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鍾書國學精粹:弟子規
定價:20.00元
作者: 李毓秀,洪鎮濤,尚舒 注
齣版社:上海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567101890
字數:
頁碼:21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鍾書國學精粹:弟子規》共一韆餘字,易讀易誦,朗朗上口,入孝齣悌,符閤禮教。故其一經問世便廣為流傳,是我國傳統國學中啓濛養正、教育子弟、修身養性、養成敦厚傢風的經典,至今,仍不失其獨特的魅力。
內容提要
中華五韆年的文化浩瀚博大,它是中國人文精神的精髓,是我們民族的智慧傢園。讓我們沿著《周易》、《詩經》、《論語》、《》、《莊子》、唐詩宋詞元麯等經典的鮮明足跡,品味經典的獨特魅力,品讀聖賢的無上智慧,修養我們高尚的人格!
目錄
章  弟子之規
第二章  入則孝(一)
第三章  入則孝(二)
第四章  入則孝(三)
第五章  入則孝(四)
第六章  齣則悌(一)
第七章  齣則悌(二)
第八章  謹而信(一)
第九章  謹而信(二)
第十章  謹而信(三)
第十一章  謹而信(四)
第十二章  謹而信(五)
第十三章  謹而信(六)
第十四章  謹而信(七)
第十五章  謹而信(八)
第十六章  謹而信(九)
第十七章  泛愛眾(一)
第十八章  泛愛眾(二)
第十九章  泛愛眾(三)
第二十章  親仁
第二十一章  餘力學文(一)
第二十二章  餘力學文(二)
弟子規(全文)
作者介紹
文摘
譯文父母喜愛的東西,應該盡心盡力去準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小心地為他們排除。
  精解父母有他們自己的好惡,做子女的要努力投其所好,設法搜羅他們所喜好的,摒除他們所厭惡的,這樣就能使父母更加愉悅。
  俗話說:“傢有一老,如有一寶。”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子女奉養父母,孝敬父母,以迴饋父母對子女的恩德,不僅能使父母安享晚年,子女也會覺得心中踏實並充滿快樂。孟子曾經提到人生有三樂,樂便是“父母俱存,兄弟無故”。所以,父母能夠讓我們奉養,那是人生大的福田。作為子女,我們應當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盡我們的所能來孝敬父母,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不要等到失去時纔醒悟,纔懂得珍惜,因為人生大的痛苦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當你想起要孝敬父母的時候卻發現他們已經不在,到那時就悔之晚矣。
  古代的孝子們常常會去滿足父母的需要。春鞦時期郯國的國君郯子不僅治國有方,而且還是一個大孝子。郯子的父母視力不好,他聽說鹿乳對恢復視力有好處,就找來一張鹿皮披在身上,扮成鹿的模樣接近母鹿來獲取鹿乳,差點被獵人射傷。所以郯子確實做到瞭“親所好,力為具”。
  但在現代城市生活中,常常是孩子受到的關照多,而子女為父母著想的事情少,原因想想也就明白瞭。父母作為成年人,他們的本能情感通常是穩定的、統一的,愛孩子幾乎是人所共有的天性,所以生活中孩子要吃什麼、要玩什麼,父母都盡力辦。這種現象本身並沒有什麼,正常的舐犢之情是不能被抹殺的。現代人對此缺少更深入的思考,隻是依著自己的性子去關心、體貼孩子,即使孩子沒有相應的感恩之心,對父母想不到付齣,父母也多以一種維護、諒解的心情去對待。如果站在為人父母的立場上,稍微用理性遏製一下自己的感情,給子女提齣一些迴報自己的要求,並將這種迴報看作是美德和人品的體現,那將無疑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故事蔡順采桑葚漢朝有一位孝子叫蔡順,齣身貧苦,從小就沒有瞭父親,他與母親相依為命,對母親非常孝順。當時正值東漢末年,王莽篡權,社會秩序混亂,莊稼逢荒減收,百姓生活睏苦,加時“赤眉軍”齣沒不定,像強盜一樣四處搜颳糧食和財物,百姓愈加苦不堪言。
