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的博弈心理学

人际交往中的博弈心理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安平 著
图书标签:
  • 人际交往
  • 博弈心理学
  • 心理学
  • 社交技巧
  • 沟通技巧
  • 影响力
  • 说服力
  • 行为心理学
  • 人际关系
  • 情绪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赏心悦目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45068
商品编码:2936877360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人际交往中的博弈心理学

定价:36.80元

作者:李安平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180450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博弈博弈论的精髓是策略性思考,学点博弈论,能教会我们理智地看待事物,教会我们预测他人反应,保护自身利益。为此,我们需要在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巧妙地运用博弈策略。
《人际交往中的博弈心理学 》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入手,选取了大量有趣的故事,并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来诠释博弈论的定义和作用。向广大读者展示博弈中的智慧,告诉我们在社会和人生的大博弈中如何取得真正的成功。

内容提要


目录


章 走进博弈,博弈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游戏 1

什么是博弈 1了解博弈的构成要素,把握博弈局势 3

博弈的结局:零和、负和与正和 6

第2章 如何避免两败俱伤:囚徒困境 9

谁才是凶手:“囚徒困境”的故事 9

到底是合作还是背叛 11

旅行者困境:小聪明使不得 13

胆大的南郭先生:机制漏洞下的便宜 16

两难中的第三条道路你找到了吗 18

知己知彼,先找到对方的软肋 20

优势互补,合作才能双赢 22

“哈丁公用地”悲剧:如何防止公共资源的过度开采 25

第3章 弱势时的借力策略:智猪博弈 27

智猪博弈的故事:“小猪”是如何吃上免费的午餐的 27

要做“小猪”,就要学会等待和把握时机 29

为什么有些人只能当冤大头:“大猪”的无奈 31

当投机取巧的“小猪”亦非易事 33

巧借强者之势,达成目标 35

当“大猪”,还是当“小猪” 37

如何防止“小猪”“搭便车” 40

以静制动,走好“等待”这步棋 42

第4章 的博弈结局:纳什均衡 45

纳什对博弈论的无可替代的贡献 45

灾难性的价格大战如何解决 47

利益妥协,才能达到均衡 49

狭路相逢,谁是胜者 51

“二桃”为什么能杀“三士” 53

“剩女”到底是怎么剩下的 55

第5章 实力强未必会胜出:博弈 58

三个的博弈:谁是枪战后的幸存者 58

强者要学会放低姿态 61

蓝契斯特法则:如何做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63

别忽视职场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 65

弱者的生存之道——弱弱联合策略 68

第6章 谁是真正的勇者:斗鸡博弈 70

针尖对麦芒时胜者谁 70

以退为进的策略:聪明的胆小鬼 72

修炼强大气场,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74

别把面子看得太重要 77

把握全局,成为后的赢家 78

把对手变为朋友,实现共赢 81

当机立断,别在犹豫不决中丧失先机 83

第7章 囚徒困境的破解之道:重复博弈 86

重复博弈能破解囚徒困境 86

眼光长远,舍小利赚大利 88

道德的制约作用 91

带剑的契约才更安全——让法律来改善囚徒困境 93

信誉是立世之本 96

第8章 过去的经验未必可靠:酒吧博弈 99

去还是不去:酒吧博弈 99

过犹不及,把握事情的临界点 101

成功需要的过程 104

过去的经验不可靠 106

敢于做人群中与众不同的那个人 108

另辟蹊径,才有可能绝处逢生 110

第9章 如何实现双赢:猎鹿博弈 113

何谓猎鹿博弈 113

有合作,才有双赢 115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117

强者才有竞争力,才有话语权 119

尊重你的对手,化敌为友 121

运用双赢思维,真诚合作 123

0章 博弈中的常见效应与定律 125

破窗效应;不及时制止意味着纵容 125

登门槛效应:先“得寸”后“进尺” 127

延迟满足效应:如何培养自控能力 129

马太效应:遇到不公正待遇时如何调整 132

蝴蝶效应:不要因小失误酿成大错 134

多米诺骨牌效应:不要忽视初始能量的连锁反应 136

路径依赖定律:习惯是人生的大指导 138

1章 职场博弈 —博弈法则助你职场一路畅通 141

了解职场生存状况,读懂游戏规则 141

初入职场,切忌锋芒毕露 143

与领导博弈:记住,领导永远是对的 145

下属与企业、领导的博弈:表露成绩,高薪也是争取出来的 148

职场跳槽要谨慎 150

做与不做的抉择:别什么事都太积极 153

自己与自己博弈:时刻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 155

