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婴幼儿常见病防与治(育儿新概念专家指导版)
定价:26.80元
作者:童笑梅,童笑梅
出版社: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807542865
字数:
页码:22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婴幼儿常见病防与治》贴心、实用、科学的育儿指南。通俗易懂的内容,简明易操作的方法是我们站在孩子父母的立场上,为所有初为父母的人提供现实的育儿方法。
内容提要
《婴幼儿常见病防与治》宝宝在婴幼儿时期身体抵抗力差、免疫力低,因此宝宝疾病的预防和护理是一个让父母十分头痛的问题。本书主要介绍了0~3岁的宝宝在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这三个特殊时期的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如新生儿黄疸,宝宝吐奶、感冒、咳嗽、发热等。通过帮助爸爸妈妈们分析宝宝患病的原因,了解宝宝发病后的症状,随时掌握宝宝的身体状况,从而帮助爸爸妈妈防患于未然。
目录
Part 1 宝宝健康从头说到脚
头部
头发稀疏
头发黄、开叉
少白头
头顶上长肿包
囟门闭合异常
头型不正
眼耳鼻
倒睫
流眼泪
近视眼
远视斜视弱视
红眼病
鼻尖长“小痘痘”
打喷嚏、流鼻涕
嘴部
螳螂嘴
刚出生就有“牙”
打呼噜
打嗝
吐泡泡
流涎
双手
爱吮手指
小手老是握成拳头
指甲异常
躯干
斜颈
肚脐进水
吃奶时烦躁不安
红屁股
“小蛋蛋”不见了
、阴唇鼓起
Part 2 新生儿期常见疾病的防治(0-28天)
Part 3 婴幼儿期常见疾病的防治(0-3岁)
Part 4 重大疾病早发现,宝宝幸福到永远
Part 5 宝宝常见伤害急救
Part 6 0-3岁宝福安全用药指南
Part 7 关注0-3岁宝宝心理健康
附录
作者介绍
童笑梅,女,1964年1月出生。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文摘
Part 1 宝宝健康从头说到脚
头部
少白头
少白头是宝宝很容易患的头发疾病,一般有两大类型:一是先天性少白头,即遗传性少白头;二是后天性少白头,即由某些生理性疾病引起。宝宝的少白头大多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
头顶上长肿包
有的宝宝出生后不久会在头顶偏左或偏右长个肿包,触摸时软软的,按压时不会使宝宝哭闹,似乎没有疼痛感,但却不会消失,慢慢地还会变硬,后形成一个“角”状凸起,使不少新爸爸、新妈妈急得不得了。这其实只是头皮血肿,是由于分娩时胎儿头部受到过度挤压与骨摩擦,或助产等小手术导致的头颅骨膜牵移,引起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积聚在骨膜下形成的。当肿块内的血液达到一定的数量,压迫血管自然止血后,血肿便不继续增大。随后血肿便一边被吸收,一边钙化,大约经过2~3个月后(有的宝宝的血肿可能持续时间长一些,甚至长达几个月),肿块变小,变硬,后变成一个像“角”一样的凸起。一旦到了这时候,血肿就基本上痊愈了。爸爸妈妈们大可不必为此过分担心。
头皮血肿很久都不消除会影响智力吗?
