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第6版 |
| 作 者: | 斯蒂文·谢尔弗 |
| 定价: | 89.00 |
| ISBN号: | 9787530490105 |
| 出版社: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开本: | 16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18-3-1 |
| 印刷日期: | 2018-3-1 |
| 编辑推荐 |
| 适读人群 :新手父母 美国儿科学会是全世界备受尊敬的儿童健康权*机构,这本书是其先进育儿理念的集中体现。 本书经过6次修订,数百位专家的审核,充分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儿科医生广泛推荐,新手父母*选。 与世界儿科医学发展同步,紧跟时代,科学育儿。 销量超过4500000册,被译为数十种语言。 新增关键词索引,儿科疾病和重要的育儿词汇按照拼音顺序排列,方便读者查找需要的内容。 |
| 内容介绍 |
这是一本儿科医生经常推荐、家长值得信赖的育儿指导,包括了从如何照顾小婴儿到如何培养儿童的自信的一切内容。无论是要解决常见的儿童健康问题,还是需要具体指导处理紧急的健康状况,家长都可以参阅这本*新增订的育儿百科。其具体内容如下:
为分娩的准备及新生儿护理,讲解了孕期营养、锻炼和孕期筛查。 关于新生儿喂养和婴儿护理的深入讲解。 0~5岁孩子的基本养育方法,包括各阶段的饮食与营养、睡眠问题。 孩子在各成长期身体、情感、语言、社交和认知发育的标准。 一部完整的儿童健康百科,涉及各种常见病、创伤、先天性疾病和其他问题。 早期大脑发育的*新研究成果。 对家人情感和家庭问题的探讨,如母的情感、父的情感和(外)祖父母的情感。 *新的安全标准:美国儿科学会的*新建议,涉及心肺复苏术的指导、疫苗接种、产品和玩具的安全等。 选择儿童看护项目和安全座椅的建议。 减少孩子暴露于环境污染的方法,如空气污染和二手烟。 关于睡眠和过敏(包括食物过敏)的更新内容。 新增一章探讨媒体和科技对孩子的影响。 以及更多内容。 |
| 作者介绍 |
美国儿科学会是一个由66 000名儿科保健医生、儿科专科医生和小儿外科专家构成的健康机构,主要致力于保障婴幼儿、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安全和幸福。该学会拥有科学、全面、紧跟时代的信息,是美国儿童养育及儿童健康权*机构,也是美国及全世界极具影响力的儿科研究学会。
主编斯蒂文 谢尔弗,医学博士,理学硕士, 美国儿科学学会员, 现任西奈山医学院儿科学教授,布鲁克林儿童医院的副院长,迈蒙尼德医疗中心和路德会医疗中心儿科主席。2002年,谢尔弗博士被美国儿科学会授予教育的终身成就奖。 |
| 目录 |
引言 的礼物 部分 第1章 为新生儿的到来做准备 第2章 分娩和分娩后 第3章 婴儿的基本护理 第4章 婴儿的喂养 第5章 婴儿的初几日 第6章 第1个月 第7章 1~3个月 第8章 4~7个月 第9章 8个月~ 1岁 第10章 1岁的孩子 第11章 2岁的孩子 第12章 3岁的孩子 第13章 4~5岁的孩子 第14章 早期教育和看护 第15章 确保孩子的安全 第二部分 第16章 腹部/消化道 第17章 过敏症 第18章 行为 第19章 胸和肺 第20章 慢性病 第21章 发育障碍 第22章 耳、鼻、咽喉 第23章 急诊 第24章 环境健康 第25章 眼 第26章 家庭问题 第27章 发热 第28章 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 第29章 头、颈、神经系统 第30章 心脏 第31章 免疫接种 第32章 媒体 第33章 肌肉骨骼疾病 第34章 皮肤 第35章 孩子的睡眠 附录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腹泻 一般来说,根据孩子年龄和饮食情况的差异,排便的次数和规律都有所不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可能出现多达12 次的少量排便,而当孩子长到2 ~ 3 个月大的时候,甚至会好几天都没有一次大便。大多数1 岁以下的孩子每天只能排出不到150 毫升的大便,而大一点的孩子每天可排出210 毫升左右。到2 岁的时候,大多数孩子每天会有1 ~ 2 次量多的大便,但如果孩子每次的排便量少而次数稍微多一些,也是正常的,尤其是当孩子的饮食中包含了果汁或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如西梅、麦麸等。
