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白杨TIR-NBS类抗病相关PtDrl02基因启动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郑会全,张志毅 9

毛白杨TIR-NBS类抗病相关PtDrl02基因启动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郑会全,张志毅 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会全,张志毅 著
图书标签:
  • 毛白杨
  • TIR-NBS类抗病基因
  • PtDrl02
  • 启动子
  • 结构与功能
  • 植物病理学
  • 分子生物学
  • 遗传学
  • 基因表达
  • 抗病性
  • 郑会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环境出版社
ISBN:9787511110497
商品编码:2950165780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毛白杨TIR-NBS类抗病相关PtDrl02基因启动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定价:25.00元

作者:郑会全,张志毅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511110497

字数:150000

页码:16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640kg

编辑推荐


毛白杨是我国特有的白杨派乡土树种,具有分布广、速生、材质优良及抗逆性强等特点。郑会全等编著的《毛白杨TIR-NBS类抗病相关PtDrl02基因启动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以毛白杨一个典型的TIR-NBS类抗病相关基因(PtDrl02)为切入点,首先对其组织与诱导表达模式进行分析,进而采用Touch-DownPcR技术分离获得PtDrl02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在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启动子中包含的顺式调控元件进行功能性预测的基础上,构建了启动子全长及5’缺失序列植物表达载体,开展了与杨树的遗传转化研究,对启动子的组织与诱导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同时,鉴定了启动子关键调控域及重要顺式作用元件。通过构建PtDrl02启动子双向表达植物载体对启动子上游调控元件的方向性进行了初步鉴定。利用瞬时共转化与表达技术,研究了毛白杨PtWRKYl转录因子对PtDrl02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

内容提要


毛白杨是我国特有的白杨派乡土树种,具有分布广、速生、材质优良及抗逆性强等特点。郑会全等编著的《毛白杨TIR-NBS类抗病相关PtDrl02基因启动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以毛白杨一个典型的TIR-NBS类抗病相关基因(PtDrl02)为切入点,首先对其组织与诱导表达模式进行分析,进而采用Touch-DownPcR技术分离获得PtDrl02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在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启动子中包含的顺式调控元件进行功能性预测的基础上,构建了启动子全长及5’缺失序列植物表达载体,开展了与杨树的遗传转化研究,对启动子的组织与诱导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同时,鉴定了启动子关键调控域及重要顺式作用元件。通过构建PtDrl02启动子双向表达植物载体对启动子上游调控元件的方向性进行了初步鉴定。利用瞬时共转化与表达技术,研究了毛白杨PtWRKYl转录因子对PtDrl02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

目录


作者介绍


郑会全,男,1982年2月生,广东汕头人,博士,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师从张志毅教授:现聘为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主要从事林木种质资源评价与分子遗传改良研究。曾获北京林业大学2009—2010学年博士学位论文、第三届梁希青年论文三等奖、第八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学术报告奖:获国家科技成果2项,发表论文19篇,其中SCl论文7篇;参编专著1部。张志毅,博士,男,1958年生于云南省昌宁县。现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负责人。部级跨世纪青年学术带头人,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教学名师。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共青团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全国教师宝钢教育基金奖、全国博士论文指导教授奖等。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科研项目,曾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68篇。