头皮血肿不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因为这种出血仅仅发生在头颅外,局限在骨膜与颅骨之间,并非颅内出血,不会殃及脑细胞。至于头颅变形也是暂时的,宝宝的骨质柔软,易变形也易恢复,没必要为此担忧。
序言
Part 1 宝宝健康从头说到脚
头部
头发稀疏
头发黄、开叉
少白头
头顶上长肿包
囟门闭合异常
头型不正
眼耳鼻
倒睫
流眼泪
近视眼
远视斜视弱视
红眼病
鼻尖长“小痘痘”
打喷嚏、流鼻涕
嘴部
螳螂嘴
刚出生就有“牙”
打呼噜
打嗝
吐泡泡
流涎
双手
爱吮手指
小手老是握成拳头
指甲异常
躯干
斜颈
肚脐进水
吃奶时烦躁不安
红屁股
“小蛋蛋”不见了
、阴唇鼓起
Part 2 新生儿期常见疾病的防治(0-28天)
Part 3 婴幼儿期常见疾病的防治(0-3岁)
Part 4 重大疾病早发现,宝宝幸福到永远
Part 5 宝宝常见伤害急救
Part 6 0-3岁宝福安全用药指南
Part 7 关注0-3岁宝宝心理健康
附录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值得称赞,这对于经常需要抱着孩子、只能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的父母来说太友好了。它没有那种密密麻麻的文字墙,而是采用了大量的图表、流程图和醒目的提示框。每次孩子有点不舒服,我不需要把整本书从头翻到尾,只需要根据目录快速定位到相关章节,那些关键的“家庭观察要点”和“家庭护理步骤”就会立刻跳出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常见药物的介绍非常中肯和负责任,它不仅告诉你这个药是干什么用的,还非常详尽地列出了适用年龄范围、剂量参考(当然强调最终要遵医嘱),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这种坦诚的态度,让我对用药这件事变得更加审慎,真正理解了“是药三分毒”,减少了盲目给药的倾向。通过这本书,我学会了在不同场景下如何选择最温和、最有效的干预手段,真正体现了“防胜于治”的核心理念。
评分从实用性和覆盖面来看,这本书的性价比真的很高。它几乎涵盖了从新生儿到学龄前儿童可能遇到的所有“高频”健康问题,无论是肠胃不适、皮肤问题(湿疹、尿布疹),还是偶发性的惊吓或轻微外伤的处理,都有清晰的指引。我特别欣赏它在“何时需要等待与观察”和“何时必须立即行动”之间划出的那条清晰边界。很多新手父母最怕的就是小题大做或者延误病情,这本书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对比,教会我们如何运用基础的医学常识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它不是鼓励我们自己做医生,而是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病情观察员”和“医生助手”,这样在就医时,我们能提供更准确的信息,配合医生做出更快速的诊断。对于希望建立系统化育儿知识体系的家长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值得反复翻阅的案头必备宝典。
评分这本《婴幼儿常见病防与治(育儿新概念专家指导版)》简直是新手爸妈的福音!从我抱回我的小宝贝开始,我就像掉进了一个迷宫,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育儿观念让人眼花缭乱。市面上的育儿书汗牛充栋,但真正能让人安心、有条理地指导实践的却不多。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专家指导版”定位,读起来就让人觉得权威和可靠。它不像那种冷冰冰的医学教材,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易于理解的语言,把那些听起来很吓人的婴幼儿疾病,比如小儿腹泻、呼吸道感染这些高发问题,讲解得清晰透彻。我尤其喜欢它在“预防”方面的着墨,很多时候,与其等孩子病了手忙脚乱地找药方,不如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书里关于如何科学喂养、如何建立良好作息、如何增强免疫力的建议,我都严格按照执行,感觉宝宝的体质确实有了明显的改善,小毛病少了许多。而且,它还特别强调了“新概念”,这说明书中的知识是与时俱进的,没有陈旧过时的信息,这对于追求科学育儿的现代父母来说太重要了。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治疗方案,更是一套完整的健康管理体系,让我从容不迫地迎接育儿路上的各种挑战。
评分购买这本书之前,我其实已经囤了不少育儿资料,但坦白讲,很多书读起来总是让人感觉隔了一层,仿佛作者站在高高的象牙塔里跟我说话。但《婴幼儿常见病防与治》给我的感觉,更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坐在你对面的沙发上,用最亲切、最能引起共鸣的方式跟你交流育儿中的焦虑。它对“情绪管理”的探讨也让人耳目一新。育儿过程中,孩子生病,父母的焦虑指数会直线飙升,这种情绪波动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对病情的判断和护理的效率。这本书在讲解疾病的同时,也巧妙地穿插了如何安抚孩子、如何保持父母自身稳定的建议。这种人文关怀的视角,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纯粹的医学参考书范畴,它深入到了家庭教育的心理层面,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更具韧性的育儿环境。
评分说实话,我对育儿书籍一直持谨慎态度,因为很多所谓的“专家指导”读起来更像是经验之谈,缺乏坚实的科学依据。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在处理具体病症时,那种严谨的逻辑和循序渐进的分析步骤,让我这个非医学背景的家长也能大致掌握判断的要领。比如,在处理发烧问题上,它不会简单地告诉你“烧到多少度就该用药”,而是详细区分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发热原因下的处理优先级,并明确指出了哪些情况是需要立即就医的“红色警报”。这种细致入微的区分,极大地降低了我们误判病情的风险。我曾遇到过宝宝半夜突发高热,当时手忙脚乱,幸好提前翻阅过这本书中关于急症处理的章节,冷静地评估了孩子的精神状态和伴随症状,及时采取了正确的降温措施并观察,避免了不必要的恐慌。这种“授人以渔”而非“直接给鱼”的教育方式,让我感觉自己真正成为了孩子的健康第一责任人,而不是一个只会照本宣科的模仿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