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塑造孩子完美性格的100个细节
:29.8元
作者:陈添富 著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47019801
字数:320000
页码:2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kg
章7岁前,塑造孩子性格的关键期细节1: 一时成功靠运气,一生成功靠性格 / 2细节2: 7岁前是孩子性格培养的关键期 / 4细节3: 父母的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 / 6细节4: 诺贝尔获奖者,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 / 8细节5: 影响孩子性格发展五大因素 / 11细节6:确定孩子性格类型的心理测试 / 14细节7: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 17 第二章破解性格的密码:孩子的性格可以重塑细节8:性格很难改变,但可以引导和塑造 / 20细节9:重塑孩子性格首先要遵循孩子的天性 / 22细节10:性格的“潮湿的水泥”期 / 24细节11:家庭为孩子的性格打上初的烙印 / 27细节12: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发展良好的性格特征 / 29细节13:改造孩子性格父母无可替代 / 33细节14:教育可以重塑孩子的性格 / 35 第三章性格形成期,妈妈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细节16: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 / 38细节17:内向、外向都能让孩子成功 / 41细节18:受溺爱的孩子不会有好性格 / 43细节19:创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 46细节20: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 / 49细节21:要有赏罚分明的“家规” / 51 第四章7岁前,不良性格潜伏期妈妈该注意什么 第五章决定孩子快乐成长的性格关键期妈妈该怎么办 第六章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的性格萌发期妈妈该怎么办 第七章塑造孩子健康情绪的性格衔接期妈妈该怎么办 第八章别错过了,提高孩子学习效率的性格黄金期 第九章提高孩子创新能力的性格妈妈该注意的细节 第十章树立孩子道德品行的性格妈妈该注意的细节 第十一章培养孩子做事讲究方法的性格妈妈该注意的细节 第十二章孩子一生,应具备的8个社交性格 第十三章8项性格训练,让每个孩子都与众不同
本书以指导妈妈怎样做才能改变孩子不良的习性,怎样做才能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为目的,列举了各种有代表性的不良性格的倾向及塑造孩子良好性格的方法,并选用了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案例,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此外,书中还为妈妈们提供了100个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和细节,让妈妈在塑造孩子的性格时,知道该如何处理各种具体的问题,更好地培养和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
陈添富,图书策划人、儿童心理咨询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从事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特别是在青少年性格塑造、情商培养有一定的研究,策划出版过《情商高的孩子能成大器》、《3岁看大,7岁看老》、《用故事优化孩子的性格》、《用故事培养孩子的情商》、《哈佛情商课(青少年版)》等图书
我之前读过不少关于儿童心理学的书籍,大多晦涩难懂,或者过于理论化,读起来像是在啃教科书。这本书完全不是那种调调,它更像是邻居家那位经验丰富、说话又很贴心的长辈,娓娓道来。它最让我感到实用的是,它没有给我一堆“必须这样做”的僵硬指令,而是提供了大量的情景模拟,让我们能看到不同处理方式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比如,面对孩子撒谎,这本书没有简单地贴上“不诚实”的标签,而是探讨了背后的深层需求——是害怕惩罚,还是渴望关注?这种探究根源的做法,让我学会了放下评判,转而进行更有建设性的对话。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以为的“教育”,其实只是我的“控制欲”在作祟。这本书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作为父母的局限和盲点,它引导我去关注“过程”而非仅仅是“结果”,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任何强硬的规训都要有效得多。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接地气,它避免了那些高高在上的说教腔调,读起来非常轻松,但内容的密度却相当高。我发现,很多我过去认为自己处理得还不错的“小冲突”,在书中的分析下,都暴露出我处理方式中的许多漏洞。特别是在处理孩子对规则的试探时,书里提供的几种不同应对策略,每一种都配有详细的心理学基础支撑,让你不是盲目跟风,而是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举个例子,关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书中并没有直接要求孩子做家务,而是从如何让他参与到家庭决策的小环节入手,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这个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从“被要求”到“自愿参与”的转变,才是培养孩子内驱力的关键。这本书让我从一个“管理型”家长,逐渐向一个“引导者”转变,这种角色的微妙变化,对我的心态调整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真的很独特,它没有采用那种大道理堆砌的方式,而是聚焦于日常生活中那些微小却决定性的瞬间。读完之后,我常常会回想起孩子做的一些小事,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他在某些情境下会有那样的反应。比如,书中提到在孩子挑选玩具时,父母如何引导他做出选择,其实就是在培养他的自主性和对结果的承担能力。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让我意识到,我们自以为是的“小事”,其实是孩子性格蓝图上的关键笔触。它不是那种让你一口气读完,然后觉得“学到了”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需要你不断地翻阅、对比和反思的工具书。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非语言沟通”的强调,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说得够清楚了,但孩子接收到的却是我们肢体语言传递的焦虑或不耐烦。这种深层次的交流方式的剖析,让我对如何建立更有效的亲子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了培养孩子核心品质的那个“开关”。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在于它重新定义了“教育”的紧迫感。过去总觉得,性格的养成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等孩子大了自然就明白了。但阅读这本书后,我才真切地感受到,七岁前的这段时间,简直就是高速公路的入口,你在这边选择哪条匝道,决定了孩子未来能开多远的路。它不是恐吓你,而是用一种极其温柔却有力的笔触,让你正视每一个当下。比如,孩子第一次表现出嫉妒心时,很多父母可能只是简单地斥责或忽略,而书中则详细分析了如何借此机会教导孩子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将负面情绪转化为同理心。这种对每一个“情绪小火花”的重视和引导,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教育,不是在错误发生后如何补救,而是在萌芽之初如何精确浇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把那些零散的育儿智慧,系统地编织成了一张紧密的网,让你无处可逃,但又心甘情愿地被这张网保护和引导。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充分尊重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复杂性。它从不把孩子塑造成一个非黑即白的、需要被“修正”的物体,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生命体。书中对“界限感”的探讨尤其深刻,它教我们如何温和而坚定地设立边界,既不压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又能确保他了解什么是可接受的行为范围。这不像一些育儿书只教你如何“约束”,而是教你如何在“自由”与“规范”之间找到那个黄金平衡点。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战战兢兢地担心自己做错什么,而是有了一套内在的指南针,能够根据孩子当下的具体情况,做出最符合他成长期需求的反应。它提供的不是一个固定的模板,而是一套灵活的、可以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而不断调整的“操作系统”,这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教育方法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