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高原土壤风蚀研究 师华定,齐永青 9787511103291

蒙古高原土壤风蚀研究 师华定,齐永青 978751110329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师华定,齐永青 著
图书标签:
  • 蒙古高原
  • 土壤风蚀
  • 生态环境
  • 荒漠化
  • 水土保持
  • 环境科学
  • 地理学
  • 生态学
  • 干旱区
  • 土地资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环境出版社
ISBN:9787511103291
商品编码:2950156274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蒙古高原土壤风蚀研究

定价:28.00元

作者:师华定,齐永青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511103291

字数:

页码:1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蒙古高原土壤风蚀为研究对象,选择蒙古国塔里亚特一内蒙古锡林郭勒样带为重点研究区域,运用137Cs示踪技术查明了研究区近40年来的平均土壤风蚀速率,对样带风蚀格局和主要驱动力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人类土地利用强度的风蚀效应。

目录


作者介绍


师华定,男,理学博士,先后就读于山西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现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气候变化、生态遥感、低碳经济和环境风险评估等研究。先后参加和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科技支撑和环保公益

文摘


序言



《风蚀的脉动:草原的韧性与脆弱》 序言 广袤的蒙古高原,素有“草原之国”的美誉。这里曾是游牧文明的摇篮,千百年来,生命与土地在这里谱写着和谐的乐章。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风,作为草原最原始、最直接的力量,在塑造地形、孕育生命的同时,也日益成为威胁其生存的严峻因素。土壤风蚀,这一曾经被自然力量驯服的现象,如今在人类活动的放大下,正以惊人的速度侵蚀着草原的根基,触及着这个生态系统的敏感神经。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部具体的学术著作,而是力图描绘一幅宏大而细腻的蒙古高原风蚀画卷。我们希望通过深入浅出的叙述,揭示风蚀现象背后的自然规律与社会因素,探寻草原在风蚀侵蚀下的韧性与脆弱,并为寻求解决方案提供有益的启示。本书旨在引导读者关注这片土地的命运,理解风蚀对生态、经济乃至文化的影响,并激发共同守护这片宝贵草原的责任感。 第一章:风的呼唤——蒙古高原的风蚀图景 蒙古高原,一个被风塑造的国度。从荒芜的戈壁到丰饶的草原,风的痕迹无处不在。它携带沙粒,雕刻岩石,塑造了高原独特的地理风貌。然而,当风的雕琢变成掠夺,当它卷起泥土,带走养分,风蚀的威胁便悄然降临。 本章将首先勾勒出蒙古高原风蚀的基本地理格局。我们将考察哪些区域风蚀最为严重,这些区域的地理特征(如地形、植被覆盖率、土壤类型)与风蚀强度之间存在何种关联。通过历史文献、地质考察以及现代遥感技术的分析,我们将呈现一幅动态的风蚀分布图,展现不同尺度下风蚀现象的空间异质性。 进而,我们将深入探讨风蚀作用的机理。风是如何通过颗粒的搬运、跃移、悬浮等过程,将土壤颗粒卷起并带走的?不同风速、风向、土壤湿度、土壤颗粒大小和土壤粘性如何影响风蚀的效率?我们将解析这些基本的物理过程,为理解后续更复杂的影响因素打下基础。 同时,我们也将关注风蚀的“痕迹”。被风蚀的土地呈现出怎样的地貌特征?例如,裸露的沙丘、沟壑纵横的冲刷地、以及被吹蚀得光秃秃的地面,这些都是风蚀留下的警示。我们将通过生动的描述和影像资料(尽管本书不直接呈现),让读者直观地感受风蚀的破坏力。 第二章:沉默的侵蚀——风蚀对草原生态系统的深远影响 土壤是草原的生命线,而风蚀,则是对这条生命线的无情剥削。当表层土壤被风带走,不仅是物质的损失,更是生态系统失衡的开始。 本章将聚焦风蚀对蒙古高原生态系统的多层面影响。首先,土壤肥力的下降是风蚀最直接的后果。表层土壤富含矿物质和有机质,是植物生长所需养分的根本来源。风蚀带走了这些宝贵的物质,导致土壤养分贫瘠,植物生长缓慢,甚至枯萎。这将直接影响草原的生产力。 其次,植被的改变是风蚀的另一重要表现。随着土壤养分的流失和土壤结构的破坏,喜水、喜肥的草本植物将难以生存,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更加耐旱、耐贫瘠的物种,甚至是被沙生植物所取代。这种植被结构的改变,将导致草原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曾经丰富多彩的草原景观将变得单调甚至荒芜。 更进一步,风蚀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例如,裸露的土壤更容易受到干旱和盐碱化的侵蚀,加剧土地的退化。植被的减少意味着固碳能力的下降,可能对区域乃至全球的气候调节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风蚀扬起的尘埃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可能影响周边区域的降水和农作物生长。 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生态影响的机制。例如,土壤水分的涵养能力如何受到风蚀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如何因土壤退化而改变?这些变化又将如何进一步影响草原的自我修复能力? 第三章:人为的叠加——风蚀背后的社会经济驱动力 尽管自然风蚀是高原环境的固有现象,但近几十年来,其强度的加剧和范围的扩大,与人类活动的介入密不可分。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可能在不经意间为风蚀的蔓延提供“燃料”。 本章将审视导致蒙古高原风蚀加剧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导致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例如,不合理的开垦、过度放牧、以及不当的采矿活动,都可能破坏草原的植被覆盖,使土壤暴露于风的侵蚀之下。 我们将探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风蚀的影响。