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吕氏春秋
定价:28.00元
作者: 吕不韦;蔡晓峰 注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00864899
字数:195000
页码:17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在2000多年文化流传的历史长河中,在华夏文明世代传承的历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启迪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的智慧。
指出:“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对于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理解古代先贤智慧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当下国学热潮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中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富足,物质生活达到了水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一个民族除了要接受外来的先进东西,还要对本民族过去的东西有一种扬弃,糟粕要剔除,但是精华的部分更需要发扬。
——百家讲坛主讲人、历史学者 纪连海
★古人云“经史者,国学之根柢也”,故而,年轻人要多读经、史,也就是中国古代经典的哲学与史学。年轻人读书不是要博闻强记、掌握多少知识,而是要树立心中的根基、志趣,所以,要通过阅读国学经典,去历史深处找寻属于自己的师法与传承。这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为大家阅读经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百家讲坛主讲人、文化学者 郦波
这套关于中国古代哲学史的选本,对于我这种半路出家的历史爱好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没有选择那些艰涩难懂的原文堆砌,而是精心挑选了各个流派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并配上了相对现代易懂的解读。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名家”思想时的处理方式,过去总觉得那些“白马非马”的争论是文字游戏,但在读了这些选段后,才明白这背后是对逻辑和概念边界的极致探索。相比于直接啃《庄子》或《韩非子》那种需要深厚背景知识的文本,这套选本就像一个优秀的向导,带着你走过春秋战国思想碰撞的喧嚣现场。它的结构安排也很有条理,从先秦的百家争鸣,到汉代的独尊儒术,再到魏晋的玄学兴起,脉络清晰可见。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有些段落的翻译和注释略显保守,对于一些关键术语的引申义解释得不够深入,导致我对某些流派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不过总体而言,它极大地降低了了解中国传统思想的门槛,是自学者的绝佳入门读物。
评分最近啃完了这本《道德经》,感触颇深,简直是字字珠玑,但又深不可测。老子的智慧,就像深邃的海洋,你站在岸边看,觉得波光粼粼,很美;当你尝试潜入其中,却发现水压巨大,能见度极低。我试着逐章精读,试图抓住“道”的真谛,结果发现,每一次重读,对同一句话的理解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比如“无为而治”,初读时觉得是放任自流,后来慢慢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顺应自然、不强加干预的哲学思想,那是一种高级的智慧。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凝练,寥寥数字就能概括出一个宏大的宇宙观或人生哲理,这对习惯了冗长叙事的现代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我经常需要停下来,在脑海里反复咀嚼,甚至写下自己的理解,才能勉强跟上老子的思维节奏。它不提供具体的行动指南,而是提供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让你不断地自我反思,不断地追问“什么是真实”。我推荐给那些寻求内心平静和哲学思辨的朋友,但请做好准备,这不是一本能让你轻松读完的书,而是一场需要终生体悟的修行。
评分我一直对宋词的婉约派情有独钟,因此毫不犹豫地入手了这本《宋词三百首》。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细腻入微的笔触和缠绵悱恻的情感。李清照的词读来总是让人心头一紧,那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境,即使放在千年后的今天,依然能精准地击中现代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我发现,宋词的美,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对日常场景和瞬间情绪的捕捉能力。它不像唐诗那样气势磅礴,而是更像一盏精致的茶灯,在昏黄的灯光下,映照出闺中人的相思、旅人的愁绪,或是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叹。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典雅,留白恰到好处,让人在阅读时能够沉浸其中,不受干扰。我喜欢在夜晚,泡一壶茶,慢慢地品读其中的几首佳作,感受那种音韵之美和意境之深。当然,对于追求豪放派的朋友来说,这本书可能略显单薄,但我个人更偏爱这种低吟浅唱、情真意切的风格,它带给我的情感共鸣是其他任何文学形式都难以替代的。
评分这份关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图册,简直是视觉上的盛宴,尤其适合那些对榫卯结构和园林美学感兴趣的同好。我过去总觉得古代的木结构建筑太过神秘,那些复杂的斗拱是如何在没有钉子的前提下屹立千年的?这本书用大量精细的剖面图和三维复原图,将这些“不可能”的工程学奇迹一一拆解开来,清晰地展示了其中的力学原理和巧妙设计。我花了好长时间对比了不同朝代建筑风格的演变,从唐代的雄浑大气到宋代的精巧秀丽,再到明清的繁复装饰,看得出不同时代的审美取向和技术水平的差异。书中对江南私家园林的介绍尤其精彩,假山、流水、亭台楼阁的布局,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哲学意境,那种在有限空间内营造无限景深的手法,简直是造园艺术的极致。唯一让我觉得遗憾的是,很多古建筑的彩色复原图大多是基于推测的,虽然赏心悦目,但总觉得缺少了一点历史的“锈迹感”。不过,作为普及和欣赏的读物,它无疑是顶级的,能让你真正从“看”到“理解”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
评分这部《山海经》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它不像其他古籍那样规规矩矩地叙事,反而像一部充满奇思妙想的志怪小说集。我花了好几天时间才勉强读完,过程中简直像经历了一场奇幻的旅行。那些光怪陆离的神兽,有的长着九个头,有的能喷火,有的甚至能预知未来,每一个形象都栩栩如生地刻在了脑海里。书中的地理描述也极其模糊,东边是哪个山,西边是哪条河,界限总是不清不楚,更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巫师和祭祀的记载,感觉能窥见上古时期人们对自然和鬼神的敬畏与想象。不过,说实话,很多段落读起来需要反复推敲,甚至要结合现代的考古发现去理解,不然很容易就被那些光怪陆离的情节带偏了。对于想了解中国早期神话体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绕不开的经典,但如果追求清晰的逻辑和严谨的知识,可能会有些失望。它更像是一本打开想象力的钥匙,而不是一本提供标准答案的教科书。我倒是希望有更详尽的注释版本,能把那些模糊的地理位置和神兽的来历解释得更透彻一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