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博弈论9787515814711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董万利

教子博弈论9787515814711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董万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董万利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教育方法
  • 博弈论
  • 家庭教育
  • 儿童教育
  • 董万利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育儿
  • 心理学
  • 行为经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ISBN:9787515814711
商品编码:2936984577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12-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教子博弈论
作者 董万利
定价 35.00元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ISBN 9787515814711
出版日期 2015-12-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教子如棋,善弈者胜!有了可爱的孩子,却找不到适当的教育方法;选择了和颜悦色春风化雨,孩子却依然孤僻冷漠我行我素……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家长是否懂得教子过程中的博弈技巧。父母们希望孩子能够按自己的规划和愿望顺利地成长和发展,但孩子们很多时候却并不听话,且时时处处会像“小敌人”一样与父母作对。教育是一种说服和反叛斗争较量的过程,父母有父母的策略,孩子有孩子的武器。本书作者从“博弈论”的角度,新颖地提出父母与孩子在“爱的博弈”中应掌握的策略和做法。
  孩子的心并不难掌握,关键在于家长是否懂得博弈技巧。只有尽早掌握亲子博弈的智慧,才能获得通往未来幸福彼岸的通行证。请做一个懂博弈的家长,通过博弈,我们可以更清楚地透视孩子们的心理,找出相应的对策;而对不懂博弈思维方式的家长来说,和谐幸福的亲子关系似乎是遥不可及的迷雾。
  本书内容深入浅出,为家长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孩子的窗户,并结合多项教子实例,指引每一位渴望子女成材的父母踏上一段通往美满幸福的美好旅程。


   作者简介

  董万利,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邯郸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校园健康行动网运营办公室专家组成员,全脑高效单词记忆方法的集大成者。


   目录
章当家长的遇到孩子的叛逆
父母向左,孩子向右 003
你喜欢站着命令,他希望你蹲下来商量 007
“听话”就是好孩子吗 011
孩子的特点,父母不应看作缺点 015
孩子“翘尾巴”,适当“摁一摁” 018
适当惩罚,让孩子学会自律 021

第二章哭闹任性是孩子的博弈武器
哭泣是内心情绪的表达 027
总有些时候,孩子会任性妄为 031
面对孩子逆反,父母不能束手无策 036
偶有哭闹可原谅,但不能随便发脾气 039
如何纠正孩子的“暴脾气” 044
第三章吃苦还是不吃苦,父母和孩子想的不一样
孩子渴望独立,父母不肯放手 049
孩子需要爱,而不是溺爱 053
希望孩子行动,他却只说不做 057
挫折是成功的序曲,父母为何不让孩子吃苦 061
逆境中的花开得更美,别让孩子做温室中的弱苗 064
孩子想要零花钱,父母偏不随意给 067

第四章关于学习, 总有那么多的不一致
你让孩子主动学,可他却“厌学” 075
学习是一种兴趣的培养 078
父母过于注重分数,孩子反而不容易考高分 082
催逼无好果,应顺应孩子天性发展 087
不要总说“别人家的孩子”好 091
不要限制孩子看课外书 094
孩子也需要休息放松,劳逸结合效率高 097
有想象力的孩子,思想才会“飞翔” 101

第五章兴趣培养到底谁说了算
孩子的兴趣爱好,父母别强加干涉 109
尽量不要阻止孩子喜欢做的事 112
利用好奇心培养孩子的兴趣 116
把选择的权力还给孩子 118
孩子不喜欢做的事,不要强迫他 121
放下批评,用赞美激发孩子的兴趣 124

第六章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
给孩子三分之一的选择权 131
孩子的未来由他们自己决定 134
与异朋友的权利,父母不要剥夺 138
引导执拗的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141
父母不做“侦察兵”,允许孩子在自己的“地盘”当家 144
困境面前,鼓励孩子选择尝试 147

第七章批评和鼓励都有“安全用量”
每个孩子都不喜欢被批评 153
刻薄的话伤孩子的心 156
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接受批评 160
孩子的错误应该被全盘否定吗 164
父母一句“你真笨”,孩子信心被打击 168
鼓励虽好,但别把孩子压垮 171
表扬太多会导致孩子自满 175

第八章孤僻冷漠不合群, 父母心头捏把汗
每个父母都不希望孩子不合群 181
朋友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 184
总是接触“坏孩子”,如何教他快远离 188
如何让孩子懂得尊重别人 191
怎样让一个冷冰冰的孩子热情起来 196
教孩子告别懦弱,敢于说“不” 200

