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
定价:21.00元
作者:张永生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8-01
ISBN:97871112428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应用技术,是提高我国电子产品及工程设计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强大、运行速度快、数据开发性好和使用方便等特点,目前已在电子工程设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常用EDA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应用设计和分析实例以及性能仿真等相关内容,取材广泛、翔实新颖,重点突出,实例丰富,且充分考虑了便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可方便进行实践的操作性。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教材,又可作为电路设计人员和电路制好者的参考书。
为方便教学,本书配有免费电子课件,凡选用本书作为授课教材的学校,均可来电索取,咨询电话:010-88379375。
目录
前言
章 电子设计自动化概述
1.1 引言
1.2 EDA技术的发展历程
1.3 EDA系统的构成
1.3.1 板级电子系统EDA集成开发环境
1.3.2 芯片级电子系统:EDA集成开发环境
1.3.3 综合型电子系统EDA集成开发环境
1.3.4 电子系统EDA集成开发环境比较分析
1.4 常用EDA工具
1.4.1 硬件描述语言VHDL
1.4.2 EDA技术的常用工具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2章 PLD及编程开发技术
2.1 PLD概述
2.2 PLD的基本结构
2.2.1 组合逻辑与时序逻辑的逻辑函数表达式
2.2.2 PLD的基本模型
2.3 PAL和GAL器件的基本结构
2.3.1 PAL器件的基本结构
2.3.2 GAL器件的基本结构
2.4 CPLD的基本结构
2.4.1 Xilinx公司XC7300系列的结构
2.4.2 Ahera公司MAXT000系列的结构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3章 数字系统EDA开发工具
3.1 MAX plusⅡ概述
3.1.1 MAX plusⅡ简介
3.1.2 MAX plusⅡ的菜单栏和工具栏
3.2 MAX plusⅡ的基本操作
3.2.1 MAX plusⅡ的安装及初次设置
3.2.2 MAX plusⅡ的设计流程
3.3 MAX plusⅡ的原理图输入设计法
3.3.1 设计项目的建立——顶层采用原理图设计输入法
3.3.2 设计项目的编译与适配
3.3.3 设计项目的仿真与时序分析
3.3.4 设计项目编程/适配
3.4 MAX plusⅡ的文本输入设计法
3.5 MAX plusⅡ的波形输入设计法
3.6 MAX plusⅡ的层次化设计法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4章 硬件描述语言VHDL
4.1 VHDL概述
4.1.1 VHDL的特点
4.1.2 VHDL与VerilogHDL、ABEL的比较
4.2 VHDL程序的结构
4.2.1 实体
4.2.2 结构体
4.2.3 库
4.2.4 程序包
4.2.5 配置
4.3 VHDL的语言要素
4.3.1 VHDL的文字规则
4.3.2 VHDL的数据对象
4.3.3 数据类型
4.3.4 类型转换
4.3.5 运算操作符
4.4 VHDL的基本描述语句
4.4.1 顺序语句
4.4.2 并行语句
4.4.3 其他语句
4.4.4 属性语句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第5章 VHDL程序设计基础
第6章 EWB应用基础
第7章 EWB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第8章 EWB电路设计仿真
第9章 Protel99电路设计仿真
0章 课程实训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在日新月异的电子技术领域,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无疑是最具战略意义的基石之一。我近期有幸阅读了一本深入探讨EDA技术的著作,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视角之独特,令我赞叹不已。作者在书中不仅梳理了EDA技术的发展脉络,更着重于剖析其核心算法和数学模型。例如,在讲解图论在芯片物理设计中的应用时,作者不仅给出了具体的算法描述,还结合实际的布局布线问题,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这些算法的精妙之处。此外,书中对高性能计算在EDA中的作用也有着精彩的论述,阐述了如何利用并行计算和分布式计算来加速复杂的EDA任务。这种深入到技术底层的分析,对于真正理解EDA技术的本质和未来发展方向至关重要。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EDA标准化和行业生态的讨论,这对于我们理解整个产业的运作模式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兼具学术深度和行业洞察力的优秀著作,适合所有对EDA技术有浓厚兴趣的专业人士阅读。
评分在数字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如同驱动现代电子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我最近接触到的一本关于EDA技术的图书,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各种工具和指令,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读者能够理解EDA技术的“为什么”和“怎么做”。其中,对于集成电路(IC)设计流程的详细阐述,是我认为最出彩的部分。作者以一种抽丝剥茧的方式,将复杂的IC设计过程分解为前端设计、后端设计以及验证等关键阶段,并针对每个阶段的核心技术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逻辑综合和布局布线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将抽象的算法和优化策略与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联系起来,大大降低了理解难度。此外,书中还对各种EDA工具的特性和应用场景进行了比较分析,帮助读者在实际工作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又不失生动,既有专业技术的深度,又不乏人文关怀的温度,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倍感轻松和愉悦。
评分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科技感和挑战性。我最近读到的一本关于这方面的书,给我带来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传授秘诀。书中对硬件描述语言(HDL)的讲解,尤其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并非简单地介绍语法,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编写高效、可综合的HDL代码,以及如何避免常见的陷阱。他分享的许多关于代码优化和调试的技巧,都是他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对于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FPGA和ASIC设计流程对比的部分,清晰地展示了两者的异同,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这让我对整个电子产品设计生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且,作者在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的建议,这对于想要将技术转化为实际产品的工程师来说,同样非常重要。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亲切而恳切,仿佛作者就坐在你旁边,娓娓道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许多知识。
评分作为一名在电子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深知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在EDA技术这个更新迭代速度极快的领域。最近,我翻阅了一本有关EDA技术的书籍,可以说它为我带来了不少启发。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前瞻性和实践性。作者并没有过多地关注已经过时的技术,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当前和未来发展趋势上,例如人工智能在EDA中的应用、低功耗设计、以及先进的验证方法学等。书中对于如何利用先进技术来解决实际设计难题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思路和方法。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芯片验证的部分印象深刻,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验证策略,如动态仿真、形式验证、以及基于覆盖率的验证等,并且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有效地提高验证效率和质量。这对于减少芯片流片风险,节约开发成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EDA软件开发和定制化的问题,对于有志于深入EDA工具开发领域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难得的参考。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是一部激发创新思维的宝典。
评分一本好书,就像一位人生导师,能让你在迷茫时找到方向,在困惑时获得启迪。我最近有幸读到了一本关于电子设计自动化的技术书籍,虽然具体的书名在这里不便透露,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它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我对这个日新月异的领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优点有很多,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它并没有停留在浅显的介绍,而是深入到各个核心技术环节,从原理到实践,层层递进,让读者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窥见前沿技术的端倪。作者的讲解方式也非常独特,他善于将复杂的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出来,并且辅以大量的图示和案例,使得抽象的技术变得生动具体。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FPGA设计流程的部分,作者将每一个步骤都拆解得非常细致,从逻辑设计到时序约束,再到物理实现,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技巧和经验。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次完整的项目开发过程,对其中的挑战和乐趣都有了切身的体会。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佳作,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提升专业技能,更能激发我们对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热情和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