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孩子是教出来的:中国父母必修的七堂课(大教育书系)
定价:32.00元
售价:21.1元,便宜10.9元,折扣65
作者:鲁鹏程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3549166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性。鲁鹏程是当代家庭教育专家,其《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孩子100招》销售过50万册,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可。本书是作者系统性阐述家庭教育观念与方法的大成之作。2.实战性。本书针对家庭教育的现状,用大量生活事例来分析教育的得失,找寻因应策略。好学,实用。3.开创性。本书开创性地进入家庭教育的德育领域,将孩子的做人教育、道德教育作为切入点,得到朱永新、周国平、孙云晓、卢勤等教育家的极力推崇。
内容提要
七堂课!家庭教育专家鲁鹏程为中国万千父母道明了家庭教育的本质。 不论何种形式的教育,其终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我们当下教育,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育,忽视了孩子的道德教育,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作者以专业的教育素养和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探寻家庭教育的本质,倡导家庭的做人教育,德行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等,力求孩子往德才兼备的方向发展。如何行之有效地教育孩子?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作者引导我们从传统文化中发掘丰富而又强大的教育资源,将重读经典作为教育重要一环,从中吸取营养。好的教育方法,建立在好的教育理念和好的教育心态之上。社会流行的教育观念,未必真正适用于每一个孩子,好的方法,就是尽量少用“技巧”,而是提高教育者的修养,用父母的品格对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目录
作者介绍
鲁鹏程,原名张振鹏,我国家庭教育专家,教育畅销书作者。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特聘专家,北京大学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主讲专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教育电视台、凤凰讲堂等教育类节目特约访谈嘉宾。亲子教育类杂志《时尚育儿》《亲子》等专家顾问团成员、撰稿人。机械工业出版社成立60周年“*影响力作者”,作品总超过200万册,其中《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自2011年出版以来持续加印、已畅销50余万册,长期雄踞各大图书排行榜前列,续篇《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实践版)入选“全民阅读年会50种重点推荐图书(2014-2015)”及“全国图书馆推荐书目(2014-2015)”,姊妹书《好妈妈不宠不娇教育女孩100招》系列、《学好弟子规 教出好孩子》及《教师的国学素养》等图书深受家长和老师们欢迎。有多部作品分别入选“2011—2012年中国十大家庭教育图书”、“《中国教育报》2011年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另有多部作品版权输往韩国、越南、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文摘
序言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对“家庭文化”建设的强调。很多育儿书只聚焦于“亲子关系”或“个体行为矫正”,但这本书却将目光放得更远,探讨了整个家庭的价值观是如何代际传递的。作者提出的“家庭契约”的概念,对我启发很大。它不再是单向的“父母命令孩子”,而是全家共同参与制定的行为准则和沟通模式。这极大地提升了家庭的凝聚力和民主氛围。我开始思考,我想给孩子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氛围?是充满控制的紧张,还是充满理解的支持?这本书引导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家庭价值观重审。它让我明白,我们今天对孩子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明天的考试,更是为了塑造他们未来几十年的人格底色和面对世界的态度。这是一本真正具有前瞻性和深远影响力的指导手册,它让我对“为人父母”的责任有了更宏大和敬畏的理解。
评分这本让我眼前一亮的育儿宝典,简直是为我这种在孩子教育路上摸爬滚打的父母们量身定制的指南。它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那些看似玄奥的教育理念掰开了揉碎了讲给我们听。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谈及“规则建立”那一部分时所展现出的智慧。他不是简单地喊口号,而是深入剖析了规则背后的心理学逻辑,告诉我如何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约束,而不是仅仅因为害怕惩罚而顺从。书中提到的小技巧,比如如何利用“选择权”来平衡权威与自由,我回家就尝试了一下,效果立竿见影,孩子对“必须完成的作业”的抵触情绪明显降低了。这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做什么”的书,更是一本教你“为什么这么做”的书,让我对“管教”这件事的理解彻底颠覆了。它教会我,真正的教育不是塑造,而是激发,是从根源上滋养孩子内心的力量。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像是拿到了一把万能钥匙,打开了通往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密通道。
评分坦白说,我以前买过不少号称“革命性”的育儿书,大多是空泛的理论堆砌,读完后感觉知识点倒是记了不少,但一到实际操作就抓瞎。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具有一种惊人的“实操性”和“画面感”。当我读到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那一章节时,作者描绘了一个家庭场景:孩子弄洒了牛奶,父母首先要做什么,接着引导孩子如何补救,每一步的台词和肢体语言都写得清清楚楚。这种细致入微的描述,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读完后马上就能在脑海中预演一遍,知道在下一次类似情境发生时该如何反应,而不是手足无措地吼叫。特别赞赏作者对“情绪管理”部分的深入探讨,他没有简单地要求父母“保持冷静”,而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暂停-观察-回应”的流程。这套流程非常实用,它帮助我在情绪爆发的临界点强迫自己慢下来,真正去倾听孩子被情绪掩盖下的真实需求。这本书与其说是教育书,不如说是一本高情商父母的“行为手册”,非常实在,不玩虚的。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振奋的是它对“学习动力”的重新定义。我们这一代家长,多多少少都带着“唯分数论”的阴影,总觉得不逼一逼孩子,他们就会停滞不前。但这本书旗帜鲜明地指出了这种“外部驱动”的弊端,并花了大量篇幅去阐述如何构建孩子的“内在驱动力”。作者提出的“成就感循环”模型非常具有启发性,它告诉我们,每一次小小的、被认可的成功,远比一次大考的高分更能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我开始有意识地去捕捉孩子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那些微小的闪光点,比如他今天主动整理了书桌,或者独立解决了一个难题,然后给予那种精准而有分量的赞扬。效果令人惊喜,我的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有完成任务才愿意投入,他开始对探索未知这件事本身产生兴趣了。这本书让我从一个“监工”的心态,转变成了一个“园丁”的心态,不再只盯着结果,而是专注于土壤的滋养。
评分从文学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行文风格也独树一帜,它不像某些严肃的学术著作那样高冷,反而有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和力。作者的笔触是温暖而坚定的,他深知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会遇到的焦虑、自我怀疑和挫败感,并且能够精准地触及这些痛点。有一段描述父母在夜深人静时,看着熟睡的孩子,那种复杂的情绪,我读了之后差点流泪,因为它太真实了。这种“共情式”的写作,让阅读过程本身就变成了一种自我疗愈。它不是在指责父母的不足,而是在邀请父母加入一个成长的队伍。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觉得胸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仿佛收到了来自一位智者的温柔鼓励:“你做得不错,但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这种情感上的支撑,比任何硬性的方法论都要来得珍贵和持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