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四庫全書政書類救荒活民書
定價:68.00元
作者:董煟
齣版社:中國書店
齣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4918731
字數:
頁碼:30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四庫全書政書類救荒活民書》介紹:是書前有自序,謂上捲考古以證今,中捲條陳救荒之策,下捲備述本朝名臣賢士之所議論施行可為法戒者。書中所序,如以常平為始自隋,義倉為始自唐太宗,皆不能遠考本原。然其載常平粟米之數,固《隋書》所未及誌也。其宋代蠲免優恤之典,載在《宋史》紀誌及《文獻通考》、《續通鑒長編》者,此撮其大要,不過得十之二三。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部《四庫全書政書類救荒活民書》的精裝本,拿到手裏就感受到瞭一種沉甸甸的曆史感,紙張的質地很考究,油墨的印製也清晰入目,裝幀設計頗有古風,卻又不失現代印刷的精良。我本是抱著對古代賑災體係的好奇心來翻閱的,沒想到它遠超我的預期。書中的內容編排邏輯性極強,從宏觀的災害分類到微觀的實際操作,層層遞進,讓人清晰地看到古代統治者麵對天災時的種種考量與應對策略。尤其是對不同地域、不同災情級彆下的救助細則描述,細緻入微,簡直可以看作是一部活生生的古代社會治理教科書。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想象著當年官員們在燭光下研讀這些條文,籌謀百姓生計的場景。這不僅僅是一本史料匯編,更是一部關於“人道主義”在古代製度框架下如何落地的深刻解讀。對於任何研究中國古代政治製度、社會經濟史的學者或愛好者來說,這都是一份不可或缺的珍貴資料,其價值不言而喻。
評分說實話,初次接觸這類官方文獻集,我還有些擔心會不會枯燥乏味,畢竟都是些陳年舊檔的匯編,大概率是晦澀難懂的官樣文章。然而,翻開這本《四庫全書政書類救荒活民書》後,我被裏麵的豐富性和細節所震撼。它不是那種乾巴巴的法令匯編,而是滲透著濃厚實踐經驗的寶典。裏麵記錄的不僅僅是“做什麼”,更關鍵的是“怎麼做”——比如糧食儲備的周轉機製、災民安置點的衛生管理、甚至還有對地方胥吏貪腐的防範措施,這些鮮活的案例和詳盡的規程,讓冰冷的文字仿佛有瞭溫度。特彆是其中關於地方官吏責任製的描述,體現瞭極強的問責意識,與今日之管理理念竟有許多相通之處。對於現代從事公共管理或危機管理的朋友來說,從中汲取曆史智慧,藉鑒古代治理的“韌性”和“經驗教訓”,絕對是極具啓發性的。這本書的排版也做得不錯,注釋翔實,使得那些生僻的古詞和地方術語都能被現代讀者快速理解,大大降低瞭閱讀門檻。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確實配得上其內容的重量級地位。我留意瞭一下,很多古代文獻在影印時會齣現模糊不清、字跡重疊的問題,但這部《四庫全書政書類救荒活民書》的整理工作做得非常齣色,每一頁的字跡都銳利清晰,特彆是那些繁復的圖錶和清單,對照起來毫無費力。內容上,它將曆代關於“救荒”的製度和實踐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和整閤,這對於研究中國曆史上的“天人閤一”思想與國傢權力如何介入自然災害領域,提供瞭無與倫比的原始材料。我花瞭很長時間對比瞭唐、宋、明三代在救災物資調度上的差異,發現不同朝代在中央集權程度和地方自主權上的細微變化,都直接反映在瞭救荒政策的具體執行力度上。這種跨時空的橫嚮比較研究,是脫離瞭這部權威匯編,幾乎無法完成的。對於曆史研究者來說,這簡直是如獲至寶,省去瞭在浩瀚檔案中大海撈針的辛勞。
評分坦白講,我最初買這本書,是想找一些古典文學中描寫的飢荒場景的“官方注腳”,看看當時的官方是如何描述和應對的。沒想到,這本書遠遠超齣瞭“注腳”的範疇,它本身就是一部極具敘事張力的宏大史詩。書中所涉及的諸多“活民”的具體措施,例如開倉放糧的“時機拿捏”,以及在災後如何恢復生産的“農業技術推廣指導”,其細節之豐富,讓人不禁思考,古代的“國傢能力”究竟在何種程度上得到瞭發揮。閱讀過程中,我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敬畏——敬畏古人麵對自然偉力時的堅韌和智慧。書中的語言風格雖然是典雅的文言,但其內在邏輯卻異常清晰,對於精通古文的人來說,閱讀體驗會非常順暢。它不是輕鬆的讀物,需要投入極大的專注力,但每一次投入,都會帶來知識和認知的幾何級增長。這本書記載的,是中華民族在無數次災難麵前所凝結齣的生存智慧和治理經驗,是值得反復品讀的傳世之作。
評分作為一個對曆史變遷有深切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好奇,在信息傳播極為不便的古代,地方上的飢荒是如何被中央政府及時獲知並進行有效調控的?這套書給齣瞭一個非常詳盡的答案。它不僅僅收錄瞭中央頒布的宏觀政策,更包含瞭大量地方呈報上來的災情報告範本和緊急求助文書的格式要求。那種層層上報、核實、再下達指令的流程,清晰得令人驚嘆,顯示齣古代行政體係在應對大規模危機時的嚴謹性。我尤其欣賞作者(或者說編纂者)的客觀態度,書中既有成功的經驗分享,也坦誠記錄瞭某些地區因水土不服或人為失職導緻的救助失敗案例。這種“不迴避問題”的記錄方式,讓這部書顯得尤為真實可信,它不是粉飾太平的贊歌,而是直麵殘酷現實的記錄。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讓人對古代社會治理的復雜性和深度有瞭全新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