第九章“小苗”要长歪,父母要扶正
孩子依赖心理太强怎么办 207
孩子磨蹭,父母如何应对 212
爸妈怎么疏导孩子的嫉妒情绪 216
家有懦弱娃,如何变勇敢 220
父母希望你慷慨,你却自私又自利 224
如何应对孩子的骄奢之气 229
孩子的网瘾好比插在父母心头的刀 233

   编辑推荐
没有一个孩子生来就是好命的,孩子的好性格是家庭教育培养的结果,好的人生也是家长为孩子规划出来的。聪明的家长能够随孩子的变化而调整自我角色,提前规划好孩子的人生路,有条不紊地塑造并维护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收获幸福美满的亲子关系。
  懂得“爱的博弈”的家长*幸福!
  一本关于家庭亲子关系的心理实践书!
  一本专为家长打造的教子博弈智慧书!
  一本改变亲子行为模式的家长必读书!
  一本成就孩子精彩人生的心灵健康成长书!
  父母们,准备好了吗?
  让我们赢得主动权,获得教子博弈的*后胜利吧!


   文摘

   序言

《博弈的艺术:洞悉人性,引领未来》 内容简介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信息交换与策略博弈。从微妙的人际交往到宏大的国际谈判,从日常的家庭教育到激烈的商业竞争,每一次互动都潜藏着深刻的博弈逻辑。本书《博弈的艺术》旨在拨开笼罩在这些互动现象上的迷雾,带领读者深入探索博弈论的精髓,理解其中蕴含的人性密码,并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智慧来提升决策能力,规避风险,从而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游刃有余,赢得属于自己的精彩。 本书不同于纯粹的理论说教,而是将博弈论的抽象概念与生动鲜活的现实案例相结合。我们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不同维度,详细阐述了纳什均衡、囚徒困境、重复博弈、信息不对称等核心概念,并辅以大量引人入胜的案例研究。这些案例涵盖了从古老的民间智慧到现代商业战略,从军事指挥到家庭沟通,从市场竞争到公共政策的制定,力求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掌握博弈论的精髓。 第一章:博弈的序曲——何为博弈,为何重要? 本章将从最基础的层面介绍博弈论的概念。我们将探讨博弈的本质,即参与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决策过程,每个参与者的选择都会影响到其他参与者的结果。我们还会探讨博弈论的起源与发展,追溯其在数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的深远影响。读者将了解到,博弈论并非只存在于抽象的数学模型中,而是深刻地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理解并掌握博弈论,就如同拥有了一把解锁世界运作规律的钥匙。本章将重点强调,博弈论不仅仅是“算计”,更是理解和预测他人行为,做出最优选择的有力工具。 第二章:囚徒的困境与合作的挑战——非合作博弈的逻辑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最经典也最具代表性的模型之一。本章将详细解析囚徒困境的运作机制,并将其类比到现实生活中各种两难的选择场景,例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短期诱惑与长期稳定的权衡。我们将深入探讨为什么在个体理性的驱使下,往往会走向集体非理性的结果,以及如何通过改变规则、建立信任、引入第三方等方式来打破僵局,促成合作。同时,本章也将介绍其他非合作博弈模型,如“懦夫赛跑”、“公地悲剧”等,通过这些模型帮助读者理解在缺乏充分信任和沟通的情况下,合作的艰难与博弈的复杂性。 第三章:策略的博弈与均衡的艺术——纳什均衡的魅力 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描述了一种稳定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一个参与者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都不会获得更好的结果。本章将带领读者领略纳什均衡的魅力,并学习如何识别和构建纳什均衡。我们将通过各种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中的经典博弈模型,来展示纳什均衡在分析市场竞争、外交谈判、体育竞技等领域的应用。同时,本章也会探讨纳什均衡的局限性,以及在信息不对称、多重均衡等复杂情况下的分析方法。理解纳什均衡,将有助于我们预测他人的行为模式,并据此制定出自己的最优应对策略。 第四章:重复的较量与信用的构建——重复博弈的智慧 现实生活中的博弈往往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重复进行的。在重复博弈中,参与者可以通过长期的互动来建立声誉、积累信任,并惩罚背叛行为。本章将深入研究重复博弈的特点,介绍“以牙还牙”、“慷慨的以牙还牙”等经典策略,并分析它们在促进长期合作方面的作用。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反复的试探与调整,逐步走向合作的稳定状态。本章还将关注信息不对称在重复博弈中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信号传递、声誉机制等方式来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挑战。理解重复博弈,对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商业、人际交往等领域取得持续成功至关重要。 第五章:信息的暗流与决策的迷雾——信息不对称的挑战 在许多现实博弈中,参与者之间掌握的信息并不完全对称。一方可能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这可能导致一方利用信息优势来剥削另一方。本章将深入探讨信息不对称的概念,分析其在“委托-代理问题”、“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中的体现。我们将介绍信号理论、筛选机制等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策略,例如通过承诺、担保、信用评分等方式来传递真实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理解信息不对称,有助于我们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并识别潜在的风险。 第六章:情感的纠葛与理性的权衡——心理学与博弈的融合 博弈论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学模型,它与人类的情感、心理以及行为模式息息相关。本章将探索心理学在博弈论中的应用,探讨“公平性”、“互惠原则”、“损失厌恶”等心理因素如何影响博弈参与者的决策。我们将分析在现实博弈中,人们并非总是完全理性的,情绪、偏见、认知偏差都会对决策产生重要影响。