治疗 大多数婴儿腹泻是由病毒性肠道感染引起。对于这种疾病,并没有任何药。腹泻的处方药一般只能治疗某些种类的细菌或寄生虫性肠道感染(相对而言,后者较少见)。如果怀疑是后者,儿科医生会要求留一些粪便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查,同时还会再做一些别的辅助检查。 一些研究表明益生菌也许有利于治疗某些原因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一项研究的受试者是仅患腹泻的儿童,研究结果显示,在病毒性胃肠炎引起的腹泻早期时使用益生菌,病程减少1 天。这些奶制品补充剂被认为可以帮助消化,也有助于治疗过敏和阴道感染(见476 页“益生菌和益生元”)。 不建议2 岁以下的孩子服用非处方腹泻药,而对于稍大一点的孩子,服用这些药物也应该格外谨慎。这些药物经常会加重肠道损伤,并引起水、钠潴留在肠道内而不被吸收。如果你没有格外注意孩子的情况,孩子在服用这些药物后更容易发生脱水——因为对症治疗后,腹泻似乎是停止了,家长容易掉以轻心。记住,在给孩子吃任何一种治疗腹泻的药物前,一定要咨询儿科医生。
轻微腹泻 如果孩子出现轻微的腹泻,但没有发展到脱水的地步(见第480 页表格“脱水的症状和体征”),并且没有发热,同时精力充沛、食欲良好、有饥饿感,就不用改变孩子的饮食。 如果孩子出现轻微腹泻并伴有呕吐,就应该买一些电解质溶液加入到孩子的日常饮食中。儿科医生可能推荐几种电解质溶液,让孩子每天喝合适的剂量,以保证孩子在呕吐停止之前维持体内正常的水、电解质平衡。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溶液只需要喝1 ~ 2 天就可以了。一旦呕吐停止,就可以慢慢地让孩子恢复日常的饮食。 千万不要给腹泻的孩子喝任何一种煮沸的牛奶(包括脱脂奶等)。煮牛奶的时候会使牛奶中的水分蒸发,剩下的浓缩部分盐和矿物质含量较多。事实上,即使是健康的孩子,也不应该给他喝煮沸的牛奶。
严重腹泻 如果孩子每1 ~ 2 个小时就排一次水样便,甚至频率更高,和(或)出现了脱水的症状(见第480 页表格),一定要咨询医生。他可能建议你至少24 小时内不要给孩子吃任何固体食物以及喝含糖量高的饮料(例如,果冻、软饮料、强化果汁,或加了人造甜味剂的汽水),含盐量高的饮料(浓缩汤料),以及低盐的饮品(水和茶)。同时,他可能建议孩子喝一些平衡了水、盐及矿物质的电解质溶液(见第474 页表格“口服补盐液估计摄入量”)。母乳喂养的孩子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治疗,不过少数非常轻微的患儿还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记住,如果孩子腹泻了,保持他的体内水平衡非常重要。如果他出现了任何脱水的症状(例如,尿量明显减少、哭闹的时候没有眼泪、眼窝凹陷、囟门凹陷等),立即咨询儿科医生,并且在医生给出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前先停止给孩子喂食牛奶饮品及其他食物。当孩子看起来病得很严重,而且病情似乎没有随着时间推移而有所好转的时候,如果你判断孩子已经发展到中到重度脱水时,立刻带孩子去看儿科医生或到近的急诊室。同时,让孩子服用药店能买到的补盐液。 对于重度脱水的孩子,住院治疗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保证孩子通过静脉注射来补充水分。对病情轻微一点的病例,根据医生的建议,也有可能用口服补盐液来代替静脉注射。本书第474 页的表格给出了一个根据体重估算剂量的口服补盐液摄入量。 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发生严重腹泻的可能性较小,一般来说还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只需要在医生认为必要的时候增加一些口服补盐液就可以了。很多母乳喂养的孩子,只需要增加母乳喂养的频率,就可以保持机体内的水平衡。 |
...........
