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大家小书 诗词格律概要 |
| 作者 | 王力 |
| 定价 | 22.00元 |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 ISBN | 9787200086782 |
| 出版日期 | 2011-06-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2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大32开 |
| 商品重量 | 0.522Kg |
| 内容简介 | |
王力先生是一代宗师,他的学问博大精深,在中国语言学的许多领域都有的建树。诗词格律是他涉及的领域之一,他的《汉语诗律学》、《诗词格律》、《诗词格律十讲》、《诗词格律概要》等都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在这三本书中,《诗词格律》比较详细,在讲平仄对仗之外还讲了诗词的节奏和语法特点。《诗词格律十讲》为简单,《诗词格律概要》则是《诗词格律十讲》的扩充,这两本书都没有讲诗词的节奏和语法特点,但诗词格律基本的内容都已讲到了。 |
| 作者简介 | |
| 王力(1900~1986)广西博白人。我国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和开拓者,汉语史学科的创立者。他具有深厚的国学研究根基,又经历了系统的西方普通语言学训练。立足汉语,融会古今中外是王力学术研究的一贯风格,为学界树立了一种典范。他的《中国音韵学》、《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中国语法纲要》、《古代汉语》、《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大量学术著作和教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语言学的宝库。本书部分,选入了《中国语言学的继承和发展》、《积极发展中国的语言学》,表达了作者对中国语言学发展方向的思考。第二部分是汉语语法研究的学术论文,显示了作者立足于汉语的语言事实,从汉语语法研究的实际问题出发,借鉴西方语言学理论的研究特色。第三部分是汉语音韵研究,特别是汉语上古音研究的学术论文。第四部分是关于汉语词汇语义学的学术论文,表达了作者既充分尊重传统训诂学,又主张把训诂学发展为汉语词汇语义学的学术思想。 |
| 目录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编辑推荐 | |
| 王力先生是一代宗师,他的学问博大精深,在中国语言学的许多领域都有的建树。诗词格律是他涉及的领域之一,他的《汉语诗律学》、《诗词格律》、《诗词格律十讲》、《诗词格律概要》等都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在这三本书中,《诗词格律》比较详细,在讲平仄对仗之外还讲了诗词的节奏和语法特点。《诗词格律十讲》为简单,《诗词格律概要》则是《诗词格律十讲》的扩充,这两本书都没有讲诗词的节奏和语法特点,但诗词格律基本的内容都已讲到了。 |
| 文摘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序言 | |
| 暂无相关内容 |
说实话,我原本对市面上泛滥的“速成秘籍”类书籍是持怀疑态度的,总觉得深入的学问无法被过度简化。然而,这本书却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并非是那种肤浅地教你“遇到某个字就换成另一个平仄的字”的实用指南,而是致力于构建一种诗歌创作的“心法”。它花了不少篇幅来探讨格律背后的哲学意味——天地的秩序、阴阳的转换,如何被浓缩在短短的几十个字里。这种宏大的视角,让原本枯燥的平仄规则顿时充满了生命力。读完之后,我不再仅仅是机械地判断某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而是能感受到这种声调的起伏如何呼应了诗句的情感走向。比如,在描写悲凉的场景时,如何通过连续的仄声来加重沉郁感,这一点在书中被描述得极具画面感。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度”,它既有学问的厚度,又不失普及的温度,让人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提升了对古典文学的审美境界。
评分在我的阅读体验中,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它成功地将“硬核”的格律知识,转化为了一种可以感知的“音乐性”。作者在讲解时,常常会引导读者尝试朗读那些例句,让我们体会到平仄组合在一起时,声音自然产生的抑扬顿挫,就像是在聆听一首精心编排的乐曲。这种注重听觉体验的阐释方法,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语言快餐时代的读者来说,尤其具有冲击力。它提醒我们,诗歌首先是声音的艺术。同时,这本书的篇幅控制得极好,没有陷入对历史典故或诗人八卦的冗长叙述,而是完全聚焦于“格律”这一核心技艺的精要。这种聚焦带来的结果就是,每一页信息量都极其充实,但阅读过程却毫不费力,如同品尝一壶精粹的清茶,回味悠长,让人意犹未尽。它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更像是一本需要时常翻阅、时时印证的“武功秘籍”。
评分自从接触了这本小册子,我发现自己看古诗词的视角彻底变了。以前读杜甫、李白,更多是沉浸在他们的意境和情感里,觉得格律是束缚才情的枷锁。但这本书却巧妙地论证了,格律非但不是枷锁,反而是构建意境美感的骨架。它用一种近乎建筑学的眼光去解构了律诗的结构,比如如何通过对仗来平衡画面感,如何利用平仄的变化来制造节奏的抑扬顿挫,这些细节的分析,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作者的叙述笔调带着一种老派文人的克制与精准,每一个例句的选取都恰到好处,绝无赘言。我记得有一段专门讲了什么是“粘”和“对”,以及它们在全篇结构中起到的动态平衡作用,讲解得极其透彻,让人不禁拍案叫绝。它没有故作高深,但文字密度却非常高,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深意。这本书对于那些真正想进入古典文学殿堂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把精巧的钥匙,它不强行灌输,而是引人入胜地展示了古典美学的内在逻辑。
评分这本书的书写方式非常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它的排版和字体选择也很有讲究,字里行间留白恰当,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在细节上体现了对读者的尊重。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诗体——绝句、律诗、排律——的区分和阐释。作者并没有把它们混为一谈,而是清晰地指出了每一种体裁在格律上的侧重点和变化。尤其是关于“拗救”的讨论,那是格律诗中最容易让人头疼的部分,但作者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例子,将这个复杂的概念拆解得逻辑清晰,让人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看似“破例”的地方,恰恰是体现诗人功力的精妙之处。它不是教你如何绕开规则,而是教你如何在规则内做到游刃有余,这才是真正的高级技艺。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其定价,它是一次对古典诗词精魂的深度导览。
评分这本《大家小书》系列的书籍,光是名字就透露着一种返璞归真的韵味,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手里这本是关于诗词格律的概要,坦白说,我对格律诗的了解一直停留在“平仄”的模糊概念上。拿起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装帧的质感,那种温润的触感仿佛带着年代感,让人心生敬意。内容上,作者显然下了大功夫去梳理那些看似繁复的规则,但行文风格却异常亲切,完全没有传统学术著作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势。它不是那种堆砌术语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位饱学之士在你耳边娓娓道来,将那些拗口的律法化解得如同欣赏一曲悠扬的乐章。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韵脚”的讲解,不再是干巴巴的规则罗列,而是结合了古代的语音流变进行剖析,让人豁然开朗,明白为什么某些字音在特定时代会被归为一类。这种深入浅出的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门槛,让我这个“伪门外汉”也敢于尝试自己去分析和创作几句合乎格律的文字。它真正做到了“大家”的学问,“小书”的体量,精炼而实用,是案头常备的良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