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漫谈中国文化(南怀瑾讲述)
定价:26.00元
作者:南怀瑾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01
ISBN:97875060331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 台湾商务印书馆国学经典文丛(套装全六册)南怀瑾、毛子水等著没有古代哪有现代,没有父母哪有儿女,没有祖先哪有我们呢?可是我们现在迷了路…… 我只是一个年纪大、顽固的、喜欢中国文化的老头子。 从《管子》、《货殖列传》、《食货志》、《古今图书集成》等古代典籍里的财货观切入,以历史见证者、亲历者身份讲述近一个世纪中国金融、企业演进的“另类史”,既能化古为今,又旁涉西洋经济、管理体制,虽曰漫谈,实处处真知卓见。 推荐购买国学基础读本《唐诗三百首详注》(版本经典)推荐购买国学基础读本《宋词三百首详注》(版本经典) ★推荐购买:季羡林图文版超值套装(**精装版,两百余幅季老生前从未公开过的照片) 南怀瑾著作精选(精装19册)
内容提要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2007年在太湖大学堂应邀就金融、企业、经济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所做的三次重要讲座内容的辑录。南先生“破天荒”地*次以资本为题,开篇即幽默地指出:“在社会上做事情,攻击人家犯罪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男女关系,一个是钱。”用举重若轻的“南氏风格”,用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南氏语言”,从《管子》、《货殖列传》、《食货志》、《古今图书集成》等中国古代典籍里的财货观切入,从自己在近现代中国的亲身经历出发,将人们的日常经济活动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讲述了近一个世纪中国金融、企业、文化演进的“另类史”。言简意赅,大题小讲,既化古为今,又旁涉西洋经济、管理体制,虽各有侧重,但每每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包罗万象和玄深妙用,及其痴心、醉心于中华文明的缘由和立场。大道至简,虽曰漫谈,真知卓见处处可现。
目录
与银监会的漫谈
堂
不虞之誉,求全之毁
缘起
北伐与南伐
翻译问题大
西方、东方和人类的经济学
吃饭大如天的农业
自己的金融、法律体系
求索而迷惘的百年
票号、、银行与金银、钞票、卡
第二堂
财富从哪里来
清末民初的货币战争
张恨水的文章
抗战与抗战后的金融
到了台湾 朝不保夕与白色恐怖
分税制、黄金、计口授粮
治理通货膨胀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合作社、搭会与信用
第三堂
小国寡民与治大国
政治与经济的主辅
克难运动
土地公有与金融
公与私的辨证
盛名之下不可久居
《票据法》的兴废
文物衣冠与中药
美国、法国的银行
做生意的时机
金温铁路与试验中国银行
文学与人生修养
两首诗的感慨
新旧文化的企业家反思
堂
缘起与感想
奖学金与助学金
所谓“经济”
学问知识文化
历史的重要性
政治与经济的主辅
管鲍之交与做的条件
第二堂
国之四维
管仲相齐
吕不韦相秦
春秋大义
文景之治
发展的虚实
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第三堂
一穷二白的发展经验
政策的争论
读《史记》的窍门
政治哲学
史官的品格
六经皆史也
骄奢的风气
经济、政治的教育原则
谁够得上儒商
第四堂
贤愚不肖皆爱财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财产与人格
财富的无常与无情
财富与文化、道德
欲望的极限
第五堂
微言大义
文化的基础在文学
经史合参
企业实业事业
六个突然
新旧企业家
管理学的历史
访问日本
第六堂
自我管理
《诫子书》
唯大英雄能本色
管理自己的性与情
大的管理学
晚餐后答学员问
国学与中国文化
堂
缘起
国学中国文化国粹汉学
焚书坑儒的背后
项羽的一把文化劫火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断层
对汉学的无知
白头宫女在
学国学的步——诵书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
二百年文化反省
文字是中国文化宝库的钥匙
第二堂
万古通晓的文化体系
先研究“小学”
中国的书院
尺牍与师爷
教授与“叫兽”
儿童经典读诵工程
教育的目标
民办、官办教育的历史得失
知识分子的榜样与精神追求
第三堂
有容乃大与通变
组织与利害关系
研究中国文化的捷路
《朱子治家格言》
如何读史
文化文学诗词
第四堂
诗词与文艺
玩索而有得
好小说中短命的爱情
帝王的诗才
诗人政治的代价
尾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真正伟大的思想,都应该能够以一种最朴实无华的方式呈现出来。而南怀瑾先生的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他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只是以一种平实的语言,讲述着中国文化的精髓。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一些人生哲理的阐释,总是能够直击人心,引发深刻的共鸣。