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谷蔬菜水果养生 | ||
| 定价 | 59.00 | |
| 出版社 |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4月 | |
| 开本 | 大16开 | |
| 作者 | 杨建峰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420 | |
| 字数 | 670000 | |
| ISBN编码 | 9787539059907 | |
本书融合传统中医之精华,分析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的五色、四性、五味,帮助读者辨识自己的体质类型,并甄选200余款五谷杂粮养生食谱,全程详解烹饪之法,精细示范操作步骤,并详细阐述每道菜的养生功效或制作要点。
.....
读完这套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辨识”的乐趣。我一直是个对食物很挑剔的人,但过去都是凭感觉走,这本书的出现,彻底帮我把“感觉”转化成了“知识”。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只会推崇某种超级食物的书籍,而是强调个体差异和平衡。书中对不同体质的人如何选择食物的建议,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指导。我试着根据书里的指导,调整了自己一周的食材搭配,尤其是对某些“寒凉”或“温燥”食物的控制,效果立竿见影。以前总觉得早上起来胃里胀胀的,现在通过调整早餐的五谷组合,那种不适感几乎消失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吃什么好”,而是告诉你“为什么适合你吃”以及“在什么季节、什么状态下吃”。这种深度解析,让每一次进食都变成了一次与身体的深度对话,充满了智慧和掌控感。
评分我通常对养生类书籍持保留态度,因为太多内容空泛,读完让人不知所云。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实用性”和“精准性”。我过去对于“上火”和“湿气重”的区分总是很迷糊,吃了西瓜觉得更糟,吃了薏米又觉得太寒凉。这本书通过对这些常见症状与具体食材“性味”的交叉分析,清晰地指明了路径。它不是一个万能药方,而是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箱,让我们自己去调试和优化日常的膳食结构。我惊喜地发现,一些困扰了我多年的小毛病,仅仅是调整了某几种杂粮的比例后,就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这种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是其他书籍无法给予的。它教会我的,是一种主动的、负责任的自我健康管理方式。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耳目一新,我之前对“食疗”这个概念总是停留在一些模糊的印象里,觉得无非就是多吃点粗粮,少吃点油腻。但这本书,它提供了一个极其系统和科学的框架,让我真正理解了“药食同源”并非空穴来风。特别是它对不同食物的“四性”和“五味”的细致剖析,简直是打开了我认识食物的一扇全新的大门。比如,书中对山药和莲藕的描述,不再是简单的营养成分罗列,而是结合了中医对于脾胃的调理作用,那种深入骨髓的解释,让我立刻明白为什么我感觉吃完某些食物后,身体会有微妙的变化。我过去总觉得养生就是一种玄学,但这本书用清晰的逻辑和大量的实例,将那些看似高深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它不是那种故作高深的养生秘籍,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耐心地手把手教你如何解读身体发出的信号,并用日常的食材来精准应对。那种被赋能的感觉,让我对自己的日常饮食规划充满了信心和探索欲。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只是好奇“五色四性”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毕竟现代营养学已经非常发达了。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视角是互补的,而不是对立的。它没有否定现代科学,而是用一种更宏观、更注重动态平衡的视角,来指导我们如何利用自然界最简单的馈赠。书中对于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食材如何进行选择和搭配的章节,特别有启发性。比如,在炎热的夏季,如何用一些看似温补的五谷来平衡清热解暑的瓜果,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让人受益匪浅。它不是教你成为一个被动接受食谱的消费者,而是培养出一个能够根据自身变化,灵活运用食物智慧的“家庭营养师”。这本书,是值得放在厨房里时常翻阅的工具书,而非束之高阁的理论专著。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结构非常用心,那种对传统中医精髓的现代化转译,做得非常到位。它没有故作深奥地堆砌晦涩难懂的古文,而是用现代人最容易接受的语言,把五谷、蔬菜、水果这三大类基础食材,进行了百科全书式的梳理。我特别喜欢它在阐述“五色”与“五脏”对应关系时的那种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既有理论支撑,又不失直观性。过去买菜,我只是挑新鲜的,现在我会下意识地去思考,今天我应该多摄入一点“青色”来滋养肝脏,或者补充一些“黄色”的食物来健脾。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健康饮食”,它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让人感到踏实,因为所有的建议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后盾,而不是昙花一现的健康潮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