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孔子家语 颜氏家训(典藏版)/万卷楼国学经典
定价:39.80元
作者: 王肃, 颜之推,夏华 等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47044698
字数:
页码:34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孔子家语和颜氏家训是古人对于“家教”的诸多著述当中流传广、为人所称道的两部著作。
《孔子家语》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与思想,生动塑造了孔子形象。对研究儒家学派的哲学思想、思想政治与教育思想有着巨大的理论价值。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代北齐知名文学家颜之推结合自身的经历、处世哲学所写成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两部著作都饱含哲理,对于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目录
孔子家语
卷一
相鲁
始诛
王言解
大婚解
儒行解
问礼
五仪解
卷二
致思
三恕
好生
卷三
观周
弟子行
贤君
辩政
卷四
六本
辩物
哀公问政
卷五
在厄
困誓
卷六
执辔
卷七
观乡射
五刑解
卷八
辩乐解
问玉
屈节解
卷九
本姓解
卷十
终记解
曲礼子贡问
颜氏家训
卷
序致
教子第二
兄弟第三
后娶第四
治家第五
卷第二
风操第六
慕贤第七
卷第三
勉学第八
卷第四
文章第九
名实第十
涉务第十一
卷第五
省事第十二
止足第十三
诚兵第十四
养生第十五
归心第十六
卷第六
书证第十七
卷第七
音辞第十八
杂艺第十九
终制第二十
作者介绍
文摘
《孔子家语 颜氏家训(典藏版)/万卷楼国学经典》:
鲁哀公让人设席,孔子陪坐在旁边,说:“儒者如同席上的珍品,等待别人来选用;昼夜不停地学习,等待别人来请教;心怀忠信,等待别人举荐;努力做事,等待别人录用。儒者自修立身就是这样的。儒者的衣冠周正,行为谨慎,对大事推让好像很傲慢,对小事推让好像很虚伪。做大事时神态慎重,像心怀畏惧;做小事时小心谨慎,像不敢去做。难于进取而易于退让,柔弱谦恭像是很无能的样子。儒者的容貌就是这样的。儒者的起居庄重谨慎,坐立行走恭敬,讲话诚信,行为必定中正。在路途中不与人争好走的路,冬夏之季不与人争冬暖夏凉的地方。不轻易赴死以等待值得去牺牲生命的事情,保养身体以期待有所作为。儒者预先准备就是这样的。儒者宝贵的不是金玉而是忠信,不谋求占有土地而把仁义当作土地,不求积蓄很多财富而把学问广博作为财富。儒者难以得到却容易供养,容易供养却难以留住。不到适当的时候不会出现,不是很难得吗?不正义的事情就不合作,不是很难留住他们吗?先效力而后才要俸禄,不是很容易供养吗?儒者近乎人情就是这样的。儒者对于别人委托的财货不会有贪心,身处玩乐之境而不会沉迷,众人威逼也不惧怕,用武力威胁也不会恐惧。见利不会忘义,见死不改操守。遇到猛禽猛兽的攻击,不度量自己的力量而与之搏斗,推举重鼎不度量自己的力量尽力而为。对过往的事情不追悔,对未来的事情不疑虑。错话不说两次,流言不去追究。时常保持威严,不学习什么权谋。儒者的特立独行就是这样的。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以胁迫,可以接近而不可以威逼,可以被杀而不可被侮辱。他们的住所不,他们的饮食不丰盛,他们的过失可以委婉地指出而不可当面数落。儒者的刚强坚毅就是这样的。儒者以忠信作为铠甲,以礼仪作为盾牌,心中想着仁去行动,怀抱着义来居处,即使遇到,也不改变操守。儒者的自立就是这样的。儒者有一亩地的宅院,居住着一丈见方的房间,荆竹编的院门狭小如洞,用蓬草编作房门,用破瓮口作为窗框。外出时才换件遮体的衣服,一天的饭合并为一顿来吃。君上采纳他的建议,不敢产生怀疑;君上不采纳他的建议,也不敢谄媚求进。儒者做官的原则就是这样的。儒者与今人一起居住,而以古人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儒者今世的行为,可以作为后世的楷模。如果生不逢时,上面没人提携,下面没人推荐,进谗谄媚的人又合伙来陷害他,只可危害他的身体,而不可剥夺他的志向。虽然能危害他的生活起居,他终还要施展自己的志向抱负,仍不忘百姓的痛苦。儒者的忧思就是这样的。
“儒者广博地学习而无休止,专意实行而不倦怠,独处时不放纵自己,通达于上时不离道义。遵循以和为贵的原则,悠然自得而有节制。仰慕贤人而容纳众人,有时可削减自己的棱角而依随众人。儒者的宽容大度就是这样的。儒者举荐人才,对内不避亲属,对外不避有仇怨的人。度量功绩,积累事实,不谋求更高的禄位。推荐贤能而使他们身居高位,不期望他们的报答。国君满足了用贤的愿望,百姓依仗他的仁德。只要有利于国家,不贪图个人的富贵。儒者举贤荐能就是这样的。儒者沭身心于道德之中,陈述自己的意见而伏听君命。平静地纠正国君的过失,君上和臣下都难以觉察。默默地等待,不急于去做。不在地位低下的人面前显示自己的高明,不把少的功劳夸大为多。国家大治的时候,群贤并处而不自轻;国家混乱的时候,坚守正道而不沮丧。不和志向相同的人结党,也不诋毁和自己政见不同的人。儒者的特立独行就是这样的。
儒者中有这样一类人,对上不做天子的臣下,对下不侍奉诸侯,谨慎安静而崇尚宽厚,磨炼自己端方正直的品格。待人接物刚强坚毅,广博地学习而又知所当行。即使把国家分给他,他也看作是锱铢小事,不肯做别人的臣下和官吏。儒者规范自己的行为就是这样的。儒者交朋友,要志趣相合,方向一致,营求道艺,路数相同。地位相等都高兴,地位互有上下彼此也不厌弃。久不相见,听到对方的流言蜚语也绝不相信。志向相同就进一步交往,志向不同就退避疏远。儒者交朋友的态度就是这样的。温和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谨慎是仁的基础,宽宏大量是仁的开始,谦逊待人是仁的功能,礼节是仁的外表,言谈是仁的文采,歌舞音乐是仁的和谐,分散财物是仁的施予。儒者兼有这几种美德,还不敢说已经做到仁了。儒者的恭敬谦让就是这样的。儒者不因贫贱而灰心丧气,不因富贵而得意忘形。不玷辱君王,不拖累长上,不给有关官吏带来困扰,因此叫作儒。现今人们对儒这个名称的理解是虚妄不实的,经常被人称作儒来相互讥讽。”
