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古文 | ||
| 定價 | 55.00 | |
| 齣版社 | 中國中醫藥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3月 | |
| 開本 | 16 | |
| 作者 | 段逸山主編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416 | |
| 字數 | 629韆字 | |
| ISBN編碼 | 9787513240314 | |
醫古文是研究中醫藥古籍語言、文化現象的一門學科,是中醫藥類專業的基礎課程。醫古文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古代醫藥文選和古漢語基礎知識的講授,使學生藉助工具書能比較順利地閱讀中醫藥古籍。同時,通過醫古文課的傳授,使學生瞭解中醫藥文化,領悟中醫藥學的精髓,提高自身業務水平、人文素質和道德修養,為學好中醫藥學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醫古文是含有醫藥學內容的古代文言文。
老課本 新經典
基本信息
書名:醫古文
yuanjia:55元
作者:段逸山
齣版社:中國中醫藥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年3月第1版
印刷日期:2017年3月第01次印刷
ISBN:9787513240314
字數:629韆字
頁數:416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醫古文是研究中醫藥古籍語言、文化現象的一門學科,是中醫藥類專業的基礎課程。醫古文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古代醫藥文選和古漢語基礎知識的講授,使學生藉助工具書能比較順利地閱讀中醫藥古籍。同時,通過醫古文課的傳授,使學生瞭解中醫藥文化,領悟中醫藥學的精髓,提高自身業務水平、人文素質和道德修養,為學好中醫藥學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醫古文是含有醫藥學內容的古代文言文。
作者簡介
段逸山,1940年7月16日齣生於上海市,1965年7月畢業於復旦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現為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校醫古文教研室主任、中醫文獻信息室主任,兼任《醫古文知識》雜誌編委會主任、全國醫古文研究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醫藥文化研究會常務委員、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規劃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
這部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封麵的設計風格很有古典韻味,但又不失現代的簡潔感,色彩搭配得非常雅緻,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精心製作的。我特彆喜歡它內頁的紙張質感,摸上去很舒服,字體排版也做得一絲不苟,閱讀起來眼睛非常放鬆,長時間看也不會覺得纍。裝訂方麵也看得齣是下瞭功夫的,平整結實,讓人感覺這本書非常耐用,即便是經常翻閱也不會輕易散架。這種對細節的把控,體現瞭齣版方對於一本優秀教材應有的尊重。而且,考慮到它作為教材的定位,這樣的高品質印刷和裝幀,無疑為學習過程增添瞭不少愉悅感。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藝品,讓人在接觸它的瞬間就對其內容産生瞭更高的期待。
評分作為一部學習資料,這本書在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上的設計考慮得非常周全,這不僅僅是一套純粹的理論集閤。我注意到,書中穿插瞭許多非常實用的操作指南和案例剖析,這些內容極大地彌補瞭純理論學習的局限性。它仿佛在告訴我:“知識是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這種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編撰思路,對於希望將所學應用於未來工作中的讀者來說,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書中的那些附錄和參考資料部分也整理得井井有條,提供瞭進一步探索的綫索和工具,體現瞭作者希望讀者能夠舉一反三,持續深造的良苦用心。總而言之,它不僅是學習的基石,更是未來實踐的藍圖。
評分這本書的編排邏輯性簡直堪稱教科書級彆的範本,每一章節的過渡都顯得那樣自然而然,仿佛作者早就洞察瞭學習者思維的流動路徑。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樣堆砌知識點,而是采用瞭層層遞進的方式,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逐步深入到復雜的理論體係,每一步都有清晰的鋪墊和迴顧。尤其是一些難點,作者總是能用非常巧妙的比喻或者圖示來加以解釋,一下子就能打通任督二脈,讓人茅塞頓開。我最欣賞的是它對知識點的結構化處理,清晰的目錄和詳盡的索引,使得查找資料變得異常高效。這套書的結構設計,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進入這個領域的門檻,讓那些看似高深莫測的學問變得觸手可及,真正體現瞭“引人入勝”的教學藝術。
評分這本書在語言錶達上展現齣一種獨特的魅力,它既保持瞭學術著作應有的精準與專業性,又齣人意料地充滿瞭人文關懷和行文的流暢性。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遣詞造句考究而不晦澀,在處理專業術語時,總能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保證術語的準確無誤,又能讓非專業人士大緻理解其內涵。閱讀起來,絲毫沒有那種枯燥乏味的“學術腔”,反而有一種如同與一位博學的前輩娓娓道來的親切感。這種溫度感在嚴肅的教材中是難能可貴的,它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體驗,讓學習過程本身變成瞭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能夠將如此專業的知識用如此清晰流暢的筆觸呈現齣來,實屬不易。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令人印象深刻,它顯然不是那種淺嘗輒止的入門讀物,而是真正融入瞭大量研究者多年心血的結晶。無論是理論的闡述還是案例的分析,都顯得非常紮實和嚴謹,每一個論斷背後似乎都能看到深厚的學術根基支撐。在閱讀過程中,我時常能感受到作者在知識體係構建上的宏大視野,不僅僅局限於傳統教條的復述,而是融入瞭對當代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這種兼具曆史縱深感和時代前瞻性的內容組織方式,讓學習者在掌握基本功的同時,也具備瞭批判性思考和創新發展的潛力。讀完一章,總有一種“學到瞭真東西”的充實感,而不是空洞的理論灌輸,這種厚重感是其他許多資料所不具備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