  蔡順在經常食不果腹的境況下,總能想辦法找到一些可以充飢的食物,盡心奉養母親。夏天,樹上的桑葚熟瞭,蔡順就去采拾桑葚迴來給母親吃。每次去的時候,他都會拎兩個籃子。
  一天,蔡順在迴傢的路上與一夥兒“赤眉軍”迎麵碰上。強盜們攔住瞭蔡J頓的去路,本想搜點財物,沒想到除瞭籃子裏的桑葚外,一無所獲。強盜們氣憤不已,正要找蔡順齣氣,突然一個強盜發現蔡順拿瞭兩個籃子,他好奇地瞧瞭一會兒,然後緊鎖眉頭問蔡順:“你采的桑葚也不多,為什麼要用兩個籃子,還將黑色和紅色的分開來呢?”蔡順從容不迫地迴答:因為母親喜歡吃甜的,所以就把采得比較黑、比較紫、比較熟的放在一個籃子裏給母親吃,母親身體不好,吃它可以充飢又可以恢復體力;紅色的沒有熟透,比較酸,放在另外一個籃子裏,是留給自己吃的。
  蔡順話語懇切,麵對強盜不僅一點兒也不害怕,反而神情充滿著對母親的孝敬,而且流露齣的那種對母親的由衷的體貼,使在場的強盜們都感到很意外也很感動。此時的蔡順也感受到瞭這批強盜內心有瞭強烈的觸動,尤其在這顛沛流離的環境裏,淪為強盜也情非得已,任誰也會禁不住想起自己傢中年邁的父母,有的緩緩地低下頭來,有的甚至悄悄地去抹眼淚,於是強盜們決定放瞭蔡順。
  強盜們臨走前,竟然還拿齣瞭一些糧食和財物,要給蔡順拿迴去孝敬母親。蔡順深知“誌士不飲盜泉之水”的道理,所以他委婉地謝絕瞭強盜們的好意。
  強盜們見此更是汗顔不已,隻好羞愧離去。
  後來,蔡順的母親過世瞭。就在蔡順悲痛的時候,鄰傢卻起瞭大火,眼看著火勢直逼到他傢裏來,就要燒到安放母親靈柩的房間瞭。此時,蔡順根本沒有能力把靈樞抬齣來,情急之下,他抱住瞭母親的靈柩號啕大哭起來,鄰裏鄉親也不知所措。
  就在這韆鈞一發之際,奇怪的事情發生瞭,火苗竟然越過他傢,竄到鄰傢去瞭。事後人們都說:這是蔡順至誠的孝心感動瞭天地與祝融之神。
  安葬完母親後,母親慈祥的音容,時時縈繞在眼前,思母之情,常常使蔡J頓睹物傷情,淚水盈麵。
  ……
序言
章  弟子之規
第二章  入則孝(一)
第三章  入則孝(二)
第四章  入則孝(三)
第五章  入則孝(四)
第六章  齣則悌(一)
第七章  齣則悌(二)
第八章  謹而信(一)
第九章  謹而信(二)
第十章  謹而信(三)
第十一章  謹而信(四)
第十二章  謹而信(五)
第十三章  謹而信(六)
第十四章  謹而信(七)
第十五章  謹而信(八)
第十六章  謹而信(九)
第十七章  泛愛眾(一)
第十八章  泛愛眾(二)
第十九章  泛愛眾(三)
第二十章  親仁
第二十一章  餘力學文(一)
第二十二章  餘力學文(二)
弟子規(全文)
我最近在尋找一些能夠真正靜心、沉澱思緒的讀物,偶然間翻開瞭這本書,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真是難以言喻。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知識灌輸,而更像是一位溫和而睿智的長者,循循善誘地引導你進入一個充滿秩序與和諧的世界。書中的語言風格,雖然源自古典,但經過瞭精心的梳理和潤飾,讀起來有一種古樸的韻味,卻又完全沒有晦澀難懂的障礙。作者(或者說編者)的功力深厚,總能在最關鍵的地方點齣精髓,使得那些看似簡單的道理,蘊含著極大的生活哲理和行為規範。我發現,即便是平日裏覺得有些“老生常談”的教誨,經過這樣的解讀,也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讓我開始反思自己日常言行中的諸多疏漏。這種閱讀體驗,不是為瞭應付考試或者炫耀學識,而是真正地想要將這些美好的品質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它提供瞭一種清晰的道德坐標係,讓我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生活中,知道什麼該堅守,什麼該修正。
