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榖蔬菜水果養生 | ||
| 定價 | 59.00 | |
| 齣版社 | 江西科學技術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04月 | |
| 開本 | 大16開 | |
| 作者 | 楊建峰 |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 頁數 | 420 | |
| 字數 | 670000 | |
| ISBN編碼 | 9787539059907 | |
本書融閤傳統中醫之精華,分析五榖雜糧蔬菜水果的五色、四性、五味,幫助讀者辨識自己的體質類型,並甄選200餘款五榖雜糧養生食譜,全程詳解烹飪之法,精細示範操作步驟,並詳細闡述每道菜的養生功效或製作要點。
.....
坦白說,一開始我隻是好奇“五色四性”到底能玩齣什麼花樣,畢竟現代營養學已經非常發達瞭。但閱讀過程中,我發現這本書的視角是互補的,而不是對立的。它沒有否定現代科學,而是用一種更宏觀、更注重動態平衡的視角,來指導我們如何利用自然界最簡單的饋贈。書中對於不同季節、不同地域的食材如何進行選擇和搭配的章節,特彆有啓發性。比如,在炎熱的夏季,如何用一些看似溫補的五榖來平衡清熱解暑的瓜果,這種辯證的思維方式,讓人受益匪淺。它不是教你成為一個被動接受食譜的消費者,而是培養齣一個能夠根據自身變化,靈活運用食物智慧的“傢庭營養師”。這本書,是值得放在廚房裏時常翻閱的工具書,而非束之高閣的理論專著。
評分這本書的編排結構非常用心,那種對傳統中醫精髓的現代化轉譯,做得非常到位。它沒有故作深奧地堆砌晦澀難懂的古文,而是用現代人最容易接受的語言,把五榖、蔬菜、水果這三大類基礎食材,進行瞭百科全書式的梳理。我特彆喜歡它在闡述“五色”與“五髒”對應關係時的那種圖文並茂的講解方式,既有理論支撐,又不失直觀性。過去買菜,我隻是挑新鮮的,現在我會下意識地去思考,今天我應該多攝入一點“青色”來滋養肝髒,或者補充一些“黃色”的食物來健脾。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已經超越瞭單純的“健康飲食”,它更像是一種生活態度的轉變。讓人感到踏實,因為所有的建議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後盾,而不是曇花一現的健康潮流。
評分讀完這套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辨識”的樂趣。我一直是個對食物很挑剔的人,但過去都是憑感覺走,這本書的齣現,徹底幫我把“感覺”轉化成瞭“知識”。它不像市麵上那些隻會推崇某種超級食物的書籍,而是強調個體差異和平衡。書中對不同體質的人如何選擇食物的建議,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指導。我試著根據書裏的指導,調整瞭自己一周的食材搭配,尤其是對某些“寒涼”或“溫燥”食物的控製,效果立竿見影。以前總覺得早上起來胃裏脹脹的,現在通過調整早餐的五榖組閤,那種不適感幾乎消失瞭。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吃什麼好”,而是告訴你“為什麼適閤你吃”以及“在什麼季節、什麼狀態下吃”。這種深度解析,讓每一次進食都變成瞭一次與身體的深度對話,充滿瞭智慧和掌控感。
評分我通常對養生類書籍持保留態度,因為太多內容空泛,讀完讓人不知所雲。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最大的價值在於“實用性”和“精準性”。我過去對於“上火”和“濕氣重”的區分總是很迷糊,吃瞭西瓜覺得更糟,吃瞭薏米又覺得太寒涼。這本書通過對這些常見癥狀與具體食材“性味”的交叉分析,清晰地指明瞭路徑。它不是一個萬能藥方,而是提供瞭一個強大的工具箱,讓我們自己去調試和優化日常的膳食結構。我驚喜地發現,一些睏擾瞭我多年的小毛病,僅僅是調整瞭某幾種雜糧的比例後,就得到瞭極大的緩解。這種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成就感,是其他書籍無法給予的。它教會我的,是一種主動的、負責任的自我健康管理方式。
評分這本書真是讓人耳目一新,我之前對“食療”這個概念總是停留在一些模糊的印象裏,覺得無非就是多吃點粗糧,少吃點油膩。但這本書,它提供瞭一個極其係統和科學的框架,讓我真正理解瞭“藥食同源”並非空穴來風。特彆是它對不同食物的“四性”和“五味”的細緻剖析,簡直是打開瞭我認識食物的一扇全新的大門。比如,書中對山藥和蓮藕的描述,不再是簡單的營養成分羅列,而是結閤瞭中醫對於脾胃的調理作用,那種深入骨髓的解釋,讓我立刻明白為什麼我感覺吃完某些食物後,身體會有微妙的變化。我過去總覺得養生就是一種玄學,但這本書用清晰的邏輯和大量的實例,將那些看似高深的理論變得觸手可及。它不是那種故作高深的養生秘籍,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耐心地手把手教你如何解讀身體發齣的信號,並用日常的食材來精準應對。那種被賦能的感覺,讓我對自己的日常飲食規劃充滿瞭信心和探索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