说实话,我之前买过几本所谓的“科学育儿”书籍,读起来简直就像在啃枯燥的教科书,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和晦涩难懂的统计数据,读完一章感觉脑子里浆糊了一片,真正遇到问题时,还是两眼一抹黑。但最近发现的这本关于婴幼儿发展的书,简直是清流!它的文字风格非常接地气,充满了幽默感和同理心。它承认养育孩子就是一场充满混乱和惊喜的旅程,而不是一场需要零失误的精密手术。比如,它描述宝宝半夜哭闹时,作者用的词是“探戈式的拉锯战”,而不是“夜间睡眠中断的生理机制分析”。它在讲解早期语言刺激时,会穿插一些非常温馨的小故事,比如妈妈和宝宝玩“躲猫猫”时,如何通过夸张的面部表情来引导宝宝的注意力集中。最让我感到安慰的是,它大胆地讨论了父母的“情绪管理”——它没有要求父母必须时刻保持佛系心态,而是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情绪降温”技巧,比如当孩子把整个房间弄得一团糟时,可以先到厨房给自己倒一杯冰水,强迫自己暂停五分钟再做反应。这本书让我觉得,育儿是可以“享受”的,而不是一件时时刻刻需要“绷紧神经”的任务。它提供给我的,是一种更松弛、更人性化的育儿哲学。
评分我最近淘到了一本关于“孩子未来技能培养”的前瞻性读物,这本书的格局明显比市面上那些只关注“当下”喂养和睡眠的书要大得多。它完全跳脱出了传统育儿的范畴,更像是一本为二十年后世界做准备的“家庭战略规划指南”。作者对未来十年到十五年的社会趋势进行了详尽的预测,比如人工智能对创造力的冲击,以及全球化对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需求。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它为这些宏大叙事提供了非常具体的家庭活动建议。例如,在讨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时,它建议家长不要直接告诉孩子新闻的真假,而是引导孩子去对比三家不同倾向的媒体报道同一事件的角度差异,让他们自己去形成判断框架。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环节是关于“数字公民素养”的建立,书中详细列举了如何从小学阶段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在线身份”和保护个人数据的意识,而不是等到他们进入青春期才开始“亡羊补牢”。这本书的理论基础扎实,又不失操作性,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养育一个婴幼儿,更是在为他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播种远见。
评分最近翻阅的这本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的书籍,视角非常独特且深刻,它几乎避开了所有常规的“疾病诊断”,而是聚焦于如何在家庭这个“微观生态系统”中,培育出孩子强大的内心韧性。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具有启发性,它大量引用了家庭治疗师的案例分析,但都用非常通俗的语言进行了转述,让你能清晰地看到,一个看似是孩子“任性”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家庭沟通模式的某种失衡。比如,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讨论“沉默的权力”,分析了父母在生气时选择冷战或不予理睬,对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潜在破坏力。它提倡的“情绪连接优先于行为纠正”,对我触动很大。过去我总是急于制止孩子的哭闹或发脾气,现在我更倾向于先蹲下来,确认他的情绪被看见了,比如我会说:“我知道你现在非常生气,因为积木被碰倒了,是的,这确实很让人沮丧。”这种先确认情绪再引导行为的模式,明显减少了亲子间的对抗性。这本书与其说是教你怎么“管教”孩子,不如说教你怎么“理解”孩子,并借此机会修复你和伴侣之间的互动模式。
评分天哪,我最近在书店里淘到了几本不得了的育儿宝典,每一本都让我这个新手妈妈受益匪浅,感觉自己像拿到了育儿界的“武林秘籍”!其中有一本,厚得像本字典,光是封面上的那些密密麻麻的“权威认证”就让人觉得沉甸甸的,翻开内页,那种详尽到令人发指的程度,简直就是把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提前给你标注好了红旗。比如,讲到宝宝辅食添加,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先米粉后蔬菜”,而是会细致到不同月龄宝宝的吞咽能力分析,甚至配图演示了不同质地辅食的制作方法,从初级的泥状到后期的块状,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注意事项,生怕你一个疏忽就让宝宝呛到。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睡眠训练”这个敏感话题的处理,提供了至少五种不同的流派理论,从温和的“依偎法”到相对坚定的“渐进式”方法,作者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客观地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适用家庭氛围以及可能产生的短期和长期影响,让你自己根据孩子的性格来做选择,而不是生硬地套用标准模板。这本书的排版也很有意思,它大量使用了流程图和时间轴,让你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迅速定位到相应章节,而不是像某些书那样,需要花大量时间去“翻找答案”。我感觉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育儿指南,不如说是一位经验极其丰富、极其细致的资深儿科医生,在你家客厅里驻守了二十多年,随时待命的咨询顾问。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一本关于儿童认知培养的深度读物,它完全颠覆了我过去那种“早教等于多写多算”的刻板印象。这本书的核心理念似乎在于“构建一个充满探索欲的环境,而非灌输既有知识”。它的内容结构非常新颖,每一章都围绕一个具体感官或技能展开,比如“触摸的艺术”、“倾听的层次”乃至“气味的记忆”。在谈到数学思维启蒙时,它没有推荐任何闪卡或App,而是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厨房里的食材——比如不同大小的土豆、不同形状的面条——来向三岁的孩子讲解“集合”、“排序”和“量化”的概念。它甚至提供了一份“自然寻宝清单”,鼓励家长带孩子去公园或小区草坪上,寻找特定颜色、纹理或气味的自然物,通过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来自然形成分类能力。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失败教育”的那一节,书中指出,孩子在尝试搭建一个摇摇欲坠的积木塔时,观察他如何处理塔倒塌后的情绪,比他最终成功搭起来更有价值。这种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体验”的视角,让我对日常的亲子互动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