2章 谈判博弈 —在讨价还价中获取大利益 157

谈判即博弈 157

先摸清对方底细,方能底气十足 159

退一小步、进一大步的谈判技巧 161

装装糊涂,避开谈判雷区 164

打好时间战,别急于求成 165

谈判活动中的报价学问 167

3章 管理博弈 —无为而治,井井有条 171

管理需要部署到位 171

零和游戏——成就感让企业与员工实现“双赢” 174

企业用人之道——让员工人尽其用 176

意见互通,平等交流 178

奖罚分明,管理才更高效 180

为员工营造一个快乐的工作氛围 183

4章 处世博弈 —方圆进退之间的处世艺术 186

别让思维定式给你的人生设限 186

自我博弈:绝不可纵容自我 189

先发制人,凡事超前一步 191

助人就是助己 193

智者的生存之道——藏而不露 195

参考文献 198

作者介绍


李安平号苍生医者

文摘





序言



《人际交往中的博弈心理学》 一、 导论: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是玩家 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人际互动,从最简单的问候,到复杂的谈判、合作,再到微妙的情感交流,每一次的接触都像一场看不见的博弈。我们并非被动地接受他人的影响,而是主动或被动地在其中扮演着角色,做出选择,并期待某种结果。而隐藏在这些选择和互动背后的,正是深刻的心理学原理,尤其是“博弈论”所揭示的逻辑。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手册,而是旨在揭示隐藏在日常人际交往中的博弈模型,带领读者理解我们为何会在特定的情境下做出某种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又如何反过来影响他人的反应,最终塑造我们的人际关系。我们将深入剖析那些看似“合情合理”的互动背后,所蕴含的理性计算、策略运用、信息不对称以及合作与冲突的动态平衡。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博弈中的玩家,而理解博弈心理学,就是为自己配备一套强大的“游戏攻略”。它能够帮助我们洞察他人的意图,预判他人的行为,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规避不必要的损失,最大化自身在人际关系中的收益。这不仅仅是关于“赢”或“输”,更是关于如何理解并优雅地 navigating 复杂的社会网络,建立更健康、更有效、更具建设性的人际关系。 二、 博弈论的基石:理性、策略与收益 要理解人际交往中的博弈心理,首先需要建立起一些基本的概念。博弈论的核心在于“理性”。在博弈论的语境下,“理性”并非指情感缺失,而是指玩家会根据自己的目标和对局势的判断,选择能够最大化自身预期收益的策略。这意味着,即使在看似非理性的行为背后,也可能隐藏着玩家对某种结果的权衡和取舍。 “策略”是博弈论中的关键要素。玩家在博弈中会根据对局势的分析,以及对其他玩家行为的预测,制定一系列的行动计划。这些策略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例如,在讨价还价时,直接提出一个较低的价格是一种显性策略;而通过沉默或表示对其他选项的兴趣来施加压力,则是一种更隐性的策略。 “收益”是衡量博弈结果的标准。在人际交往中,收益并非仅仅是物质利益,它还可以包括情感上的满足、声誉的提升、信息的获取、冲突的避免,甚至是心理上的安慰。理解不同情境下,不同玩家所追求的收益是什么,是破解博弈的关键。 本书将从最经典的博弈模型入手,例如“囚徒困境”、“纳什均衡”、“零和博弈”和“非零和博弈”,来解释这些基本概念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得到体现。我们会看到,即使在最简单的两人互动中,也可能存在着合作与背叛、信任与怀疑的张力。 囚徒困境的日常回响: 合作的诱惑与背叛的风险。在团队项目中,每个人都可能面临“多劳多得”的愿望,但同时也可能因为害怕被他人“搭便车”而选择“偷懒”,最终导致整个团队的效率低下。在家庭关系中,信任的建立与维系,也常常是在一次次“小小的背叛”和“谅解”的循环中进行。 纳什均衡的微妙存在: 稳定状态下的相互制约。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了一种策略,并非因为它是最优的,而是因为在当前情况下,其他玩家也选择了类似的策略,任何单方面改变策略都会让自己处于不利地位。这在职场中的权力博弈、市场中的价格竞争中屡见不鲜。 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的界限: 谁能真正“双赢”?当我们误将一场本可以“双赢”的合作,当作“零和博弈”来对待时,往往会错失良机,甚至导致两败俱伤。理解博弈的性质,是寻求共赢的关键。 三、 信息的流动与不对称:洞察与欺骗的艺术 在人际交往的博弈中,信息的掌握程度往往决定了胜负。信息可以是对事实的了解,也可以是对他人意图的猜测。当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于另一方时,就产生了“信息不对称”。这种不对称性是许多复杂博弈的根源。 信号与噪音: 如何解读他人的“信号”。我们日常的言谈举止,都在向他人传递信号。有些人善于发出清晰、真诚的信号,而有些人则可能通过模糊、误导性的信号来掩饰真实意图。识别这些信号背后的真相,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欺骗与反欺骗: 心理战的艺术。在某些博弈中,欺骗是一种有效的策略。然而,欺骗也伴随着风险。更重要的是,学会识别他人的欺骗,以及如何有效地反击,同样是重要的生存技能。我们会探讨一些常见的欺骗手法,以及相应的识破方法。 谈判桌上的信息博弈: 价格、底线与让步。