通过理解这些心理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他人的反应,并利用这些理解来设计更有效的博弈策略。本章还将讨论如何在充满情感因素的博弈中,保持理性的判断,做出最佳选择。 第七章:家庭的博弈与育儿的智慧——亲子关系的博弈论解读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而亲子关系更是无数次博弈的发生地。本章将聚焦于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博弈论解读。我们将分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决策过程,例如奖励与惩罚的策略、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子女的独立与依赖等。我们将运用博弈论的原理,来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逻辑,并帮助家长理解如何通过调整策略,建立更健康的亲子互动模式。本章将强调,理解孩子的“博弈心理”,并非是为了“控制”,而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共同成长。 第八章:市场的博弈与商业的策略——竞争与合作的艺术 商业世界是博弈论最活跃的舞台之一。本章将深入剖析市场竞争的博弈逻辑,从产品定价、广告投放、渠道选择到企业并购、行业洗牌,无处不体现着博弈的智慧。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的市场结构(如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下的博弈特点,并介绍企业如何运用博弈论的原理来制定竞争策略,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本章也将探讨企业间的合作,如联盟、合资、标准制定等,是如何通过博弈论的框架来维持和发展的。 第九章:社会的博弈与公共的决策——规则与治理的智慧 博弈论不仅适用于个体和企业,也对理解和改进社会运作至关重要。本章将探讨博弈论在公共政策制定、社会治理、环境保护、国际关系等领域的应用。我们将分析公共物品的供给、资源的分配、环境污染的控制等问题中的博弈困境,并探讨如何通过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来引导个体行为,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本章还将分析国际谈判、军备竞赛等宏观层面的博弈,为读者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第十章:人生的博弈与卓越的追求——超越胜负的智慧 本书的最后一章将升华主题,将博弈论的智慧融入到个人成长和人生追求中。我们并非要将人生变成一场永无止境的算计,而是要学习如何运用博弈的思维来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并在这个过程中做出更符合自己长远利益的选择。本章将探讨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人生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在合作与竞争中找到平衡,如何在每一次“博弈”中不断学习和成长,最终实现自我超越,追求更深刻的人生价值。本书旨在教会读者,博弈论不仅仅是赢得眼前利益的工具,更是理解世界、洞悉人性的深刻哲学,是通往更智慧、更从容的人生之路的指引。 通过阅读《博弈的艺术》,读者将能够: 深刻理解人际互动中的内在逻辑: 洞悉他人行为背后的动机与策略。 提升决策能力: 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更理性、更优化的选择。 规避潜在风险: 识别并防范他人可能利用的博弈策略。 促进有效合作: 学习如何在竞争中寻求共赢,建立长期的信任关系。 更深刻地认识人性: 理解个体与集体的行为模式,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 灵活应用于生活: 将博弈论的智慧应用于家庭、工作、社交等各个层面。 《博弈的艺术:洞悉人性,引领未来》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应用与人文关怀于一体的力作。它将帮助您成为一个更智慧的观察者,更明智的决策者,以及一个在人生这场宏大博弈中游刃有余的参与者。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拿到这本书时,我对它的设计和排版也留下了深刻印象。它不像那种厚重的学术专著,反而呈现出一种相当清晰、易于消化的结构,这对于忙碌的家长来说非常友好。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核心概念时所采用的那种循序渐进的叙事方式。他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公式,而是通过一系列贴近生活的家庭场景切入,比如孩子为了一颗糖果而与父母讨价还价,或者面对选择时表现出的犹豫不决。正是这些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琐碎瞬间,被作者巧妙地转化为分析“局中人”、“均衡点”的生动案例。这种将高深理论“平民化”的处理手法,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也让教育的科学性不再遥不可及。读完前几章后,我发现自己看待孩子的“不听话”或“固执”的眼光都变了——不再是简单地归咎于孩子的品性问题,而是开始探究这背后是否存在着某种双方都在坚持的“纳什均衡点”,而我的任务,就是找到打破这种僵局,引导双方走向更有利结果的“非对称信息策略”。这种思维的转变,比书里任何一个具体的技巧都来得更有价值。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对于“长期目标”与“短期利益”之间权衡的深刻洞察。我们做父母的,常常因为孩子当下的哭闹、撒娇或者一时的成绩下滑而感到焦虑,从而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比如为了快速结束争吵而答应孩子一个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在压力下放弃了最初设定的严格界限。作者通过博弈论的视角,犀利地指出了这些短期行为的“陷阱”——它们可能在眼下让你省心,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孩子错误的预期,使得未来的博弈成本越来越高。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关于“重复博弈”的讨论,它强调了教育的持续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性,就像一场漫长的合作博弈,任何一方的背信弃义都会影响后续的信任基础。这让我开始审视自己过去教育中那些“时松时紧”的做法,并意识到,建立一个稳定、可预期的互动环境,远比偶尔的“大胜利”来得更为重要。这不仅仅是教育孩子,更是对我们自身教育理念的深度校准和坚持。

