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人际交往中的博弈心理学
定价:36.80元
作者:李安平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180450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博弈博弈论的精髓是策略性思考,学点博弈论,能教会我们理智地看待事物,教会我们预测他人反应,保护自身利益。为此,我们需要在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巧妙地运用博弈策略。
《人际交往中的博弈心理学 》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入手,选取了大量有趣的故事,并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来诠释博弈论的定义和作用。向广大读者展示博弈中的智慧,告诉我们在社会和人生的大博弈中如何取得真正的成功。
内容提要
目录
章 走进博弈,博弈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游戏 1
什么是博弈 1了解博弈的构成要素,把握博弈局势 3
博弈的结局:零和、负和与正和 6
第2章 如何避免两败俱伤:囚徒困境 9
谁才是凶手:“囚徒困境”的故事 9
到底是合作还是背叛 11
旅行者困境:小聪明使不得 13
胆大的南郭先生:机制漏洞下的便宜 16
两难中的第三条道路你找到了吗 18
知己知彼,先找到对方的软肋 20
优势互补,合作才能双赢 22
“哈丁公用地”悲剧:如何防止公共资源的过度开采 25
第3章 弱势时的借力策略:智猪博弈 27
智猪博弈的故事:“小猪”是如何吃上免费的午餐的 27
要做“小猪”,就要学会等待和把握时机 29
为什么有些人只能当冤大头:“大猪”的无奈 31
当投机取巧的“小猪”亦非易事 33
巧借强者之势,达成目标 35
当“大猪”,还是当“小猪” 37
如何防止“小猪”“搭便车” 40
以静制动,走好“等待”这步棋 42
第4章 的博弈结局:纳什均衡 45
纳什对博弈论的无可替代的贡献 45
灾难性的价格大战如何解决 47
利益妥协,才能达到均衡 49
狭路相逢,谁是胜者 51
“二桃”为什么能杀“三士” 53
“剩女”到底是怎么剩下的 55
第5章 实力强未必会胜出:博弈 58
三个的博弈:谁是枪战后的幸存者 58
强者要学会放低姿态 61
蓝契斯特法则:如何做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63
别忽视职场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 65
弱者的生存之道——弱弱联合策略 68
第6章 谁是真正的勇者:斗鸡博弈 70
针尖对麦芒时胜者谁 70
以退为进的策略:聪明的胆小鬼 72
修炼强大气场,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74
别把面子看得太重要 77
把握全局,成为后的赢家 78
把对手变为朋友,实现共赢 81
当机立断,别在犹豫不决中丧失先机 83
第7章 囚徒困境的破解之道:重复博弈 86
重复博弈能破解囚徒困境 86
眼光长远,舍小利赚大利 88
道德的制约作用 91
带剑的契约才更安全——让法律来改善囚徒困境 93
信誉是立世之本 96
第8章 过去的经验未必可靠:酒吧博弈 99
去还是不去:酒吧博弈 99
过犹不及,把握事情的临界点 101
成功需要的过程 104
过去的经验不可靠 106
敢于做人群中与众不同的那个人 108
另辟蹊径,才有可能绝处逢生 110
第9章 如何实现双赢:猎鹿博弈 113
何谓猎鹿博弈 113
有合作,才有双赢 115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117
强者才有竞争力,才有话语权 119
尊重你的对手,化敌为友 121
运用双赢思维,真诚合作 123
0章 博弈中的常见效应与定律 125
破窗效应;不及时制止意味着纵容 125
登门槛效应:先“得寸”后“进尺” 127
延迟满足效应:如何培养自控能力 129
马太效应:遇到不公正待遇时如何调整 132
蝴蝶效应:不要因小失误酿成大错 134
多米诺骨牌效应:不要忽视初始能量的连锁反应 136
路径依赖定律:习惯是人生的大指导 138
1章 职场博弈 —博弈法则助你职场一路畅通 141
了解职场生存状况,读懂游戏规则 141
初入职场,切忌锋芒毕露 143
与领导博弈:记住,领导永远是对的 145
下属与企业、领导的博弈:表露成绩,高薪也是争取出来的 148
职场跳槽要谨慎 150
做与不做的抉择:别什么事都太积极 153
自己与自己博弈:时刻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 155
2章 谈判博弈 —在讨价还价中获取大利益 157
谈判即博弈 157
先摸清对方底细,方能底气十足 159
退一小步、进一大步的谈判技巧 161
装装糊涂,避开谈判雷区 164
打好时间战,别急于求成 165
谈判活动中的报价学问 167
3章 管理博弈 —无为而治,井井有条 171
管理需要部署到位 171
零和游戏——成就感让企业与员工实现“双赢” 174
企业用人之道——让员工人尽其用 176
意见互通,平等交流 178
奖罚分明,管理才更高效 180
为员工营造一个快乐的工作氛围 183
4章 处世博弈 —方圆进退之间的处世艺术 186
别让思维定式给你的人生设限 186
自我博弈:绝不可纵容自我 189
先发制人,凡事超前一步 191
助人就是助己 193
智者的生存之道——藏而不露 195
参考文献 198
作者介绍
李安平号苍生医者
文摘
序言
说实话,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脑海里闪过的是那些电影里运筹帷幄的智囊团,以及商战片里步步为营的谈判专家。虽然我并非身处那样的环境,但日常生活中,和同事的合作,和家人的沟通,甚至在网上和陌生人争论,都多多少少带有一点“博弈”的色彩。我常常会感到困惑,为什么有时候明明是对的事情,却因为沟通方式不对而导致了不愉快的结局?为什么有些人在合作中总是能占到便宜,而另一些人却总是处于劣势?这本书的出现,给了我一个重新审视这些问题的角度。我希望它能帮助我识别出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权力动态和利益权衡。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信息不对称”和“声誉机制”在人际关系中的影响部分充满期待。我感觉,很多时候人际关系的失败,都源于一方掌握了过多的信息,或者双方对彼此的信任出现了问题。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方法,来改善信息的透明度,或者建立更牢固的信任基石,那将是我最大的收获。我也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在高风险的社交场合中,保持冷静和理智,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毕竟,情绪化往往是人际博弈中的最大陷阱。
