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吕思勉经子解题 钱基博经学通志
:45.00元
售价:30.6元,便宜14.4元,折扣68
作者:钱基博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206082931
字数:
页码:38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吕思勉经子解题 钱基博经学通志》分为论读经之法、论读子之法。主要内容包括:诗;书;附论逸周书;仪礼礼记大戴礼记周礼;易;春秋;论语孟子孝经尔雅;论读子之法;;庄子;列子;荀子;晏子春秋等。
目录
论读经之法
一、诗
二、书
三、附论逸周书
四、仪礼礼记大戴礼记周礼
五、易
六、春秋
七、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论读子之法
八、
九、庄子
十、列子
十一、荀子
十二、晏子春秋
十三、墨子
十四、公孙龙子
十五、管子
十六、韩非子
十七、商君书
十八、尹文子
十九、慎子
二十、邓析子
二十一、吕氏春秋
二十二、尸子
二十三、鹖冠子
二十四、淮南子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之前对《敦煌变文研究导论》这本书的预期并不高,以为又是那种枯燥的文献汇编,结果完全出乎意料!这本书的视角非常新颖,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变文内容的训诂和考证上,而是大胆地将敦煌文献放置到了中晚唐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去审视。作者巧妙地结合了考古发现和民间信仰的材料,展示了变文作为一种“通俗宗教文学”是如何在寺院和民间社会中传播、演化,并渗透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的。书中对于“俗讲”这一表演形式的复原性描述,简直太生动了!我仿佛能听到昔日寺庙里说书人的抑扬顿挫,感受到那些关于佛教故事和因果报应如何通过生动的叙事深入人心。这本书不仅对佛教学者有价值,对于研究中古社会生活史、口头文学传统的人来说,也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读物。它真正做到了“以小见大”,透过几篇残存的变文,重建了一个鲜活的时代声音。
评分天呐,最近读完的这本《清代学术流变考》简直是打开了我对乾嘉学派的全新认知!作者对朴学兴起的社会背景、思想脉络的梳理简直是庖丁解牛,丝丝入扣。我本来以为自己对桐城派和徽州学派的了解已经算不错了,但这本书里关于他们内部流派纷争、具体到某一个学者的注释习惯、乃至如何影响到后世政治思想的论述,都让我感到汗颜。特别是关于段玉裁和王引之在考据方法上的细微差异,作者用了很多篇幅进行对比分析,引用的文献极其扎实,我甚至能想象出当时他们在书房里争论的场景。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只是罗列史实,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学术生态系统,让你明白那些看似孤立的著作和人物是如何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整个清代学术思潮的发展。读完后,感觉对清代经典文献的理解一下子提升了一个台阶,很多以前觉得晦涩难懂的地方,现在都豁然开朗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绝对是研究清代思想史的必备参考书。
评分最近入手的那本《宋明理学中的“天理”与“人欲”辨析》让我对心学和程朱理学的核心矛盾有了更深入的体会。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典雅,带着一种古朴的学究气,但内容却极其锐利。它没有落入简单地将两者对立起来的窠臼,而是细致地考察了不同理学家对“天理”的不同诠释——比如朱熹的“格物穷理”如何落实到日常实践,以及王阳明的“致良知”如何在心性论上做出突破。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通过对比陆九渊和朱熹关于“吾心即是宇宙”的论述,展现了宋代学者在本体论上的那种宏大而又精微的思辨过程。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种在宋代书斋中,面对浩瀚的宇宙和人性的幽微之处时,思想家们进行艰难抉择和确立体系的张力。这本书的论证逻辑严密,读起来虽然需要集中精神,但每一次思想上的“顿悟”都让人无比满足,绝对是理学爱好者案头不可或缺的佳作。
评分我对《魏晋风度与士人精神的消亡》这本书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对“时间感”的捕捉。作者并没有用传统的政治史或文学史的笔法,而是侧重于描绘魏晋士人在面对朝代更迭、生命无常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复杂的情感状态和生活美学。书里对“竹林七贤”的论述尤其精彩,没有把他们简单地描绘成彻底的隐士,而是深入分析了他们如何在清谈、饮酒、服散之间,小心翼翼地构建一个不被世俗完全侵蚀的精神避难所。那种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极端珍视,对虚伪政治的温柔抵抗,以及最终在颓废中寻求的某种“超越性”,都被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摹了出来。读这本书,就像是品尝一杯陈年的老酒,初闻辛辣,回味却悠长,能让人深刻体会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精神困境中的挣扎与高贵。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像是一部关于人性在极端压力下如何保持其纯粹性的哲学散文。
评分最近翻阅的这本《上古神话中的权力结构与社会象征》简直是让人脑洞大开。这本书的分析方法非常大胆,它采取了一种人类学和符号学的交叉视角来解构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古代神话原型,比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等。作者认为,这些看似荒诞离奇的故事,其实是早期社会群体对“秩序建立”和“资源分配”的集体潜意识投射。例如,书中对“羿射九日”的解读,不再仅仅是英雄战胜自然伟力的叙事,而是探讨了部落间争夺生存资源(阳光、水分)的象征性冲突。这本书的语言非常具有画面感,充满了想象力,读起来有一种抽丝剥茧的快感,你会发现那些被我们奉为经典的古老故事,背后隐藏着多么复杂的权力博弈和社会心理机制。对于想要跳出传统文献学框架,从更广阔的文化人类学角度理解上古中国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能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