谈判是信息博弈的典型场景。双方都试图隐藏自己的真实底线,同时试图探知对方的底线。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谈判充满挑战,但也为达成最优协议提供了空间。 声誉的力量: 长期博弈中的信任资本。在一个重复进行的博弈中,声誉的作用至关重要。良好的声誉能够建立信任,促成合作;而糟糕的声誉则可能导致孤立和排斥。理解声誉的形成机制,以及如何维护和提升自己的声誉,是实现长期利益的关键。 四、 合作与冲突的动态平衡:构建信任的桥梁 尽管博弈论的核心常被关注于竞争,但其在解释合作的形成与维持方面同样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信任是合作的基石,而信任的建立往往需要时间和双方的共同努力。 重复博弈与信任的演化: “以牙还牙”的智慧。在重复进行的博弈中,简单的“背叛”策略不再是长久之计。一种更有效的策略是“以牙还牙”(Tit-for-Tat):第一次合作,之后则模仿对方上一轮的行为。这种策略既有合作性,又有惩罚性,能够有效地促使对方保持合作。 沟通、承诺与监督: 强化合作的机制。有效的沟通能够消除误解,明确目标;有约束力的承诺能够增加合作的确定性;而有效的监督机制则能够降低背叛的诱惑。在人际关系中,学会运用这些机制,能够极大地提升合作的成功率。 群体博弈与社会规范: 集体智慧的约束力。当博弈涉及多个参与者时,社会规范和集体智慧就显得尤为重要。群体内的合作与冲突,常常受到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影响。 冲突的升级与化解: 博弈视角的冲突管理。冲突往往是博弈未能达成共赢的结果。理解冲突的起因,识别冲突中的博弈模型,并运用相应的策略,能够有效地化解矛盾,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五、 心理偏差与非理性因素:超越纯粹的计算 尽管博弈论的基础是理性,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远非纯粹的计算。人类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偏差,这些偏差会显著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使得博弈的结果偏离理论预测。 锚定效应与过度自信: 决策中的陷阱。我们常常会受到最初获得的信息(锚定)的过度影响,或者因为过度自信而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胜算。 损失厌恶与规避风险: 为什么我们更怕失去?相比于获得相同的收益,人们更倾向于规避同等大小的损失。这种损失厌恶心理,会使得我们在面对选择时,更加谨慎,甚至可能错过一些有利的机会。 情感、偏见与认知失调: 影响博弈的非理性力量。我们的情绪、固有的偏见以及认知失调(内心冲突)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博弈策略,有时甚至会导致明显的非理性行为。 群体思维与从众心理: 少数服从多数的盲目。在群体环境中,个体常常会因为从众心理而放弃独立思考,做出不理性的选择。 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心理偏差如何影响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的博弈,以及如何识别和克服这些偏差,从而做出更接近理性的决策。 六、 结语:成为更智慧的博弈者 《人际交往中的博弈心理学》并非是让你成为一个冷酷的算计者,而是为你提供一个更深刻的视角,去理解人际互动背后的逻辑。通过掌握博弈心理学的工具,你将能够: 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行为模式背后的心理动机和博弈策略。 更精准地洞察他人: 读懂他人的言外之意,预判他人的行为意图。 更有效地管理关系: 在合作与竞争中找到平衡点,建立互信,化解矛盾。 更明智地做出决策: 在复杂的人际环境中,选择最优的策略,规避风险,实现目标。 从每一次简单的对话,到每一次重大的合作,人际交往都是一场充满智慧与挑战的博弈。愿本书能为你开启一扇全新的视角,让你在人生的这场宏大博弈中,成为一名更加自信、更加从容、更加成功的玩家。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脑海里闪过的是那些电影里运筹帷幄的智囊团,以及商战片里步步为营的谈判专家。虽然我并非身处那样的环境,但日常生活中,和同事的合作,和家人的沟通,甚至在网上和陌生人争论,都多多少少带有一点“博弈”的色彩。我常常会感到困惑,为什么有时候明明是对的事情,却因为沟通方式不对而导致了不愉快的结局?为什么有些人在合作中总是能占到便宜,而另一些人却总是处于劣势?这本书的出现,给了我一个重新审视这些问题的角度。我希望它能帮助我识别出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权力动态和利益权衡。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信息不对称”和“声誉机制”在人际关系中的影响部分充满期待。我感觉,很多时候人际关系的失败,都源于一方掌握了过多的信息,或者双方对彼此的信任出现了问题。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方法,来改善信息的透明度,或者建立更牢固的信任基石,那将是我最大的收获。我也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在高风险的社交场合中,保持冷静和理智,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毕竟,情绪化往往是人际博弈中的最大陷阱。

