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成语词典》是一部简明实用的中型成语词典。收词严谨规范,涵盖古今常用成语;释义准确详备,说明褒贬色彩,指出特定用法;书证精当丰富,充分体现成语的时代性和使用特点。词典自2002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销量超过500万册。荣获第五届国家辞书奖,是成语类辞书的品牌产品。
《新华成语词典》第2版,依据大型文献语料库,对收词、释义、例证等做了全面修订。收词从第1版的8000余条增加到10000余条,收录了“风生水起”“冰山一角”等大量新近产生的成语。
《新华成语词典》第2版由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修订。这次修订,以大型语料库为文献依据,吸收多年研究成果,对词典的收词、释义、例证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研究和改进。在保持第1版优点、特色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质量,增强词典的科学性、实用性。
◎ 审核、调整词目,收词从第1版的8000余条增加到10000余条,增收大量古今常用成语及新近产生的成语。
◎ 全面检查、改进释义。
◎ 核查书证;补充及更换部分更典型、更恰当的书证。
◎ 调整语源阐释方式,增加“语本”体例以表明成语定型之前的语源。
◎ 以常用常见和兼顾语源为原则,对部分主副条进行调整。
词典采用双色套印,条目释义部分用蓝色楷体表示,较第1版更为清晰、美观。
《新华成语词典》第2版由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修订,赵克勤、张万起、许振生等辞书专家审订。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主要是为了给家里的孩子准备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现在的孩子,面对海量的网络流行语,反而对那些沉淀了数百年智慧的成语感到陌生和距离感。我希望这本词典能够成为他接触传统文化的“第一道门”。我特别关注它针对“中小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做了哪些优化。比如,例句是否生动易懂?释义是否足够白话,避免了过多晦涩的文言文术语?如果它能像一个耐心的老师一样,不仅告诉我们“是什么”,还能解释“为什么是这样”,那就太棒了。精装本的耐用性很重要,因为孩子的学习过程总是伴随着磕碰和磨损,一个能陪伴他度过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伙伴,它的物理存在感和坚固程度是必须保障的。我甚至希望它能附带一些有趣的小知识板块,比如成语背后的典故故事插图,让枯燥的记忆过程变得充满乐趣。
评分这本书的“第2版”的标识,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这意味着它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和学者的修订,想必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增补和修正,这一点在工具书领域至关重要。我尤其在意,它是否对一些近年来在学术界或官方文件中出现的新用法的成语进行了收录和界定,毕竟语言是活的,词典也需要与时俱进。我更看重它“辞典”和“词典”并用的定位,这暗示了它可能在内容深度上有所侧重,或许在解释词源、辨析近义词、区分易混淆词方面下了大功夫。一个优秀的辞典,不光要解决“查得到”的问题,更要解决“用得对、用得妙”的问题。我期待它能提供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频率和褒贬色彩的标注,这对写作和口语表达的提升是立竿见影的。
评分从一个深度用户的角度来看,一本好的成语词典能否真正服务于进阶学习者,关键在于其“辨析”和“延伸”能力。我希望这本“新版”的成语词典,能够提供超越基础释义的深度内容。例如,对于一些同源异形或意义相近的成语,能否提供清晰的源流对比和使用场景的细微差别分析?如果它能提供一些成语的“演变史”,展示一个词汇是如何随着时代发展而意义发生微妙变化的,那这本书的价值就远远超出了普通查阅工具的范畴,而成了一部微型的汉语发展史。这种对语言深层结构的挖掘,是吸引我购买的决定性因素。我更看重它的权威性是否能帮助我在撰写学术性或正式文件时,做到用词精准无误,真正做到为我的表达保驾护航。
评分我是一个追求“物有所值”的消费者,对于这种工具书,定价高低是次要的,关键在于其知识密度和使用体验。这本书的“中华成语词典”这个名称,有一种宏大的气势,似乎涵盖了非常广泛的成语库。我好奇它的收录量级,如果能接近十万条目,那无疑是业内顶尖的了。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它明确标注了“精装 塑封”,这让我对它的收藏价值有了更高的期望。我喜欢将这类经典工具书摆在书房里,它们不仅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文化品味的象征。翻开一本装帧精良的词典,那种油墨的香气和纸张的触感,能瞬间让人沉静下来,从浮躁的网络世界中抽离出来。我希望它的排版布局是典雅的,字体选择是易于长时间阅读而不疲劳的,而不是为了塞入更多内容而牺牲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厚实的精装本,拿到手沉甸甸的,光是这份质感就让人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觉得,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好的工具书比任何App都要来得踏实可靠。记得我小时候,查成语全靠翻阅那些厚厚的字典,那种指尖划过纸张,最终定格在目标词条的体验,是电子设备永远无法替代的。这本书的装帧非常考究,塑封做得一丝不苟,想必是为了应对长时间的使用和频繁的翻阅。我更看重的是它作为“新华”出品的权威性,这代表着它在收录和释义上的严谨。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查阅工具,更是一部能引导我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精髓的桥梁。尤其是“中国成语大会”这个标签,让我好奇它是否在收录了一些更贴近现代语境或是在比赛中频繁出现的“活”成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故纸堆里的陈旧词汇。期待它在版式设计上能有足够的留白和清晰的索引,让查找效率大大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