评分坦白说,我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意识到,我需要改变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某些模式。我有时会过于被动,不愿意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在面对冲突时选择逃避。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获得一些勇气和方法,去更主动、更有效地与人沟通。我特别对书中可能涉及的“承诺和承诺约束”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很感兴趣。我总觉得,人们之间的很多互动,都建立在某种隐性的承诺之上,而一旦承诺被打破,关系就会出现裂痕。如果我能理解如何建立和履行承诺,或者如何识别对方的承诺是否可信,那将非常有帮助。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探讨“社会学习理论”和“镜像神经元”在人际博弈中的作用。是不是我们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如何进行社交博弈?是不是我们能够“感同身受”,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心理学上的解释,让我明白为什么我会这样想,为什么我会那样做,以及我能如何改变。我希望读完这本书,我能成为一个更自信、更从容的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并且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源于一种“自我提升”的动力。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直”的人,不太擅长拐弯抹角,也容易因为别人的某些行为而感到委屈或愤怒。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做出那些让我感到不解甚至不舒服的行为。是不是他们也在进行着某种“计算”?是不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博弈策略”?如果我能理解他们的逻辑,或许我就能更好地应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情绪的对抗上。我特别想了解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心理账户”和“损失规避”这两个概念在人际互动中的应用。我常常觉得自己做出的选择,很多时候是被“我不想失去什么”而不是“我可能获得什么”所驱动。如果我能识别出这种心理倾向,并学会如何反向操作,那将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我也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建立和维护“互惠关系”的技巧。毕竟,长期来看,只有双赢的局面才能带来真正的稳定和满意。我不太喜欢那种“损人利己”的策略,总觉得那样的关系是脆弱不堪的。我更希望找到一种更可持续、更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而这本书,似乎正是为我指明了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解锁很多我一直以来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死结”。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有时候明明是出于好意,对方却会产生误解?为什么有时候我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这些问题,似乎都指向了人际互动中某种看不见的“规则”。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清楚这些规则,并且学会如何在规则之下,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重复博弈”和“合作演化”的理论。我感觉,我们的大多数人际关系,都不是一次性的交易,而是需要长期维护的。如果能够理解如何在多次互动中建立信任,如何通过“以牙还牙”或者“以眼还眼”的策略来引导对方走向合作,那将是多么强大的能力。我也希望书中能够解释,为什么有时候人们会选择“非理性”的行为,即使这种行为从长远来看是不利的。是不是存在一些更深层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洞见,让我不再被那些看似“愚蠢”的行为所困扰,而是能够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从而更好地与人相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上“人际交往中的博弈心理学”几个字,一开始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在与人打交道时,似乎都有一套隐藏的规则在运作,而我却常常捉摸不透。这本书的标题,恰恰点出了我一直以来模糊的感受,让我觉得它可能会为我揭示一些关于人际互动的深层逻辑。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和视角,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动机,以及我自己的反应模式。毕竟,生活中的每一次交流,无论大小,都像是一场无声的博弈,而我们都在其中扮演着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成为一个更清晰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被动受影响的旁观者。我设想,通过阅读它,我或许能学会如何更好地预判他人的意图,如何巧妙地化解冲突,甚至如何通过一些策略性沟通,达成更理想的结果。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囚徒困境”这类经典博弈论在日常人际关系中的应用,这听起来就充满了启发性。我总是在想,为什么有时候明明知道合作会更好,但人们却依然选择背叛?书中会不会给出一些深刻的解释?另外,关于“纳什均衡”的概念,如果能结合实际案例来阐释,那无疑是极好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提供大量接地气的例子,让我能立刻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