鲁哀公听到这些话后,自己说话更加守信,行为更加严谨,说:“直到我死,再不敢拿儒者开玩笑了。”
……
序言
我是一个对古代生活细节充满好奇心的人,总想知道古人日常是怎么教导子孙,怎么处理邻里关系的。这本书在描绘宏大哲学命题的同时,穿插了大量非常贴近生活的实例和教诲。比如书中关于如何择友、如何持家务业的那些絮絮叨叨,读来非但没有感到冗余,反而觉得特别亲切和真实。它揭示了古代教育并非只是书本知识的灌输,更是渗透在日常言行举止中的一种“生活艺术”。对比现在社会中各种亲子教育的焦虑,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更从容、更注重内在品格塑造的视角,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也应该回归到更本质的人际关系和自我完善上来。这种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面渗透,是很多单一主题书籍难以企及的。
评分说实话,我对一些动辄就是厚厚一摞的“国学经典”系列通常会抱持谨慎态度,总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或者编排混乱。但这一本的排版布局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采用了非常科学的版块划分,比如将核心思想、引申解读、历史背景放在不同的侧栏或脚注中,使得阅读的逻辑性非常强,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深入钻研的层次。我尤其欣赏它在关键概念处做的对比分析,比如对“孝”在不同历史阶段理解的细微差异,这种辩证性的呈现,避免了将古代思想简单化、脸谱化的倾向。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在阅读时充满了信任感,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简单的读物,而是在参与一场严肃的学术对话,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感觉分量十足,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心思的。封面那种略带古朴又不失典雅的风格,恰到好处地平衡了传统与现代的审美。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摸上去手感细腻,油墨印制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复杂的文字和注释,也看得清清楚楚,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咱们这些喜欢沉下心来啃经典的人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看得出来出版社在细节上是下了血本的,这种对品质的坚持,在如今这个追求快餐式阅读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每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心准备的文化之旅,那种仪式感,是其他普通版本无法比拟的。光是看着它摆在书架上,都觉得整个书房的文化气息都提升了好几个档次,绝对是值得收藏的佳作,为这么好的载体点赞。
评分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绝对是物超所值。首先,它的内容汇集了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文本,本身就增加了阅读的广度。其次,这个“典藏版”的制作水平,绝对达到了很多独立精装书的标准,无论是从纸张、装订还是印刷质量上,都无可挑剔。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阅读体验的提升。我通常习惯在睡前阅读一段时间,这本书沉稳的风格和清晰的结构,总能帮助我快速进入一种平静、专注的状态,有效隔绝外界的喧嚣。对于希望系统性地接触和理解传统儒家伦理体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极佳的起点和长期的参考工具,它的价值远超标价本身。
评分我最近对古代的修身养性之道特别感兴趣,尤其想探究一下古代士大夫们是如何处理家庭伦理和个人品德之间的平衡。这本书的选编角度非常独到,它并非简单地堆砌古代语录,而是巧妙地将不同时期的思想精髓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系统性的知识网络。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其中对于“言必信,行必果”的阐述,与现代社会所强调的职业操守和契约精神有着惊人的契合点,这让我对传统智慧的实用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者在注释和翻译上的处理也显得非常到位,既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又用现代的语言进行了恰当的阐释,即便是初涉传统文化的读者,也能毫无障碍地理解其中精妙之处。这种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的解读方式,无疑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它成功地让沉睡的古籍“活”了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