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古典文化必读书系:山海经
定价:26.00元
作者: 刘歆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5-01
ISBN:9787204094004
字数:
页码:34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古典文化必读书系:山海经》作为现存古老的图书之一,它以其图文相辅而行、相互印证的独特叙事风格,开中国古老编书传统之先河。它像一座知识的矿藏,储藏着历史、地理、文学、医学、宗教、民俗、绘画艺术、神话传说、奇闻佚事、杂论等多方面的宝贵知识。我们应该避免那些以偏概全的定性思维,从多视角、多学科、多领域、全方位去开发先民留下的这座富矿。追索其来龙去脉,探讨其叙事风格,比较其古今异同,揭示其遗风遗韵,阐发其文化底蕴,从而进一步理解《古典文化必读书系:山海经》博大精深的意蕴,使它多方面的价值得以全面研究、开发与利用。
内容提要
《古典文化必读书系:山海经》是我国流传至今的部地理书籍,尽管是地理书,但它充满了神话与传说,表现出了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其中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更是妇孺皆知。《古典文化必读书系:山海经》成书于西汉以后,共十八卷,它对了解我国春秋至西汉以后的地理、历史、民族、神话、宗教、动植物等有重要的价值,书中记事多荒诞不经,不仅使自古及今的学者研读不衰,更给一般的读者带来神秘奇幻的艺术享受。
目录
山经
卷 南山经
第二卷 西山经
第三卷 北山经
第四卷 东山经
第五卷 中山经
海经
卷 海外南经
第二卷 海外西经
第三卷 海外北经
第四卷 海外东经
第五卷 海内南经
第六卷 海内西经
第七卷 海内北经
第八卷 海内东经
第九卷 大荒东经
第十卷 大荒南经
第十一卷 大荒西经
第十二卷 大荒北经
第十三卷 海内经
作者介绍
刘歆,字子骏,西汉后期的学者。他不仅在儒学上很有造诣,而且在目录校勘学、天文历法学、史学、诗等刘歆方面都堪称大家。
文摘
卷 南山经
(昔隹)山招摇山
【原文】
《南山经》之首日部山。其首日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在蜀伏山。山南之西头,滨西海也),多桂(桂叶似枇杷,长二尺余,广数寸,味辛,白花,丛生山峰,冬夏常青,间无杂木。《吕氏春秋》日招摇之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璨日韭,音九。《尔雅》云:霍山亦多之)。而青花,其名日祝余(或作桂荼),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谷而黑理(谷,楮也,皮作纸,璨曰谷。亦名构。名谷者,以其实如谷也),其花四照(言有光焰也。若木华赤,其光照地,亦此类也。见《离骚经》),其名日迷谷,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禺似猕猴而大,赤目长尾,今江南山中多有。说者不了此物,名禺作牛字,图亦作牛形,或作猴,皆失之也。禺字音遇)。伏行人走,其名日狴牲,食之善走(狴狌,禺兽,状如猿。伏行交足,亦此类也。见《京房易》)。丽之水出焉(唐音作几),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未详),佩之无瘕疾(瘕,虫病也)。
【译文】
南山大山脉叫(昔隹)山。第二大山脉叫招摇山。它濒临西海上端。山上生长的树种多为桂树,并且蕴含有大量的金矿和玉石。山中生长有一种草,形状很像韭菜,开着一种青色的小花。这种草名叫祝余,人吃了这种草就没有饥饿感了。山上生长有一种树木,形状很像山坑一样,木纹是黑色的,它开出的花叶光芒四照。这种树林名叫迷谷。人将这种花叶佩带在身上就不会迷路。山上还有一种野兽,长相很像弥猴,但长着一双白色的耳朵。它时而爬行,时而像人一样站立行走。这种野兽名叫狌狌。人若吃了这种野兽就会变得非常健走。山下的一条丽水向西流海。丽水盛产一种名叫育沛的东西。若将这种贝壳佩带在身上可以防止腹胀病。
序言
说实话,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并非那种枯燥的学术考据,而是以一种非常生动、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古代知识呈现在我们面前。我特别欣赏其中穿插的那些富有哲理的片段,它们像是散落在荒野中的宝石,需要我们用心去挖掘。每一次解读,都会有新的感悟。比如,书中对不同地域风俗的记录,让我对古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常常在想,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在那样一个充满未知和危险的环境中,构建出如此宏大而精妙的世界观的。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古人的深度对话,探讨着人与自然、人与神祇之间的关系,那种思辨的深度,是当代许多通俗读物难以企及的。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国上古史诗感兴趣的朋友。
评分老实说,一开始我有些担心这类“必读书系”会显得过于教条化,但这本书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它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的最高境界。我发现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解构和想象那些描述。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些动植物的特征,很多都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这促使我去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进行横向的对比和研究。它像一个高效的引爆点,激发了我对整个中国神话体系的兴趣。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它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学术领域的大门。它不仅填补了我知识上的空白,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了我理解中国传统叙事方式的底层逻辑。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注重阅读体验的人,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文字排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好印象。纸张的质感温润,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重要的是,它的注释和导读部分处理得非常得体,既保留了原著的古朴韵味,又用现代的语言对晦涩难懂的部分进行了清晰的阐释,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古籍的读者也能轻松上手,不会产生畏难情绪。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编辑思路,既尊重了经典,又考虑到了当代读者的接受度。我合上书本时,脑海里浮现的画面不再是抽象的文字符号,而是一幅幅色彩斑斓、充满生命力的古代画卷。这种高质量的呈现,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和学习效率。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野性”。它没有被过度地“现代化”或“驯化”,完整地保留了那种来自远古的、原始的生命力和神秘感。读起来有一种探险家的感觉,每翻过一页,都像是踏入了一片未经开发的神秘境地。不同于后世文人雅士的精致雕琢,这里展现的是一种更粗犷、更具生命力的叙事力量。那些奇特的地理描述、那些充满力量感的祭祀场景,无不透露出早期人类在面对浩瀚宇宙时的那种既敬畏又渴望征服的复杂情感。这让我意识到,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一切文明的基石,都建立在这样充满想象力和韧性的基础之上。阅读它,就像是在触摸历史最原始的脉搏,感受到那种穿透千年的震撼力。
评分这部书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每一次翻开,都像是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幻之旅。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又充满想象力,将那些古老的传说和神话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我尤其喜欢他对于那些奇异生物的描绘,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更是融入了一种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与好奇。读着那些光怪陆离的记载,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奔腾在远古洪荒中的神兽,听到它们在山谷间的回响。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满足了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书中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时而激昂,时而低沉,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情绪跟着情节跌宕起伏。对于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来说,这简直是一份无价的宝藏,它不仅是故事集,更是一部展现先民精神面貌的百科全书,让我对古代的宇宙观和生活哲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