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龙虎太极拳
定价:42.00元
作者:马希平,马锴果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64417758
字数:
页码:38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龙虎太极拳》用比较详实的历史资料讲述了龙虎太极拳发展史上历代宗师级人物鲜为人知的故事;用清新雅致的文笔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龙虎太极拳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用丰富清晰的图片及文字说明全面演绎了龙虎太极拳的功架及功法,重点突出了知识性、趣味性和启迪性,向读者勾画出了一支流传于我国民间四百多年,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代代秘传密练的太极拳流派。
《龙虎太极拳》分为七章。章介绍了龙虎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第二章介绍了龙虎太极拳中十三势滑拳架的拳式、练法及要领;第三章介绍了龙虎太极拳中一百单八式长拳(马)架的拳式、练法及要领;第四章介绍了龙虎太极拳中六十六式转裆架的拳式、练法及要领;第五章介绍了龙虎太极拳中推手的练法及要领;第六章龙虎太极拳百题知识问答,介绍了龙虎太极拳一般常识、主要功法及学习练习时的注意事项;第七章为附录部分。
《龙虎太极拳》文化内含丰富,文字通俗易懂,历史故事真切动人,‘力图为读者打开一个全面认识太极拳的崭新视野。《龙虎太极拳》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既可以作为广大习练者或爱好者学习和研究龙虎太极拳的教材,同时也可以为喜爱武术的人们提供科普读物,还可以为史学界提供一段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极其珍贵的明清历史资料。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龙虎太极拳》:
三、独特的身法
龙虎太极拳在外貌特征上要求:“鸡腿”“龙身”“熊膀”“鹰爪”“虎抱头”“雷声”“滑步”;在身法上要求“八要”,即:“起、落、进、退、反、侧、收、纵”。起落者,起为横,落为顺也;进退者,进步低,退步高也;反侧者,反身顾左,侧身顾右也;收纵者,收如猫行纵如虎也。在保持“虚领顶劲”“含胸拔背”“尾闾中正”“气沉丹田”的前提下,或起或伏、或进或退、或打或防、或躲或闪运动自如。犹如猫扑鼠、鹰扑兔、猛虎下山,神气逼人。
四、独特的步法
龙虎太极拳在步法上除了使用常见的五种步法(如马步、弓步、虚步、仆步、歇步)外,还采用了:寸步、过步、套步、跌步、践步、快步、三角步、穿荡步、六合步、穿梭步等灵活多变的步法。如二三尺远则过步可到。过步者,进前脚急过后脚;如四五尺远则垫一步,仍上前脚;如一丈八尺远则用快步。快步者,起前脚带后脚,平飞而去,并非跳跃而往驰,实马奔虎剪之意也。总而言之,如能在步法上练到圆、整、活、轻、快的时候,与对方交手,绝占优势。该拳步法上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使用了“鸡腿滑步”,即有腿必跟,而且跟得快、跟得准、跟得稳、跟得轻,虚实分明。古拳谱曰:“头打去意随脚走,起而未起貼中央,脚人中门夺他地,就是神仙亦难防。”
五、独特的推手
在比较早一点的龙虎太极拳中没有“推手”二字。现在的“推手”过去叫“打手”或“炮打五行”,古《拳谱》中有《打手歌》为凭。随着近代各太极拳流派普遍的叫法和国家规范的名称,改革开放以来龙虎太极拳中的“打手”也改称“推手”了。
推手是一种双人或多人徒手进行技击技巧技法训练的有效方法和形式,是从拳架训练过渡到实用性训练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不断练习和提高技击技巧。龙虎太极拳中的推手始终坚持着“拳不接手”的基本原则,尤其是在炮打五行(即散手)中这一基本原则体现的更加充分。
推手训练一般分为三步或三种练习方法,即沾粘推手练习法、活步推手练习法、炮打五行(即散手)练习法。尤其是跑打五行练习法仍然保留着古朴、典雅、传统的方法。它由五个相对独立的、可变化的拳式组成,也称五大势。每一势都是一个起、承、转、合,攻、防、进、收独立的训练和实用单元体,演练起来可以随心所欲,变化无穷。同时,对于练习者来说,既可以个人单练,又可以甲乙双方对练,还可以数人群练。如果练习者有时间或有体力的话,可以无止境地打下去。
关于推手训练问题,将在推手部分作详细讲解,此处不再赘述。
……
序言
这本武术秘籍真是让人醍醐灌顶,我最近痴迷于研究传统武术的精髓,偶然间翻到了这本书,立刻就被它那古朴而又深邃的内涵所吸引。书中的文字功底极佳,作者对于太极拳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不仅仅停留在招式层面,更是深入到了阴阳转换、刚柔相济的哲学层面。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架势时所流露出的那种对身体力学的精准把握,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娓娓道来。比如,它对“虚领顶劲”的阐释,细致到让人能感受到脊柱如何自然而然地拉伸开来,好像身体的每一个关节都找到了最舒适的平衡点。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人性化,图文并茂,那些插图清晰地展示了动作的要领,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掌握大致的轮廓,这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难能可贵的。