例如,过度放牧是如何通过啃食、践踏等方式破坏草原植被,并导致土壤板结,从而加剧风蚀的?不合理的农耕方式,如大面积的裸露耕地、以及缺乏有效的土壤保持措施,又如何成为风蚀的温床?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间接影响。虽然本书不直接探讨气候变化与风蚀的直接关联,但需要认识到,长期的高温、干旱以及降水格局的改变,可能削弱草原的自我修复能力,使得土壤更加脆弱,更容易受到风蚀的侵袭。 此外,政策、经济激励以及社会观念的转变,也可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短期的经济利益驱动,是否可能导致对生态环境的忽视?缺乏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和公众意识,又如何使得风蚀问题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 第四章:韧性的呼唤——草原的自我修复与人类的干预 面对风蚀的严峻挑战,蒙古高原的草原并非只能被动接受。它自身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而科学合理的人类干预,则能为这片土地重拾生机注入关键动力。 本章将探讨草原的自然恢复机制。在适宜的条件下,草原生态系统具备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例如,在停止过度放牧后,土壤中的种子库和植物根系可以逐渐恢复植被覆盖。适当的水分和养分补充,也能加速这一过程。 然而,仅仅依靠自然恢复往往是缓慢且不足以应对当前的风蚀强度。因此,科学的人类干预变得至关重要。我们将介绍蒙古高原上正在进行的或已取得成效的治风蚀措施。 首先是植被恢复技术。这包括人工造林、种草、以及推广适应性强的草种。我们将探讨不同恢复技术的适用性、成本效益以及长期效果。例如,在不同区域,是应该优先恢复灌木、乔木还是草本植物?如何选择最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品种? 其次是土壤保持措施。这包括修建防风固沙林带、设置草方格、以及采取免耕、等高耕作等保护性耕作技术,以减少土壤流失。我们将分析这些措施的原理、实施要点以及它们对降低风蚀强度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将关注管理层面的措施。这包括制定科学的草场载畜量标准、推广轮牧制度、以及加强对土地开发的监管。此外,教育和宣传工作也至关重要,提高当地居民和全社会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风蚀的危害,并积极参与到治风蚀的行动中来。 第五章:未来的脉动——在风蚀中寻找可持续的草原之路 蒙古高原的风蚀问题,并非孤立的区域性问题,而是与全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如何找到一条在风蚀挑战下,既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又能守护这片宝贵草原的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本章将展望蒙古高原风蚀治理的未来。我们将强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单一的措施往往难以奏效,必须将植被恢复、土壤保持、科学管理以及政策支持等多方面措施有机结合。 我们也将呼吁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例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来更精准地监测风蚀动态,评估治理效果,并制定更科学的治理方案。开发更高效、更环保的治风蚀技术,也是未来的重点。 同时,国际合作与区域协同也显得尤为重要。风蚀治理需要跨越国界,需要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分享经验、技术和资源。例如,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开展联合科研项目,共同应对区域性的风蚀挑战。 最后,本书将回归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保护蒙古高原的草原,不仅是对一片土地的守护,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传统的传承。通过尊重自然规律,践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我们才能确保蒙古高原的脉动,在风的呼唤中,继续奏响生命的赞歌。 结语 蒙古高原的风蚀,是一场无声的战争,它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土地的肌理,也触动着每一个关心这片土地的人的心灵。本书的探索,只是试图为这场战争揭开一角的面纱,希望能引发更广泛的关注和更深入的思考。愿我们都能成为草原韧性的守护者,共同绘制出一幅风蚀消退、绿意重生的美好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蒙古高原土壤风蚀研究》瞬间就勾起了我对那片广袤土地的想象。我一直对地理和环境科学领域的新发现充满好奇,尤其当研究对象是如此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时。蒙古高原,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苍凉、壮阔而又神秘的气息,让人联想到无垠的草原、古老的游牧文化,以及在那片土地上与自然搏斗的人们。而“土壤风蚀”,这四个字则揭示了这本书的核心主题,也暗示了其中可能蕴含着关于环境变化、生态挑战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的深刻讨论。这本书的作者是师华定和齐永青,两位专家的名字让我对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充满了期待。9787511103291这个ISBN号,虽然对普通读者来说只是一个代码,但它代表着这本书被正式出版,承载着作者们心血的结晶,也预示着我将有机会深入了解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环境科学议题。我迫切地想知道,在他们的研究中,究竟揭示了蒙古高原土壤风蚀的哪些关键因素?是气候变化的主导,还是人类活动的加剧?又是哪些具体的现象和数据支撑了他们的结论?这本书是否也探讨了应对这些挑战的策略和方法?这些问题都在我的脑海中盘旋,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这本书,跟随两位作者的笔触,一起探索这片土地的秘密,感受那风蚀背后所蕴含的自然力量和生存智慧。