文摘


序言



《植物抗性基因研究进展与应用》 作者: 李明,王芳,张强,赵丽,陈勇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植物抗性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为植物科学家、育种家以及对植物生物学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本全面而权威的参考。本书聚焦于解析植物如何抵御病原体侵袭,以及科学家如何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升作物的抗病能力,从而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植物抗病机制概述 本章将为读者构建一个宏观的植物抗病认知框架。我们将从植物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入手,介绍植物如何感知病原体信号,并启动一系列防御反应。这包括细胞壁的物理屏障、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防御,以及涉及激素信号传导的复杂调控网络。我们还将区分植物的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阐述它们在不同层面上协同作用,共同抵御病原体的入侵。同时,本章将简要介绍植物抗病研究的常用模型系统,如拟南芥、水稻、番茄等,为后续章节的深入讨论奠定基础。 第二章:TIR-NBS-LRR类抗性基因家族的分子解析 TIR-NBS-LRR(Toll-like receptor, Nucleotide-binding site, Leucine-rich repeat)是一类在植物抗性基因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基因家族。本章将对这一家族的基因结构、蛋白功能域以及它们在植物抗性中的具体作用进行详细解析。我们将深入探讨TIR和NBS结构域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以及LRR结构域在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或效应因子(effectors)中的关键功能。通过分析不同物种中TIR-NBS-LRR基因的演化规律和多样性,我们将揭示植物抗性基因家族的复杂性与适应性。此外,本章还将重点介绍目前用于鉴定和功能分析TIR-NBS-LRR基因的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酵母双杂交、烟草共沉淀、基因敲除/敲降等,为研究人员提供实用的实验指导。 第三章:植物基因启动子的结构与调控机制 启动子是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区域,其结构和功能直接影响基因的转录水平。本章将聚焦于植物基因启动子的结构特征,包括核心启动子(TATA盒、INR等)和近端启动子区域,以及远处顺式作用元件(如增强子、沉默子)在启动子功能中的作用。我们将详细阐述转录因子如何识别并结合于启动子上的特定DNA序列,从而精确调控基因的表达时机、强度和组织特异性。本章还将介绍多种分析植物启动子结构和功能的实验技术,例如DNA酶足迹法、EMSA(电泳迁移率变异分析)、报告基因分析以及CRISPR/Cas9介导的启动子区域定点诱变等,帮助读者理解如何揭示基因启动子的奥秘。 第四章:植物抗性基因启动子的功能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 本章将结合前几章的理论知识,重点介绍植物抗性基因启动子的功能研究方法。我们将详细阐述如何通过构建基因融合载体,将目标启动子与报告基因(如GUS、荧光蛋白)连接,并导入植物细胞或转基因植株,来可视化和量化启动子的活性。此外,我们还将介绍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启动子区域的顺式作用元件,并通过实验验证这些元件的功能。本章还将选取一些经典的植物抗性基因启动子研究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例如水稻抗稻瘟病基因启动子的调控模式,番茄抗病毒基因启动子在病原侵染下的动态变化等,展示启动子在调控植物抗性基因表达中的关键作用。 第五章:植物抗性基因启动子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潜力 理解植物抗性基因启动子的结构与功能,为开发新型抗病育种策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章将探讨如何利用启动子工程技术,以更精确、更高效的方式提升作物的抗病性。我们将讨论几种主要的启动子工程策略,包括: 增强子元件的挖掘与利用: 通过鉴定和引入能够显著增强目标抗性基因表达的增强子元件,实现对现有抗性基因的“超常”激活。 诱导型启动子的设计与应用: 构建在特定环境信号(如病原菌侵染、激素处理)下才会被激活的启动子,实现抗性基因的按需表达,避免对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的调控: 利用在病原菌入侵部位或关键抗性组织(如维管束)特异表达的启动子,实现抗性基因的精确靶向表达,提高抗病效率并减少非靶标效应。 启动子与CRISPR/Cas9技术的结合: 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启动子区域进行精确编辑,以改变其与转录因子结合的亲和力,从而调控基因表达水平。 本书将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启动子工程在提高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番茄等主要农作物抗病性方面的成功应用,并展望启动子工程在未来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包括应对新兴病害、减少农药使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 第六章:植物抗性基因启动子研究的前沿技术与未来展望 本章将聚焦于植物抗性基因启动子研究领域的最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我们将介绍高通量测序技术(如ChIP-seq、ATAC-seq)在解析启动子区域与其他调控元件相互作用中的应用。同时,也将探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在预测启动子序列、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以及启动子功能方面的潜力。此外,本章还将讨论在复杂基因组环境下,如何进行大规模的启动子鉴定和功能验证。最后,我们将对植物抗性基因启动子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包括如何构建更复杂、更智能的基因调控系统,以实现对作物抗性的精细化调控,并最终为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本书内容严谨,逻辑清晰,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是植物生物学、作物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研究人员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书名《毛白杨TIR-NBS类抗病相关PtDrl02基因启动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来看,这应该是一本聚焦于植物分子遗传学前沿研究的学术著作。毛白杨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其抗病性研究对于保障林业生产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PtDrl02基因属于TIR-NBS类,这是一个在植物免疫信号传导中扮演核心角色的基因家族,因此对其启动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启动子是基因表达的“调控中心”,理解其结构特征,例如关键的顺式作用元件、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等,能够帮助我们阐明PtDrl02基因在毛白杨抗病响应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我对此类研究尤其感兴趣,因为它可能揭示出控制基因在特定病害发生时激活或抑制的关键调控网络。书中若能详细描述研究中所采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比如启动子克隆、序列分析、报告基因分析、EMSA等,并清晰地呈现研究结果,那么它将成为该领域研究人员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这项研究的成果,理论上可以为通过理性设计或改造启动子来提高毛白杨的抗病能力提供科学依据,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评分

