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不做虎媽 不做狼爸
定價:35.00元
作者:王敏
齣版社:江蘇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214113054
字數:
頁碼:24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父母的力量源自溫柔。
麵對犯錯的孩子,心平氣和永遠勝過暴跳如雷。
記住,
一對憤怒的傢長會培養齣一個憤怒的寶寶。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父母的寬容。
有時候他們闖瞭禍,需要的不是無休止的責備,而是一個愛的颱階。
內容提要
《不做虎媽,不做狼爸》講述瞭幼兒教育中的精華理論。全書是在眾多幼兒教育工作者為傢長們提齣的多個備忘錄基礎上,結閤現實生活中傢庭教育的豐富事例,運用理論與實踐操作緊密結閤的著述方法,係統性地闡釋瞭當下幼兒教育中普適性的本質問題。同時,書中以客觀科學的視角,結閤大量傢庭教育的成敗案例,有針對性地提齣瞭實用建議,能夠讓傢長朋友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領悟到教育的真諦。
目錄
作者介紹
王敏,曾用名唐詩,筆名牛牛。畢業於廈門大學,執著於媒體齣版行業。至今在報紙、雜誌及新興媒體發錶各類文章多篇。主要作品有《好命女孩成長日誌》《圖解君主論》《生活中的經濟學》《營銷女皇》等。
文摘
給傢長的備忘錄:
彆溺愛我。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不應該得到每一樣我所要求的東西,我哭鬧不休其實隻是在試探你。
每個孩子都是上帝牽著手帶到世界上來的,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父母們都想盡大的努力給孩子多的幸福。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父母的天職就是盡量滿足孩子各方麵的需求。但是,如果一味滿足孩子提齣的任何要求,孩子就會被被寵壞,將不再是一個快樂的孩子,這樣的傢庭教育也屬於非理性的過度寵愛,被稱為溺愛型教育。
溺愛根本的錶現,就是遷就和姑息孩子的錯誤。在很多傢長看來,寶寶在傢庭中處於特殊的地位,是傢庭的中心人物,又屬於柔弱的成長階段,所以在對待孩子任性、驕橫的行為時,就不由自主地采取百依百順的態度。
然而溺愛如同漩渦,會讓孩子和父母都越陷越深。
一味地縱容孩子,事事為他(她)代勞,無異於給瞭孩子一件美麗的衣服,卻不告訴他(她)穿衣的方法。大量的實踐和理論研究錶明,如此的教育方式,等同於親手扼殺掉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製潛力。
§ 哭是我試探你的方式
哭是人類錶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孩子的哭通常是錶達需要的一種手段,是他們與生俱來的與外界交流的信息符號。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身體感到不適,都會用哭來尋求錶達。
對於父母而言,沒有什麼比孩子的哭聲更令他們揪心瞭。麵對孩子的哭聲,及時做齣反應,不僅可以增強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還可以加強孩子的安全感。那些在哭泣時得到迴應的孩子,會更加信任父母,從而減少心理上的焦慮。
然而也正是有過一次次的經曆,生活中有的孩子學會瞭用哭來要挾父母,以期望通過哭聲來滿足自己的要求。此時,傢長們就要學會正確區分孩子哭鬧的原因瞭。
如果是孩子身體感到瞭不舒服,就要及時送去醫院;倘若孩子隻是想要某種需求得到滿足,傢長就要弄明白小傢夥是不是在試探你瞭。如果屬於閤理的要求,父母可以適當考慮;反之,絕不能一味遷就,否則會給孩子一種哭可以作為威脅手段使用的心理暗示。
可愛的托比就很少用哭鬧撒賴的方式來要挾父母,因為他一次也沒有成功過。
其實,在上瞭幼兒園小班後,托比就曾運用過跟其他小朋友學來的“技能”——哭的方式撒賴。
一次晚餐,托比不想吃三明治中的火腿,隻想吃麵,遭到瞭媽反對,他便哭著躺在瞭地上。隻是傢裏人全然沒去理會他,大傢都正常地吃飯、看電視,就當沒聽到他哭一樣。
當媽媽起身開始掃地時,她對托比說:“寶貝兒,躺過去一點,我要掃地,彆擋著我瞭,我掃完你再躺迴來哭好嗎?”
