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自我足按不生病
定价:23.00元
作者:简绣钰
出版社:福建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335376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本书四大特色
1 不必死背定位,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2 自己动手,小病自除,大病不患
3 足部按摩、穴位按摩、经络敲打、简易健身操
4 近百种常见症状与急慢性病症全收录
内容提要
全身五脏六腑、脑部、五官、淋巴系统、筋骨关节等,在足部皆有对应的反射区,它们如同各组织器官的“充电器”似的,用正确的手法去刺激,即可活化组织器官,增强其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启动人体自愈能力。
目录
作者介绍
简绣钰
足部按摩法推广老师。目前旅居昆明。
1977年自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后在中学任教长达2 5年。退休后,全身心投入足部按摩法的研究与推广工作中。
“体弱多病”是简绣钰老师前半生的人生写照,夏天中暑,冬天感冒,长年腰酸背痛,30岁不到就出现肩周炎症状,32岁得了急性髋关节炎……在她的前半生,完全不懂得如何养生,只知道不断地求医。
尔后,在中医师的建议下,她开始学习太极拳,并在友人的介绍下接触了足部按摩,从此便头栽进了足部按摩法的学习中。接触足部按摩后,她发现身体大为改善,并体会到,与其找人按摩,不如学会自己按摩,于是她研究出自我按摩的手法,并且开班授课,希望能把这项技能传授给更多人。
她开始为别人按摩,她记录下每个人的身体情况,按摩前后身体状况的改变,之后再研究病情变化的前因后果,寻找更有效的按摩手法。同时,她大量阅读相关书籍,中医学、营养学、生理学等,只要能提高足部按摩的效果,她一概接受。这期间,她继续打太极拳,一面打拳,一面思索如何将太极拳“松中带劲”,以及以意念引导动作的“运气送力”原理运用到足部按摩的手法中。同时,她还引入中医学理论,掌握人体气血畅通、充足和平和的要领,证明了足部按摩确实可以促使身体发挥潜藏的自愈能力。
简绣钰老师诊治过的病案无数,包括头痛、鼻窦炎、尿频、失眠、筋骨酸痛、水肿、胃肠疾病、肝胆疾病、妇科疾病等,这些病案无一不因足部按摩而加速痊愈。甚至于许多罹患中风、糖尿病、高血压、抑郁症、过敏症、更年期综合征、症等严重慢性疾病的个案,通过足部按摩的辅助治疗,也都有明显的改善。
足部按摩值得推广,也必须推广,不仅是因为它的效果超乎我们的想像,更是因为它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学会、可以掌握的技能。学会它,靠着自己的一双手、一两样工具,不论走到哪里,随时都可以启动我们身体中神奇的自愈能力。
文摘
序言
坦白讲,我带着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这本书的,毕竟市面上充斥着太多夸大其词的“健康秘籍”。然而,这本书最可贵的一点在于它的“适度”与“平衡”。它没有鼓吹任何极端疗法,没有要求读者立刻抛弃现代生活方式去追求某种虚无缥缈的“原始状态”。相反,它强调的是“渐进式修正”和“个体化适应”。作者非常审慎地在每一个建议后面都加上了“请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的提醒,这种对个体差异的充分尊重,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医学伦理观。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聆听身体的噪音”那一节,它不是让你去听什么高深的生理信号,而是教你如何区分工作压力下的那种僵硬感和真正需要休息的疲惫感之间的细微差别。这种对“度”的精准把握,让那些原本难以付诸行动的建议变得真实可行,因为我知道,我不需要为了“健康”而把自己逼到墙角,只需要在日常的缝隙中进行微小的、可持续的调整。
评分从实用性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它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书籍。相反,它更像是一本需要反复翻阅、时常对照的“生活手册”。书中的许多小技巧——比如特定的呼吸法、应对突发焦虑的“三步撤退法”——我已经开始在工作中最紧张的时刻运用,效果立竿见影。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过去我总是在追求“外部的完美”: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更光鲜的成就。但这本书引导我向内挖掘,去寻找那种不依赖外部条件的、内在的稳定与充盈。它没有给你一个承诺说“读了它你永远不会生病”,但它给出了一种更宝贵的东西:一套应对“不可避免的瑕疵”的智慧,一种能让你在面对风浪时,依然能保持内在节奏的能力。这是一种长期的投资,是对自我存在状态的深度优化,而非短期的健康补剂。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才读完这本书,期间几乎是废寝忘食的状态,不得不说,这本书在结构布局上是下了大功夫的。它不像传统养生书籍那样按照器官或者病症来划分章节,而是采用了更具启发性的“场景驱动”模式。比如,书中有一个专门探讨“情绪波动对消化系统的连锁反应”的章节,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案例和现代心理学研究,将情绪的阴晴圆缺与肠胃的蠕动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最让我震撼的是,作者在阐述某一个观点时,会突然插入一段看似毫不相关的古代诗词或民间谚语,但经过他的巧妙串联,这些看似零散的元素瞬间汇聚成一个有力的论点,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张力和美感。这种跨学科的引用,让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仿佛不是在读一本工具书,而是在进行一场智力上的探险。这种将人文底蕴与实用指导完美融合的手法,在同类书籍中是极其罕见的,它提升了整本书的阅读层次,让读者在追求身体康健的同时,也能滋养心灵。
评分这部书的包装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简约又不失深度的设计风格,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那种留白的处理,仿佛在暗示着书中的内容也同样注重“留白”——不是指空洞,而是留给读者思考和实践的空间。我一开始还担心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理论大部头,毕竟“自我足”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丝哲学的意味。但翻开第一页后,那种流畅的叙事感立刻打消了我的顾虑。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他没有用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口吻,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友在娓娓道来。特别是关于日常习惯的剖析那一部分,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以前总觉得身体不适是“运气不好”或者“休息不够”,但书里对那些微小、看似无关紧要的日常动作和思维模式进行了深入的解构,让我开始正视自己长期以来忽略的那些“小事”。比如,关于饮水温度和进食速度的论述,细致到让人忍不住马上起身去验证自己的习惯。这种从宏观理念到微观实践的过渡,处理得非常自然且具有说服力,让人觉得健康管理并非遥不可及的科学,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艺术。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带着一种独特的、近乎散文诗般的韵律感,这使得即便是探讨那些枯燥的生理机制时,也充满了画面感和感染力。它有一种魔力,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一种全新的、充满敬意的连接感。例如,作者描述人体的免疫系统时,没有用冰冷的细胞名称堆砌,而是将其比喻成一支“沉默的卫戍部队”,时刻巡逻,时刻待命。这种拟人化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拉近了读者与自身生理机能的距离,让人不再将身体视为一个需要被“修理”的机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理解”的伙伴。我发现自己读完这本书后,开始有意识地去观察清晨阳光洒在皮肤上的感觉,或者细细品味一口温水的温度,这些在过去完全被忽略的瞬间,现在都成了与身体对话的渠道。这种感官上的觉醒,比任何药物或锻炼计划都来得更加深刻和持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