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武术哲学的引导手册,而不是简单的动作说明书,它教会你如何“用脑子练拳”,如何让内在的气意指导外在的形体,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武学修行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在对待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上,展现出了一种成熟而稳健的态度。它既尊重了太极拳数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精粹,一丝不苟地保留了那些核心的功法要诀,同时,作者也适当地融入了他个人多年的实践心得和对现代人体解剖学的理解,使得整套体系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如何将拳架应用于实战时的那份冷静和客观,它不夸大任何招式的威力,而是强调内在力量的培养和顺应变化的能力。书中的配图动作设计得非常专业,每一个模特都展现出一种内敛而强大的气场,不像有些书中的图示那样显得僵硬或做作。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太极拳的理解从一个“技术学习者”提升到了一个“哲学探索者”的层面,它给予我的启发远远超出了拳法本身,更关乎如何以一种更和谐、更有效的方式与世界相处。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关于太极的书籍多如牛毛,但真正能让人产生“相见恨晚”感觉的却凤毛麟角。这本《龙虎太极拳》就是其中之一。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没有故作高深的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近乎口语化的方式,将那些看似玄妙的拳理变得清晰易懂。我感觉作者仿佛坐在我对面,非常耐心地为我解答心中的疑惑。例如,书中对“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阐释,作者没有直接给出僵硬的定义,而是结合具体的实战案例和日常生活的观察来举例说明,一下子就将抽象的理论落地了。这对于那些不擅长抽象思维的武术爱好者来说,简直是莫大的福音。读完第一遍后,我立刻将这本书标记为“常备工具书”,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次性的阅读材料,更是一本可以随时翻阅,每次都能从中汲取新知的修行指南。这种耐读性和实用性,是衡量一本优秀武术著作的核心标准,而这本书毫无疑问地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逻辑链条清晰到令人赞叹。从最基础的桩功和调息开始,作者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太极的殿堂。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衔接得非常自然,就像登山者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高峰,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前一阶段的内容,并为学习下一阶段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过去看其他武术书籍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关键的衔接点描述不清,导致我练习时感到困惑,但在这本书里,这种“断裂感”完全消失了。作者似乎能预判到读者可能会在哪些地方产生疑惑,并在相应的段落进行详细的补充说明,这种体贴入微的设计,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关于步法和身法的讲解,简直是细致入微,连脚掌与地面的接触角度、重心转移的速率都有明确的指导,让我对以往模糊的理解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修正。
评分我一直觉得,真正的武术书籍应该具有一种穿透历史烟云的力量,能将古人的智慧原汁原味地传递给今人。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的行文风格非常典雅,那种文字的韵味仿佛带着一股陈年的香气,让人忍不住一页一页地往下翻。作者在论述拳理时,常常引用一些古代经典里的句子作为佐证,使得整本书的理论体系显得异常扎实和宏大。我尤其喜欢它对“听劲”的描述,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来形容如何感知对方力量的来去,这些描述极富画面感,让我闭上眼睛就能在脑海中模拟出与人交手的场景。阅读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其中倾注的心血和对武术的敬畏之心。这本书并非那种哗众取宠、鼓吹速成的读物,它脚踏实地,强调的是长期的积累和心性的修炼。对于那些真正想在太极拳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深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宝库,它提供的知识深度绝对值得反复研读和揣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