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欢喜 真是欢喜——顾随谈诗说禅

不觉欢喜 真是欢喜——顾随谈诗说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顾随 著
图书标签:
  • 顾随
  • 诗歌
  • 禅学
  • 文学
  • 文化
  • 思想
  • 传统文化
  • 人生感悟
  • 散文
  • 佛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工人出版社
ISBN:9787500863892
商品编码:2971027065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不觉欢喜 真是欢喜——顾随谈诗说禅

定价:38.00元

售价:25.8元,便宜12.2元,折扣67

作者:顾随

出版社: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008638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世人眼中的顾随,往往尊其为词学大师,而顾老 在禅学上的造诣也是为学界认可的。《不觉欢喜真是 欢喜》所收入的《揣龠录》,一经刊出,便被誉为不 可多得的”谈禅大*“,”天才之笔“。可是除了这 部可贵的论*,顾随治禅的独到之处,还的是他对禅 宗与文学关系的理解,包括佛典中具有文学意味的作 品挖掘,及他对诗味与禅意的精当解说……

目录

引言:“似则似,是则非是”上编:揣龠录小引第二月第二月之二不可说不是不是无老僧好杀兔子与鲤鱼从取舍说到悲智(上)从取舍说到悲智(下)南无阿弥陀佛末后句下编:佛典翻译文学选引言上卷说理之部中卷序事之部下卷偈颂之部结语外编:诗法与禅王维诗品论论王静安之“境界”说我见知·觉·情·思杂谭诗论古代不受禅佛影响的六大诗人附录:苦水作剧垂老禅僧再出家我的父亲顾随(代后记)

作者介绍

顾随(1897-1960),字羡季,别号苦水,晚号陀庵。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执教并从事于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先后执教于山东青州中学、天津女子师范学院以及燕京、北平、中法、北京、中国、辅仁、北京师范等学校。1960年9月6日顾随卒于天津马场道河北大学住所。 顾随*述颇丰,有《稼轩词说》《东坡词说》《元明残剧八种》《揣龠录》《佛典翻译文学》等多种学术*作问世,并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现有《顾随全集》行世。

文摘


序言



好的,以下是为您创作的一份图书简介,内容围绕“不觉欢喜,真是欢喜——顾随谈诗说禅”这本书展开,但内容本身不涉及该书的具体篇章或观点,而是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和主题深度进行铺陈,旨在引人入胜。 --- 书名:不觉欢喜,真是欢喜——顾随谈诗说禅(图书简介) 探寻诗意与禅思交融的生命境界 在这个纷扰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追逐外在的喧嚣,却遗忘了内心深处那份“不觉而至”的喜悦,以及“原来如此”的彻悟。《不觉欢喜,真是欢喜——顾随谈诗说禅》,并非仅仅是一本关于诗歌鉴赏或禅宗哲理的简单读物,它是一场深入生命肌理的探索,一场古典智慧与现代困惑的对话。 本书试图搭建一座桥梁,连接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尤其是那些蕴含深厚生命哲思的诗词歌赋——与东方哲学中追求“空”与“无为”的禅宗思想。它邀请读者放下执念,以一种更为开阔、更为深邃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时空与自身的存在。 第一部分:诗言志,言人所不能言 诗歌,自《诗经》以降,便是中国文人抒发胸臆、寄托情思的最高形式。然而,真正的诗歌之美,往往不在于华丽的辞藻,而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本书将引导读者品读那些流传千古的篇章,并非着眼于字面上的意义,而是追溯其背后的“情景交融”的瞬间。无论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高清绝,还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抑或是苏轼“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洒脱,其核心都在于对生命瞬间的精准捕捉与高度提炼。 我们探讨的诗歌,是时间的容器,装载着古人对自然、对友谊、对逝去时光的复杂情感。它们教会我们如何“在有限中体验无限”,如何用最凝练的语言,触及人类共通的普世情感。这种对情感的深度挖掘,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自我本真的窗户。 第二部分:禅心悟道,洞察无常的智慧 禅宗,常被误解为苦修或玄奥的教条。事实上,禅的精髓在于“明心见性”,在于对万物本相的清晰认知,即“当下即是真如”。 本书将梳理禅宗思想中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例如“行住坐卧皆是道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日常觉察。禅宗的智慧,在于其彻底的“去中心化”——它要求我们放下“我执”,认识到一切现象皆是因缘和合,生灭无常。 这种对“无常”的坦然接纳,恰恰是“欢喜”得以生发的土壤。当一个人不再恐惧失去、不再执着于占有,生命便自然回归到一种宁静、自足的状态。这种状态,便是“不觉欢喜”的开端——它不是通过刻意追求而获得的快乐,而是心境澄明后自然流露出的本性光芒。 第三部分:诗禅交汇:在有限中抵达永恒 本书的真正旨趣,在于探讨诗歌的审美体验如何与禅宗的觉悟境界相契合。 伟大的诗人,往往在不自觉中,就已经触碰到了禅的边缘。他们笔下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描绘的正是声色分离、万物自处的寂静之境;他们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摹,体现的正是对“万物一体”的直观感受。诗人的灵感迸发,往往是“悟”的瞬间,是意识突破语言边界时产生的“大欢喜”。 反之,禅者的开悟,也常常以一种极富诗意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表达,既有顿悟的磅礴力量,又兼具语言的微妙层次。读者将跟随作者的视角,体会如何在阅读优美的诗句时,完成一次内在的“打坐”;如何在理解深邃的禅理后,重新发现日常风景的诗意。 结语:回归本真的喜悦 《不觉欢喜,真是欢喜》并非要求读者成为诗人或僧侣,它只是一份邀请函,邀请每一个身处现代喧嚣中的灵魂,暂时驻足,倾听内心的回响。 真正的欢喜,不是外在刺激带来的短暂高潮,而是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和谐共振时产生的平静与充实。当我们不再费力去“追寻”快乐,而是学会“允许”快乐自然发生时,那份“不觉”的喜悦,便成为了我们生命中最真实、最持久的状态。 本书汇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深刻洞察,旨在帮助读者跨越知识的藩篱,直抵生命本源的清凉之地。读完此书,或许您会发现,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古诗词句,突然间变得亲切而鲜活,而那份久违的、源自心底的宁静与欢欣,也正悄然降临。 翻开此书,与古代智者一同,在诗意的语言中,参透生命禅意。

