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国学经典丛书:尉缭子 吴子 | 
| 作者 | 徐勇 注译 | 
| 定价 | 19.00元 | 
| 出版社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 ISBN | 9787534832833 | 
| 出版日期 | 2010-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200Kg | 
| 内容简介 | |
| 《尉缭子》是中国古代兵书《武经七书》之一。它围绕“刑德可以百胜”之说,广泛论述用兵取胜之道。它强调农战,富国强兵,认为“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治则国治”,这样才能“威制天下”。它的另一重要观点是注重谋略和战前准备,讲究“廊庙”决策,主张“权敌审将而后举兵”,“先料敌而后动”。在治军上,它主张“制必先定”。 《吴子》是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古代兵书,据说是战国时兵家吴起所作。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为后人所整理和删补,篇目和内容有所亡佚,现只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励士》六篇。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尉缭子 前言 卷 天官 兵谈第二 制谈第三 战威第四 卷第二 兵权第五 守权第六 十二陵第七 武议第八 将理第九 卷第三 原官第十 治本第十一 战权第十二 重刑令第十三 伍制令第十四 分塞令第十五 卷第四 束伍令第十六 经卒令第十七 勒卒令第十八 将令第十九 踵军令第二十 卷第五 兵教上第二十一 兵教下第二十二 兵令上第二十三 兵令下第二十四 附录 梁惠王年世考 《尉缭子》校勘记 吴子 前言 卷上 图国 料敌第二 治兵第三 卷下 论将第四 应变第五 励士第六 | 
| 编辑推荐 | |
| 购买国学经典**辑、第二辑、第三辑请点击:国学经典**辑(40种)国学经典第二辑(40种)国学经典第三辑(20种)《吴子》、《司马法》、《尉缭子》都是“武经七书”之一,其中《吴子》是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古代兵书;《司马法》一书阐释了战争基本理论和治军原则,是先秦重要的“军法”类兵书;《尉缭子》内容丰富,尤以对军事思想、军事制度的论述和记载占主导地位,同时又杂取诸家之说论兵,在先秦兵书中独显特色。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典雅的气质扑面而来,让人立刻就能感受到它蕴含的厚重历史感。纸张的质地也相当不错,摸起来有种恰到好处的粗粝感,读起来非常舒服,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印刷的字体清晰醒目,排版布局也十分考究,每一页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特别是封面上的书法题字,刚劲有力,与书名本身的意境完美融合,透露出一种不怒自威的庄重感。拿到手里掂量一下,分量适中,看得出出版社在选材和制作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绝对是值得收藏的一套书。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对接下来阅读的内容充满了美好的期待,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物。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本身,所蕴含的智慧光芒是难以用几句话概括的。它所探讨的,并非仅仅是古代战场上的招式和阵法,而是一套关于“势”的哲学体系,关于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做出最优决策的底层逻辑。读罢全篇,我感受到的震撼在于,其对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深刻阐释,与我们今天所处的复杂社会环境有着惊人的契合度。它教导的不是莽撞的进攻,而是对时局的精确判断、对自身力量的清醒认识以及对对手心理的精准拿捏。这种洞察力,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本单纯的“兵书”范畴,更像是一部关于人性、权谋与领导艺术的百科全书,读完后,思维的边界仿佛被无形地拓宽了好几倍。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阅读古代军事著作抱持着一种敬畏而又略带畏难的情绪,总觉得其中充满了枯燥的战争场景描述和难以企及的战略理论。然而,这本书的章节组织方式,却展现出一种奇妙的节奏感和层次感。它并非机械地堆砌条文,而是巧妙地将理论与实际的应用场景进行穿插对比,使得读者在理解“为何如此”的同时,也能直观地感受到“如何应用”。这种结构安排,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一个初涉此道的人也能迅速抓住其核心思想。我发现自己读着读着,就不自觉地将书中的理念代入到现代管理学或者日常决策的场景中去思索,这绝对是优秀经典著作才具备的穿透人心的力量,远远超越了其本身的时代属性。
评分初翻阅这本书时,最让我惊喜的是译注部分的详尽与精准。对于这些古代兵书的解读,常常会因为时代背景和词义的演变而产生理解上的障碍,但这位译注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不仅对晦涩难懂的古文进行了清晰流畅的白话文阐释,更重要的是,还结合了后世兵法大家的研究成果进行旁证博引。那些看似简单的词语,在注释中却能挖掘出多层次的战略内涵。尤其是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军事术语和历史典故的穿插说明,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理解视野,使得原本生硬的古代文字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那位古代的智者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这种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清晰的阐述逻辑,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远超我预期的理论读物范畴。
评分在阅读体验的众多方面中,这本书对原文的尊重程度令我印象深刻。虽然有详细的注释和译文作为引导,但它并没有完全剥离原文的韵味和结构,而是将原文置于核心地位,译注部分如同精妙的配乐,辅佐和提升了主体旋律。这种处理方式,对于想要深入研究文本原貌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那种在脚注中对不同版本差异的谨慎标注,这体现了编者严谨的学术态度,不妄加揣测,只呈现经过考证的事实。这使得我对所阅读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建立起了充分的信任感,确保自己吸收的是经过层层打磨的纯正思想精华,而非经过过度“现代化”稀释后的简化版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