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发现孩子
定价:20.00元
作者:蒙台梭利 郭凤英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5363412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三岁以下儿童早教指南
本书为蒙台梭利为0—3岁儿童量身打造的早期教育指南。书中,作者引导父母突破传统教育观,去真正了解孩子、关爱孩子、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成长环境,从而激发孩子潜质、培养孩子性格,引导孩子自由、健康发展。
◎经典早教书,通俗新译本
蒙台梭利在书中阐述的培养孩子性格、智力和情感的方法与观点,强调给孩子自由,时至今日仍然非常实用。译者在充分理解和接受作者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精准传达了原文精髓,且译文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表达更符合时下读者阅读习惯。
◎版面疏朗,分节阅读
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在版面设计上比较疏朗清新,另外原文每章成一篇文章,并不分节,本版为每一章分出了小节,并加节名,使每章主题更加清晰,全书结构更加完整。
内容提要
“大人不应把孩子塑造成小大人。”蒙台梭利在《发现孩子》这本书中态度明确地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观察外界、做出反应和学习的需要,因此她在本书中倡导打破旧的教育传统,去真正地了解和关爱孩子。《发现孩子》主要针对0—3岁的孩子。书中,作者始终秉持“尽可能地把一切留给自然”的原则,倡导为孩子设计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其身心成长的方案——如何对孩子进行感官练习,如何培养孩子语言、阅读和书写等能力,如何通过绘画和音乐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观察世界、集中注意力,并充分唤起孩子的学习热情——从而开发孩子的精神力量。
目录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蒙台梭利(1870—1952)
全名玛丽亚·蒙台梭利,20世纪享誉全球的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氏幼儿园——“儿童之家”创办者。
反对过分干涉儿童,倡导为儿童设计专属环境,提出“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重要早教概念。在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针对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推出多部早教经典。
著作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多国设立蒙台梭利协会,蒙台梭利学校遍及百余国家,全球千万所学校推行其教育理念和方法。各界知名人士,如比尔·盖茨、彼得·德鲁克、乔治·克鲁尼等,幼时都深受蒙氏教育影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最初翻开这书的时候,我还有点怀疑,市面上关于“怎么养好孩子”的书籍汗牛充栋,这本书又能有什么不同呢?但深入阅读后,我发现它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对“关系”的深刻剖析。它不是教你一套固定的“方法论”,而是引导你去修复和重塑你和孩子之间的连接。书里用了很多篇幅讨论“共情”的实践,这一点对我触动极大。我以前总觉得,只要我物质上满足了孩子,多陪他玩玩游戏,就是尽到责任了。可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情感上的被看见、被理解。那种讲述如何捕捉孩子微小情绪波动,并给予恰当回应的文字,简直像打开了我的“情绪雷达”。它不是那种读完后让你兴奋地想立刻去“改造”孩子的书,相反,它让人变得更沉静、更愿意倾听。我感觉自己像是被一个经验丰富的心灵导师牵引着,去探索孩子内心世界的复杂与美好。结构上来看,逻辑性非常强,从理论基础到实践操作的过渡自然流畅,完全没有阅读障碍,仿佛作者在和你面对面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非常适合那些追求教育深度和个人成长的家长。
评分这本《发现孩子》简直是育儿界的一股清流,它避开了那些热衷于制造“焦虑”的口号,反而用一种极其平静、近乎哲学的视角来看待童年。我最欣赏它对“非结构化游戏”价值的强调。在如今各种早教班、兴趣班把孩子时间塞得满满当当的时代,这本书像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真正的创造力往往诞生于无所事事和自由探索之中。书中描绘的那些孩子在泥土、水、光影中自发构建世界的场景,让我不禁反思自己过去给孩子安排的太多“有目的性”的活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合上书本,去观察我自己的孩子,试着用书里提到的那种“观察者”的视角去看待他。每一次的凝视,都有新的发现,原来他看似无意义的嘟囔,其实是在构建一套他自己的语言系统。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是那种富有诗意的散文体,但内容却丝毫不含糊,它提供的是一种心境的转变,让你从“管理孩子”过渡到“陪伴孩子成长”的全新维度。对于那些感觉自己快要被“流程化”育儿模式异化的父母来说,这本书是极佳的“解药”。
评分这本《发现孩子》真的让我受益匪浅,里面的很多观点都非常新颖,尤其是在探讨儿童早期教育方面,作者的见解独到且充满人文关怀。我特别欣赏它那种鼓励家长跳出传统思维定式的态度,不再将孩子视为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把他看作一个正在自我构建的、充满无限可能的生命体。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接地气,不像有些育儿书那样空泛说教,而是真实地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父母会遇到的各种困境和迷茫。例如,书中关于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深度专注力的培养那一章,我回去尝试了书里提到的几种“无干扰时段”的设置方法,效果立竿见影,孩子从前总是三分钟热度,现在对着他感兴趣的拼图能安静地坐上大半个小时。我感觉作者不仅是一个教育专家,更像是一个与我们并肩同行的资深家长,他的文字里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只有真诚的分享和富有同理心的理解。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观察”这个动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走马观花地看看孩子在做什么,而是开始尝试去解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需求。这本书更像是一张地图,指引着我在为人父母这条充满挑战的旅途中,少走一些弯路,多一些欣赏与耐心。强烈推荐给所有觉得育儿压力山大,渴望找到更有效、更快乐互动方式的父母们。
评分坦白讲,我是一个比较注重实操细节的读者,如果一本书光是讲大道理而不给具体方法,我会觉得收获不大。然而,《发现孩子》这本书成功地平衡了理论的深度和操作的易行性。它没有提供“一招鲜吃遍天”的万能公式,但它提供的是一套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设定边界”那一章,以往我总觉得设定规则就是限制,但作者巧妙地阐释了边界对于孩子安全感和自主性发展的双重意义。书中提供的脚本和情境模拟非常逼真,让我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孩子出现挑战性行为时,我应该如何用既坚定又充满尊重的方式来回应,而不是陷入愤怒或妥协的怪圈。这种基于积极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论述,让所有的建议都有了坚实的后盾,读起来让人信服。更难得的是,它非常强调父母自身的心理调适,提醒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是父母自我重塑的过程。如果你期待一本能让你在实践中找到立足点的育儿指南,这本书绝对值得你深入研读。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最大的震撼,在于它对“差异化”的尊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很容易被各种“榜样家庭”的叙事所裹挟,总觉得自己孩子这里不够好,那里需要补足。而《发现孩子》则用极其清晰的逻辑告诉我,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宇宙,他的发展节奏、他的兴趣点、他的敏感期,都独一无二,不应被任何外部标准所框定。书中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如何进行个性化支持的论述尤其精妙,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对A方法在孩子身上无效,因为他的气质底色与书中所描述的类型完全不同。这本书的语言组织非常流畅,结构层层递进,从对孩子潜能的宏观认知,逐步深入到日常互动的微观技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闭环。它不是一本让你感到“压力山大”的书,反而是让人感到“释然”的书,它解放了我们对“完美父母”的执念,让我们能够更坦然、更真实地去爱眼前的这个孩子。读完之后,我对待孩子的眼神都变得不一样了,多了一份欣赏,少了一份焦虑,这是无价的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