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季羡林谈国学
定价:32.00元
作者:季羡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675436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国学大师季羡林谈国学
国学是什么 传统文化的价值何在
国学大师季羡林指引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内容提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特别是国学的价值逐渐为人所认识。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是早倡导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弘扬国学,保护自然环境的大师。本书对国学的范畴及价值做了发掘,是季羡林先生百年学问人生的精华与积淀,是不可多得的国学读本,很值得一读。
目录
作者介绍
季羡林(1911—2009):山东聊城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翻译家。在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上有极高的造诣,是该领域的。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1935年留学德国,1946年回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著作有《牛棚杂忆》、《留德十年》、《季羡林谈人生》等,有深远的影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我对传统文化的涉猎一直处于“只知其表,未探其里”的尴尬境地。市面上很多相关书籍要么过于偏向学术,充满了晦涩的术语,让我望而却步;要么又过于浅薄,流于表面,读完后感觉收获甚微。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它的论述既有足够的深度去满足对知识有更高要求的读者,但同时又保持了令人惊讶的可读性。那些抽象的文化概念,被作者用极其精炼且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出来,仿佛那些古老的智慧就在眼前鲜活起来。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更像是一个正在探险的旅人,在作者的指引下,小心翼翼地揭开一层又一层的历史迷雾。这种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阅读过程,极大地增强了我对国学这一宏大体系的信心和兴趣。
评分说实话,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各种碎片化的信息淹没,真正沉下心来读一本需要思考的书成了一种奢侈。然而,这本书却有一种奇特的魔力,能让人心甘情愿地放下手机,沉浸其中。我发现自己的阅读节奏不知不觉中慢了下来,不是因为内容难懂,而是因为那些观点太值得玩味了。它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追求快速的刺激感,而是提供了一种持久的、慢热的滋养。每一次读完一个章节,都会有一种精神被洗涤过的感觉,心境也随之变得平和而开阔。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知识”的传授,更像是关于“态度”的塑造,它教会我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该如何保持一份清醒的定力和对真理的敬畏。
评分这本新淘到的书,光是封面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韵味的色彩搭配,立刻就捕捉住了我的注意力。我一直对那种能够穿越时空、沉淀下来的学问怀有深深的敬意,而从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上,就能感受到编者对传统文化的那份敬畏之心。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读起来非常舒服,不会有那种廉价的阅读体验。我特别欣赏那种将厚重内容用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努力,这本书似乎就在努力架起一座桥梁,让现代人能够轻松跨入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领域。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一次静心的冥想,仿佛周遭的喧嚣都被这文字的力量隔绝在外。我期待着沉浸在这些智慧的海洋里,去探寻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关于我们民族精神脉络的线索。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位智者在轻声诉说着历史的回响,让人迫不及待想知道里面究竟蕴含了怎样的洞察力。
评分我收到的这版印刷质量堪称上乘,装帧设计很注重细节,比如章节之间的过渡页设计,或者引用古籍时的字体选择,都体现了一种对文本本身的尊重。这种对“物”的尊重,往往预示着对“内容”的珍视。阅读体验从翻开书本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书本的触感、油墨散发出的淡淡墨香,都构成了一种仪式感。它让我重新体会到,为什么古人如此重视“书”本身。内容上,它似乎有一种强大的穿透力,能够直击人心底深处对文化根源的追问。读着读着,我甚至能感受到一种跨越时代的共鸣,仿佛那位大家正在我的书房里,与我探讨这些关于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宏大命题。这是一种非常充实且富有精神力量的阅读体验,是任何电子阅读器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最近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日常生活的琐碎与更宏大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寻找一种内心的秩序感。这本书的出现,恰逢其时,它给我的感觉不是那种堆砌概念的学术著作,而更像是一场与高人面对面的对话。它的叙事风格非常引人入胜,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灌输,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或者精妙的论述,将复杂的思想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它在阐述一些核心观点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深邃的洞察力,很多我原本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经过作者的重新梳理和剖析后,立刻展现出了全新的维度。这种阅读体验是极其愉悦的,它激发了我内在的好奇心,促使我不断地停下来思考,甚至会情不自禁地合上书本,望向窗外,将书中的哲理与眼前的景象进行对照。这种主动思考的过程,才是阅读最有价值的部分,而这本书显然提供了绝佳的土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