用户评价

评分

整本书的结构布局,我感觉设计得极其巧妙,它并非简单的章节线性推进,更像是一个由点到面、层层深入的圆形结构。一开始的切入点可能非常微小,可能是对某一个字词的考究,或者某个瞬间的感触,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每一个独立的章节都在默默地为最终构建起一个宏大的世界观添砖加瓦。这种布局的好处在于,即使我某天只翻阅了一小段,也能立刻获得一种完整的、自洽的体验,不会有“断章取义”的空虚感。而且,这种结构似乎也暗合了禅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理念,让人在微末之处洞见无限,这种阅读体验是极其酣畅淋漓且富有启发性的。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我个人觉得非常独特,它有一种近乎于禅意的流畅感,读起来的时候,不像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像是主动地参与到一场心灵的对话之中。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弹性,时而如春风拂面,轻描淡写间道出深意;时而又如山涧清泉,直击人心,让人不得不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看似简单的词句背后蕴含的重量。这种叙事上的张弛有度,让人在精神上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却又不会感到疲惫。特别是那些描述日常琐事和自然景物的段落,仿佛一下子就能把我从眼前的纷扰中抽离出来,带到一个更广阔、更宁静的维度去审视生活。我甚至发现,在某些时刻,我需要合上书本,静坐片刻,才能真正消化掉那些被轻轻投下的“石子”在心湖中泛起的涟漪。

评分

对于一个像我这样,对传统文化抱有敬畏之心,却又常常感到无从下手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条非常友好的路径。它没有故作高深地使用晦涩难懂的典故,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非常现代的视角去重新解读那些古老的智慧。这种“古为今用”的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却丝毫不损害其思想的深度。我非常欣赏作者那种批判性继承的态度,他不是盲目地赞美古人,而是以一种现代人的清醒去辨析,去选择,去融合。这种平衡感把握得恰到好处,使得书中的论述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了对当下人生的指导意义,让我觉得这些“老道理”是活生生的,可以立即应用到我日常的决策和感悟中的。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种久违的“充实感”,但这充实并非知识的堆砌,而是一种精神上的饱满和熨帖。它就像是为我日常奔波的心灵做了一次深度的SPA。我常常在想,我们现代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但真正能够沉淀下来,让我们慢下来思考的“精神食粮”却越来越少。这本书正是这样一种稀缺品,它不催促你快点翻页,而是邀请你放慢呼吸,去体会那些被时间冲刷后依然闪光的真知灼见。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看世界的角度似乎有了一种微妙的转变,很多曾经让我感到困扰的小事,似乎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那份“欢喜”不是外在的刺激带来的狂热,而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踏实的平和与满足。

评分

这部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的享受,那种素雅又不失内涵的色彩搭配,立刻就抓住我的眼球。初翻开时,那种纸张的质感和油墨的清香,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慢节奏的年代,沉浸在文字的海洋中。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排版上的用心,字里行间留有的呼吸空间,使得阅读的过程变得格外轻松愉快。它不是那种堆砌辞藻、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学术著作,而是像一位老友在旁,娓娓道来,那种亲切感是很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我总觉得,一本好书,除了内容,它的“形”同样重要,它需要有足够的仪式感,让你愿意拿起,愿意细品。而《不觉欢喜 真是欢喜——顾随谈诗说禅》在这一点上,无疑是做到了极致,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作品,光是放在书架上,看着它,心情都会变得不一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