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孔子傢語 顔氏傢訓(典藏版)/萬捲樓國學經典
定價:39.80元
作者: 王肅, 顔之推,夏華 等
齣版社:萬捲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47044698
字數:
頁碼:340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孔子傢語和顔氏傢訓是古人對於“傢教”的諸多著述當中流傳廣、為人所稱道的兩部著作。
《孔子傢語》記述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與思想,生動塑造瞭孔子形象。對研究儒傢學派的哲學思想、思想政治與教育思想有著巨大的理論價值。
《顔氏傢訓》是南北朝時代北齊知名文學傢顔之推結閤自身的經曆、處世哲學所寫成的傢庭教育教科書。
兩部著作都飽含哲理,對於生活在當今社會的我們也有著重要的藉鑒意義。
目錄
孔子傢語
捲一
相魯
始誅
王言解
大婚解
儒行解
問禮
五儀解
捲二
緻思
三恕
好生
捲三
觀周
弟子行
賢君
辯政
捲四
六本
辯物
哀公問政
捲五
在厄
睏誓
捲六
執轡
捲七
觀鄉射
五刑解
捲八
辯樂解
問玉
屈節解
捲九
本姓解
捲十
終記解
麯禮子貢問
顔氏傢訓
捲
序緻
教子第二
兄弟第三
後娶第四
治傢第五
捲第二
風操第六
慕賢第七
捲第三
勉學第八
捲第四
文章第九
名實第十
涉務第十一
捲第五
省事第十二
止足第十三
誠兵第十四
養生第十五
歸心第十六
捲第六
書證第十七
捲第七
音辭第十八
雜藝第十九
終製第二十
作者介紹
文摘
《孔子傢語 顔氏傢訓(典藏版)/萬捲樓國學經典》:
魯哀公讓人設席,孔子陪坐在旁邊,說:“儒者如同席上的珍品,等待彆人來選用;晝夜不停地學習,等待彆人來請教;心懷忠信,等待彆人舉薦;努力做事,等待彆人錄用。儒者自修立身就是這樣的。儒者的衣冠周正,行為謹慎,對大事推讓好像很傲慢,對小事推讓好像很虛僞。做大事時神態慎重,像心懷畏懼;做小事時小心謹慎,像不敢去做。難於進取而易於退讓,柔弱謙恭像是很無能的樣子。儒者的容貌就是這樣的。儒者的起居莊重謹慎,坐立行走恭敬,講話誠信,行為必定中正。在路途中不與人爭好走的路,鼕夏之季不與人爭鼕暖夏涼的地方。不輕易赴死以等待值得去犧牲生命的事情,保養身體以期待有所作為。儒者預先準備就是這樣的。儒者寶貴的不是金玉而是忠信,不謀求占有土地而把仁義當作土地,不求積蓄很多財富而把學問廣博作為財富。儒者難以得到卻容易供養,容易供養卻難以留住。不到適當的時候不會齣現,不是很難得嗎?不正義的事情就不閤作,不是很難留住他們嗎?先效力而後纔要俸祿,不是很容易供養嗎?儒者近乎人情就是這樣的。儒者對於彆人委托的財貨不會有貪心,身處玩樂之境而不會沉迷,眾人威逼也不懼怕,用武力威脅也不會恐懼。見利不會忘義,見死不改操守。遇到猛禽猛獸的攻擊,不度量自己的力量而與之搏鬥,推舉重鼎不度量自己的力量盡力而為。對過往的事情不追悔,對未來的事情不疑慮。錯話不說兩次,流言不去追究。時常保持威嚴,不學習什麼權謀。儒者的特立獨行就是這樣的。儒者可以親近而不可以脅迫,可以接近而不可以威逼,可以被殺而不可被侮辱。他們的住所不,他們的飲食不豐盛,他們的過失可以委婉地指齣而不可當麵數落。儒者的剛強堅毅就是這樣的。儒者以忠信作為鎧甲,以禮儀作為盾牌,心中想著仁去行動,懷抱著義來居處,即使遇到,也不改變操守。儒者的自立就是這樣的。儒者有一畝地的宅院,居住著一丈見方的房間,荊竹編的院門狹小如洞,用蓬草編作房門,用破甕口作為窗框。外齣時纔換件遮體的衣服,一天的飯閤並為一頓來吃。君上采納他的建議,不敢産生懷疑;君上不采納他的建議,也不敢諂媚求進。儒者做官的原則就是這樣的。儒者與今人一起居住,而以古人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儒者今世的行為,可以作為後世的楷模。如果生不逢時,上麵沒人提攜,下麵沒人推薦,進讒諂媚的人又閤夥來陷害他,隻可危害他的身體,而不可剝奪他的誌嚮。雖然能危害他的生活起居,他終還要施展自己的誌嚮抱負,仍不忘百姓的痛苦。儒者的憂思就是這樣的。
“儒者廣博地學習而無休止,專意實行而不倦怠,獨處時不放縱自己,通達於上時不離道義。遵循以和為貴的原則,悠然自得而有節製。仰慕賢人而容納眾人,有時可削減自己的棱角而依隨眾人。儒者的寬容大度就是這樣的。儒者舉薦人纔,對內不避親屬,對外不避有仇怨的人。度量功績,積纍事實,不謀求更高的祿位。推薦賢能而使他們身居高位,不期望他們的報答。國君滿足瞭用賢的願望,百姓依仗他的仁德。隻要有利於國傢,不貪圖個人的富貴。儒者舉賢薦能就是這樣的。儒者沭身心於道德之中,陳述自己的意見而伏聽君命。平靜地糾正國君的過失,君上和臣下都難以覺察。默默地等待,不急於去做。不在地位低下的人麵前顯示自己的高明,不把少的功勞誇大為多。國傢大治的時候,群賢並處而不自輕;國傢混亂的時候,堅守正道而不沮喪。不和誌嚮相同的人結黨,也不詆毀和自己政見不同的人。儒者的特立獨行就是這樣的。
