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财税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
定价:50.00元
作者:贾康,赵全厚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01
ISBN:97870100736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008年在中国历史上必将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从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到5月份的汶川大地震,给中国人民,乃至于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痛楚、无限感慨和萦绕不断的回忆。“多难兴邦”,中华民族也因此进一步得到凝聚和升华;这一年,是中国历史上次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中国再一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这一年,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30年。在30年问,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波澜壮阔,取得的成就为全球所瞩目。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加快现代化的前进步伐,我国理论和实际部门将掀起一轮回顾、总结、反思和展望的热潮,为改革历程留照,为开创未来献策。
本书就是在这样的特殊年份里应邀编撰而成的。值此继往开来之际,全面回顾和总结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经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目录
章 财税体制改革成为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节 计划经济的弊端和改革开放的必然逻辑
一、计划经济的弊端
二、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第二节 分权化改革:“解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一、在与企业方面,注重对企业的放权让利
二、在中央与地方方面,中央赋予地方以更大的财权与事权
第三节 以财税体制改革启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一、财政分权化改革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突破口的必然性和基本效应
二、改革初期的财政经济形势和调整措施:为启动改革提供适宜的环境
第四节 传统体制下财政体制运行的特征及评价
一、我国高度集中财政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
二、以非税收入为主的财政收入制度
三、事无巨细大包大揽的财政支出体制
四、对我国传统财政运行机制的简要评述
第五节 财政分权化改革的路径选择和阶段划分
一、以“分灶吃饭”方式开启间财政关系改革
二、逐步以“利润留成”、“利改税”、“税利分流”和企业“产权明晰”方式,确立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微观市场主体地位
三、中国财税改革的阶段划分
第二章 从行政性分权到经济性分权: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变革
节 行政性分权阶段的财政体制变革:1980-1993年
一、原有中央与地方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1980-1985年间的“分灶吃饭”财税体制改革及其主要内容
三、1988-1993年多种形式的地方财政包干体制
第二节 进人“经济性分权”阶段的“分税制”财税体制配套改革
一、1994年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的原因
二、实行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三、1994年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的内容
四、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
五、1994年以后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的调整和变动
六、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的改进
第三章 建立健全公共收入体系
节 逐步构建现代税收制度
一、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税制改革
二、2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步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税收制度
三、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现代税收制度
第二节 非税收入管理的逐步规范
一、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逐步整合财政资金
……
第四章 公共财政导向下的预算管理改革与支出制度建设
第五章 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
第六章 发展和健全财政调控方式与政策体系
第七章 和谐社会建设与民生财政
第八章 财税体制改革30年的主要成就和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中国经济政策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财税体制改革是理解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的关键。这本书的名字就抓住了我。“30年回顾”意味着它应该能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时间线,让我了解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财税制度是如何一步步演进的。我希望它能解释清楚一些我一直感到困惑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中国会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这些政策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它们对普通民众的生活有哪些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例如,居民收入的税负变化,消费税的调整对物价的影响等等。更重要的是,在“展望”的部分,我非常期待它能深入浅出地分析,未来中国财税体制改革可能会走向何方,比如,如何更好地平衡效率与公平?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财政压力?如何构建更具弹性和适应性的税收体系来应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如果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易于理解的政策建议,那将非常有价值。
评分我对财税体制改革一直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虽然知道它很重要,但具体细节和演变过程总觉得有些模糊。这本书的标题《中国财税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对这个领域的求知欲。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在过去这漫长的30年里,中国是如何从一个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财税模式,逐渐过渡到如今更加市场化、更具活力的现代财税体系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一些关键性的财税改革节点,它们的实施过程是怎样的,对当时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同时,我也非常期待它在“展望”部分能给出一些深刻的见解。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比如收入差距、环境压力、技术变革等等,我希望这本书能探讨财税体制如何在这些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中国财税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立刻吸引了我。作为一名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人,我认为财税体制是国家经济运行的“血液系统”,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整个经济体的健康发展。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这30年的改革历程。具体来说,我期待它能详细阐述每一次重大改革的动因、过程和影响,比如从过去的“包干制”到现在的分税制,从单一的流转税到结构日益复杂的税种体系,这些演变背后是否有着深刻的经济学理论支撑,又是在怎样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发生的?此外,对于“展望”部分,我非常好奇作者如何评价当前财税体制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对未来改革方向的预判。是否会涉及到优化税收结构,降低企业税负,健全地方税体系,以及如何利用税收工具促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启发性的视角。
评分这本书的选题非常有分量,聚焦于中国财税体制改革这一个宏大而又至关重要的议题,而且跨度长达30年,这本身就极具研究价值。我一直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脉络和政策演变深感兴趣,尤其是在财税领域,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能力、市场活力乃至民生福祉。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梳理和深入理解这一历史进程的绝佳平台。从读者的角度来说,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勾勒出30年来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整体脉络,包括改革的背景、主要阶段、关键举措以及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不仅仅停留在对历史的回顾,更能对未来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进行前瞻性的思考和展望。这不仅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阅读这本书,我期待能够获得对中国经济运行机制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对国家未来发展路径的洞察。
评分我最近恰好在关注一些关于中国税制改革的学术论文,发现很多学者都在探讨增值税改革、所得税制度完善、房地产税立法等议题。这让我对《中国财税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尤其想知道,在过去30年里,中国是如何逐步建立和完善其现代税收体系的?例如,从最初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财税体制经历了哪些根本性的变革?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是如何调整的?国有企业的税收负担是如何变化的?以及,这些改革在推动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公平分配等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详实的数据、案例分析以及权威的解读,为这些问题提供清晰的答案。同时,对于“展望”部分,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分析当前财税体制存在的深层矛盾和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以应对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