992年《单一欧洲法案》的实施,标志着欧洲一体化从关税同盟迈向真正意义上的单一市场。本书分析了资本、劳动力和服务的自由流动如何重塑了欧洲的商业格局,但也导致了部分国家在监管标准和税收政策上日益紧张的关系。 2. 面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挑战: 亚洲四小龙以及后来的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崛起,对欧洲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中端制造业构成了直接竞争。欧洲企业被迫将生产线外包,并将战略重心转向高附加值的研发和服务业。这种“去工业化”进程在法国北部和英国北部等地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后果。 3. 迈向欧元区的技术准备与财政融合的难题: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经济事件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和欧元区建设的启动。本书详细阐述了各国为满足“趋同标准”(如财政赤字与债务水平的限制)所采取的严厉紧缩措施。我们探讨了这种以“硬性指标”驱动的经济一体化模式,在政治上如何获得接受,以及它为成员国在面对未来经济冲击时留下的“财政约束”遗产。 通过对这半个世纪的细致梳理,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战后欧洲经济社会动态的全面、精细的理解框架,揭示其增长的驱动力、面对的周期性危机,以及为应对全球挑战而进行的持续而痛苦的结构性重塑。

用户评价

评分

天呐,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一直对那些宏大叙事类的书籍有点敬而远之,总觉得它们要么太过于学术化,要么太过于空洞。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的理论和数据,而是从一个个具体的故事切入,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入手。我仿佛看到那些企业家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力搏击,看到那些政治家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运筹帷幄,看到那些普通人在历史变迁中的挣扎与希望。这种叙事方式让我非常容易代入,也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那些经济现象背后的复杂性和人性。书中的一些段落,我甚至会反复阅读几遍,细细品味作者的遣词造句,体会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的脉搏。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经济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百科全书,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坦白说,我原本对这类书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增长”这个主题实在太大了,很容易写得泛泛而谈。然而,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这类题材刮目相看。作者的切入点非常刁钻,他没有选择宏大的宏观经济分析,而是着重于那些被历史洪流裹挟的微观个体。通过对这些个体的命运轨迹的描绘,他巧妙地串联起了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脉络。我被书中那些细致入微的描写所打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和历史的变迁。它让我看到了经济发展背后的人文关怀,看到了那些被数字掩盖了的真实生活。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的文笔极其老练,将那些复杂的经济概念巧妙地融入故事之中,让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提升了对经济学和历史的理解。这本书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一直想找机会拜读一下,最近总算如愿以偿。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宏大的叙事和精妙的笔触所吸引。我并非经济学专业出身,但作者用极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晦涩的经济理论和复杂的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那些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生导师,在向我讲述一个国家如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又如何经历波折,迎来复苏的故事。书中那些生动的人物故事,鲜活的历史场景,仿佛都跃然纸上,让我身临其境,感受那个时代特有的氛围。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一些关键转折点的分析,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往往是影响国家命运的重大推手。读完这本书,我对美国的历史和经济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增长”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数字的堆砌,更是无数人智慧、努力、甚至牺牲的结晶。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程度,远超我最初的预期。通常,探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书籍,很容易陷入概念的堆砌和数据的罗列,显得枯燥乏味。但这本书却完全颠覆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作者的叙述方式极其引人入胜,他更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讲故事者,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我沉浸在那些精彩的故事中,那些人物的命运起伏,那些时代的风云变幻,都让我心潮澎湃。作者对于经济现象的解读,更是深入浅出,他能够将复杂的理论巧妙地融入故事情节中,让我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和成长。我尤其赞赏作者的独立思考能力,他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让我对很多问题有了新的思考角度。这本书绝对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精品。

评分

我最近在读一本关于美国经济发展的书,感觉非常震撼。这本书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论文,而是一部充满了生命力和思想深度的作品。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美国经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起伏跌宕。我被书中那些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所吸引,它们让我看到了经济发展背后的人性挣扎与伟大成就。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力量,他能够将那些宏大的经济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普通读者也能够轻松理解。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他能够从细微之处发现影响国家命运的关键因素。读完这本书,我对美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增长”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关于国家命运和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