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反抗的意義和非意義
定價:32.00元
作者:(法)剋裏斯特瓦,林曉
齣版社:吉林省吉齣書刊發行有限責任公司
齣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807621362
字數:254000
頁碼:32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反抗的意義與非意義》匯集瞭剋裏斯特瓦於1994到1995年在巴黎第七大學關於精神分析學的課程講義,作者在其中剖析瞭精神分析學的作用和局限,並通過20世紀三個作傢的經曆來反抗文化的進展和死路:阿拉貢,文字魔法師和政治子;不屈的薩特,“人應該反抗”的提倡者;*後還有巴特,用寫作未揭穿謊言的雅士。
本書適閤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內容提要
作為我們獨立性和創造力的保證的反抗依然可能嗎?誰還能反抗?應反抗什麼?采用何種新方式?針對“娛樂”文化,是否可以建立並熱愛一種反抗文化?
硃麗婭·剋裏斯特瓦構想的反抗不再是一種社會介入方式或烏托邦幻想。從詞源學和普魯斯特的意義上講,反抗是對過去、迴憶和意義的揭示、顛覆、移動和重建的過程。本書匯集瞭剋裏斯特瓦於1994到1995年在巴黎第七大學關於精神分析學的課程講義,作者在其中剖析瞭精神分析學的作用和局限,並通過20世紀三個作傢的經曆來反抗文化的進展和死路:阿拉貢,文字魔法師和政治子;不屈的薩特,“人應該反抗”的提倡者;後還有巴特,用寫作未揭穿謊言的雅士。
目錄
作者介紹
硃麗婭·剋裏斯特瓦(Julia Kristeva)原籍保加利亞的法國文本理論傢、精神分析學傢、女權主義者和小說傢,也是繼羅蘭·巴特之後活躍於當今思想界的法國哲學傢。現為巴黎第七大學教授,多所世界名校的名譽教授。剋裏斯特瓦從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瞭對精神分析學的研究,·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我倒是挺喜歡的,那種略帶磨砂質感的紙張,加上封麵人物那堅毅的眼神,以及背後抽象的、仿佛衝破牢籠的綫條,都給我一種撲麵而來的力量感。我當時在書店裏翻瞭幾頁,雖然因為時間關係沒有深入閱讀,但那種“反抗”的基調已經很鮮明地傳達齣來瞭。我尤其好奇它會如何闡釋“意義”和“非意義”這兩個相對的概念。通常我們理解的反抗,總是帶著一種積極的、為瞭爭取更好的未來而進行的鬥爭。但“非意義”的反抗,會是怎樣一種形態?是徒勞的掙紮,還是另一種形式的自我錶達?我腦海裏已經開始勾勒齣一些可能的情節和論點。比如,它會不會探討一些曆史上的、看似失敗但卻具有象徵意義的反抗行動?或者,它會深入到個體內心,分析那些源於不甘、憤怒、甚至純粹是對現狀的厭惡而産生的反抗衝動,即便這些衝動最終沒有帶來實質性的改變,但它們本身是否就構成瞭某種存在的證明?我猜想,作者在構思這本書時,一定對“反抗”這個詞有著非常深刻和多維度的理解,不僅僅局限於社會學、政治學的層麵,可能還會觸及哲學、心理學,甚至是藝術的範疇。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帶給我一些全新的視角,去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或者被壓抑的情感和行動。
評分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經常會想起一些電影片段。尤其是那些在絕境中,人們依然不肯放棄抵抗的場景。比如說,有部老電影裏,一群被壓迫的普通人,用最原始的工具,最簡陋的手段,對抗著強大的武裝力量,他們沒有勝利的希望,甚至可能為此付齣生命的代價,但他們的眼神裏,那種不屈的光芒,卻是我一直以來對“反抗”最深刻的記憶。我不知道這本書會不會有類似的案例分析,但如果它能觸及到那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內核,那我會覺得它非常有價值。反抗,有時候不僅僅是為瞭改變外部世界,更是為瞭守護內心的某種尊嚴和自由,即使這種守護是徒勞的。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區分“有意義的反抗”和“無意義的反抗”的。是不是成功的反抗纔是有意義的?還是說,反抗本身所包含的那種精神力量,無論結果如何,都賦予瞭它某種內在的意義?這種對“意義”的探討,我覺得是這本書最核心的看點之一。我猜想,作者可能會引用一些曆史人物的言論,或者是一些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橋段,來佐證自己的觀點。我本身就比較喜歡這種跨學科的探討方式,它能讓一個抽象的概念變得更加生動和立體。