对于像我这样的读者来说,《毛白杨TIR-NBS类抗病相关PtDrl02基因启动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这个标题本身就勾勒出了一幅严谨的科学画卷。专注于一个具体的基因(PtDrl02)的启动子,并且将其与毛白杨的抗病性联系起来,这表明作者很可能在进行一项非常深入且有针对性的研究。启动子,作为基因表达的“指挥官”,其结构决定了基因何时何地、以何种强度“发声”。因此,理解PtDrl02启动子的结构,意味着理解它如何响应环境信号、如何被特定的转录因子识别和结合,最终如何精确地调控PtDrl02基因的表达。而PtDrl02基因又与毛白杨的抗病性息息相关,这层联系使得这项研究具有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我猜想,书中会详细阐述启动子的序列分析结果,包括关键的调控元件及其可能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我会期待看到作者如何通过实验手段来验证这些预测,比如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来观察基因的表达模式,或者通过构建转基因植株来研究启动子在不同条件下的活性变化。这项研究若能成功,无疑将为毛白杨的抗病育种提供重要的分子基础。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毛白杨TIR-NBS类抗病相关PtDrl02基因启动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让我联想到,在生物科学领域,植物的抗病性研究一直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方向。尤其是针对经济林木的抗病性研究,能够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毛白杨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其抗病机制的研究意义非凡。该书以PtDrl02这个具体的基因作为切入点,聚焦于其启动子的结构与功能,这表明研究的深度和精细度。启动子是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区域,深入理解其结构特点,例如是否存在特定的调控元件、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等,以及这些结构如何影响基因在不同环境、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植株对病原菌的抗性,无疑是揭示毛白杨抗病机制的重要一步。我对启动子区域的复杂性和其精妙的调控作用充满好奇,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详细的研究方法和结果,例如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启动子区域的保守性、功能元件,再通过实验验证这些元件的实际作用,如EMSA(凝胶迁移率分析)等,来阐明PtDrl02基因在毛白杨抗病过程中的精确调控网络。

评分

从书名来看,这本书似乎深入探讨了植物分子遗传学和植物病理学交叉领域的一个具体课题。毛白杨TIR-NBS类基因,这类基因在植物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常与抗病性的形成密切相关。特别是启动子的研究,往往是揭示基因表达调控规律的基石。一个基因的活性高低、表达的时机和场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启动子的特性。作者深入研究PtDrl02基因的启动子,其研究价值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启动子序列的解析,或许能够发现新的、具有特定功能的调控元件,这对于理解植物抗病基因的进化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了解启动子的功能,意味着我们可以尝试通过调控该启动子的活性来增强毛白杨的抗病能力,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变启动子序列,或者引入能够调控该启动子活性的转录因子,从而培育出更抗病的毛白杨新品种。这本书的出现,可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研究思路,尤其是在分子育种和抗性基因挖掘方面。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毛白杨TIR-NBS类抗病相关PtDrl02基因启动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让我感觉它是一项非常扎实的科研工作。研究启动子,尤其是基因启动子,就像是在解剖一个基因的“开关”,了解它在何时、何地、以何种强度被打开。毛白杨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如果能够通过对其抗病基因启动子的研究,来提升其抗病性,那将具有巨大的实际应用价值。我想象着书中会详细介绍启动子的序列特征,比如TATA box、CAAT box等基本元件,以及可能存在的更复杂的调控序列,比如增强子、沉默子等。同时,对这些结构如何影响PtDrl02基因的转录,进而影响毛白杨对特定病原菌的抵抗能力,应该会有细致的阐述。我尤其期待看到书中是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些启动子功能的,例如利用报告基因系统来检测启动子活性,或者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来改变启动子的关键区域,观察其对毛白杨抗病性的影响。这项研究不仅是基础理论的探索,更可能为实际的育种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