他能够将那些抽象的道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场景,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我习以为常的观念,也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文化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生的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南怀瑾先生的智慧和魅力。这本书,值得反复阅读,每一次阅读,都能有新的收获。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漫谈”的表象之下,隐藏着巨大的思想深度。南怀瑾先生以一种极其接地气的方式,将中国文化的精髓融入到日常的讲述之中。他仿佛是一个老朋友,在你耳边低语,分享着那些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故事。我尤其欣赏他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解读,总能超越表面的叙述,触及到更深层次的动机和影响。他并没有简单地褒贬人物,而是用一种更加宏观和辩证的视角,去分析和阐释。这种解读方式,让我对历史有了更全面、更 nuanced 的理解。而且,先生在讲述中,经常会穿插一些生活化的例子,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易于理解。读这本书,就像在品一杯陈年的老酒,越是细细品味,越能感受到其醇厚的味道。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深邃的中国文化世界。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散发出的淡淡书香所吸引。南怀瑾先生的名字,早已如雷贯耳,他以一种近乎“漫谈”的姿态,将晦涩深奥的中国文化,化作了寻常巷陌里的谈资,让原本高高在上的哲学、历史,变得鲜活而可亲。翻阅其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温暖的茶馆,先生呷一口茶,便娓娓道来,时而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时而又结合当下,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那些历经沧桑的智慧,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些关于儒释道、关于历史人物、关于民族精神的片段,并没有刻板的学术腔调,反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文的关怀。我尤其喜欢先生讲到一些生活细节时,那种洞察人心的力量,仿佛能瞬间点破我心中的困惑,又或是让我对周遭的事物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更像一场心灵的洗礼,一次对中华文明深邃内涵的探索之旅,让人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地被深深吸引,并开始反思自身与传统文化的连接。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便是南怀瑾先生那种“化繁为简”的功力。他将中国文化中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部分,用一种极其浅显易懂的语言呈现出来,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地接触和理解。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豁然开朗。先生并没有刻意去卖弄学问,而是以一种分享的态度,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他善于从细微之处着眼,挖掘出背后蕴含的深刻道理。这种解读方式,让我对许多以往不曾注意的文化现象,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先生的讲解,充满了一种人文关怀。他并不是在讲授知识,而是在与读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引导我们去思考,去感悟。这本书,就像一位良师益友,在默默地引导着我,让我更加热爱和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评分读这本书,总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脑海中被重新梳理和点亮。南怀瑾先生的讲解,并非是那种高屋建瓴式的说教,而是充满了一种“过来人”的智慧和幽默。他能够从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引申出深刻的文化内涵,让人不得不佩服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之透彻。我经常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停下来,反复咀嚼先生的字句,回味其中蕴含的深意。有时候,他的一些观点,可能会颠覆我以往固有的认知,但细细想来,却又觉得言之有理,发人深省。这种挑战思维定势的过程,正是阅读的乐趣所在。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并没有给我带来压迫感,反而让我感到一种轻松自在。先生的语言风格,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辈,循循善诱,引导你慢慢地走进中国文化的殿堂。它不是让你去死记硬背,而是让你去感受,去体会,去领悟。每一次的阅读,都能发现新的亮点,每一次的合上书本,都会有新的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