评分

坦白说,我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意识到,我需要改变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某些模式。我有时会过于被动,不愿意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在面对冲突时选择逃避。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获得一些勇气和方法,去更主动、更有效地与人沟通。我特别对书中可能涉及的“承诺和承诺约束”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很感兴趣。我总觉得,人们之间的很多互动,都建立在某种隐性的承诺之上,而一旦承诺被打破,关系就会出现裂痕。如果我能理解如何建立和履行承诺,或者如何识别对方的承诺是否可信,那将非常有帮助。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探讨“社会学习理论”和“镜像神经元”在人际博弈中的作用。是不是我们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如何进行社交博弈?是不是我们能够“感同身受”,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心理学上的解释,让我明白为什么我会这样想,为什么我会那样做,以及我能如何改变。我希望读完这本书,我能成为一个更自信、更从容的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并且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源于一种“自我提升”的动力。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直”的人,不太擅长拐弯抹角,也容易因为别人的某些行为而感到委屈或愤怒。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做出那些让我感到不解甚至不舒服的行为。是不是他们也在进行着某种“计算”?是不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博弈策略”?如果我能理解他们的逻辑,或许我就能更好地应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情绪的对抗上。我特别想了解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心理账户”和“损失规避”这两个概念在人际互动中的应用。我常常觉得自己做出的选择,很多时候是被“我不想失去什么”而不是“我可能获得什么”所驱动。如果我能识别出这种心理倾向,并学会如何反向操作,那将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我也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建立和维护“互惠关系”的技巧。毕竟,长期来看,只有双赢的局面才能带来真正的稳定和满意。我不太喜欢那种“损人利己”的策略,总觉得那样的关系是脆弱不堪的。我更希望找到一种更可持续、更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而这本书,似乎正是为我指明了方向。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解锁很多我一直以来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死结”。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有时候明明是出于好意,对方却会产生误解?为什么有时候我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这些问题,似乎都指向了人际互动中某种看不见的“规则”。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清楚这些规则,并且学会如何在规则之下,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重复博弈”和“合作演化”的理论。我感觉,我们的大多数人际关系,都不是一次性的交易,而是需要长期维护的。如果能够理解如何在多次互动中建立信任,如何通过“以牙还牙”或者“以眼还眼”的策略来引导对方走向合作,那将是多么强大的能力。我也希望书中能够解释,为什么有时候人们会选择“非理性”的行为,即使这种行为从长远来看是不利的。是不是存在一些更深层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洞见,让我不再被那些看似“愚蠢”的行为所困扰,而是能够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从而更好地与人相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上“人际交往中的博弈心理学”几个字,一开始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在与人打交道时,似乎都有一套隐藏的规则在运作,而我却常常捉摸不透。这本书的标题,恰恰点出了我一直以来模糊的感受,让我觉得它可能会为我揭示一些关于人际互动的深层逻辑。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和视角,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动机,以及我自己的反应模式。毕竟,生活中的每一次交流,无论大小,都像是一场无声的博弈,而我们都在其中扮演着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成为一个更清晰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被动受影响的旁观者。我设想,通过阅读它,我或许能学会如何更好地预判他人的意图,如何巧妙地化解冲突,甚至如何通过一些策略性沟通,达成更理想的结果。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囚徒困境”这类经典博弈论在日常人际关系中的应用,这听起来就充满了启发性。我总是在想,为什么有时候明明知道合作会更好,但人们却依然选择背叛?书中会不会给出一些深刻的解释?另外,关于“纳什均衡”的概念,如果能结合实际案例来阐释,那无疑是极好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提供大量接地气的例子,让我能立刻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