評分這本書的題目“反抗的意義和非意義”讓我産生瞭強烈的共鳴。我一直覺得,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斥著各種“應該”和“不應該”的世界裏,而“反抗”,恰恰是對這些既定規則的一種挑戰。但問題在於,什麼樣的反抗纔是有意義的?以及,是否存在一種反抗,它本身就帶有某種“非意義”的特質,但卻依然值得我們去關注和理解?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一些藝術作品,比如一些行為藝術,它們可能在傳統意義上並沒有“解決”任何社會問題,甚至會引發爭議和不解,但它們卻以一種極端的方式,挑戰瞭人們的認知邊界,也迫使我們去思考“什麼是藝術”、“什麼是界限”。我猜想,這本書會不會也探討類似的概念?它是否會從更廣闊的文化視角來審視“反抗”?比如,反抗是否也體現在藝術創作的自由、思想的獨立、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對某些規則的悄然打破?我特彆希望作者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例子,來闡述“非意義的反抗”究竟是什麼樣的。是盲目的衝動?是無謂的犧牲?還是說,它本身就是一種對“意義”本身的解構?這種對“意義”的解構,本身又何嘗不是一種意義呢?這讓我對這本書的哲學深度充滿瞭好奇。
評分這本書的作者,我不太熟悉,但“吉林省吉齣書刊發行有限責任公司”這個齣版社,我倒是接觸過一些他們的齣版物,質量都還算是不錯的。我當時在書店裏翻閱《反抗的意義和非意義》時,大概瀏覽瞭目錄和前言。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作者似乎並沒有把“反抗”局限在政治運動或者社會變革的範疇,而是試圖去探討一種更廣泛的、甚至是個體層麵的“反抗”。我很好奇,他會如何定義這種個體層麵的反抗?是拒絕隨波逐流?是堅持自我?還是說,僅僅是內心深處對某種既定模式的否定?而且,他對“非意義”的探討,也讓我覺得很有意思。通常我們提到“意義”,總是帶有積極的、建設性的色彩。而“非意義”,則容易讓人聯想到虛無、徒勞。但我想,作者在這裏探討的“非意義”,或許並非全然的虛無,而是一種對既有“意義”的挑戰,甚至是一種反思“意義”本身的途徑。我猜想,他可能會引用一些存在主義的哲學思想,或者是一些邊沁主義的觀點,來論證他的看法。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深刻的洞見,幫助我理解那些在生活中我們看似微不足道,但卻在某種程度上錶達瞭我們內心訴求的“反抗”。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更多的是它能不能引發我的一些思考。比如,現代社會,我們是否還能找到純粹的、不帶功利色彩的反抗?很多時候,我們所說的“反抗”,背後可能隱藏著對名譽、地位,甚至是某種更深層次的權力訴求。這讓我不禁思考,“反抗”的原初動力究竟是什麼?它是否隻是一種對不公的天然反應,還是說,在漫長的社會演變過程中,它已經摻雜瞭太多復雜的動機?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剖析這些復雜性,揭示那些隱藏在“反抗”錶象之下的真實動機。而且,關於“非意義”的反抗,我一直覺得它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哲學命題。會不會有這樣一種情況,一個人對某種製度、某種壓迫感到極度憤怒,但他又沒有能力去改變它,最終隻能通過一些極端、甚至自我毀滅的方式來錶達自己的不滿?這種反抗,從結果上看可能是“非意義”的,因為它沒有帶來任何改變,甚至可能損害自身。但從情感宣泄的角度,或者從對現有秩序的某種無聲的控訴來看,它又未必是全然沒有意義的。我期待作者能在這方麵提供一些獨到的見解,不要流於錶麵,而是能夠觸及到人內心深處那些難以言說的情感和衝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