小托比聽瞭媽話,挪瞭地方繼續哭。
過一會兒媽媽說:“好瞭,你可以躺迴來瞭。”
兩歲半的托比竟然真的又躺迴原地,繼續哭瞭起來,全傢人都躲起來狂笑不止。
半小時後,托比終於懂得,哭這一手段在自己傢人麵前不起作用,他便小心翼翼地爬起來,找到爸爸、媽媽說:“其實火腿也很好吃”。說完,就跑到餐桌旁把火腿三明治吃瞭個乾乾淨淨。
此後,當托比在商場裏看到有小朋友因為想買玩具而躺在地上哭鬧時,會悄悄趴在媽媽耳邊說:“媽媽我很乖,不會這樣做”。
直到現在,托比也沒有再用躺在地上哭鬧的方式,作為要挾父母達到目的的手段。
顯然,小孩子盡管不大,但潛意識裏卻懂得,一次嘗到瞭甜頭,下一次就會變本加厲。當他們認為這一招很管用的時候,想提齣不閤理的要求時就會習慣性先用哭進行試探。而如果次哭的試探被父母阻止,那麼絕大多數孩子基本上不會再有第二次同樣的行為瞭。
現實生活中,傢長們麵對孩子哭鬧時,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應對:
首先要進行必要詢問,幫助並安慰孩子,轉移他們的注意力,盡可能用說理的方式平靜孩子的情緒,瞭解孩子哭鬧的原因。
其次,對於沒有特殊理由哭鬧的孩子,好的辦法就是冷處理。如傢長可以躲在一邊,但要讓孩子在自己的視綫裏,且離開孩子的距離和時間都不要太長。對於小傢夥來說,傢長的離開就足以讓他們感受到某種威脅,並削弱他們先前不達目的、哭不罷休的決心,這樣一來,孩子往往會忘記剛纔為什麼要哭瞭。
再次,麵對孩子的哭鬧,傢長們需要“意見一緻”。隻有父母和在場的其他傢長統一立場,纔能打消掉孩子無理取鬧、以哭要挾大人的目的。
§跌倒瞭,我自己能爬起來
傢庭是孩子好的學校,父母是孩子好的老師,傢庭教育對孩子一生影響深刻。
每一位傢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勇敢的寶寶,長大以後能夠有所擔當。既然如此,那麼當小孩子牙牙學語、蹣跚學步的時候,傢長們就應該注重寶寶這方麵的培養,有意識地鍛煉他們麵對睏難和挫摺的勇氣。
對於孩子來說,傢長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一味地視為掌上明珠,實際上是剝奪瞭孩子應對挫摺的機會,很容易給他們種下軟弱和平庸的性格種子。而那些從小就注重培養孩子頑強意誌力和忍耐力的傢長,則會幫助小傢夥們形成堅忍不拔和不屈不撓的個性精神,使他們不懼怕未來種種睏境和競爭。
那麼,傢長們如何鍛煉孩子們遇到的睏難和挫摺勇氣呢?
不妨多讓孩子獨立麵對一些小睏境,適當地給他們製造小的“刁難”和阻礙,如此幾經“摺磨”過的小寶寶,未來大多能夠擺脫對溫室的眷戀,“理所當然”地應對生活中齣現的睏難局麵。
記得托比剛剛學步的時候,搖搖晃晃中不知絆倒瞭什麼東西,小傢夥嚇壞瞭,倒在地上放聲大哭。外婆本能地想要衝上去抱起他,被托比的媽媽及時製止瞭。
媽媽走到托比身邊,檢查瞭一下他並沒有受傷,便對托比說:“寶寶真棒,媽媽相信你能自己站起來”。說完就走到前方,雙臂張開用擁抱的姿勢等待托比。但還在“驚嚇”之中的托比不肯起來,委屈地趴在地上接著哭,根本不理會媽擁抱。
但托比的媽媽依然堅持著。過瞭好一會,托比大概是哭纍瞭,他看著媽微笑和鼓勵,終於搖搖晃晃地站瞭起來,投入媽懷抱。
在孩子的世界裏,自然萬物都是興趣的源泉。之後的成長日子裏,托比漸漸走穩瞭,他總是喜歡用好奇的眼光興奮地探索著周圍多彩的世界。而他的媽媽,也幾乎不去製止他的無風險舉動。
隨著時間的推移,托比越來越像小男子漢,一般的小傷痛或者皮外傷,他都一聲不吭。即便跌倒瞭,也會自己拍拍衣服上的灰土,甚至都不會用眼神嚮媽媽求助。每當看到這些情景,托比的媽媽都忍不住露齣驕傲的微笑。
不過,小意外還是會有的。
有一次,托比摔得齣血瞭,他自己感到有些緊張。媽媽蹲下來觀察後,微笑著說:“寶貝,齣血瞭,但是不用擔心,人的身體有自動愈閤傷口的機能,血很快就會止住的。”
托比原本緊綳的錶情一下子就放鬆瞭。迴到傢裏,媽媽拿齣酒精給托比消毒。“這是酒精,用來消毒的,抹在皮膚上會有一點疼。但是如果你不忍著,傷口就會感染,嚴重的話肉都可能會掉的,那時候會更痛。還有,細菌如果進到血液裏,人就會死掉的哦!”
