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句”丛书 书法艺术卷:四书五经 大学 中庸 孟子
定价:40.00元
售价:27.2元,便宜12.8元,折扣68
作者:徐林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301227077
字数:
页码:22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句”丛书·书法艺术卷:四书五经·大学 中庸 孟子》是清华大学继续教育文库丛书之一,其出版活动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清华大学校友总会、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邀请相关专家从“四书五经”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著中,遴选部分代表名句,分主题原文呈现并附中英文注释翻译,再配以精美的书法作品。书法作品皆定向邀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及汉语言文字造诣的书法教育家、清华大学德艺双馨的师生校友、社会各界实力派书法名家题写。经典名句、传统丹青、中英文释义三位一体是本套丛书的突出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句”丛书·书法艺术卷:四书五经·大学 中庸 孟子》在面向清华师生校友、继续教育学员等海内外各界出版发行的同时,还将由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百年树人爱心公益基金,携手爱心组织及个人,向全国中小学赠送,旨在以传统艺术形式承载民族文化思想,服务民族复兴。
《大学》名句选读
《大学》导读
“大学之道”孙天牧老集字
《大学》开篇
《大学》名句
大学之道
止,定,静,安,虑,得
物有本末
修,齐,治,平
修身为本
慎独
诚意
没世不忘
明德
新
仁,敬,孝,慈,信
心不在焉
人莫知子恶苗硕
一人,一家,一国
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絮矩之道
民之父母
道与国
德与财
忠信与骄泰
生财有大道
身与财
《中庸》名句选读
《中庸》导读
《中庸》开篇
《中庸》名句
天命之谓性
君子慎其独
致中和
道之不行
用其中于民
道不远人
忠恕
言行相顾
正己而不求于人
射有似乎君子
君子之道
为政在人
仁,义,礼
天下之达道与达德
知行
好学,力行,知耻
豫则立
学,问,思,辨,行
人一能之,己百之
天下至诚
极高明而道中庸
万物并育
君子之道
《孟子》名句选读
《孟子》导读
《孟子》名句
仁者无敌
保民而王
推己及人
权与度
恒产与恒心
庠序之教
与民同乐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用贤
乘势与待时
自反
浩然之气
以德服人
尊贤使能
仁义礼智之端
仁者如射
与人为善
天时,地利,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君子之德
惠,忠,仁
富贵不能淫
平治天下
徒善不为政,徒法不自行
反求诸己
天下国家
自侮,人侮之
民之归仁
亲其亲,长其长
诚
恭俭
不为有为
赤子之心
君子以仁礼存心
友
观人
苟得其养
一暴十寒
舍生取义
学问之道
心之官则思
饱乎仁义
大匠诲人
天将降大任
过而能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善政不如善教
君子有三乐
观于海者难为水
饥者甘食
尽信《书》不如无《书》
忍与仁,为与义
君子之言与守
《大学》全文
《中庸》全文
《孟子》全文
参考文献
书法作者简介
(一)秦中
(二)何玉如
(三)韩铁城
(四)田书林
(五)彭福荫
(六)金德年
(七)沈振基
(八)侯世昌
跋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文库”简介
百年树人主题文化活动项目介绍
《大学》名句选读
《大学》导读
“大学之道”孙天牧老集字
《大学》开篇
《大学》名句
大学之道
止,定,静,安,虑,得
物有本末
修,齐,治,平
修身为本
慎独
诚意
没世不忘
明德
新
仁,敬,孝,慈,信
心不在焉
人莫知子恶苗硕
一人,一家,一国
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絮矩之道
民之父母
道与国
德与财
忠信与骄泰
生财有大道
身与财
《中庸》名句选读
《中庸》导读
《中庸》开篇
《中庸》名句
天命之谓性
君子慎其独
致中和
道之不行
用其中于民
道不远人
忠恕
言行相顾
正己而不求于人
射有似乎君子
君子之道
为政在人
仁,义,礼
天下之达道与达德
知行
好学,力行,知耻
豫则立
学,问,思,辨,行
人一能之,己百之
天下至诚
极高明而道中庸
万物并育
君子之道
《孟子》名句选读
《孟子》导读
《孟子》名句
仁者无敌
保民而王
推己及人
权与度
恒产与恒心
庠序之教
与民同乐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用贤
乘势与待时
自反
浩然之气
以德服人
尊贤使能
仁义礼智之端
仁者如射
与人为善
天时,地利,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君子之德
惠,忠,仁
富贵不能淫
平治天下
徒善不为政,徒法不自行
反求诸己
天下国家
自侮,人侮之
民之归仁
亲其亲,长其长
诚
恭俭
不为有为
赤子之心
君子以仁礼存心
友
观人
苟得其养
一暴十寒
舍生取义
学问之道
心之官则思
饱乎仁义
大匠诲人
天将降大任