评分

《蒙古高原土壤风蚀研究》这个书名,立刻勾勒出一幅充满苍茫与挑战的画面。我对自然地理和环境科学始终怀有浓厚兴趣,尤其是那些涉及对地球表面深刻影响的研究。蒙古高原,这个地理概念本身就带着一种独特的魅力,而“土壤风蚀”则直接指向了这片土地所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师华定和齐永青这二位作者的名字,自然让我对其学术深度和研究的严谨性充满了信心。9787511103291这个ISBN号,是这本书得以问世的印记,也代表着一份被整理和传播的科学知识。我特别想知道,在这本书里,作者们是如何定义和界定蒙古高原的风蚀区域?他们又会采用哪些科学方法来量化和评估风蚀的强度与范围?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导致蒙古高原土壤风蚀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还是区域性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亦或是两者之间的复杂互动?此外,我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这些风蚀现象对当地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以及对依赖这片土地的居民生活,可能带来哪些长远而深远的影响。这些疑问和好奇,驱使我渴望去阅读这本书,去了解那片土地上的风蚀故事,以及作者们对这些问题的科学解读和深入分析。

评分

《蒙古高原土壤风蚀研究》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广阔的草原在风的侵蚀下逐渐沙化的景象,这是一种既壮美又带着些许悲凉的画面。我对自然地理和环境变迁有着一种莫名的着迷,特别是那些能够揭示地球生命肌理的研究。蒙古高原,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地方,其土壤风蚀的问题,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关于地球健康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警示信号。作者师华定和齐永青,这两个名字在我看来,便代表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学术功底,这让我对书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了很高的期待。9787511103291这个ISBN号,是这本书得以问世的标志,也意味着它将为关注这一议题的读者提供一个可靠的信息源。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剖析蒙古高原土壤风蚀的成因?是单纯的气候因素,还是人类活动的叠加效应?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风蚀对当地生态系统、农业生产以及牧民生活带来的具体影响?更重要的是,我期望从这本书中能找到一些关于如何有效遏制和修复风蚀土地的科学思路和实践建议。这些疑问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让我迫切地想要阅读这本书,去理解那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故事,以及作者们为我们揭示的关于风蚀背后复杂的科学原理和现实挑战。

评分

这本书名——《蒙古高原土壤风蚀研究》,光是听着就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历史感和自然的力量感。我一直对那些能展现地球生命力和环境变迁的科学著作情有独钟,而蒙古高原,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本身就充满了故事。土壤风蚀,更是直接触及了土地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这对我而言,是一个极具吸引力和重要性的研究方向。师华定和齐永青这二位作者的名字,也为这本书增添了几分专业性和权威性,让我相信这是一部经过深入研究的学术作品。9787511103291这个ISBN号,标志着这本书的正式出版,它承载着作者们的智慧和劳动,也为求知者提供了一扇了解蒙古高原土壤风蚀的窗口。我非常好奇,在这本书中,两位作者是如何构建他们对蒙古高原风蚀的理解框架?是否会从地质、气候、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我期待能在这本书中读到关于风蚀过程的详细描述,以及那些支持他们结论的科学数据和实证证据。同时,我也希望能从中了解,面对日益严峻的风蚀问题,蒙古高原的生态环境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以及有没有一些创新的研究思路和有效的治理策略。这些问题都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渴望在其中找到解答。

评分

读到《蒙古高原土壤风蚀研究》这个书名,我首先想到的是那种宏大而又令人警醒的景象。我对生态环境的变迁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土壤风蚀,尤其是发生在像蒙古高原这样生态敏感区域的风蚀,无疑是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问题。它不仅仅关乎土地的退化,更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师华定和齐永青这二位作者的名字,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价值产生了很高的期望,相信他们在这个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9787511103291这个书号,象征着这份研究的正式发表,也意味着它将成为相关领域学术交流和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以怎样的方式来呈现蒙古高原的风蚀现象?是否会涉及到大量的实地调查数据、卫星遥感影像,还是会运用复杂的模型来模拟风蚀过程?我特别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在蒙古高原的特殊地理环境下,有哪些因素是导致土壤风蚀加剧的主要驱动力?是长期的干旱气候,还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这本书是否也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减缓和治理土壤风蚀的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这些问题萦绕在我心头,让我渴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我们共同面临的环境挑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