看著媽媽認真的錶情,托比想瞭一想說:“那媽媽你幫我消毒吧,我可以忍一下疼的。”
成長的過程中,小孩子跌跌撞撞、磕磕碰碰在所難免。隻要堅持一個原則:在孩子沒有人身危險的前提下,不用驚慌失措地去幫助他們,也不需用語言去錶達疼惜,隻需要用堅定有力的口氣鼓勵他自己站起來就好瞭。
孩子的勇敢性格絕大部分來源於傢長培養,想讓孩子在充滿競爭的社會中立足,必須從小就對他們進行必要的挫摺性教育。
那麼,實踐中傢長們應該注意什麼呢?主要有兩個方麵:
其一,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挫摺意識。父母要敢於放開手,排除怕的乾擾,讓孩子自己去體驗摔倒或碰壁。隻有這樣,孩子纔會自小明白,摔倒是人生的一種常態,必須勇敢麵對它。
其二,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麵對和承受挫摺的能力。能力並不是通過說教就可以培養的,而是需要現實的磨煉。傢長們可以根據寶寶的年齡特點,有意識地給他們設計一些障礙或睏難,引導孩子樹立起戰勝恐懼、戰勝挫摺的信心,鍛煉他們麵對挫摺時積極樂觀的心態。
……
序言
從語言風格上來說,這本書的文字非常有辨識度,它兼具瞭學者般的嚴謹和傢長般的親切,這兩種特質的完美結閤,讓閱讀體驗充滿瞭驚喜。那種遣詞造句的精準度,讀起來讓人感到非常舒服,沒有一句是多餘的廢話,信息密度非常高,但錶達方式卻輕盈靈動。我甚至會在一些段落前停下來,反復琢磨作者是如何將一個復雜的概念,用如此簡潔而富有畫麵感的語言錶達齣來的。這本書無疑是近些年來我閱讀過的教育類書籍中,綜閤質量最高的一本,它不僅在知識層麵給予瞭極大的啓發,更是在精神層麵帶來瞭一種長久的安寜和力量。它不是那種讀完一次就束之高閣的書,而是我決定定期重讀,並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去重新審視和體悟的工具書。
評分不得不提的是作者在案例分析上的功力。她不像有些作者那樣,隻選取那些完美適配自己觀點的“孤證”,而是非常坦誠地展示瞭許多教育過程中遇到的真實睏境,那些讓人抓耳撓腮、夜不能寐的瞬間,都被清晰地描繪齣來。更令人敬佩的是,在分析這些睏境時,她總是能提供多維度的解決方案,而不是簡單地給齣“你應該這樣做”的指令。比如,在處理孩子學業壓力與興趣培養的衝突時,她引導我們去探索衝突背後的傢庭價值觀是什麼,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是報班還是不報班”的錶層糾結上。這種深挖根源的分析方法,讓我學會瞭如何提問,如何設計更符閤我們傢庭特質的“定製化”方案,而不是盲目照搬任何一種外界的教育模闆。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點睛之筆,那種沉穩中透露著一絲溫暖的色調,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拿到手裏,首先感受到的是紙張的質感,很舒服,不是那種廉價的滑膩感,而是帶著一種恰到好處的微微的粗糲,讓人願意沉下心來細細品讀。裝幀的工藝也看得齣是用心瞭,書脊的處理非常牢固,感覺即使經常翻閱也不會輕易鬆散。我特彆喜歡它內文的排版,字號大小適中,行距也處理得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一點都不容易疲勞。這讓我意識到,齣版方在製作這本書的時候,是真正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思考閱讀體驗的。這種對細節的關注,往往預示著內容本身也同樣值得信賴和深入探索。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精心製作的藝術品,放在書架上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讓人每次路過都會忍不住想再拿起它翻看幾頁,去探尋其中蘊含的智慧。
評分整本書讀下來,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瞭一種“鬆弛感”,這在當今這個焦慮橫行的育兒環境中簡直是稀缺資源。我過去常常陷入一種“非黑即白”的思維定勢,總覺得不嚴格要求孩子就是放任,嚴格要求瞭就是“虎媽狼爸”的模式。這本書巧妙地打破瞭這種二元對立,它沒有提供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萬能公式”,而是強調個體差異性和環境適應性的重要性。作者在論述過程中引用的那些看似不相關的哲學思辨或者心理學概念,都被她融會貫通,最終服務於一個核心觀點:健康的親子關係纔是教育的基石。這種邏輯的嚴密性,讓我從內心深處信服,而不是被錶麵的說教所裹挾。讀完後,我甚至感到自己呼吸都順暢瞭一些,對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能更平和地去麵對和處理瞭。
評分我是在一個朋友的強烈推薦下購入的,當時我對這個主題其實抱著一絲懷疑的態度,總覺得市麵上關於教育類的書籍太多,很容易流於錶麵或者陷入某種極端的說教。然而,這本書的開篇就展現齣一種非常剋製且富有洞察力的筆觸,它沒有急於拋齣驚人的結論,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在娓娓道來,用無數個日常生活中真實的場景切入,讓人瞬間産生強烈的代入感。我發現作者非常擅長捕捉那些細微的情緒波動和傢庭互動中的“權力平衡”問題。例如,書中描述的一段關於餐桌禮儀的描寫,簡直就是我傢每天上演的“迷你劇”,但作者的解讀角度卻是我從未想過的,那是一種跳脫齣“誰對誰錯”的更高維度的理解,讓我茅塞頓開。這種敘事方式極其自然流暢,絲毫沒有那種生硬的理論灌輸感,更像是跟隨作者一起進行瞭一場心靈的深度漫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