儒者中有這樣一類人,對上不做天子的臣下,對下不侍奉諸侯,謹慎安靜而崇尚寬厚,磨煉自己端方正直的品格。待人接物剛強堅毅,廣博地學習而又知所當行。即使把國傢分給他,他也看作是錙銖小事,不肯做彆人的臣下和官吏。儒者規範自己的行為就是這樣的。儒者交朋友,要誌趣相閤,方嚮一緻,營求道藝,路數相同。地位相等都高興,地位互有上下彼此也不厭棄。久不相見,聽到對方的流言蜚語也絕不相信。誌嚮相同就進一步交往,誌嚮不同就退避疏遠。儒者交朋友的態度就是這樣的。溫和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謹慎是仁的基礎,寬宏大量是仁的開始,謙遜待人是仁的功能,禮節是仁的外錶,言談是仁的文采,歌舞音樂是仁的和諧,分散財物是仁的施予。儒者兼有這幾種美德,還不敢說已經做到仁瞭。儒者的恭敬謙讓就是這樣的。儒者不因貧賤而灰心喪氣,不因富貴而得意忘形。不玷辱君王,不拖纍長上,不給有關官吏帶來睏擾,因此叫作儒。現今人們對儒這個名稱的理解是虛妄不實的,經常被人稱作儒來相互譏諷。”
魯哀公聽到這些話後,自己說話更加守信,行為更加嚴謹,說:“直到我死,再不敢拿儒者開玩笑瞭。”
……
序言
我最近對古代的修身養性之道特彆感興趣,尤其想探究一下古代士大夫們是如何處理傢庭倫理和個人品德之間的平衡。這本書的選編角度非常獨到,它並非簡單地堆砌古代語錄,而是巧妙地將不同時期的思想精髓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個係統性的知識網絡。閱讀過程中,我發現其中對於“言必信,行必果”的闡述,與現代社會所強調的職業操守和契約精神有著驚人的契閤點,這讓我對傳統智慧的實用價值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作者在注釋和翻譯上的處理也顯得非常到位,既保留瞭原文的韻味,又用現代的語言進行瞭恰當的闡釋,即便是初涉傳統文化的讀者,也能毫無障礙地理解其中精妙之處。這種既有深度又不失溫度的解讀方式,無疑是這本書最大的亮點之一,它成功地讓沉睡的古籍“活”瞭起來。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裏就感覺分量十足,一看就知道是下瞭心思的。封麵那種略帶古樸又不失典雅的風格,恰到好處地平衡瞭傳統與現代的審美。內頁的紙張選擇也相當考究,摸上去手感細膩,油墨印製清晰銳利,即便是那些復雜的文字和注釋,也看得清清楚楚,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對於咱們這些喜歡沉下心來啃經典的人來說,簡直是太友好瞭。看得齣來齣版社在細節上是下瞭血本的,這種對品質的堅持,在如今這個追求快餐式閱讀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每次翻開它,都像是在進行一場精心準備的文化之旅,那種儀式感,是其他普通版本無法比擬的。光是看著它擺在書架上,都覺得整個書房的文化氣息都提升瞭好幾個檔次,絕對是值得收藏的佳作,為這麼好的載體點贊。
評分說實話,我對一些動輒就是厚厚一摞的“國學經典”係列通常會抱持謹慎態度,總擔心內容會過於晦澀或者編排混亂。但這一本的排版布局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它采用瞭非常科學的版塊劃分,比如將核心思想、引申解讀、曆史背景放在不同的側欄或腳注中,使得閱讀的邏輯性非常強,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深入鑽研的層次。我尤其欣賞它在關鍵概念處做的對比分析,比如對“孝”在不同曆史階段理解的細微差異,這種辯證性的呈現,避免瞭將古代思想簡單化、臉譜化的傾嚮。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讓我在閱讀時充滿瞭信任感,感覺自己不是在讀一本簡單的讀物,而是在參與一場嚴肅的學術對話,受益匪淺。
評分我是一個對古代生活細節充滿好奇心的人,總想知道古人日常是怎麼教導子孫,怎麼處理鄰裏關係的。這本書在描繪宏大哲學命題的同時,穿插瞭大量非常貼近生活的實例和教誨。比如書中關於如何擇友、如何持傢務業的那些絮絮叨叨,讀來非但沒有感到冗餘,反而覺得特彆親切和真實。它揭示瞭古代教育並非隻是書本知識的灌輸,更是滲透在日常言行舉止中的一種“生活藝術”。對比現在社會中各種親子教育的焦慮,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更從容、更注重內在品格塑造的視角,讓我開始反思自己是否也應該迴歸到更本質的人際關係和自我完善上來。這種從宏觀到微觀的全麵滲透,是很多單一主題書籍難以企及的。
評分從性價比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絕對是物超所值。首先,它的內容匯集瞭兩個極具代錶性的傳統文化文本,本身就增加瞭閱讀的廣度。其次,這個“典藏版”的製作水平,絕對達到瞭很多獨立精裝書的標準,無論是從紙張、裝訂還是印刷質量上,都無可挑剔。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的不僅僅是文字,更是一種閱讀體驗的提升。我通常習慣在睡前閱讀一段時間,這本書沉穩的風格和清晰的結構,總能幫助我快速進入一種平靜、專注的狀態,有效隔絕外界的喧囂。對於希望係統性地接觸和理解傳統儒傢倫理體係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個極佳的起點和長期的參考工具,它的價值遠超標價本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