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讲堂”录:与军内专家学者关于国学的对话
定价:48.00元
作者:李卫星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06566728
字数:
页码:25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国学讲堂”录:与军内专家学者关于国学的对话》是解放军报理论部“生活与修养”《国学讲堂》栏目自2010年5月初创办至今所刊发的一系列高端访谈的汇编。作者先后采访了数十位军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部队机关的专家学者和高中级领导干部,内容涉及与《道德经》、孔子与《论语》、孙子与《孙子兵法》、《易经》、吴起与《吴子》等百家学说,荟萃国学精华,主要内容有:思想与领导干部的修身处事和理政(军事科学院原军史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庭华);中华传统武德文化: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价值的参考借鉴(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联斌);孔子伦理思想与当代人生道德修养(南京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长安);先秦军事思想对当代军人的启示(西安政治学院教授程远博士);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从政智慧(总参某部部队长易建设);《易经》精神与军旅人生修养;中国古代圣贤是怎么学习的?《吴子》安国之道的时代启示,等等。对当今社会与军队发展、领导干部修养有诸多教益。
目录
思想与领导干部的修身处事和理政
中华传统武德文化: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价值的参考借鉴
孔子伦理思想与当代人生道德修养
新春佳节话年俗
《孙子兵法》军事伦理思想及启示
先秦军事思想对当代军人的启示
《易经》精神与军旅人生修养
中国古代圣贤是怎么学习的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从政智慧
《吴子》安国之道的时代启示
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特质及其启示
清明时节话
报效国家:孔子尚武爱国精神与当代军人价值担当
墨子精神与当代军人人格修养
在交汇点上寻求创新与突破
后 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阅读体验上,我非常看重文字的韵味和逻辑的清晰度。即便是高深的学问,也需要用清晰流畅的语言来承载,否则只会让读者望而却步。我推测这本书的对话形式,应该有效避免了传统学术著作中那种僵硬的“自说自话”。我期待看到的,是观点鲜明、交锋有趣的辩论场景,仿佛身临其境地听几位智者在茶叙间互相启发。如果书中能穿插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典故或者学界秘闻来佐证观点,那趣味性会大大提升。比如,某位大儒对另一位学派的批评,其论据是如何构建起来的,这种思想上的交锋,往往比平铺直叙更有力量。我希望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是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人的灵动性,能让人在读到精彩处忍不住拍案叫绝。好的国学对话,应当是思想的舞蹈,而不是知识的堆砌。它应该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促使我们自己去追溯那些被提及的原始文本,形成一个由书本到经典,再由经典反馈到书本的良性阅读循环。
评分我收到书后,首先翻阅了一下目录和章节标题,给我的直观感受是,这本书的编排结构非常注重逻辑性和层次感。它似乎不是按照朝代或者某一部经典的顺序来铺陈,而是以主题驱动的方式展开讨论,这在同类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创新。我猜测,这种安排可能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对话”的精髓——即围绕某个核心议题展开多角度的辩证。我特别留意到有几章似乎在探讨中国传统哲学中关于“义”与“利”的平衡关系,这在当下这个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无疑是一个亟待厘清的哲学命题。我希望作者们能够超越简单的道德说教,深入挖掘古人是如何在现实操作层面解决这类矛盾的。例如,儒家士大夫在面对权贵诱惑时所展现出的坚守,其背后的思维逻辑是什么?这本书如果能提供这样的深度剖析,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知识普及读物,而是一本可以用来指导人生取舍的实践手册。那种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只有通过这种细致入微的剖析,才能被我们当代人真正理解和继承,而不是停留在口号层面。
评分这本“国学讲堂”的精装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光是封面那种内敛的墨绿色和烫金的字体,就透着一股子不凡的书卷气。我一直对传统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市面上许多国学入门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要么流于浅薄的皮毛介绍,真正能让人有所触动的少之又少。听闻这本书汇集了军内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这一点尤其吸引我。我设想中的内容,应该是在对经典进行深度解读的同时,能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问题,提供一种既有历史厚度又有现实关怀的视角。我期待书中能够探讨一些宏大叙事下的个体价值,比如传统儒家思想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或者道家智慧如何指导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特别是“对话”的形式,这比单方面的说教要生动得多,想象着不同学者的思想碰撞出的火花,应该能让晦涩的古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如果能有对《周易》义理的深入浅出阐释,或是对《孙子兵法》中蕴含的战略哲学的现代解读,那更是我最希望看到的。这本书似乎不是简单地堆砌知识点,而是试图搭建一个可以深入交流的平台,让人在阅读中仿佛也参与到这场高层次的学术盛宴中去,这才是真正的国学滋养。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当代国学研究的普及和深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它暗示着,国学不再是象牙塔内的专属研究,而是可以渗透到社会各个重要阶层,特别是肩负重任的群体中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那些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求精神锚点的读者提供一种稳定的支撑。这种支撑不是空洞的安慰,而是建立在深厚文化根基上的理性自信。我尤其关注书名中“对话”的面向,这不仅仅是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更是一种跨越时空与古人精神世界的对话。如果书中能巧妙地穿插一些原文的精妙引用,并配上现代人能立刻领悟的注解,那将是非常成功的。我希望读完此书后,能够获得一种更广阔的历史视野,不再局限于眼前的得失,而是能够用一种更从容、更具历史纵深感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挑战。这种由内而外的气质转变,才是真正学习国学的终极目的,而这本书,我深信是为此目的而精心筹备的力作。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那种沉稳内敛的风格,让我立刻联想到了军旅文化中那种严谨、务实、注重实效的精神气质。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国学修养,绝不是文弱书生的风花雪月,而是应具备一种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坚韧性。如果军内专家学者的视角能为国学研究带来一些“实战经验”,那将是巨大的加分项。我期望书中能看到一些将古代兵家思想与现代危机管理相结合的分析,或者用古代的治理理念来审视现代组织架构的优势与不足。例如,古代军队的纪律体系是如何与文化道德观念相互促进的?这种跨界的融合,往往能激发出最犀利的洞见。我希望读到的不是对古代成就的盲目赞美,而是理性地看到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合理性,并思考如何提炼其普适性的智慧。这种带着历史沧桑感和现实责任感的国学解读,才是我心目中真正有分量的学术对话,它能让人在安逸的环境中,感受到一种潜藏的、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的文化自省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