评分

总体而言,这本书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工具”,而非一套僵化的“操作手册”。它没有告诉你“明天早上必须这样做”,而是让你学会“面对明天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我应该如何构建我的应对框架”。对于追求高效和结果导向的现代家长来说,这种思维模式的提升是立竿见影的。我尤其喜欢它对“囚徒困境”在亲子沟通中的应用阐述,它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父母和孩子看似都在为对方着想,结果却陷入互相猜疑和对抗的泥潭。理解了背后的机制,我们就能更好地设计出“共赢”的沟通情境。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现成的答案,而在于它成功地激发了我去提问——去问那些更深层次的、关于人性与决策本质的问题。它让我明白,教子之道,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场关于理解人性、设计机制的复杂而又充满智慧的“非零和博弈”。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看世界的滤镜都多了一层理性分析的色彩。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和作者信息让我对它充满了好奇心,尤其是“博弈论”这个关键词,通常让人联想到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策略分析,但将其应用到“教子”这个日常而又充满情感的领域,实在是一个非常新颖的角度。我尤其期待作者是如何将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育儿实践相结合的。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似乎在尝试构建一个框架,让我们能够跳出传统的、基于经验和情绪的教育模式,转而用一种更加理性、更具前瞻性的视角来看待亲子关系中的每一次互动。比如,书中对“延迟满足”和“信息不对称”的分析,就让我眼前一亮。以前我总觉得教育孩子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爱,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有时候,适当地设置“规则”和“激励机制”,反而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形成长远的、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行为模式。这种将经济学思维引入家庭教育的尝试,无疑拓宽了我的思路,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以往的教育决策,思考那些看似随意的决定背后,是否存在着一套可以被优化的“最优策略”。它不是一本空洞的说教,而更像是一本思维工具箱,教你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养育道路上,做出更明智的博弈选择。

评分

从语言风格来看,这本书的文字成熟而富有哲思,但绝不枯燥,反而带有一种冷静的幽默感。作者在处理一些敏感的教育话题时,展现出了一种难得的中立和超然。他没有采取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姿态,而是以一种“搭档”的身份,邀请读者一同参与到这场关于“如何培养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的深度研讨中。例如,在讨论如何面对孩子的人生成就与失败时,书中提出的“风险偏好”分析,让我意识到,父母自身的风险厌恶程度,是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了孩子对外界探索的勇气和意愿。如果父母总是过度保护,本质上是他们自己在“博弈”中选择了最小化损失的保守策略,但这种策略的结果,却是限制了孩子潜在的最大收益。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很好,总能在你感觉思维开始松懈时,抛出一个引人深思的案例或一个尖锐的问题,迫使你重新集中注意力去构建自己的逻辑链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