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受益一生的自控心理学
定价:39.80元
作者:李敬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04493064
字数:30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情绪掌控,不失控,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潜意识训练,思维导图帮你找回强大的自我
微行为效应,摆脱那些“想当然”的控制
极限挑战,自控力是否真的有“边界”
意志力重建,为何纵容自己终将毁掉自己
断舍离定律,成功人士都在实践的生活法则
内容提要
所谓“自控”,从心理学专业角度解释,即自我控制,具体指对自身情绪、思想、行为的控制能力。人的潜意识中潜藏着很多“弱点”,比如贪婪、嫉妒、攀比、懒惰等,如果没有强大的自控力,那就只能任凭这些人性的弱点控制我们的人生。
管理自我难,向与生俱来的行为宣战有力量的人是善于控制自己的人!没有自控力,就没有好习惯;没有好习惯,就没有好人生!重新认识自己的自控力用心理学改变你的生活。自控力是训练出来的,本书紧扣自我失控的心理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思维、行为和心智的方式和方法,全方位开发你的潜能、提升你的自控力。
目录
作者介绍
李敬,心理咨询师,长期关注于心理学研究,致力于加深大众对“心理”潜在力量的认识,并形成了独到的创作手法和行文风格。著有《销售心理学》《微表情心理学》等心理学系列图书创作。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惊喜!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容易分心、拖延症晚期的人,尤其是面对一些需要长期坚持的目标时,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原来这些所谓的“坏习惯”背后,隐藏着如此深刻的心理机制。作者用非常生动有趣的语言,拆解了自控力失效的各种原因,比如“当下偏好”的诱惑,让我们觉得即时享乐远比长远利益更有吸引力;还有“情绪化决策”,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放弃。书中提出的许多策略,比如“情境设计”和“习惯叠加”,都非常实用。我尝试着把自己的工作环境变得更不容易分心,并且把一些我想养成的小习惯,比如每天阅读十分钟,巧妙地叠加在已经形成的日常习惯后面,比如刷牙后。结果真的不一样!我发现自己能够更专注地完成工作,也更能抵挡住那些无谓的诱惑。这本书不仅仅是讲道理,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朋友,用一个个案例和科学的理论,帮助我一点点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然后悄悄地改变自己。我最喜欢的是关于“微小胜利”的论述,它让我明白,不需要一步到位,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能积累成巨大的自信和动力,从而形成正向循环。我现在觉得,自控力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习得的技能,而这本书,就是我最好的入门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真的超出了我最初的想象,它没有像我担心的那样,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心理学教材,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用一种极其通俗易懂的方式,为你打开了认识自己潜意识的窗户。我之前一直觉得,很多时候自己的行为都是“不由自主”的,比如明明知道熬夜不好,却还是忍不住刷手机,或者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会乱吃东西。这本书就非常精准地解释了这些“不由自主”的根源,它详细地讲解了大脑的奖赏机制,以及情绪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习惯回路”的分析,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一旦养成了某个习惯,想要改变就那么难,同时也教了我如何去“重塑”这些习惯回路,用更健康、更有益的模式来替代它们。书中提出的“认知重评”和“应对策略”等方法,让我学会了如何在高压或者诱惑面前,保持冷静,并做出理性的选择,而不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它还提供了很多可以立刻实践的练习和工具,我尝试着运用其中的一些方法来管理我的工作压力,效果显著,工作效率和情绪状态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对“自控”本身的概念并没有太多的期待,更多的是被“一生受益”这个标题所吸引。我更想了解的是,一个人如何才能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目标明确的状态。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它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审视“自控”在人生中的作用。它不再局限于“戒掉一个坏习惯”或者“养成一个好习惯”这样微观的层面,而是探讨了如何通过自控,来构建更坚韧的心理韧性,如何抵御生活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自我效能感”和“成长型思维”的部分。作者清晰地阐述了,真正的自控并非来自于外在的压力或惩罚,而是源于内在的信念——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改变和实现目标。书中提供了大量案例,说明了那些在人生中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是如何通过不断地提升自我效能感,并且保持一种“我可以做得更好”的成长型思维,来克服困难,最终实现自我超越的。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自控”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行为管理,更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塑造自己、掌控自己命运的力量。它让我明白,真正的“一生受益”,不在于掌握了多少技巧,而在于内心的成长和对自我的持续塑造。
评分这本《受益一生的自控心理学》带给我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它不像那种立竿见影的神奇药方,而是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漫步,让我逐步地、深入地理解了“我”是如何运作的。我一直以为,自控力就是一种强大的意志力,需要不断地对抗内心的冲动,而这本书则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告诉我,真正的自控,并非来自于压抑和强制,而是来自于理解和接纳。书中对“内在动机”的深刻探讨,让我明白了,当我们真正热爱一件事,或者发自内心地认为一件事情很重要时,自控力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它让我认识到,与其强迫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情,不如去寻找那些能激发我内在热情的事物,然后让自控力成为实现这些热情的工具。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自我同情”的部分,它让我明白,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苛责自己只会适得其反,而用一种温和、理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反而能更好地从错误中学习,重新站起来。这本书真的让我卸下了很多心理包袱,它让我明白,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自我关怀,才是持续进步的基石。
评分我原本是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来翻阅这本《受益一生的自控心理学》的,毕竟市面上关于“自控”的书籍实在太多了,我总是觉得它们要么理论空洞,要么方法过于苛刻,难以执行。然而,这本书的开篇就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迅速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没有上来就灌输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场景,比如“想吃零食又不想胖”、“想早睡又忍不住刷手机”等等,让我们感同身受。接着,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明知道“应该”做的事情,却常常被“想要”的事情所打败。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延迟满足”的解读,它不再是简单地要求我们“忍耐”,而是教会我们如何识别和管理那些让我们难以延迟满足的“触发器”,并且提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构建“延迟满足”的机制。比如,作者提出的“诱惑捆绑”概念,让我耳目一新,原来可以将自己喜欢的活动和那些不那么喜欢的任务捆绑在一起,这样一来,即使是枯燥的任务,也变得不那么难以忍受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并没有贩卖焦虑,而是传递了一种积极的、赋能的态度,让我觉得自己并非无能为力,而是可以通过一些科学的心理学方法,来逐渐掌握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从而真正地实现长期的目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