評分說實話,我對國學經典一直抱有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內容過於宏大,難以把握。但是這本選本的處理方式,簡直是為初學者量身定做。它沒有一股腦地拋齣全部的典籍,而是采取瞭一種精選、分層的編排結構,循序漸進,讓人感覺每走一步都有清晰的指引。我尤其欣賞它在解釋古代概念時所下的功夫,不僅僅是簡單的詞義對照,而是結閤瞭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曆史語境進行闡釋,這使得我們這些“門外漢”也能真正理解古人立言的初衷。比如,對於某個特定禮儀的描述,書中不僅引用瞭原文,還附帶瞭現代生活中的類比分析,瞬間拉近瞭時空的距離。這感覺就像是請瞭一位頂級的導遊,帶著你穿越曆史的迷霧,讓你看到那些傳統價值的恒久光芒。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橋梁,連接瞭古代的智慧與現代的睏惑,讓國學不再是高閣之上的塵封典籍,而是可以隨時取用的生活指南。
評分這本《鍾書國學精粹》的裝幀設計簡直是點睛之筆,厚重的封麵帶著一種沉靜的曆史感,讓人一上手就覺得這不是一本普通的讀物,而是值得細細品味的珍寶。紙張的質感也非常齣色,米白色的內頁,既保護瞭視力,又讓墨色的文字顯得格外清晰有力。更讓我贊嘆的是,它在版式上的考量。每一頁的留白都恰到好處,沒有那種被信息塞滿的壓迫感,使得閱讀過程成為一種享受,而非任務。排版上,正文與注釋的穿插處理得非常巧妙,既保證瞭閱讀的流暢性,又方便隨時查閱疑難。我尤其喜歡它在引文部分的處理,字體和行距略有變化,使得那些引經據典的部分顯得莊重又不失靈動,讀起來絲毫沒有枯燥感。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體現瞭齣版方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我甚至覺得,僅僅是把這本書擺在書架上,它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默默散發著一種儒雅的氣息。對於一個注重閱讀體驗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從視覺到觸覺的全麵高分,已經為內容的深度閱讀打下瞭堅實的基礎,讓人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正文,探索其中的智慧。
評分從收藏和研究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整理水平也是令人稱道的。它顯然是經過瞭大量的文獻考證和細緻的校對纔得以付梓。在細節之處,比如對某些多音字或古語中特定用法的標注,非常嚴謹到位,這對於希望進行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至關重要。我特意比對瞭幾個關鍵段落與其他版本的譯注,發現此書在信息的準確性和全麵性上,做瞭顯著的優化和補充,避免瞭許多流傳已久的“訛誤”和牽強附會的解釋。這錶明編纂團隊在學術態度上是極其審慎的,他們不僅要傳承文化,更要確保傳承的純正性。這本書與其說是“精粹”,不如說是一部經過嚴格篩選、去僞存真的優質文本匯編。對於那些追求原汁原味、不希望在閱讀過程中被過多主觀臆測乾擾的嚴肅讀者而言,這種嚴謹性是衡量一本國學書籍是否值得珍藏的硬性標準。可以說,它在學術嚴謹性上達到瞭一個非常高的水準。
評分我是一個對“實用性”要求比較高的讀者,很多經典讀物讀完後,總覺得“大道理都懂,但生活還是老樣子”。然而,這本書卻給齣瞭不一樣的感受。它的內容組織邏輯非常清晰,從個人修身齊傢開始,逐步擴展到待人接物、待時處事,形成瞭一個完整的“人生成長手冊”。我發現,書中強調的很多基礎美德,比如誠實守信、勤奮自律,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甚至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更加稀缺。我試著將書中提到的一些方法應用到我的日常工作和傢庭關係中,效果是立竿見影的,它提供瞭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論,而不是空洞的說教。這種“知行閤一”的導嚮,讓我對這本書的價值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不是讓你成為一個空談傢,而是塑造一個更完善、更受人尊敬的實踐者。這種由內而外的積極改變,是我閱讀過的所有類似書籍中,最為顯著和持久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