过而能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善政不如善教
君子有三乐
观于海者难为水
饥者甘食
尽信《书》不如无《书》
忍与仁,为与义
君子之言与守
《大学》全文
《中庸》全文
《孟子》全文
参考文献
书法作者简介
(一)秦中
(二)何玉如
(三)韩铁城
(四)田书林
(五)彭福荫
(六)金德年
(七)沈振基
(八)侯世昌
跋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文库”简介
百年树人主题文化活动项目介绍
作为一名追求传统文化“雅集”体验的读者,我非常看重书籍的整体设计和装帧带来的阅读感受。这本《书法艺术卷》如果能配得上“经典名句”的定位,那么在纸张的选择、墨色的印刷质量上,想必也是精益求精的。我希望翻开它时,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而不是廉价的印刷品质感。更进一步说,如果能配上对这些经典名句在书法史上的流传脉络的简要梳理,那就更完美了。例如,追溯某一句在唐、宋、明、清不同时期,哪些著名书法家留下了墨宝,并进行对比赏析。这样,读者不仅学习了书法,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一堂生动的书法史鉴赏课,让阅读体验从单纯的静态欣赏,转化为一场流动的文化对话。
评分作为一名对古代哲学抱有敬畏之心的读者,我对这套丛书的眼光感到由衷的赞赏。选择《四书五经》作为书法艺术的载体,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孟子》中那些气势磅礴的辩驳,那些关于“浩然之气”的论述,如果能配以气韵生动的草书或魏碑的古朴厚重,那将是何等的震撼!我尤其关注它对“仁义礼智信”这五常之德是如何在笔画的轻重缓急中得到体现的。书法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技巧展示,它是书写者心性的流露。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挖掘那些流传千古的句子背后的哲思,不仅仅是教人如何模仿字形,更是引导我们去感受古人书写时的心境——或许是孔子周游列国时的那种沉郁顿挫,或许是孟子面对暴政时的那种刚正不阿。这种深层次的文化浸润,远比单纯的字帖更有价值。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关于书法和国学结合的书籍很多,但大多流于表面,要么是晦涩难懂的理论堆砌,要么是简单的字帖摹写。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法艺术卷:四书五经 大学 中庸 孟子》是如何平衡“艺术性”和“学术性”的。我希望它在展示精美书法作品的同时,能提供详实的背景介绍,比如某一句最适合用哪种书体来表达最为贴切。比如,《大学》开篇的“格物致知”,其严谨的逻辑结构,用端正的小楷会不会比奔放的行书更能体现其求真的态度?又或者,探讨一下不同朝代的书家,在诠释同一句经典时,风格上的巨大差异,这其中是否隐含着时代精神的变迁?如果能通过艺术的视角来反观历史和思想的演变,这本书的价值就不止于书法指导,更上升到了文化史的层面,非常具有启发性。
评分这套“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句”丛书的《书法艺术卷:四书五经 大学 中庸 孟子》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我一直对书法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没有系统的方法去深入理解那些经典篇章与笔墨之间的深层联系。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样的爱好者量身定做。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名句,更重要的是,它似乎在试图构建一种精神层面的桥梁,将儒家思想的精髓与书法艺术的审美追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特别期待看到它如何解读《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递进关系,如何将这种秩序感投射到楷书的结构布局上,或者《中庸》中“执两用中”的辩证思想,是否能在行草的连绵起伏中找到视觉上的对应。这种跨学科的解读,如果能做到位,将极大地提升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不再是孤立地看待文字和艺术,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期待这本书能展现出古人那种“胸中有丘壑,笔下有乾坤”的境界。
评分我对这套丛书的选材角度感到十分好奇,特别是它聚焦在“四书”这一核心儒家经典上。这些篇章的语言风格差异其实是很大的:《中庸》的平和冲淡,《孟子》的激昂有力。一个优秀的书法艺术卷,应该能精准捕捉到这种内在的气质差异。我设想,在展示《中庸》时,或许会偏向于线条流畅、结构匀称的欧体或颜体,以体现其中庸之道;而在展现《孟子》中“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而为之”这类句子时,笔墨或许会更加雄健洒脱,富有变化和张力。我更期待看到,编者如何处理那些篇幅较长、结构复杂的段落,如何在保持可读性的前提下,又能让整体的艺术构图保持和谐统一。这不仅仅是对书写者的挑战,更是对编排者眼光的考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