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乐书/钦定四库全书》由清应伪谦撰。是书 上卷论律吕本原,大旨本蔡氏《新书》,而参以注疏 及朱子之说。下卷论乐器制度,则本陈祥道《礼书》 及李之藻《频宫礼乐疏》者为多。议论醇正,考订简 核,颇得要领,其间精审处往往足资考证。
正文
作为一本被收录在“钦定四库全书”体系中的典籍,其学术的严谨性是毋庸置疑的,但真正吸引我的是它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态度。它体现了古代士人对“礼”与“乐”的深刻理解,认为音乐不仅仅是娱乐,更是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的工具。书中的许多论述都紧密围绕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儒家核心理念展开。我注意到,作者在辨析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规范时,总会不自觉地将之与当下的政治清明或衰败联系起来。这种将艺术置于伦理和政治框架内的传统视角,对于习惯了将艺术纯粹化的现代读者来说,是一种强烈的冲击与反思。它迫使我们去思考:在一个高度强调秩序与教化的社会里,艺术的边界和功能究竟应该如何界定?尽管内容略显刻板,但这正是其时代烙印的体现,也是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关键所在。
评分这部书最让我惊艳的,是它对于音乐“形制”之外的“气韵”的捕捉与描摹。要知道,音乐是流动的、无形的,如何用文字去固定和传达它?这本书提供了一些极具启发性的尝试。书中描述演奏大型雅乐时,那种天地合一、万籁俱寂的氛围,那种通过精确的节奏控制所达到的“中正平和”的境界,几乎要通过文字跃然纸上。它并非简单地罗列音阶,而是用大量的形容词和比喻,构建了一个感官的图景。比如,描述“金石之声”时,用到了“肃杀”、“苍凉”等词汇,让人仿佛能听到那洪亮而又带着一丝悲悯的回响。这种文笔,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学术论述,更接近于一种古老的音乐美学宣言。我试着根据书中的描述去想象当时的场景,虽然无法完全复原,但这种代入感是极强的。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心中对“至美之音”的理解与追求。
评分这本《古乐书》的装帧和纸张质感着实令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沉甸甸的,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我特意翻阅了其中的一些篇章,发现它对于先秦雅乐的记述详尽得有些令人咋舌。比如,它对不同礼制场合下使用的不同“箾”(音同“钟”)的形制、材质乃至音高的考证,简直是考古级别的细致。我记得有一处讲到韶乐的复原推测,作者引述了大量的出土文物铭文和后世文献的旁证,构建了一个逻辑严密的推演过程。虽然有些段落的古文较为晦涩,需要对照注释才能理解,但这恰恰体现了这部作品的学术价值——它不是给普通大众普及的读物,而是留给专业研究者的宝贵资料库。我尤其欣赏它在描述乐器制造工艺时那种近乎工匠精神的严谨,它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是这样”,那种对古代匠人智慧的敬畏感油然而生。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扎实的文献基础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于想深入了解古代音乐制度源流的学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评分坦率地说,初翻此书时,我感到有些不知所措,那种密集的文字排版和几乎没有留白的页边距,很容易让人产生阅读疲劳。但坚持读下去后,我发现其叙事结构其实是极有章法的。作者似乎是采用了编年体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比如,在论述周代雅乐的继承发展时,时间脉络是清晰的;而在专门探讨某一类乐器,例如“磬”的演变时,则采用了跨越时空的专题论述。这种交织的结构,虽然初看有些跳跃,但深入后会发现,它有效地避免了单一线性叙述的单调。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对于某一特定乐器,比如“埙”的记载,它不仅描述了其在不同时期的形制变化,还引用了大量诗歌中提及“埙”的诗句作为佐证,这种文学与器物学的结合,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对于那些习惯了现代清晰分章节、小标题罗列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但一旦适应了这种古籍的叙事韵律,便能从中体会到一种沉静而深邃的美感。
评分读完这套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博”与“杂”。它似乎不仅仅聚焦于“古乐”本身,而是将音乐置于整个古代政治、社会、乃至宇宙观的宏大背景下去审视。比如,书中有一段论述了“五音十二律”与“五行相生相克”之间的关联性,将其提升到了哲学思辨的高度,这让我原本以为枯燥的乐律学瞬间变得生动起来。不同于以往我接触到的侧重于乐谱和曲目的书籍,这部《古乐书》更像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文化史纲要,音乐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其中穿插了大量关于祭祀礼仪、朝会制度的描述,使得读者可以清晰地勾勒出古代贵族生活的一个侧面。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它对“雅正之音”与“郑卫之声”的对比分析,那种带有强烈价值判断的论述方式,展现了传统士大夫阶层对“德音”的执着追求。虽然阅读过程中不免要时常停下来查阅历史年代背景,但这种带着探索欲的阅读体验,远比直接阅读白话翻译来得更酣畅淋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